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1.11.26

组织编写: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

基金项目: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营养健康预警测评平台建设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Z191100008619006)

通信作者:

陈伟E-mail:chenw@pumch.cn

【阅读提示】

1肥胖的流行与危害

全生活方式管理是指对超重/肥胖者同时实施多种生活方式干预策略,主要包含饮食管理、体育锻炼和行为干预3个要素。超重/肥胖者可采用自身能坚持的饮食方式配合体力活动,每周进行不少于150min的运动,并通过适当的行为干预,如自我检测、目标设定等方式,以个人或小组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开展干预,是减重综合管理的有效方式。保持6个月内不少于14次随诊并持续1年,可使超重/肥胖者平均减重8kg[4]。全生活方式管理优于单纯的饮食干预或运动干预,发挥良好的减重作用。一项为期8年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招募了5145例患有糖尿病的超重/肥胖者,随机进行长期常规管理(对照组)或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干预组),结果显示干预组中有4.6%的患者达到>5%的减重目标,而对照组中这一比例仅为2.1%[10]。糖尿病预防计划(DiabetesPreventionProgram,DPP)研究也得出这一结论[11]。除减重作用外,全生活方式管理还能为超重/肥胖者带来多重健康效应[12]。

2医学减重干预方法

2.1限能量膳食

限能量膳食(calorierestrictdiet,CRD)是指在目标能量摄入基础上每日减少能量摄入500~1000kcal(男性为1200~1400kcal/d,女性为1000~1200kcal/d),或较推荐摄入量减少1/3总能量,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总能量的55%~60%,脂肪占每日总能量的25%~30%[13,14]。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RD是有效的体重管理方法,能够减轻肥胖者体重、减少体脂含量,进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代谢综合征组分、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15-19],改善睡眠质量[20]并缓解焦虑症状[21]。

提高大豆蛋白摄入比例的CRD可降低体脂率、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4.9%)

问题2:增加乳制品摄入量对CRD的减重干预有何影响?

增加乳制品摄入量可降低超重/肥胖者的体重和体脂含量,而单纯增加钙补充剂并不能增强减重效果。(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2.4%)

2.2高蛋白膳食

高蛋白膳食(highproteindiet,HPD)包括相对数量(蛋白质供能比)和绝对数量(蛋白质摄入量)的界定,多数HPD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每日总能量的20%或1.5g/(kg·d),但一般不超过每日总能量的30%或>2.0g/(kg·d)的膳食模式。多项研究证实,HPD能减轻饥饿感,增加饱腹感和静息能量消耗。由于摄入的蛋白质不能被人体储存而需立即进行代谢和利用(包括肽合成、新蛋白质合成、尿素生成和糖异生),代谢过程需要消耗大量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多项研究显示,HPD能减轻体重,改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葡萄糖稳态和血脂改善等。Santesso等[27]报道基于74项RCT的系统评价,与常规蛋白质膳食相比,HPD更能显著减轻体重、缩小腰围。

问题3:HPD能否改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的体重和血糖?

HPD有助于超重/肥胖T2DM患者减轻体重,并有利于血糖控制。长期应用时应加强包括肾功能在内的临床监测与营养咨询。(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1.6%)

问题4:HPD对减重依从性和维持减重效果的影响?

HPD可增加饱腹感、减轻饥饿感,有助于增强重度肥胖者的减重依从性并维持减重效果。(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3.3%)

问题5:HPD减重会引起骨质丢失吗?

2.3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owcarbohydratediets,LCDs)通常指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0%,脂肪供能比≥30%,蛋白质摄入量相对增加,限制或不限制总能量摄入的一类饮食[45,46]。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verylowcarb-o-hy-dr-atediets,VLCDs)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20%为目标。生酮饮食是VLCDs的极特殊类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RCT研究和Meta分析报道短期应用LCDs的减重效果显著,却较少评估长期应用的不良后果是否会引起微量营养素缺乏。一项纳入10项RCT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任何类型的LCDs,其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叶酸、镁、钙、铁和碘的摄入量均减少,故应额外增加摄入[47]。

问题7:LCDs是否有益于减轻体重?

短期LCDs干预有益于控制体重、改善代谢。(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94.5%)

问题8:LCDs是否适合长期使用?

LCDs多用于短中期体重控制,其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进一步研究。(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2.0%)

问题9: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是否可以采用LCDs改善血糖控制?

