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五)–国学网

位于浙江省鄞县鄮山南麓,为我国佛教禅宗名寺,佛教“中华五山之一”,素有“东南佛国”之称。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阿育王寺因寺内珍藏有释迦牟尼的真身的舍利及玲珑精致的舍利宝塔而闻名中外,深为国内外佛教信徒所崇敬仰慕,日本古代来我国求法高僧多曾在此寺研修。

宁波阿育王寺

据传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皈衣佛教,造了八万四千座宝塔,每座塔中均藏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造好后,“会羽飞息”护送遍安于天下“八吉祥六殊胜地”。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僧人刘萨诃(法名慧达)决心寻找宝塔,当他由北而南走遍山泽,来到鄮山鸟石岙(现北仑区大碶镇)时,忽闻地下有铮铮钟声,便诚心祈祷膜拜,诵经念佛,三天三夜后,果见从地里涌出眩人心目的小宝塔,塔四方五层,高约尺四,方广七寸,内悬宝磬,中缀舍利。这就是阿育王所造的那八万四千座舍利塔之一。慧达寻得宝塔后,即就地修持行道,结茅供养。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安帝敕建塔亭、禅室,赐二十七个僧人守护,这就是阿育王寺。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宋文帝敕寺僧佑创寺院,立阿育王常住田。十二年又建塔寺。至此阿育王寺已初具规模。

梁武帝萧衍大兴佛教。普通三年(522年),武帝赐“阿育王寺”额,并扩建寺院。大同五年(539年),梁武帝听说阿育王寺藏舍利塔的木浮图遭损坏,立即下诏,由其孙岳阳王萧察负责把原三层的浮图增为五层;赐黄金五百两,造铜佛四百躯,写经论五百卷,铸四铁鼎以镇四角;拨兵士三千在舍利塔周围设营防守;敕免阿育王寺田赋。自此阿育王寺名闻天下,塔居神州第一。

唐天宝三年(744),著名高僧鉴真和尚第三次东渡日本阐扬律宗,船在舟山海面触樵沉没,鉴真及随员被救起,安顿在阿育王舍利塔殿,绍兴、杭州、湖州、宣州等地寺院的僧人纷纷来请鉴真讲道受戒。唐中宗遣使赐金,下诏加护,阿育王寺达到了初盛。唐曾昌五年(845年)武宗下令灭佛、废寺,焚佛经,迁舍利塔藏诸越州官库。懿宗咸通中,观察使杨严奏舍利塔发出异光,,认为国内祥瑞,要求朝庭增派僧人守护。懿宗准奏,诏度三十七僧守之。

宋亡后,元世祖即遣使江南,迎奉阿育王寺舍利塔至开平府华严寺供奉。同年九年奉旨迁宝利塔到燕都圣寿万安寺。世祖忽必烈诏集僧尼十万于禁廷、太庙、还需宫及各官署设十六道场,香灯花幡,梵吹歌诵。世祖亲临致敬,赐阿育王寺名香、金银,然后遣僧录怜占加大师送塔南还,诏江浙省区修复阿育王寺殿宇。一年以后,金碧辉煌的阿育王寺以重新雄踞于鄮山南麓。元至正年间,阿育王寺许多荘田财产为豪家所占。太尉纳麟闻知,即于至正二年(1342年)委派蜀僧雪窗光住持阿育王寺。雪窗光不负众望,力馀弊端。几个月后,不但全部恢复被豪家所占的荘田、园林,还大兴土木,上至祖堂、法堂,上至廊庑、库房、杂屋依次建成,使阿育王寺成了一处名副其实的大丛林。四方僧徒慕名云集,内外不下千人。至正十年(1350年),悟光用朝廷所赐白金建成承恩阁。翰林侍学讲士黄晋撰《承恩阁碑记》。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册封阿育王寺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五”。清康熙元年(1662年),寺毁于火,康熙十八年(1679年)开始重修。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乾隆南巡至杭州时,特赐住持畹荃紫沙门镶龙缎袍及宫绸彩缎、御荣秀袋等物。畹荃回寺后建承恩堂珍藏皇家钦赐物。以后乾隆又陆续赐给阿育王寺御书《心经》一卷,《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函及“觉行具圆”匾额。光绪年间掀起了一个修建阿育王寺的热潮。自光绪十一年至二十九年(1885——1903年),一共重建成和新殿等房屋九十馀间,并疏通阿耨过池,筑围墙,栽松柏竹梅。慈禧太后赐藏舍利之铜塔,住持傅飞重建舍利塔殿,造廊庑、神堂、僧寮百馀间及舍利塔龛。宣统三年(1911年)又重修大殿,从而使阿育王寺形成了一个殿宇重叠、纡廊回环、富有民族气派的古建筑群。

