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5G网络、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现代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医疗服务模式转型与创新的关键动力,在此时代背景下,各种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服务不断涌现,不断提升着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的能力和质量。
本文将集中讨论智慧医疗包含的内容,探索我国智慧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并推荐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智慧医疗发展的数字化产品与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外的智慧医疗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医用机器人与可穿戴设备四大方面。
将大数据的优势与大规模分析完美结合,应用于治疗的所有细节中,为医疗机构、医生、患者、制药科研人员或生命科学研究者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深度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领域的表现超过传统算法和人在图像识别领域的辨识能力。
当前,人工智能在医学应用主要有以下7个场景——医学助理,包括电子病历语音输入、智能导诊等;医学影像,即病灶识别、二维重建等;疾病风险预测,包括风险筛查、预防干预等;患者管理,包括医患问答、随访管理等;辅助诊疗,包括疾病分类、用药推荐等;医学研究平台,即科研数据整合分析、大数据运算;药物研发,即化合物选、靶点预测等。
医用机器人是一种集成先进技术的智能设备,具备多种功能,包括手术辅助、远程手术、康复辅助、诊断辅助、药物输送、患者护理、教育训练以及手术过程记录等。通过这些功能,医用机器人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精度和安全性,为医护人员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
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逐渐用于医疗监护、家庭保健、睡眠分析、应急救护、航空航天、特殊人群监护、心理治疗等方面,提高了医疗资源共享效率,增强了紧急情况处理的及时性。
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发挥远程医疗服务积极作用。
2020年,新冠疫情推动智慧医疗的发展至少加快了3-5年,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智慧医疗行业发展,预计未来五年,行业将高速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为43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29.65%。未来,受益于政策利好及持续的需求,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仍将稳步增长,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37.29%,到2030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193亿元。
院长驾驶舱可以帮助医院高层直观地查看各区域各机构的业绩和总运营状况,支持核心指标预期分析。
按门诊、住院部和各科室进行专题分析,通过数据发现医院运营问题。该驾驶舱支持依据某一异常指标进行下钻,直达科室、医疗组,清晰追溯医院运营问题。
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医患满意度等各方面对医院或各科室进行绩效评定考核,保证考核标准化和流程化,实现数据公开公正。
利用三维可视化和数据分析技术,开发基于地理位置的医疗大数据多维分析平台,为医院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也为医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改善患者体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慧医疗理念的深入人心,智慧医疗将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智慧医疗能够更加广泛地渗透到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中,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贴心舒适的医疗体验,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大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智慧医疗行业的蓬勃发展,为构建更美好的医疗未来而努力奋斗!
制作各种复杂报表,搭建数据决策分析系统
企业级数据分析平台,人人都是数据分析师
全方位高时效融合各种数据,打破数据孤岛
轻松制作管理驾驶舱,可视化经营决策监控
体验医院数据中心的实例平台,从数据分析应用、业务系统互补、管理平台搭建三个方面助力医院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