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在短中期采用LCDs有利于改善血糖控制。(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93.7%)

问题10:LCDs是否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者减重?

不推荐儿童和青少年以减重为目的执行长期LCDs。可在临床营养师严格指导下短期进行,应定期检测血清微量营养素水平,适当补充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2.0%)

问题11:生酮饮食是否可用于医学减重?

2.4间歇性能量限制

间歇性能量限制(inter-mit-tentenergyrestriction,IER)是按照一定规律在规定时期内禁食或给予有限能量摄入的饮食模式。多项研究发现IER不仅对于减重有效,且对代谢性疾病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IER方式包括:隔日禁食法(每24小时轮流禁食)、4∶3或5∶2IER(在连续/非连续日每周禁食2~3d)等。在IER的禁食期,能量供给通常在正常需求的0~25%[64]。Yan等[65]在汇总25项RCT的Meta分析中发现,IER组受试者体重、BMI、瘦体重、体脂含量均显著降低,腰围显著缩小。但Schwingshackl等[66]研究发现,与持续能量限制(continuousenergyrestriction,CER)相比,IER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不同类型的IER模式的减重效果也并无显著差异。Davis等[67]的系统评价发现当IER与CER的总能量限制保持相似时,IER的减重效果与CER相当。

问题12:超重/肥胖者采用IER干预对减重和脂代谢有何影响?

与常规饮食相比,IER干预可以减轻超重/肥胖者的体重,改善脂代谢指标。(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96.6%)

问题13:IER对超重/肥胖者的糖代谢有何影响?

在非糖尿病的超重/肥胖者中,IER可改善其胰岛素抵抗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对血糖的影响尚不确切。(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7.5%)

问题14:如何评价IER的安全性与依从性?

2.5低血糖指数饮食

低血糖指数(glycemicindex,GI)食物具有低能量、高膳食纤维的特性,可使胃肠道容受性舒张,增加饱腹感,有利于降低总能量摄入。低GI饮食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减少血糖波动、胰岛素分泌的速度和数量,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应答,促进脂肪酸合成和储存,阻止脂肪动员和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和拮抗激素的反应,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一项纳入6项RCT的系统评价显示,与高GI或低脂饮食相比,接受低GI饮食者的体重、BMI、总脂肪含量下降更显著[87]。另一项纳入101项研究共8527名参与者的系统评价显示,低GI饮食对减重有良好效果[88]。一项纳入14项RCT的系统评价也证实低GI饮食可改善胰岛素抵抗[89]。研究显示,高GI饮食可能触发成瘾症状的神经化学和行为反应,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快速变化,类似于成瘾物质的药代动力学[90]。葡萄糖和胰岛素会向中脑边缘系统发送信号,改变多巴胺浓度,可能是肥胖的病因之一。肥胖者的脂肪组织增大可伴随炎症反应,如吞噬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浸润,脂肪因子分泌增多,出现胰岛素抵抗和系统炎症反应[91]。一项针对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研究显示,低GI饮食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92]。

问题15:低GI饮食是否有助于减重?

限制总能量的低GI饮食可减轻肥胖者体重,且短期应用的减重效果优于高GI饮食。(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6.6%)

问题16:低GI饮食是否有助于增加饱腹感,改善胰岛素抵抗?

短期应用低GI饮食可增加饱腹感,改善胰岛素抵抗。(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5.8%)

2.6多种饮食模式

2.6.1终止高血压饮食终止高血压饮食(dietaryapproachestostophypertension,DASH)(即DASH饮食)是从美国大型高血压防治计划发展而来的膳食模式,强调增加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奶、全谷类食物摄入,减少红肉、油脂、精制糖及含糖饮料摄入,进食适当的坚果、豆类,从而提供丰富的钾、镁、钙等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增加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95]。

问题17:与常规饮食相比,DASH饮食是否有助于超重/肥胖者减重?