民国元年至五年宗亮任住持时,阿育王寺先后重建了舍利殿、藏经楼,全部盖以琉璃瓦;藏经楼内贮有乾隆版《大藏经》。“文化大革命”中,寺中佛像及历代传下来的名人字画多被红卫兵破坏。1979年,政府拨款六十馀万元进行修复。阿育王寺现任方丈通一法师,73岁,浙江绍兴人,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兼任中国传教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阿育王寺占地八万能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二万四千多平方米,是古建筑、绘画、雕刻、园林、文物和风景名胜等艺术文化综合建筑群体。寺内殿宇雄伟,金碧辉煌;寺周峰峦叠翠,樟松参天。因寺前有形似笔架的玉几山,又好像是五支凤凰伸向寺院,故旧有“天童年(寺)是九江捧珠,阿育王(寺是五凤朝阳”之说。主轴线上的建筑有阿耨达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等。阿育王寺最有价值的佛教建筑是康熙十七年建的舍利殿:

舍利殿

舍利殿及殿内佛祖舍利塔

舍利殿后“母乳泉”

阿育王寺内较有特色是佛教建筑还有:

阿耨莲池

阿耨莲池是恒河边上贵族洗澡处。鄞县阿育王寺的阿耨达池仿印度阿耨达池而建。池长约50米,宽约30米。相对于较远处的“外万工池”,阿耨达池也叫“内万工池”。这是佛教信仰者放生之池,是个鱼乐世界。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的“鱼乐园”在南栏内侧,池南边有畹荃禅师书的“妙喜泉”石碑,碑旁有石井,泉水清冽,源源不断,池东北角是三重檐歇式三开间钟楼。阿育王寺与天童寺一样,寺内只有钟楼而没有鼓楼。

阿育王寺内阿耨莲池

天王殿

重檐歇山黑瓦顶底层开间,上层五间,高约14米,正脊上有“国基巩固”四个字;檐间横匾书“天王殿”;大门上有“八吉祥地”四寂横匾,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殿内石壁,嵌有金刚经石刻18块,前后石柱刻有六对楹联,如“阿育王造浮图,其数八万四千,惟斯独著;萨诃求舍利,已历一十二代,仰如此常灵”。殿供大肚弥勒、韦驮及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

面宽七间,重檐歇山黑瓦顶建筑,高约14米,正脊上有“风调雨顺”及龙鱼戏珠彩塑,檐间有“大雄宝殿”方额;下层檐下横匾书“觉行俱圆”为乾隆皇帝御书。楹联为“五千经藏,三宝法论,记从白马驮来,众生普渡;两浙名山,六朝古刹,几历红羊劫换,绀宇长新。”殿内横匾额题“善狮子吼”也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殿之中塑释迦牟尼佛,东塑药师佛及阿难尊者,西为阿弥陀佛及迦叶尊者。两旁十八罗汉,后面塑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海岛图》及文殊、普贤像。殿前之两株樟树,大约三抱,高过殿顶。

法堂、藏经楼在舍利殿后之左侧,二层五间,高约12.5米。楼下法堂,左右两壁嵌有释贯林十六尊者石刻像楼上为藏经楼,有徐世昌所书“天龙共护”匾。楼内珍藏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塔原物,清乾隆初年刊印的》钦赐龙藏计1662部、7168卷,民国时期影印的《砂藏》计经文519册、1532部、6362卷,商务印书影印的日本《续藏》和其它一些珍贵文物。

寺内还有全省仅存的两座元塔,砖木结构,仿楼阁式,六面七层,每层置腰檐、平座,底层四周有围廊。阿育王寺现存唐、宋、明、清、民国及现代碑刻58块。其中以《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宸奎阁碑记》和《妙喜泉铭》最为珍贵。

68、新昌县大佛寺

新昌大佛寺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城西三里南明山中,这里群山环抱,奇岩突兀,亭台楼阁环布,古树修篁,故大佛寺又有“石城古刹”之称。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族重点寺院。

大佛寺的开山和尚是东晋名僧昙光。昙光是江苏昆山人,自幼出家,拜访名师,钻研佛学,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僧人。东晋永和(345-356年)初年,昙光漫游江左,宿石城山下,见这里古木参天,石壁千仞,青藤绕石,环境十分清幽,就在这里劈荆斩棘,在山洞里修行。据《新昌县志》记载,大佛开凿于南北朝时齐梁年间(约486-516),经僧护、僧淑、僧祐三人相继建造,前后历30余年而成。在今大佛寺大雄宝殿的三层楼阁上,立有“三生圣迹”的匾额,即是纪念三位法师锲而不舍雕凿石佛的历史。据《嘉泰会稽志》载,唐会昌五年(845年),石城建瑞像阁三层。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石城寺遭火焚。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钱八千万,起弥勒宝阁三层及殿宇300余间,赐寺名为“瑞像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奉沼改瑞像寺为宝相寺。明朝永乐九年(1411),重建毗卢阁,三层五极,高十三丈五尺,改寺名为毗卢阁。后遭兵燹,殿堂均毁,唯十丈金身石弥勒佛像独存。清朝末年,重建五层高阁,重装大佛及罗汉像。1925年,在寺门口立碑,上书“大佛寺”,寺名遂沿用至今。

