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加工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960-1980年:初步的机械化食品工业生产

近20年间,我国食品加工产业从开始起步到不断发展,除了食品加工厂仍处在半机械半手工状态之外,全国各地已经陆陆续续地建起了一大批面粉、大米、食用油加工厂,实现了初步的机械化工业生产;与此同时,食品机械工业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机械工业门类。

在此基础上,国产食品机械大量补充,基本满足了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也为此阶段实现食品供应链平台工业化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食品标准、食品安全等很少被提起。

1980-2000开始迈向机械化、自动化时代

由于改革开放的开启,外资不断涌入,外商独资、合资等形式的食品加工企业数量攀升。这些企业将先进的食品生产工艺技术和大量先进的食品机械引进国内。

在此推动下,全国开始第一轮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工程,食品工业开始迈向机械化和自动化时代,这为后来迅速增加食品种类,扩大食品生产规模奠定了关键基础。但是,我国食品工业受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曾出现短暂停滞。

2000-至今不断对接国际食品业界

2000年至今,我国的食品工业继续阔步向前。在消费理念上,由于三聚氰胺奶粉等事件影响,特别是在国家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外部因素推动下,食品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在技术上,不仅食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高,硬件设施、工艺流程、产品质控的整体水平也迅速提高,与发达国家食品工业的差距显著缩小。截至2020年底,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已突破15万亿元,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

现代食品加工产业链通常是指由农业的种(养)业、捕捞业、饲养业、食品加工、制造业、餐饮业等所组成的农业生产-食品工业-流通体系。

1.概况

2020年下半年经济总体出现低位反弹。2020年末,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数量、就业人口同比继续下降,但是降幅有所减小;营业收入较上年略有增长,总体利润依然增长明显,主营业营业利润也呈现较好的增长。截至2021年Q1,中国食品制造业企业数量反弹至8274家,同比上升4%。

2.行业市场份额

食品加工行业市场主要平台交易额中,产品型公司市场份额为31%,原材料公司市场份额为25.4%,服务型公司市场份额为23.5%。

3.重点上市公司

据数说商业统计,海天味业、金龙鱼、伊利股份等百强食品上市企业2020年市值总额为32633.85亿元,同比增长106.61%。平均市值由2019年同期的181.55亿元增加至326.34亿元。百强门槛从上年同期的2.43亿元提升至19.49亿元。

从市值增幅来看,2020年度有87家上市企业市值实现正增长,其中77家上市企业增幅在两位数以上,良品铺子、熊猫乳品、金龙鱼等在内的24家上市企业均实现倍数增长。

表1:食品上市企业2020年市值百强(节选)

4.食品加工产业的机会分析

②电商物流的发展促进食品加工市场流通。受到食品保质期、法规等方面的限制,食品加工在工艺上受到挑战。随着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的发展,冷藏车作为冷链运输环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其产销量逐年增加,预计2022年中国冷藏车产量将突破10万辆。随着我国冷链物流的持续建设,食品加工行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1.大规模,发展最稳定

由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进、食品需求刚性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未来食品工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继续在全国工业体系中保持“底盘最大,发展最稳”的基本态势。据估测,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年增长7%左右,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有可能突破15万亿元,在全国工业体系中保持最高占比。

2.大龙头:扛起领军旗

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步伐不断加快,将涌现出更多起点高、规模大、品牌亮、效益好、带动广、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并扛起行业领军大旗,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现代食品工业园区发展壮大,大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实现土地集约使用、产品质量集中监管、绿色制造共同推进,形成大中小微各类企业合理分工、合作共赢的格局,大企业做强、中型企业做大、小微企业做精,“小、弱、散”格局将得到全面扭转。

3.大安全,监管更紧密

国家大力度推进食品安全战略,以“严密监管+社会共治”确保“四个最严”落到实处,食品工业将呈现“大安全”发展趋势,食品安全标准将全面与国际接轨。

4.大集群:布局更优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即将出台,未来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有序。从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消费习惯及现有产业基础等方面来看,食品各行业空间布局将更加优化,呈现大集群发展倾向。食品企业将持续向主要原料产区、重点销区和重要交通物流节点集中。