与常规饮食相比,DASH饮食可有效降低超重/肥胖者的体重、BMI和体脂含量。(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6.2%)

2.6.2地中海饮食Keys等[100]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确定并提出地中海饮食模式,基于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纳入11579例研究对象,随访15年发现生活在地中海区域的人群具有相对低的全因死亡率和冠心病死亡率,进一步病因学分析揭示其归因于地中海饮食模式。其膳食结构特点: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全谷类、豆类、蔬菜、水果、坚果等;鱼、家禽、蛋、乳制品适量,红肉及其产品少量;食用油主要是橄榄油;适量饮红葡萄酒。其营养特点:脂肪供能比为25%~35%,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低(7%~8%),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较高。

问题18:与常规饮食相比,地中海饮食是否有助于超重/肥胖者减重?

与常规饮食相比,地中海饮食可有效降低超重/肥胖者、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及产后女性的体重。(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94.5%)

2.7代餐食品减重

然而,由于代餐食品长期应用的有效性并不确定,许多指南并未提及或不建议将代餐食品用于超重/肥胖者的日常管理。

问题19:代餐食品减重期间应如何保证营养充足?

选择符合标准的代餐食品,结合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保证减重期间营养充足。(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4.5%)

问题20:代餐食品减重的安全性如何?

短期应用代餐食品减重是安全的,严重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较好。其长期安全性仍待进一步研究。(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5.4%)

问题21:代餐食品减重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如何?

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代餐食品可通过减轻体重进而改善血糖。(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2.8%)

问题22:代餐食品对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减重效果如何?

短期使用代餐食品可有效控制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体重,减少其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3.7%)

2.8生物节律与减重

问题23:TRF对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如何?

TRF可能改善空腹血糖,但对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尚不一致。(证据等级D,弱推荐;同意比例90.7%)

2.9微量营养素

问题24:医学营养减重期间是否需要补充微量营养素?

CRD,尤其极低能量饮食干预时,应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证据等级C,强推荐;同意比例94.9%)

问题25:医学营养减重期间是否需要补充钙和/或维生素D?

有缺乏风险的减重者应补充钙和/或维生素D。(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7.1%)

问题26:医学营养减重期间是否需要强化铁的补充?

医学营养减重期间宜采用个体化饮食方案,防止铁缺乏。(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7.1%)

2.10肠道微生态

问题27:是否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使成人肥胖者改善代谢指标?

成人肥胖者可通过服用含有特定菌株的益生菌协助减重,并因此获得代谢指标改善。(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1.1%)

问题28:伴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肥胖者是否可服用含有特定菌株的益生菌?

问题29:医学营养减重者是否可以从益生元中获益?

儿童或成人肥胖者短期服用特定益生元或富含益生元食品可获得更好的减重效果。(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1.6%)

问题30:通过粪菌移植可以减重吗?

不建议肥胖者常规通过粪菌移植减重。但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的肥胖者可考虑短期采用粪菌移植改善菌群定植。(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89.0%)

2.11医学营养减重与教育

问题31:如何进行有效的营养教育?

基于互联网小程序/手机应用程序,在线进行营养知识的理论教学,提供营养和运动等建议。线下开展饮食/营养咨询会议、主题会议等学习营养知识和技能。(证据级别C,强推荐;同意比例96.6%)

2.12医学营养减重与行为辅导

问题32:谁需要在医学减重中进行行为辅导?

所有医学减重者都应给予行为辅导。(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95.6%)

问题33:对于成人肥胖者如何进行饮食行为改变?

对于成人肥胖者应首先培养自我监测的行为,采用动机访谈、同伴支持等方式可能有助于饮食行为的改变。(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6.2%)

问题34:对于特定减重人群是否需要进行特定的行为辅导?

对于重度肥胖、减重手术后、儿童和青少年、PCOS等人群,通过特定的行为辅导均有助于减重和维持减重效果。(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6.6%)

问题35:采用远程医疗进行医学营养减重是否有效?

采用远程医疗进行医学营养减重可能对成人减重有效,建议实施远程医疗干预至少6个月,并应重视干预后的随访。(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3.7%)

问题36:哪些人群适合接受远程医疗指导下的医学营养减重干预?

远程医疗指导下的医学营养减重可提供多种干预方法,适合多种人群,尤其可提高一些特殊状况(如行动障碍、精神疾病等)人群的参与性。(证据等级C,强推荐;同意比例94.1%)

2.13医学营养减重与药物治疗

问题37:在饮食或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奥利司他是否有进一步减重的效果?

在饮食控制、运动调节和行为干预等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奥利司他可进一步有效减轻体重。(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89.5%)

问题38:目前可选用减重药物的减重效果与安全性如何?

