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迁碑》(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图2-2-8)碑首(侧)的龙纹装饰是目前所见汉碑中最为精美者,且以镂空雕饰。所见实物,双龙碑所盘绕交汇的顶部的双鹊已看不清楚。与此碑相类似处理的,还有《王孝渊碑》(永建三年,128)《景君碑》(顺帝汉安三年,144)等。《景君石碑》从现存实物看,是单刻蟠螭纹饰于碑左右面,亦刊刻较为精美。此三碑典型特点是碑首和碑侧之龙纹饰合二为一。但就碑首而言,汉碑之《白石神君碑》(光和六年,183)、《高颐碑》(建安十四年,204)这个龙头碑的处理已经相当精美。
《白石神君碑》两侧龙纹饰,是目前出土所见已经明确采用左右对称形式,且龙纹饰雕刻细致华美的一通。《张迁碑》的龙头碑在技法上已经采用镂空手法(以此看龙纹饰的镂空雕法从汉代就已经开始)。而龙纹盘绕碑之侧致使碑面留空的做法在魏晋南北朝还偶尔得见,如南京《萧秀墓碑》(南朝萧梁武帝天监十七年,518)、《萧憺墓碑》(南朝萧梁武帝天监十七年,523)等即是。汉碑中《王舍人碑》(光和六年,183)、《衡方碑》(建宁元年,168年)等也是类似《张迁碑》的做法,只不过《王舍人碑》等的龙纹饰不像《张迁碑》过了碑身一半以上而已。
与《张迁碑》同时代的《白石神君碑》、《高颐碑》开拓了碑首龙纹饰发展的另一条途径,即与晕纹相结合,先由不对称式的龙纹饰渐次向对称式发展,而至《张猛龙碑》(北魏正光三年,522)与《贾思伯碑》(北魏神龟二年,519)等,对称的龙纹饰已经渐渐发展完善。碑首装饰区域的划分更为明确且这种对称的形式一直成为碑之碑首处理的主流。由此,为碑额设计的变化带来了丰富的空间,龙纹饰在继承盘曲缠绕特点的基础上,或双龙交汇形成双龙戏珠,或与云纹构成龙游云间,或单个、或三个组合等等不尽其变。也把浮雕、镂雕、线刻等各种雕刻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张猛龙碑》、《贾思伯碑》、《鲁孔子庙之碑》(三国魏黄初元年,220)、《辟雍碑》(晋咸宁四年,278)、《司马芳残碑》(北魏太武帝至文成帝兴光初,424-454)、《高庆碑》(北魏宣武帝正始五年,508)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是碑首龙纹饰走向成熟的尝试期,至隋《龙藏寺碑》(开皇六年,586)出现,龙纹饰的构成、雕刻已经成熟,进而进入了各时代竞相争妍的时期。
(二)龙头碑、龟驼碑、村头碑、功德碑碑身的雕刻花纹
1、龙头碑、龟驼碑碑身角隅纹样:角隅纹样也是适合纹样的一种。它因常用作角的装饰,所以也叫“角花”。角隅纹样装饰的部位,分一角、对角、或四角。对角运用时,纹样可相同或不同,也可一大一小。这在碑身界栏装饰区域,碑额局部装饰区域、碑底座装饰区域常见(见下图)。
2、龟驼碑、功德碑碑身边缘纹样边:缘纹样也是碑纹饰组合中适合纹样的一种,是沿着某一外形(碑额、碑底座某区域等)的周边作装饰纹样。
下图上部分图片内容:《明征君碑》(唐上元三年,676)底座摹稿;
下图下部分图片内容:西安碑林藏清代碑角隅纹样(自绘)
3、村头碑、功德碑碑身连续纹样造型:连续纹样是指以一个基本单位纹样为准,按照一定的格式,有规律地做重复循环排列,构成无限连续性的纹样。此为碑身纹饰装饰是村头碑、功德碑最常见的形式,其连续形式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种。二方连续二方连续与单独纹样的结构方式有所不同,二方连续是一个装饰单元的二次元延伸,即以一个纹样或由两、三个纹样组合成的单位纹样,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重复连续排列而构成无限连续性纹样,连续纹样在村头碑、功德碑中寓意好运连绵不断的意思。
碑身雕刻二方连续纹样的连续性、重复性、循环性特别适用于碑身、碑底座、碑额等边缘的装饰,其构成形式丰富,所呈现起伏、虚实、轻重、大小、疏密、强弱的视觉效果,给人节奏美和韵律美(见下图)。
4、龙头碑、龟驼碑碑身四方连续:四方连续是一个装饰单元按比例的四次元延伸。它是以一个单位纹样(可由一个或几个纹样组成)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反复排列而构成的图案纹样。此种纹饰构成,在其它工艺美术类别中常见,由于碑体本身的限制,只是偶尔见之(见下图)。
上图有三个图片组成,图片内容分别是:
(1)陕西药王山《孙真人祀殿记碑》(明嘉靖三十七年,1547)碑侧纹饰(自绘);
(2)山东《乙瑛碑》(东汉恒帝永兴九年,153)碑侧植物纹饰(自绘);(图)(3)、岱庙《泰山赞碑》(清乾隆四十年,1775)二方连续(自摄;左:泰山碑碑首(年代不详),鱼鳞几何形与写实交织,(自绘);中:岱庙《皇清重修岱庙碑》
下图是(清康熙十七年,1678);右: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明正统八年,1443)龙头碑碑首雕刻图片样式;
碑为优质青石质,首身一石,碑首正面额题阴刻楷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3行15字。外围雕刻六龙相交,左、右侧各二龙首并列向下,头外尾内两两相背,长角突起,双目圆瞪,高鼻阔嘴,上唇尖长向外翻卷,探出碑身,下颌较短,一排坚固整齐的牙齿咬紧碑侧上檐。这样既形成了碑首的外檐,又使龙首呈现出立体效果。龙的躯体强健有力,拱身攀附缠绕,形成半圆,其间富于变化,妙趣横生。龙生四肢,修长有力,状如鹤脚,肌肉凸起,爪甲锋利。右侧龙的两前腿一上一下,左腿直立,右腿翘起,顺势搭于蜿蜒缠绕的龙体之上,两条后腿位于额题左侧,左腿直立,细长的龙尾缠绕其上,右腿翘起搭于躯体之上,与前肢的右腿在碑首顶部正中接合。左侧龙的造型与右侧龙基本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在龙体纹饰刻画上,于颈部双阴线内雕一圈连珠纹,再刻网纹一周,除龙的须发与四肢间为卷毛纹饰外,余皆刻鱼鳞纹,鳞片清晰整齐,遍布全身。
小结:通过以上龙头碑、青石双龙碑、各种历代石碑碑身、碑首雕刻分析,在雕刻技法上,豪华的石碑都采用了线刻、浮雕、剔地和圆雕相结合的手法,侧重筋骨的刻画,抓住龙舞动举肢的瞬间动态,使其跃然石碑之上,浑厚的力量扑面而来,加之华美的雕饰,使人顿生富丽神秘之感。
敬业的牌坊牌楼雕刻厂家,我们专注、用心制作,追求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