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燕京)近年来,消费者开始青睐益生菌产品,益生菌产品的销量也迅速攀升。但在益生菌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品标识不规范、缺乏相应标准等问题显现出来,这使得消费者难以辨别产品的优劣甚至上当受骗,同时,这也给益生菌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需求带来发展前景
消费者对于益生菌产品的热情主要是来自于其保健功效到了科学证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副理事长、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副主席、浙江大学教授何国庆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现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对人体的益处有很多,其中得到普遍认可的有两个:一是调节肠道菌群,保持肠道健康,包括降低消化道炎症、防治(旅行性)腹泻、重建肠道菌群、防治抗生素关联性腹泻、防治消化道溃疡、防治肠易激综合症、消除乳糖不耐症、增强消化道功能、通便等;二是调节免疫,增强体质,包括缓解过敏(皮疹、哮喘)、缓解感冒症状、缩短病程、防止/缓解婴儿湿疹、缓解风湿、抑制消化道肿瘤等。
在保健功效显著的同时,益生菌应用、添加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何国庆说:“益生菌的应用领域较普遍。首先,在食品中有大量应用,包括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食品以及普通食品;其次,在医药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另外,还有发酵乳制品、饮料(固体饮料)、休闲食品、压片糖果等。”记者在市场上看到,益生菌产品的应用趋势注重便捷性,把补充剂做得更像零食,如巧克力、软糖、牛奶甚至咖啡、气泡水中都可以添加益生菌。消费者进行食用补充非常方便,这也进一步促使益生菌产品受到欢迎。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益生菌产业运营现状及投资盈利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益生菌市场预计可以增长到8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3%,在未来两年内将会成为又一个迈入千亿级规模赛道的市场。
看菌株看数量看活性
目前益生菌产品种类、数量都很多,有压片糖果、饮料、滴剂、胶囊等形式,不少消费者看了难免不知如何挑选。而一些制造、销售企业也利用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不了解夸大宣传,甚至误导消费者。
北京消费者柳佳宁对记者说:“益生菌产品好像水比较深,不同的菌有什么功效我不知道,添加的菌是死是活我不知道,即便在工厂里添加的是活菌,食用后还有多少活菌我也不知道。”
何国庆提醒消费者,只要有明确菌株号,并经过试验循证的益生菌都有其对应的功能,但益生菌菌株的功能具有特异性,有某一个功能的益生菌,不一定有另外一个功能,所以一定要认清是否有菌株号,并了解该菌株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标准发布有望规范发展
缺乏行业规范的局面正在改变。不久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团体标准《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制定发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徐进研究员解读称,团体标准对食品用益生菌的基本要求、菌株水平要求、生产过程要求、技术要求、贮存和运输、在食品中的应用及标签标识等内容进行规范,在与国际标准法规接轨的同时,满足了现阶段我国益生菌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