目前可选用的减重药物奥利司他在配合低脂饮食基础上可显著减轻体重,减少体内脂肪组织。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包括胃肠胀气、油性大便等。推荐用药期间每天口服补充复合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0.7%)

问题39:对于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选择哪些药物有助于减重?

(1)二甲双胍作为T2DM一线治疗药物,适用于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有助于减重。(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94.9%)

(2)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使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有明确的减重获益。(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94.9%)

(3)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cotransporter2,SGLT-2)抑制剂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可使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94.1%)

(4)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peptidase-4,DPP-4)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减重作用不确切,目前认为对体重呈中性影响。(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4.1%)

问题40:拟行减重手术的患者是否需要通过限制饮食进行术前减重?

所有拟行减重手术的患者均应通过限制饮食进行术前预减重。(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5.4%)

问题41:围手术期应采取何种营养管理策略?

(1)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应以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pledisciplinaryteam,MDT)为诊疗模式。MDT应贯穿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康复、术后随访整个过程。营养治疗在其中至关重要。(证据等级C,强推荐;同意比例96.2%)

(3)将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应用于围手术期综合营养管理,可为患者带来更多益处。(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6.6%)

(1)在减重术后应补充足量的蛋白质。(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4.5%)

(2)应对所有减重术后者进行维生素D和骨密度筛查,并推荐预防性口服维生素D33000U/d;钙摄入量要求为1200~1500mg/d。(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4.5%)

(3)减重术后常规补充350~1000μg/d维生素B12。对已存在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每日需补充1000μg直至指标正常,并以推荐剂量维持。(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3.4%)

(4)减重术后可按需补充维生素B1,对于已存在维生素B1缺乏者,口服补充剂量为200mg/d直至症状消失;若采用静脉或皮下途径补充,剂量为200~500mg/d至症状消失,口服100mg/d维持。(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4.5%)

(5)减重术后应常规监测铁代谢指标,一旦发生缺铁性贫血应即时补充铁剂与维生素C。(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5.4%)

问题43:减重术后如何防止术后减重不足或复重?

减重术后减重不足或复重者的营养干预需调整膳食结构、提高蛋白质比例,按照本指南推荐的方式改变生活行为。(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95.8%)

2.15医学减重后的体重维持

有研究表明超重/肥胖成人平均4个月可有效减轻体重的13%,但21个月时约有48%的人发生体重反弹[280]。造成体重反弹的因素主要包括不受抑制的进食行为、负面情绪和压力以及对减重困难的消极反应等[281]。减重维持与内在动机、社会支持、更好的应对策略和处理生活压力的能力、自我效能感、对生活的责任感以及整体上更强的心理强度和稳定性有关。因此,减重成功后仍需参与长期的综合减重维持计划,并采用传统面对面或互联网等方式进行随访管理[282,283]。

问题44:如何制订减重后维持期的饮食方案?

(1)执行3~6个月的限能量HPD更有助于体重维持。(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95.4%)

(2)与持续CRD相比,IER在减重后体重维持中的作用并无显著劣势。(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4.9%)

减重后参与长期(≥1年)综合减重维持计划,更有助于减重维持。(证据等级C,强推荐;同意比例96.6%)

问题46:如何提高减重维持期生活方式管理的依从性?

减重维持期通过有效的行为干预策略可提高生活方式管理的依从性并达到良好的减重效果。常见的行为干预策略包括自我监测(体重、饮食和运动等)、目标设定、解决问题和刺激控制等。(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6.6%)

2.16精准营养与医学减重

随着智能信息技术、遗传学等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过收集基于个体基因、环境、生活习惯等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动态化营养方案称为精准营养[295]。根据国际营养遗传学与营养基因组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Nutrigenetic/Nutrigenomics,ISNN)的建议[295],精准营养应包括3个层级:群体层面,考虑传统的年龄、性别等因素;个体化层面,根据个体的人体测量、生化代谢数据、身体活动等营养状况表型信息给予营养建议;基因营养层面,根据个体不同基因对食物产生不同反应等信息给予营养建议,精准营养方案可通过结合饮食习惯、食物行为、身体活动、营养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深度表型等方面综合考虑的精准营养罗盘指导实施[296]。一项小规模RCT对74例超重/肥胖者分别实施标准减重方案和个体化减重方案32周后,个体化减重方案减重效果更好[297]。另一项Meta分析探究相比于常规教育,有营养师介入的个体化干预体重下降更显著[298]。

问题48:基于肠道菌群的普氏杆菌/拟杆菌(Prevotella/Bacteroidetes,P/B)比值分型的强化膳食纤维饮食干预能否作为精准减重的干预方式?