大佛寺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西方殿、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藏经楼、隐鹤楼等,还有千佛院、智者法塔等建筑,此外还有朱子题字、隐岳洞、无量桥、放生池、龟化石,回音壁、米芾所书“面壁”题刻等古迹。这里山清水秀,岩石嶙峋,古树苍苍,飞瀑泱泱,曲涧微转,幽洞深邃,是风景幽奇的旅游胜地。大佛寺风景名胜区总面积共25.5平方公里,由大佛寺景区、十里潜溪景区、南岩寺景区三部分组成。共有景点165个,其中人文景点45个,自然景观120个,最著名者有锯解岩、誉为“江南敦煌石窟”的千佛岩、放生池、隐岳洞、晋昙光舍利塔、天台宗创始人隋智顗大师法塔、朱子亭(又名木化石,距今已1亿5千年历史的硅化石)、石门幽谷、磨崖石刻等景观。

智顗法塔是天台山国清寺开山祖师智顗的衣钵塔。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智顗法师应诏进京,路经新昌石城寺(今大佛寺)讲演佛法,随即圆寂,建“智者大师法塔”。现在的塔是1983年重建。朱子亭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所建。朱熹曾在此著书立说。亭旁有摩崖石刻“天柱屹然”四字。朱熹自书一联曰:“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百世圣贤心”;解开岩,指一中裂如锯开的磬石,民间传说是两位神仙化成孩童,用茅草锯开岩石,鼓励僧淑要持之以恒地雕凿佛像。解开岩有一断石如和尚倒立,称“倒施和尚”。传说一和尚见顽童以草锯石,讥笑说:尔等能锯开石头,我就倒着走。结果巨石锯开了,那和尚只得倒立在那里。千佛院又称千佛岩,为天然溶洞;内塑海岛观音像,岩壁上分布着南齐永明三年(485年)开凿的1040余尊佛像。这些佛像高仅数寸,工艺精致、栩栩如生,与大佛一样,是中国早期南方石窟艺术的瑰宝,是研究南朝齐梁间雕塑艺术的重要实物史料。

石雕弥勒大佛

大佛寺里最负盛名的文物是寺内依山崖开凿的石雕弥勒大佛。南齐永明(483-493年)年间,僧护来到石城山隐岳寺,做了隐岳寺的住持。他见寺北有青壁干余尺,每至其下,“闻管弦声或发光怪”,决心就壁刻成佛像。石壁坚硬,进展慢,至齐建武年间(494-498年),僧护圆寂时,只粗粗凿出头部形象。其弟子僧淑等继其业,因“资力莫由”而停工。梁天监十二年(513),齐梁名僧僧祐受建安王萧伟之邀,专程来到隐岳寺主持凿刻石佛的工程。僧祐(445-718年)是齐梁时代的一位律学大师,也是古代杰出的佛教文史学家、雕刻家。僧祐来到隐岳寺,见僧护和僧淑所凿的石佛“失在浮浅”,于是再次招集工匠,“大事更张,因旧功铲入五丈”,“扪虚梯汉,构立栈道,状奇肱之飞车,类仙腹之悬阁,高张图范”,前雕刻四年,造成极精美的石弥勒佛坐像。南朝梁著名文学论批评家刘勰,特为之作了2200多字的《梁建安王造石城山石佛像碑记》,赞誉这座石弥勒像是“不世之宝,无等之业。”这座“命世之壮观,旷代之鸿作”是经过僧护、僧淑、僧祐三人相继建造而成的,主体工程的设计和完成者是僧祐。在大佛寺大雄宝殿的三层楼阁上,立有“三生圣迹”的匾额,就是指这三位法师楔而不舍地雕凿石佛的历史。

据1984年有关部门测算,这座被后世称之为“江南第一大佛”佛座高1.91米,佛身高13.74米,佛头高4.87米,耳长2.7米,两膝相距1016米。此佛像是中国江南第一大佛,可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中大佛相媲美,目前仍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几尊石雕大佛之一。石弥勒像不仅以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著称于世,而且在佛教造像艺术上也独具特色。石像盘膝而坐;面容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端庄慈祥。额部宽阔,鼻梁高隆,眉眼细长,方颐薄唇,两耳垂肩,顶有螺髻。身披架裟;中胸袒露,衣着绉招,自然流畅身段秀丽,体态匀称,给人一种超脱、庄严的感觉。在造像上作了两个艺术处理:一是适度地放大头部,处理好视差关系,使人们仰视大佛时,毫无比例失调之感,反面感到佛像比例协调,佛面容亲近真实。另一个巧妙的创造是凿成穴代替眼珠,使观瞻者不论从哪一角度仰视,均有与佛陀目相接之感。

大佛寺石雕弥勒大佛

千佛院

又称千佛岩,为天然溶洞;内塑海岛观音像,岩壁上分布着南齐永明三年(485年)开凿的1040余尊佛像。这些佛像高仅数寸,工艺精致,栩栩如生,与大佛一样,是中国早期南方石窟艺术的瑰宝,是研究南朝齐梁间雕塑艺术的重要实物史料。