5.大科技:转换新动能

在科技创新驱动下,科技与食品工业将在原料生产、加工制造和消费的全产业链上实现无缝对接,科技创新成为行业发展新动能。“产、学、研、政、金”合作日益加深,行业整体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研发和成果转化更加高效,充分适应生产运营中智能、节能、高效、连续、低碳、环保、绿色、数字化的新挑战,从而开辟新的价值创造空间。

数商云是一家全链数字化运营服务商,专注于提供SCM/企业采购/SRM供应商/DMS经销商/渠道商等管理系统,B2B/S2B/S2C/B2B2C/B2C等电商系统,从“供应链——生产运营——销售市场”端到端的全链数字化产品和方案,致力于通过数字化和新技术为企业创造商业数字化价值。

贝田

杨大为

一站式解决方案:构建跨境电商商城的五大关键步骤

跨境电商商城建设:多语言支持与本地化策略

汽车经销商管理系统实施指南:成功案例与策略分析

数商云B2B软件开发公司引领行业新趋势: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未来

THE END
1.2012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44.6%呈现增长趋势中国发展门户网能源基金会中国(Energy Foundation)近日发布了《2013能源数据》,梳理了2013年度全球能源领域数据信息。http://cn.chinagate.cn/reports/2014-08/08/content_33183419.htm
2....中国房地产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年),房地产行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周期、利率水平、人口结构变化及政策调控等。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金融市场波动,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地区分化加剧的趋势。在一https://www.cir.cn/R_JianZhuFangChan/AA/FangDiChanHangYeQianJingFenXi.html
1.中国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啊?中国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中国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啊?越详细越好,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入世一年来中国三大产业变化有多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题报告分析,“入世”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正 向效应十分明显,但三大产业的变化走势各不相同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近...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8be7ccdfc5cf02e77466e27149d52fdb.html
2....是什么中国三大产业的构成是怎样的?中国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的三大产业及其构成与发展趋势 在探讨中国经济的格局时,三大产业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分别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农业作为基础,为人们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粮食和各类农产品。林业不仅提供木材等资源,还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畜牧业满足了人们...https://funds.hexun.com/2024-10-25/215129319.html
3.数据分享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19912022)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份重要的中国第三产业统计数据资源——《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这份年鉴涵盖了从1991年到2022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全面数据,并提供限时免费下载。(无需分享朋友圈即可获取) 数据介绍 每年的《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是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资料,详细记录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https://blog.csdn.net/qq_39719713/article/details/139479565
4.探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演进趋势摘要: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持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升的动态特点。虽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产业结构演变的非均衡性特征较为突出,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内部升级较为缓慢、地区产业结构不平衡、地区间产业同构化突出等不足之处。由当前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情况...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49443.html
5.“碳中和”目标下的减排路线与行业机会数据显示,纺织业、木材加工、烟草制品业、造纸业等行业的碳排放增速已连续多年下降,相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燃气生产和供应等行业碳排放增速则出现上升,意味着行业仍具有向上发展趋势,“拐点”将相对滞后。 5、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碳排放增速向上仍有空间 ...https://www.yicai.com/news/100968630.html
6.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布局概述2022/6/17 1 第八章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布局 2022/6/17 2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 第三节 中国商业的发展和布局 第四节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布局 2022/6/17 3 第一节 概述 2022/6/17 4 一、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历程 1. 1949年以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第三产业...https://doc.mbalib.com/view/0bdb224af6c24ddd86655076c8301549.html
7.上财13万字报告详解中国经济(下)其中,(1)城镇化率,用各市每年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2)第三产业人员比重,用各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市就业人员的比重;(3)职工平均工资,用各市的职工平均工资表示;(4)GDP增长率,用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表示;(5)人口密度,用各市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表示;(6)人口自然增长率,用各市某年内人口自然...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19097291079907
8.中国第三产业区域发展差异分析中国第三产业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 | 高慧开通知网号 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以及发展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对全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首先我们用单指标---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人均第三产业效率对我国东、中、西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东部地区以...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5096668.nh.html
9.学术中国·社会学张翼:中国现代化中长期发展趋势在工业化过渡到中后期之后,中国劳动力人口的从业部门,将继续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2019年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为25.1%、27.5%和47.4%。伴随中国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增加、大学毛入学率的提升,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会继续扩大。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要构成的中国中产阶层的占比...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95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