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对于高P/B比值人群具有更好的减重效果。(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4.1%)

2.17运动与医学营养减重

缺乏身体活动是超重/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运动的作用是通过增加能量消耗达到负能量平衡。Cheng等[308]对11项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可使超重/肥胖女性体重显著降低。Kim等[309]纳入64项RCT研究、5025例肥胖者,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对肥胖者BMI、腰围的影响可能较体重、体脂含量更大。Mora-Rodriguez等[310]对160例超重/肥胖者进行为期16周的运动干预,结果显示运动组受试者体重、腰围均显著下降。由此可见,运动应作为医学营养减重治疗的重要基石。

问题49:运动减重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问题50:采用何种类型的运动方式减重效果最好?

(1)建议以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作为减重的运动方式。(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95.8%)

(2)与中等强度连续运动(moderate-intensitycontinuoustraining,MICT)相比,HIIT可作为减重、减脂和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运动方式,并且具有时效优势。(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5.4%)

问题51:一次持续性运动和累积性运动的减重效果是否相同?

2.18心理治疗与医学营养减重

心理治疗通过改善患者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心理因素,能够更好地贯彻减重饮食方案和行为训练,从而对控制体重和降低BMI发挥增效作用。很多国家的减重指南均已将心理治疗纳入常规的减重措施[5,341]。

问题52:哪些患者在医学减重过程中应进行心理治疗?

伴有精神障碍,特别是焦虑、抑郁情绪和暴食行为等症状的肥胖者,应在医学减重中配合心理治疗。(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5.8%)

问题53:认知治疗能否协助患者进行医学减重?

认知治疗能够协助治疗暴食症所致肥胖,还可以整合其他心理治疗方法,如人际关系治疗、正念治疗等共同进行。(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4.1%)

2.19医学营养减重与保健成分

问题54:鱼油作为膳食补充剂,是否有助于超重/肥胖者获得更好的减重效果?

单独应用鱼油制剂对超重/肥胖者体重和体脂的改善作用证据不足,但可能改善腰围、腰臀比及血脂谱指标。(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4.9%)

2.19.2MCT与长链甘油三酯(long-chaintrigly-ceride,LCT)相比,MCT具有独特的生理生物学特性[372]。MCT通过门静脉系统被吸收,不会在肠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且它在线粒体内转运不需要线粒体β-氧化的限速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palmitoyltransferase,CPT)[373],更易被β-氧化,从而不易在脂肪组织和肝组织中累积。MCT主要存在于椰子油(占比约58%)、棕榈仁油(占比约54%)等[374]。

问题55:MCT是否可以帮助超重/肥胖者减重?

适量补充MCT,且连续使用12周以上,可能有助于超重/肥胖者减重。(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2.0%)

问题56:左旋肉碱是否可以减重和改善体成分?

每天摄入左旋肉碱2~3g,摄入8周以上可能有助于减重。(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89.5%)

2.19.4RSRS是一类无法被小肠吸收利用,但在结肠可被大肠菌群发酵或部分发酵的营养物质[384,385],主要包括5种类型:RS1、RS2、RS3、RS4和RS5。某些天然食物含有RS,如马铃薯、玉米、莲子、大米等,其中高直链玉米淀粉含RS高达60%。在芽孢杆菌产生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下,直链淀粉可生成一系列环状低聚糖,总称α-环状糊精,能与膳食脂肪形成一种稳定的复合物,降低脂肪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386]。

问题57:减重期间摄入RS是否可以改善超重/肥胖者的减重效果、血糖、胰岛素和血脂等指标?

减重期间摄入RS可能有助于改善超重/肥胖者的体重和体成分,同时还有助于改善血脂、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4.5%)

2.20医学营养减重与饮料

问题58:咖啡或咖啡提取物饮料是否可以帮助减重?

咖啡或咖啡提取物饮料可能有助于体重减轻、体脂减少,并有助于保持减重效果。(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86.9%)

问题59:饮用含蔗糖或人工甜味剂的饮料对体重和血糖产生何种影响?