千佛院的前身是元化寺,为高僧于法兰、于法开师徒所建立,是与江南第一大佛同时代修筑的又一处石窟。元化寺到齐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开始开石窟,造千佛。比僧护到石城还早一年。石窟成后改寺为千佛院,会昌年间毁。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重建。宋大中祥符改七宝院,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复名千佛院。

千佛院处于新昌县半山茂林修竹之中,南向临崖,内有相通的大小两窟。大窟石壁东四西六分为10区,每区10×11格,每格一佛,中间九格合为一大格,雕一较大佛像。每区104尊佛像,10区共1040尊。两旁有护卫菩萨两尊,立于覆莲座上,虽曾作外敷改形,但今已剥落,原形重现。宝缯垂肩,披帛交于胸复之际,也有褒衣博带的,仍存南朝造像风格,南朝石窟造像在南方较为罕见,千佛院的文物价值就非常高了,可与云冈、龙门石窟造像媲美。小窟有石像35尊,识者以为“当年释迦说法(由35佛)化成为53佛,三劫之中相继而升,又名千佛,“贝叶载其文,兹院造其像”,说明两洞佛像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上下左右十方,象征了一切诸佛都在其中。

关于千佛院还有一传说:高僧护凿大佛。但连凿了二世,难毕全功。于是第三世又投胎为僧祐,不知劳累地凿着大菩萨。这事传到天庭,天神受了感动,就派了1000余名天兵天将下凡到南明山来协助他,终于凿成了石弥勒像。这些天兵天将帮助僧祐凿成大佛后,却爱上了人间,不肯再回天上去了,便一齐往大佛寺山门外的一个寺窟里走去,化成了一个个小佛,整整齐齐地坐在石窟内的壁岩上,后人就把这儿称为“千佛洞”。这虽是人们的想象附会,倒也说明了千佛院早被人们看作了是大佛寺一景。

大佛寺内千佛院

69、天台县国清寺

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天台县城北3公里处。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南宋列为“江南十刹”之一,与齐州灵岩寺(在今山东长清县)、润州栖霞寺(在今江苏南京市)、荆州玉泉寺(在今湖北当阳县),并称天下“四绝”。天台国清寺系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庭,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岂页亲手所画的样式所建的。智岂页开创天台宗后,想建一寺庙,作为该宗的正式祖庭,但限于资金,迟迟不得动工。他在临终遗书晋王,说:“不见寺成,瞑目为恨”。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见书后,极为感动,便派司马王弘监造。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赐额国清寺。唐唐武宗会昌灭法时被毁,唐宣宗大中五年(851)重建,柳公权题“大中国清寺”额,宋景德二年,改名“景德国清寺”。

清雍正题额的国清寺

智顗之后,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亦至国清寺求算学,今寺内存有“一行禅师之塔”和“一行到此水西流”碑;众所周知的济公和尚释道济,即是天台人,在国清寺出家为僧。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也曾在国清寺为僧,与名僧丰干俱为寺内火头僧。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国清寺蕴光法师所撰《国清高僧传》除上述诸僧外,国清寺历代高僧还有:

智越(542—616)俗姓郑,南阳人,依智者大师学禅诀及五门大妙,尝诵《法华》至满万遍,后随智者至天台山习静林泉,智者付以四众,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国情寺工成,智越为首任住持。《国清百录》卷三之奉启:“天台寺沙门智越一众”。任道斌《佛教文化辞典》:“因主天台国清寺,几达二十年”。

道邃生卒年代不详。号兴道,俗姓王,长安人,唐大历中(766-779)依荆溪湛然大师习天台教观。后居国清,详为讲解,昼夜不辍。后人谥为台宗第十祖。贞元二十年(804),日僧最澄浮海至天台山求法,从其受菩萨戒。最澄之《天台法华宗传法偈》有“道邃座主”之句。按座主,即大众一座之主,亦即住持。

元琇,讳妙说,天台人。出家国清,依正定物外大师学止观。洞达妙旨,于讲说不已。后说为天台宗十三祖。《国清高僧传》:“僖昭间,天下方乱,学徒忽聚忽散。然师屡开讲席,不以法众多寡而二其心也”。

慧远(1103-1176)号佛海,字瞎堂,俗姓彭,眉山人,年十三岁从宗辨出家,后游诸方,谒圆悟克勒得法。乾道六年(1170)赐号“佛海大师”。周必大《灵隐佛海禅师远公塔铭》:“……至台州,住台州天台山景德国清禅寺”。

行机,号简堂,俗姓杨,仙居人。自幼风姿挺异,才压儒林。年二十五岁时出家,参护国元公得法,出世莞山,历主庐山圆通等寺,寂于国清。《天台山方外志要》:“归主国清,有示众语录”。《中国佛学人名辞典》:“历主江州圆通、台州国清,寂焉”。

