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罹患阿尔茨海默症,有没有行为能力?

截至2023年6月,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输入“老年痴呆”“病历”“行为能力”等关键词,共检索出民事裁判文书976篇,其中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判的有11篇,由高级人民法院裁判的有270篇,由中级人民法院裁判的有690篇。在具体案例的选取上,遵循以下“两个优先”原则:第一,优先选择审判层级较高的裁判文书。第二,优先选择审判日期较近的裁判文书。通过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筛选,本文最终选择5篇裁判文书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2021)渝民再80号、(2022)京民申4234号、(2022)京02民终10613号、(2022)豫14民终4131号、(2022)京01民终7085号。

实务要点一:

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在未被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之前,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不能直接当然推定其已经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案件:青某某、杨甲(再审申请人原为青某某,因其在再审中去世,依法将再审申请人变更为青某某的原监护人杨甲)与杨乙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

案号:(2021)渝民再80号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青某某去世前虽患病多年,但青某某在签订案涉《重庆市房屋买卖合同》时并未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现有证据也不能证明其签定案涉《重庆市房屋买卖合同》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故对于杨甲提出案涉房屋买卖时青某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而提出案涉房屋买卖并非青某某真实意思表示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

实务要点二:

当事人一方单方委托鉴定机构出具的关于对被继承人精神状态的审查意见根据被继承人的病历,认定其患有器质性痴呆(老年痴呆),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该鉴定意见与一审中法院委托的两家鉴定机构的回函内容相悖,当事人据此向法院主张被继承人订立遗嘱时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案件:杨甲与杨乙、杨丙遗嘱继承纠纷案

案号:(2022)京民申4234号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涉案遗嘱符合自书遗嘱的形式要件要求,文字内容清晰,意思表达明确,可以认定该遗嘱正文、日期及被继承人曹某某的签名系其本人书写这一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杨甲虽主张曹某某立遗嘱时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并在一审中申请对曹某某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进行司法鉴定,但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北京中衡司法鉴定所均以无法鉴定为由予以退案。二审中杨甲提交北京天康昊正医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出具的《关于对曹某某精神状态的审查意见》,欲证明根据曹某某的病历,曹某某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该鉴定文书系杨甲单方委托所作且与一审中法院委托的两家鉴定机构的回函内容相悖,二审法院对该鉴定文书未予采信,对证据证明力的审查判断不违反法律规定。一、二审法院综合本案的具体情况,认定涉案遗嘱真实有效,并按照遗嘱分割涉案遗产,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

实务要点三:

子女主张父母在签订分家协议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在签订协议时未对父母的行为能力提出异议,且子女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父母在签订协议时缺乏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能力的,对其主张不予采信。

案件:韩甲、韩乙与韩丙分家析产、继承纠纷案

案号:(2022)京02民终10613号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时某某与其子女韩丙、韩甲、韩乙共同签署了《分家协议》,对拆迁款、安置房、存款、股金以及韩某某的遗产进行分配,且涉钱款内容各方已部分履行,韩甲、韩乙、韩丙已出具收据,该协议体现了各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应属合法有效,对各方当事人均具有约束力。韩甲、韩乙主张时某某在签订合同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此韩丙不予认可,鉴于各方在签订协议时并未对时某某的行为能力提出异议,且从双方提交的证据来看尚不足以证明时某某在签订协议时缺乏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故对于韩甲、韩乙的主张不予采信。

实务要点四:

患痴呆症老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涉及到应否确定监护人参加诉讼,直接关系到其能否独立作为原告参加诉讼的问题,应通过特别程序对其民事行为能力作出认定。

案件:刘甲、刘乙、刘丙、刘丁与乔某、刘戊赡养纠纷案

案号:(2022)豫14民终4131号

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乔某对其子女刘甲、刘乙、刘丙、刘丁与刘戊提起赡养纠纷的诉讼。《民法典》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乔某自2020年5月即患有痴呆症,其民事行为能力涉及到应否确定监护人参加诉讼,直接关系到乔某能否独立作为原告参加诉讼问题,应通过特别程序对其民事行为能力作出认定。乔某民事行为能力作出认定后,可另行提起诉讼。

实务要点五:

老年痴呆症对立遗嘱人行为能力的影响程度需经有司法鉴定资质的专业机构评定。继承人提交的《法医精神病专家意见书》系其单方委托不具备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作出,且其结论依据充分与否存疑,法院对该意见书不予采信。

案件:孙甲等与叶乙等分家析产纠纷案

案号:(2022)京01民终7085号

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是民法体系中各项制度的基础,其连接着民事主体与民事权利、民事主体与民事法律行为,相应的行为能力是自然人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前提。现有的老年人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以是否患有精神病为标准,不能准确体现老年人的真实精神状态,易造成老年人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与民法其它制度之间的不协调,进而导致老年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体系与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之间的脱节。目前,我国在老年人民事行为能力划分方面的制度规定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完善贴合老年人群特点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体系关乎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更事关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根本“福祉”。

《民法典》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

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条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THE END
1.《刑法修正案(八)》解读(一)1.完善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规定。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老年人犯罪,刑法没有从宽处理的规定。近些年来,司法机关和专家学者多次提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早在西周时期的法律就有关于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规定,历经汉、唐、明、清各朝代到民国时期形成了比较...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688.html
2.跨省遗弃亲生父亲致严重冻伤,男子除夕夜被刑拘!相关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十七条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或者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抚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抚养,情节严重构成...https://m.gmw.cn/2024-02/12/content_1303659120.htm
3.安徽省高院关于二十三种常见犯罪量刑规范的实施细则(试行)(2)具有多个量刑情节的,一般根据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具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对基准刑进行调节,在此基...http://www.baotoulawyer.com/info/5117.jspx
4.论文:论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年人现状的具体分析和如何完善法律法规对老年人的保障入手,使得老年人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一、我国老年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保护人权的应有之义 。在依法_的今天,我国的许多法律条文都对老年人的权益进行了保护,这些法律条文互相配合,为老年人权益保护提供了...https://www.wm114.cn/wen/191/381515.html
5.赵家湾社区开展老年人民法典科普,增强法律意识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晓萌)为了提高社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8月14日上午,西陵区云集街道赵家湾社区举办了老年人民法典科普活动。 活动中,社区邀请了法律专家为老年人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与老年人权益相关的条款,包括遗产继承、赡养义务、财产安全等内容。专家们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复杂的法律条文变...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2995114.html
1.国家法律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有何规定国家法律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有何规定近期更新2022.01.21 浏览4W+ 平台律师团队 擅长婚姻家庭专业 官方认证 咨询我 咨询我 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 《婚姻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https://m.66law.cn/laws/5587.aspx
2.贵州省司法厅这位被埋母亲因为生活无法自理,遭到了儿子“谋杀式”的弃养。我们或许不赞同“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但我国从宪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刑法等多个法律规定了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赡养父母,不仅是道德的伦理约束,更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下面,贵州12348律师来和您说说关于赡养义务的相关问题。https://sft.guizhou.gov.cn/ywgz_97/flyz/202005/t20200513_60424769.html
3.老年人法律援助11篇(全文)老年人法律援助 第1篇 在保护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因为具有现实的法律依据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而显得尤为重要, 它彰显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对实质正义的不懈追求.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机制, 全程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失足未成年人受年龄、文化程度、...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93f16ma.html
4.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第一条 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老年人权益保障及其有关工作,适用本条例。 https://www.xunlv.cn/laws/1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