摄入大量含蔗糖饮料更容易增加能量摄入、体重、脂肪量。人工甜味剂则可能有助于减轻体重,但其长期安全性仍有待评估。(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1.1%)

问题60:非营养性甜味剂(non-nut-ritivesweet-eners,NNS)对肥胖者是否有减重作用?

与蔗糖饮料相比,NNS饮料对肥胖者有一定减重作用,但仍推荐水作为减重者的常规饮品。(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2.4%)

3特殊人群部分

3.1重度肥胖者的医学营养减重

问题61:重度肥胖者如何设定营养干预的目标能量?

重度肥胖者减重期间的每日摄入量可设定为能量减少400~600kcal/d或执行低能量摄入模式(800~1200kcal/d)。(证据等级C,强推荐;同意比例94.5%)

问题62:极低能量代餐食品能否应用于重度肥胖者?

在MDT团队规律监测、严密随诊的条件下,可短期选择极低能量代餐食品(<800kcal/d)作为重度肥胖者的营养干预方案。(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1.6%)

3.2围孕期管理与医学营养减重

问题63:综合干预可以改善超重/肥胖孕妇的孕期增重吗?

对超重/肥胖孕妇实施包含饮食干预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个性化饮食指导、低GI饮食、DASH饮食等)可改善孕期增重。(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6.6%)

问题64:超重/肥胖女性孕期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妊娠结局吗?

超重/肥胖女性孕期存在维生素D缺乏高风险,应加强孕期检测。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可能改善妊娠结局。(证据等级D,弱推荐;同意比例94.9%)

3.3儿童和青少年肥胖者与医学营养减重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我国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不断攀升。1985—2005年,我国大城市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由0.9%增至3.2%;1985—2014年,7岁以上学龄儿童肥胖率由0.5%增至7.3%。若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2030年我国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6.0%,肥胖儿童数将增至664万人;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0%,超重/肥胖儿童数将增至4948万人。儿童肥胖可能出现包括心血管系统、皮肤、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心理和肺部健康的异常。持续的饮食管理和有效运动是肥胖儿童的长期管理模式。营养治疗为肥胖儿童和青少年首选的一线治疗方式,但管理模式不同于成人,在限能量的同时还要保障其正常生长发育,肥胖儿童和青少年减重膳食三大营养素比例建议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饮食结构,碳水化合物50%~60%,脂肪20%~30%,蛋白质15%~25%,由MDT团队(包括内分泌医生、营养医生/营养师、运动专家、心理医生等)以及更多的家庭、学校及社会参与。

问题65: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宜采用何种营养减重方式?

CRD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控制体重有益。在保证正常生长所需能量的前提下,减少能量供给,但不建议采用极低能量饮食。(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5.4%)

问题66: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减重过程中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D及钙?

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率高,减重过程中可能需要加倍补充才能使血清维生素D维持在正常水平。建议保证充足的膳食钙摄入。(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4.9%)

问题67: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如何运动更能有效减重?

对于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60min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其中每周至少有3d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周2~3次抗阻运动和骨骼负重运动。(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7.2%)

问题68:以家庭为中心的治疗在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治疗中是否发挥重要作用?

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减重方式对于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在改善健康和社会认知方面具有积极影响。(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6.2%)

问题69:如何维持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减重后的效果?

3.4老年肥胖者与医学营养减重

问题70:少肌性肥胖老年人是否应该提高膳食蛋白质摄入?

(1)少肌性肥胖老年人适当提高膳食蛋白质摄入,在限能量的同时保证蛋白质摄入在1.0~1.5g/(kg·d);不推荐选择极低能量饮食。(证据等级C,强推荐;同意比例95.4%)

(2)膳食蛋白质应均衡分配至各餐中,每餐至少含25~30g蛋白质,既要保证数量又要保证质量,以刺激肌肉蛋白合成。(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4.9%)

问题71:少肌性肥胖老年人是否需要补充β-甲基-β-羟基丁酸(β-hydroxy-β-met-hyl-butyrate,HMB)?

适量补充HMB,并联合适当运动可改善老年人骨骼肌质量和力量,维持骨骼肌功能。(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4.5%)

问题72:少肌性肥胖老年人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D?