韩国“高丽天台宗”在国清寺资建的“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

国清寺的山门就很有特色。国清寺象其他寺庙一样面南而坐,具有正规的建筑轴线,严格的布局,但在山门处理上,却陡然转过九十度,朝东而开。这种处理方法并不是因地形之故所使然,而是完全出于匠心独运。因为这样一变化,便给古寺增添了无限生趣。游人过寒拾亭,越丰干桥,见到的不是一般常见的寺庙建筑前方方正正的大广场,而是完全自然的缓冲地──长12米、宽25米的空地。给人们似小不小,似封闭而又不封闭的特殊空间。一进朝东的山门转入正中甬道,甬道两旁是仅高1.7米的黄色矮墙,矮墙后面是茂密的竹林,黄绿相衬,色彩和谐,人行其中,有一种轻松自然、亲切舒适的感觉。山门额题“国清讲寺”,也与别的寺庙不同,多一个“讲”字,大概跟国清寺作为“天台宗”的发祥地,讲学传道方面的功能有关。

国清寺独特的山门

国清寺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面阔5间,主尊释迦坐像为明代铜铸,高近7米,重达13吨。像前又有白玉佛一尊。释迦旁立胁侍菩萨、两侧置十八罗汉像,为元代楠木雕制。佛龛旁立钟鼓。佛龛后倒座立海岛观音,像后为慈航普渡群塑。大雄宝殿前有香樟4株,据说为唐代所植,至今已逾千年,仍然生机勃勃,树荫遮满庭院。和一般寺庙不同的是:此殿题额“大雄宝殿”四字是竖着写的,因为国清寺是当时皇家直接斥资建造的,以显示级别不同于其它佛寺。殿内的释迦牟尼佛像为明代用青铜铸成,高6.8米,重达13吨;其左右两旁分坐十八罗汉,为元代用楠木雕成,外贴真金,皆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佛像后面的“慈航普渡”壁画,也十分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大雄宝殿上竖写的题额

观音殿

与锡杖泉相邻处。原殿中观音像极为精美,明代才子唐伯虎曾游国清寺观音殿,有诗赞曰:“拈花微笑破檀唇,悟得尘埃色相身。办取凤冠与霞帔,天台明月礼佛真。”今观音殿为新建的重檐歇山,斗拱翘角建筑,雄踞于大雄宝殿之后上方,殿内正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木雕贴金像一尊,两旁或立或坐着观音的三十二化身。满殿金光耀眼、光彩夺目。此殿为美国洛杉矶天台山国清寺护法会夏荆山、杨茂慈先生、吴梅影女士等捐资十五万元建成。1983年10月29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大典和法会。

雨花殿

位于钟、鼓两楼中间,匾题上书“雨花殿”三字。面宽三间,歇山顶式。殿前有石狮一对,殿後钟鼓楼上悬挂的梵钟。是清嘉庆年间铸造,音响宏亮,每日午夜回荡於五峰幽谷之中。此殿在别的佛寺中陈为天王殿。相传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曾在此讲述《妙法莲花经》,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花瓣洒落如雨,所以号称雨花殿。殿中供奉有“四大天王”神像。

妙法堂

位于大雄宝殿左侧,是一座两层楼五开间的精舍。楼上为藏经阁,珍藏着《妙法莲华经》、《大藏经》等经籍。楼下为“台宗讲席”,是弘扬天台宗教义的场所。妙法堂左近有罗汉堂,现辟为文物室。1975年文物室整修开放,集中展出了佛教天台宗的历代祖师造影,天台宗主要经典著作,国清寺与日本佛教界友好交往等方面的文物。其中智者大师遗物衣钵及钦赐龙衣、造型精美的钦赐银亭、白玉卧佛、明万历铜镜。还有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高僧最澄入唐求法时的“度牒”(护照),上有台州刺史的指示,更显得珍贵。近年来日本朋友来天台山访问一年四季不断,并留下了“风月同天永,万古结深缘”等字画,及法器、文物,使文物室锦上添花。与其他名刹相比,国清寺的自然景观更具有地方特色。

国清寺内一半为王羲之书、另一半为曹抡选补的独笔“鹅”字碑

清心亭与“鱼乐国”

在寺的西南角。从“双涧萦流”的小门进去只见古木苍郁,鱼池如镜,乾隆御碑、清心亭、鱼乐国石碑、放生池等小品布置得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宁静。御碑为清代乾隆皇帝所赐,镂刻非常精细,碑侧刻有鲤鱼跳龙门的图案,碑文中写着国清寺的优美自然环境和历史沿草。放生池边立有一块石碑,上书“鱼乐国”三个大字,是明朝大收法家董其昌所书。相传董其昌来国清寺避暑,老方丈知道他是海内闻名的大书法家,请他题碑额,可是董其昌不肯下笔。一天晚上,月明如水,董其昌来到放生池边纳凉。阵阵轻风,吹得他睡意顿起,恍惚间遇到了名叫鱼珠、乐珍、国珍的三位仙女。她们为董其昌唱起优美的歌曲,跳起优美的舞蹈,吹起优美的玉笛,乐得董其昌赞美不已……董其昌醒后,若有所失,便依梦中情景,吟诗:“鱼珠妙歌喉,乐珍柳枝腰;国珍金玉笛,游梦实逍遥。”这时方丈来到他的身边,听了他的诗,笑呵呵的说:“你的诗真好,他把这道诗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不就是“鱼乐国游”四字吗?”于是董其昌应方丈之请,写下了“鱼乐国”三个大字,同时题写了“清心亭”亭匾。