建议每天补充800~1000U维生素D。(证据等级B,强推荐;同意比例96.6%)

问题73:少肌性肥胖老年人是否需要补充ω-3PUFA?

少肌性肥胖老年人可适量补充ω-3PUFA。(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2.8%)

问题74:对于肥胖老年人,是否可采用限能量HPD减重?

问题75:对于肥胖老年人,减重是否可以采用限能量代餐饮食?

短期采用限能量代餐饮食能够降低肥胖老年人体重和脂肪,但应保证充足营养素的摄入。(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94.1%)

3.5PCOS与医学营养减重

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影响8%~13%的育龄女性,其中50%以上的患者合并肥胖[498]。95%的超重PCOS女性存在胰岛素抵抗和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Lim等[498]纳入了15项RCT、498例超重/肥胖PCOS女性的系统评价表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改善超重/肥胖PCOS女性游离雄激素指数,降低体重、BMI和胰岛素水平,缩小腰围以及改善生活质量。Jiskoot等[499]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改善超重/肥胖PCOS女性抑郁,提高身体形象评分并增强自尊心。

问题76:超重/肥胖PCOS女性的营养减重目标是什么?

超重/肥胖PCOS女性6个月内应减少初始体重的5%~10%。(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5.4%)

问题77:超重/肥胖PCOS女性应采取何种饮食模式减重?

所有超重/肥胖PCOS女性都应在选择健康食物的前提下,减少膳食总能量摄入以减轻体重。(证据等级C,强推荐;同意比例95.8%)

问题78:低能量饮食是否适用于超重/肥胖的PCOS女性?

PCOS合并超重/肥胖女性可在妇科和营养医生联合指导下进行短期低能量饮食减重,执行期间应定期监测酮体和激素水平。(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4.9%)

3.6糖尿病与医学营养减重

2019年我国预估有1.16亿糖尿病患者,位居全球第一[512]。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而超重/肥胖T2DM患者约占糖尿病总患者的58.3%[513,514]。医学营养治疗能够有效帮助超重/肥胖糖尿病患者达到并维持目标体重,同时可以预防或缓解糖尿病。包括糖尿病患者健康行动研究、DiRECT研究、DPP研究等多项基于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前瞻性研究,均证实营养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减重和并发症防治具有重要卫生经济学意义[29,195,515]。

问题79:超重/肥胖糖尿病患者应设立何种减重目标?

超重/肥胖糖尿病患者应将减重初始目标设立为减轻体重5%~10%。(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95.4%)

问题80:何种膳食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帮助超重/肥胖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人群减重?

代谢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fattyliverdisease,MAFLD),既往称为NAFLD,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肝脏疾病之一,我国约有2.4亿MAFLD患者,其中约3000万为脂肪性肝炎患者[525]。超重/肥胖是MAFLD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526],MAFLD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减重手术减轻体重后肝病情况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527,528]。

问题81:MAFLD患者减重过程中是否需要限制饮酒?

MAFLD患者减重过程中应禁酒。(证据等级A,强推荐;同意比例97.9%)

问题82:何种饮食模式更有助于MAFLD患者减重?

MAFLD患者在减重过程中可根据个体情况酌情选择地中海饮食、IER等膳食模式,在控制能量摄入的同时改善MAFLD预后。(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6.2%)

3.8痛风与医学营养减重

问题83:肥胖的痛风患者宜选用何种饮食方案?

肥胖的痛风患者可选择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可以降低痛风发生风险。(证据等级C,强推荐;同意比例96.6%)

THE END
1.选择益生菌需要考虑哪些标准?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d9aa5c776372437fb20267690090eb86.html
2.世界肠道降日益生菌法规管理有哪些欧盟层面还未对于“益生菌”这一术语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制定专门的统一标准。对于添加了益生菌菌株的各类食品,按照其产品类型需要分别符合普通食品、膳食补充剂、特殊营养用途食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标签标识要求,相关健康声称需要依据欧盟营养与健康声称法规申请并接受审查。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447988
1.“人造肉”网红食品益生菌2019年你吃得更降吗一般而言,市场上的主流益生菌菌株,都分离自健康人体和具有长期安全使用历史的发酵食品,大多数菌株被认为是无致病性的共生微生物,其安全性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认可。当然,对于患病个体,如严重感染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人,应谨慎使用,或者咨询医生。 还需注意的是,益生菌功效的发挥具有菌株和人群的特异性。不同菌株之间,益生...http://zsqj.qjrb.cn/detailarticle/10144336_10217_qjrb.html
2.未来生物——益生菌固体饮料目前研究应用较多的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等。2021年11月8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牵头制定的《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明确益生菌食品,是指添加了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的益生菌,并且在保质期内益生菌活菌数量≥1000万CFU/g(mL)的食品。 http://gexiaocloud.com/website/a/10198728.html
3.益生菌市场稳步发展,未来监管3点值得关注!2017-2022年中国益生菌行业进口金额基本保持稳定(图4)。2022年,包含益生菌商品的进口总额为12.03亿元,与2021年持平,无明显变化。从进口来源地看,2022年我国益生菌的主要进口来源地为丹麦、美国和法国。相比于2021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的益生菌规模略有上升,从中国台湾进口的益生菌菌株占比略有下降,但2022年进口...http://www.iobhealth.com/news/291.html
4.2023国人“肠”烦恼及益生菌消费洞察报告因此,针对我国消费者面临的不同肠道问题,选择来自国人肠道的益生菌菌株,或将更有可能带来好的效果。 为了呼吁国人更多了解肠道、关注肠道健康、科学认识肠道菌群及益生菌,专业益生菌品牌拜耳达益喜联合春雨医生撰写《2023国人“肠”烦恼及益生菌消费洞察报告》,分享肠道与益生菌知识,进而帮助消费者科学有效进行地肠道...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article/196007/
5.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召开《益生菌食品活菌存活率分级及标识》团体标...CTI华测检测为您提供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召开《益生菌食品活菌存活率分级及标识》团体标准讨论会新闻,更多信息资讯,点击这里查看。https://www.cti-cert.com/serviceslist/11121.html
6.《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正式发布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此前,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牵头制定的《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已经通过专家组审查,并于 11 月 8 日正式在协会官方网站及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等发布及实施。 11 月 25 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https://www.chinagut.cn/articles/ss/b8f1aa7d61344dcd837ab6d2963f7879
7.忽然一周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同比减少94.3万对;全球母婴...11月3日,伊利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会上获两项一等奖在益生菌研究领域,其“益生菌靶向筛选与常温包埋稳态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项目创新地创造出“舒适隔水微环境”及“常温活菌包埋技术”。在母乳研究方面,“关键免疫营养素的挖掘及其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http://myguancha.cn/post/24250.html
8.2024BIOCHINA华南将于2024年10月1011日在广州召开主题:PAI 与CMC:生物制品国内外BLA阶段药学要求与趋势分析 嘉宾:包财,高级副总裁,质量管理,百奥泰 提纲: 1. 当前国内外主要监管部门审计异同分析 2. 现场PAI审计与BLA CMC 审评的关联与侧重点 3. 一年内经历NMPA、ANVISA、FDA、EMA审计的经历分享 主题:工艺技术转移要点与案例分享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1873587.html
9.活着多重要?被聚焦的益生菌“活性”对产品开发的影响而在此前,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发布团体标准T/CNHFA 006-2022《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级规范》对益生菌食品活菌率进行分级,最高一级的标准是在标签标示的条件下贮存了三分之一保质期时,益生菌活菌率(益生菌活菌总数与益生菌添加总数的比值)大于等于50.0%。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077343
10.益生菌内卷时代,“活着”才是创新的底层逻辑针对益生菌市场的这些痛点,众多食品企业都开始寻求解决方案,上游企业也不断开展提升菌株存活率的研究。Foodaily注意到,不同于市面上常用的益生菌包埋技术,大江生医在国内推出全新的益生菌运输技术 – PBA益生方舟 (PROBIO-ARK DELIVERY TECH),利用益生菌天然亲和性自主包埋达到良好保护效果。 http://www.tjkx.com/news/show/1085559
11.汤臣倍健突破复合益生菌菌种鉴定及活菌计数难题助推益生菌行业...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汤臣倍健近期联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共同牵头开展复合菌剂中单菌种活菌检测方法系列研究,首轮研究成果出炉,相关论文在权威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发表。 该技术方法团体标准经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为全球范围内首个将PMA-qPCR技术应用于食品用菌种活菌定量检测的标准方法。 https://ggjd.cnstock.com/company/scp_ggjd/tjd_bbdj/202404/5224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