“一行到此水西流”碑

位于寺前天台八景之一的“双涧回澜”边。据《旧唐书》记:唐代学问僧一行为编《大衍历》,遍访名师,曾至国清寺求访。当时正值雨季,暴雨不断北涧洪水猛涨。一行见水往西流,激动之余留下墨宝,后人故立此碑以志。

下面简介国清寺主要名胜古迹:

三贤堂、丰干桥

三贤堂为纪念寺内唐代寒山、拾得、丰干三位高僧。张景脩《三贤堂》:“如是国清寺,宜乎天下闻。水声常夜雨,山气即朝云。今古三贤隐,仙凡两路分。唐人书画在,明日更殷勤。”

今三贤堂中刊有寒山、拾得问答的一副偈语。寒山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国清寺三贤堂

寒拾亭、丰干桥

从隋塔下方过七佛塔进国清寺,必经一亭一桥。亭名“寒拾亭”,桥名“丰干桥”。这是为纪念唐代国清寺内寒山、拾得和丰干三位高僧而命名的。寒拾亭,飞檐翘角,石砌门窗,亭名取自寒山、拾得两人名字。亭的前后有“五峰胜境”和“万松深处”的匾额。过寒拾亭不远,就是丰干桥,桥下清流潺潺,桥头有石狮守护,显得古朴庄严。

国清寺前丰干桥

隋梅亭

大雄宝殿左又有一小庭院,入圆门,有六角攒尖顶“梅亭”。亭对面红墙下石台上有古梅一株,苍老遒劲、冠盖丈余。墙上有石刻隶、篆、楷书“隋梅”各一。隋梅为国清一绝,相传是智顗大师弟子灌顶法师手值,至今已历1400多个春秋,大概是中国现存最老的一棵梅树了。解放前,因照料不周,隋梅曾数度枯萎,经过精心照料,主干枯而复生,枝桠峥嵘,逢春繁花满树,疏枝横空,暗香浮动,冷香袭人。

文革中“三家村”之一的邓拓曾到过天台国清寺,写有题梅诗一首:“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半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

国清寺隋代古梅

隋塔

矗立于寺前祥云峰西麓,背山临溪,位于寺庙的西北不远处,是浙江省内仅存的历史最为久远的一座宝塔。这座六角空心宝塔是国清寺的镇寺之宝,它与千年古梅一起是这座千年古寺的历史见证。

隋塔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竣于仁寿元年(601)。原名报恩塔,隋晋王杨广为报答智顗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塔高59.3米,由于砖与砖之间采用嵌入式搭建,此塔屹立千年依然不倒。隋塔顶部外壁嵌有砖刻佛像,每块三尊佛像,有数块脱落下来的砖雕佛像,镶嵌在国清寺鱼乐国清心亭墙壁上。原塔心内壁还镶有线刻佛碑和佛经石碑,《菩萨像线画碑刻》共7方,每方碑高124厘米,宽42厘米,分别刻着弥勒、观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导师、药王等七尊菩萨像。菩萨头顶宝盖,脚踩莲花。石刻刀法纯熟,线条流畅,形象生动逼真,光彩照人。《经文碑刻》共5方,每方长127厘米,宽65厘米,都用端庄的楷书刻着《妙法莲华经》,经考古专家陈振铎鉴定为隋代作品,属稀世珍品,已嵌在国清寺三圣殿两厢,供人观赏。

据《天台山全志》载,隋塔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重建,六面九层空心,原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可沿塔内楼梯盘旋至顶,因年久失修,塔外部木结构包括平坐围廊损失殆尽,现残高59米,塔身黄褐色,每层每面辟有壼门,壁上留有斗栱空洞残迹,底层补间置一朵,其上各层均两朵。塔檐斗栱为四铺作。砖之间用糯米粥拌和粘土为粘合剂。塔基筑于花岗岩山坡上,底层东西方向各开一拱券门,今为加固塔身封堵。

隋塔建造别致,除砖砌塔壁上,精雕佛像外,塔顶上没有通常的尖形塔头,站在塔内,仰见蓝天白云,远眺天台、祥云诸峰,俯视寺院殿阁丛林。郭沫若有登览诗云:“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梅私自笑,寻梦复何痴”。

隋塔下有纪念“过去七佛”的七佛塔,塔旁是藏有唐一行禅师衣冠冢的“一行禅师塔”。寺内观音殿西邻还有座“报恩塔”,建于1985年9月,是日本莲宗信徒捐赠1000万日元建造。取名报恩是由于天台山是传教大师(日僧最澄大师)曾经留学过的最兴盛的灵址,日莲僧人非常敬仰天台大师(智者大师),而且坚信作为正法的法华经的源流是天台国清寺,以表“知恩报恩”的深意。报恩塔高约3米,塔顶为黄铜宝顶,紫铜瓦盖成,塔体呈四方形,正前方为日文“南无妙法莲华经(日莲)”碑名,另三面各嵌有黑底金字的经文。整座经幢结构精美,光彩照人。

碑亭

国清寺主建筑群后的小山坡上,在苍郁的松林中有一座重檐挑角、方石铺地的碑亭。亭额上写着“法乳千秋”四个金字,亭中品字形排列着三座长方形的石碑。正中的丰碑为“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碑座高0.86米、宽0.86米、长1.86米、碑身高2.6米、宽1.26米、厚0.11米,十分壮观。长篇碑文和诗赞颂佛教天台宗创造人智顗大师。右连的丰碑为“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丰碑稍低于智者丰碑。左边的一座丰碑是“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这座碑的大小与行满碑大小相同。三座丰碑的背面,有日本山田是谛1982年5月写的敬白,长篇日文铭记了高祖先德,祈念中日两国永远亲善友好的虔诚心意。在“法乳千秋”碑亭左方,有一口围着石栏的古泉,上刻“锡杖泉”三字,相传宋僧普明坐禅于此,因寺内取水不便,遂以锡杖顿地曰:“此处当有泉!”即有泉水涌出,故名。

THE END
1.曲阳的石雕文化许多地方用到石材和需要石雕艺术,因此,曲阳这个久副盛名的雕刻之乡,选出一批技艺精湛的石雕工匠,赴京参与了天安门城楼、颐和园等多处古建的修复和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展览馆、工人体育场、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民族饭店等十大建筑的建造...http://www.quyangshidiao.net/xinwendongtai/197.html
2.石雕铜雕不锈钢雕塑玻璃钢雕塑水果蔬菜雕塑仿真花篮,悬空流...河北欧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石雕|铜雕|不锈钢雕塑|玻璃钢雕塑|水果蔬菜雕塑|仿真花篮,悬空流水壶如需购买石雕|铜雕|不锈钢雕塑|玻璃钢雕塑|水果蔬菜雕塑|仿真花篮,悬空流水壶,请联系河北欧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我们竭诚为大家服务,真诚期待您的来电与咨询!86-1513-31https://www.bmlink.com/nmgsjds/
3.世纪雕塑设计三维街景距离石家庄北站1小时路程,距离石家庄正定机场38公里。酒店周边商场、超市、餐饮、娱乐场所众多,是广大商旅休闲人士理想下榻之所。 汉庭酒店(曲阳店) Hanting Hotel Baoding Quyang County 汉庭保定曲阳县酒店,位于中国石雕之乡-曲阳县南环路大型综合体凯嘉国际广场内,紧邻曲阳县雕刻广场,从曲阳县高速口开车至酒店仅需15...https://ditu.city8.com/baoding/bianminfuwu/0449160_vhrxnx?streetview
4.河北鑫顺石材石雕艺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法人名称:河北鑫顺石材石雕艺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简称:场 主要经营产品:未提供 经营范围:石材、建材、陶瓷制品、日用百货、石材机械配件、针纺织品、服装、五金交电、水暖器材及配件的批发、零售;石材产品展览、展示;自有房屋租赁;货物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https://www.11467.com/qiye/37442698.htm
5.石材雕刻铜铸造雕塑不锈钢雕塑紫铜浮雕生产厂家环球雕塑公司;欢迎您来旅游,顺便来我厂考察,我厂距北京180公里,离石家庄国际机场20公里,离河北省石家庄高铁火车站市中心60公里,我故乡有名胜古迹,正定千年大佛寺,红楼梦,荣国俯,西游记宫,人祖发源地伏羲故里,伏羲庙,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革命红色旅游根据地,党中央革命教育基地,西柏坡. 环球雕塑期待您的竭诚合作。 ...http://www.huanqiudiaosu.cn/
6.中国古代雕塑,ancientChinesesculpture英语短句,例句大全大型石雕 中国迄今发现的大型石雕,可以上溯到西汉前期,如河北石家庄小安舍保存的一对男女跽坐石人,高160~174厘米,从造型风格与所处地望判断,系汉文帝初年(前179)修治赵佗先人冢时所雕造,今存陕西长安常家庄与斗门镇的汉昆明池石刻牵牛、织女像,雕造于汉武帝元狩三年 (前120);今存陕西兴平道常村附近的汉汉...https://www.xjishu.com/en/072/y410147.html
7.青田县刘爱忠石雕经营部简介:青田县刘爱忠石雕经营部成立于2014-12-04,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经营者为刘爱忠,目前处于存续状态,以从事批发和零售业为主,人员规模少于50人。 2019-09-30 企业地址变更: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山口镇板石小区31幢3号”变更为“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山口镇板石小区24幢10号” ...https://www.qichacha.com/firm_6a7afd93497d5cf02ac9f1ce69778e31.html
8.石家庄正定博物馆游玩攻略正定博物馆门票多少钱/价格表正定博物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一层,地下两层,分设9个展厅(部分开放),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任正定博物馆名誉馆长。 《境生像外》自北魏至明清,有众多佛教艺术珍品遗留于世。正定馆藏的石刻造像集中在北朝时期,均为汉白玉质地,根据雕琢技法和时代风格,应出自毗邻正定的石雕之乡曲阳。 “河清元年建忠寺比丘尼...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148/5701635.html
1.曲阳石雕,曲阳雕塑,大型石雕厂,河北曲阳不锈钢雕塑,不锈钢雕塑...曲阳雕塑厂-恒丰雕塑公司是【河北省一级雕塑企业】,厂家提供:曲阳雕塑图片及曲阳石雕价格,雕塑工艺品种类繁多,石雕狮子,石雕大象,汉白玉石雕,不锈钢雕塑雕刻技术娴熟,价格优惠,欢迎咨询报价。恒丰雕塑(苏经理:15932126888)致力于不锈钢校园雕塑,不锈钢广场雕塑,不锈钢园林http://qydiaosu188.com/
2.三才雕塑[家具]石家庄正定三才家具市场地址在哪 石家庄正定三才家具市场地址如下: 地址:河西区大沽南路与解放南路交汇处185号 该地点交通便利,途径公交线路: 529路,...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古代许多事物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的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https://www.to8to.com/ask/search/254008
3.鬼屋设计鬼屋生产鬼屋制作企业任务: 我企业创建以来致力于,公园,广场,游乐场的室内外景观,雕塑,浮雕的制作,各种室内游乐宫,鬼屋等游乐景点建设。 游乐设备的形象包装,酒店,宾馆,浴池,茶楼,影楼等场所室内外的景观,雕塑,浮雕的制作。室内外各种会展布展。 家居饰品的开发。 企业概况: 凯罗雕塑地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文化古城,石家庄正定。西...https://jinyudiaosu.cn.china.cn/
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丨山西师村遗址:仰韶文化石雕蚕蛹经实验室测试鉴定,师村遗址仰韶早期遗存中,发现了一定比例的桑科花粉,很可能与先民们养蚕缫丝有关。师村遗址石雕蚕蛹意味着,距今约6000年以前,黄河中游的先民们崇尚桑蚕,很可能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为我们探索后世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品丝绸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3370309084308234194&track_id=17B4DEDE-9601-46E7-AE61-75E10EE4B181_669971402334
5.十一到石家庄玩,正定的隆兴寺是必去的景点十一到石家庄玩,正定的隆兴寺是必去的景点。开车到正定,远远就被赶到了停车场,好在不收费,离隆兴寺也不太远。门票50,游客众多。隆兴寺没有山门,只有一面琉璃照壁,过3座单孔桥,就是天王殿。殿中供奉的铜铸尼勒佛像为明代所制,两边为四大护法天王像https://www.dianping.com/review/376114526
6.实景图解第四届河北省旅发大会开幕,这些美景别错过!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井陉县于家乡,以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居所为基础,以石建村落文化为特色,在原有旧村址基础上改造提升,推动石雕与艺术深度融合。 项目看点:一场井陉拉花的表演;一个井陉古村落摄影展。 十四、井陉矿区段家楼综合整治提升项目 ...https://news.sina.cn/2019-10-14/detail-iicezuev1997089.d.html
7.正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多元文明融合的正定被马可波罗誉为“贵城”。 三,明初,河北地区因燕王朱棣一场“靖难之役”惨遭战火,十室九空,也因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而重获新生。朱棣统治明王朝22年,官方组织的向河北移民活动就有15次之多,著名的洪洞大槐树移民就发生在明太祖洪武、明成祖永乐年间。随着河北地区再次成为...http://www.meiwen.com.cn/subject/bwogcttx.html
8.正定古城正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 秋时期鲜虞国定都新市(今新 城铺),后属晋;战国时期, 中山国在此设置新市,后属赵; 自晋代至清末一直是府、州、 路、郡治所;清雍正元年 (1723年)避帝讳改真定府、 真定县为正定府、正定县。正 定人杰地灵,秦汉时期南越王 赵佗、三国蜀将赵子龙、元曲 大家白朴、宋初大将高怀...https://m.renrendoc.com/paper/129724781.html
9.正定访古正定这一座名字就是从唐玄宗时期沿用至今。开元寺的钟楼,据说一半是为唐代遗留,所以被称为半座唐构。钟楼为两层楼阁式建筑,钟楼挂的铜钟也是唐代遗物。在开元寺细细的逛了一下,附近庭院中还有石雕的赑屃,另外有残碑,都是五代时候的遗物,体积非常巨大,难以想象全碑该有多壮观。https://www.douban.com/note/85743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