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沧桑|拂去千年的尘埃,找寻国宝的真容正定石家庄,河北旅游攻略

隆兴寺,这座被梁思成盛赞为“京外名刹之首”的寺庙,静静伫立在正定城里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隆兴寺摩尼殿,始建于公元1052年,建筑形式为现存宋构之孤例。

摩尼殿中的五彩悬塑倒坐观音,面容秀丽恬静,形体曲线柔美,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

摩尼殿中精美的壁画,亦堪称现存明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

广惠寺华塔,始建年代不晚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形制堪称独一无二。

天宁寺凌霄塔,始建于唐代,国内唯二的半木半砖结构佛塔。

临济寺澄灵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间,临济寺是佛教临济宗的祖庭。

县文庙大成殿,被梁思成鉴定为国内不多的五代时期遗存。

正定古城南城门——长乐门,依然有当年“三镇雄关”的威严与雄奇。

在河北博物院,我们凭借博物馆里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国宝,去想象那是怎样一个金戈铁马的世界。

战国时期的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构思巧妙而逼真。

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来自汉代的一束光。

彩绘散乐浮雕,唐代的“女子十二乐坊”。

正定古城的“九楼四塔八大寺”,其中有部分已经消逝在历史尘烟里,但也有一部分被保存了下来,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名的一处就是隆兴寺。这座被梁思成盛赞为“京外名刹之首”的寺庙,静静伫立在正定城里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隆兴寺原为东晋时期十六国里的后燕末代君主慕容熙的宫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在苑内兴建寺院,称龙藏寺。在寺内现存最古老的文物——隋代的《龙藏寺碑》碑文里,就记载了这件事。在唐代时,龙藏寺改称龙兴寺。至北宋开宝四年(969),太祖赵匡胤扩建重修并敕令铸造了一尊高七丈三尺金铜千手观音菩萨像。清康乾年间两次奉敕大修,形成现有规模,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改龙兴寺为隆兴寺。

隆兴寺,当地人更习惯称其为大佛寺。这座在中国佛教和建筑史上地位无比显赫的寺庙,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共有大小殿宇十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高低错落气势磅礴,构成了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组北宋木结构建筑群。此外,寺内还保存有大量的雕塑、壁画、碑碣等艺术珍品。在隆兴寺,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分别是:被梁思成誉为“罕见珍例”的建筑孤例摩尼殿;摩尼殿中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的五彩悬塑倒坐观音;国内现存最早的宋代转轮藏;被推崇为“楷书之祖”的龙藏寺碑;中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千手观音;国内古代最精美绝伦的铜铸毗卢佛像。毫不夸张的说,隆兴寺里文物的价值不输给任何一个博物馆。

翔哥来到隆兴寺前,发现它并没有独立的山门,而是以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一重殿天王殿兼作寺院山门。这座建于北宋初期的建筑,在清乾隆年间大修的时候,掺入了一些清代建筑的风格,门上“敕建隆兴寺”匾额,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圣祖玄烨亲临隆兴寺瞻礼时留下的御笔。

天王殿内正中的木雕大肚弥勒佛,是金代遗物,已有超过八百年的历史。

殿内两侧的四大天王像,原塑不幸毁于上世纪60年代,后来在1982年,正定的民间老手艺人重塑了这四尊天王像。

穿过天王殿,迎面看见的是位于寺院中轴线上的大觉六师殿遗址。大觉六师殿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原来供奉的是“过去七佛”,即释迦牟尼佛和其成佛之前的六位先师: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作为隆兴寺内曾经规模最大的殿宇,大觉六师殿的体量甚至超过了赫赫有名的摩尼殿。但非常可惜的是,大觉六师殿在民国初年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目前仅留下台基遗址。但是,大觉六师殿对于研究古建筑的人来说,绝大多数古建筑的台基都是被压在建筑本体以下,所以难以真切地看到。而这座大觉六师殿的遗址,恰恰让人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古建筑的台基结构。

翔哥接下来要去的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是隆兴寺现存古建筑中价值最高的一座,也是隆兴寺“六最”之一。这座摩尼殿,里里外外都是“国宝”。首先是建筑本身,摩尼殿的平面布局呈十字形,主殿面阔和进深均为七间,是一个正方形的结构,四面有从主殿延伸出来的抱厦。这种四面抱厦的建筑,被梁思成认为是罕见珍例:“十字形的平面,每面有歇山向前,略似北平紫禁城角楼,这式样是我们在宋画里所常见,而在遗建中尚未曾得到者。”

摩尼殿檐下的斗拱体量宏大,分布疏朗,有多达二十余种不同的样式;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升起。摩尼殿虽在明、清两代进行过修葺,但形制仍与宋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相近。梁思成在1933年考察摩尼殿时判断其为北宋原构,直到70年代末摩尼殿进行落架修复时,在斗拱和阑额等构件上均发现有北宋“皇祐四年”的题记,从而印证了梁思成的断代。

就连摩尼殿前的石香炉,也是一件宋代遗物。炉身正面浮雕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四周侍立手持兵器的药师十二神将。

走进摩尼殿内,首先看到五尊高大的佛像静坐其中。中间的三尊宋代泥塑像,堪称是国内宋塑精品: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坐像,左右是弟子迦叶、阿难。两侧的莲花座上的胁侍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为明代泥塑。

然而摩尼殿中最引翔哥目光的,还是位于内槽背壁的宋代五彩悬山。这面悬山长15.7米,高7.5米,以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将大海与海中的观音道场——普陀洛迦山,微缩于壁面,俨然是一个极乐世界。整座悬山塑,山石突兀起伏,祥云缭绕其间,有罗汉、天神、瑞兽等数十身,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无疑是踞坐正中的自在观音。

这尊高3.4米的观音菩萨像,正是隆兴寺“六最”之二。她左脚踏莲花,右腿踞于左腿之上,两手抱于膝,身体稍向前倾。她的面容秀丽恬静,形体曲线柔美,姿态优雅端庄,突破了宗教偶像的呆板作风。这尊自在观音像,应是宋代原塑,明代进行过修补,当时的匠人特地采用了琉璃珠为观音“点睛”,使得菩萨稍微下视的目光,能够在任何角度与礼佛者仰视的目光相交汇。因为这尊观音坐南面北,于大殿的坐向相背,所以又称做“倒坐观音”。观音之所以“倒坐”,亦是为了教化世人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1923年,鲁迅先生和二弟周作人曾在王府井的山本照相馆购得了这尊倒坐观音像的照片,他在日记中写道:“与二弟至东安市场,又至东交民巷,又至山本照相馆,买云冈石窟写真十四枚,又正定木佛像写真三枚,共泉六元八角。”因为鲁迅从未到过正定隆兴寺,所以将彩塑倒坐观音像误当作了“正定木佛像”。其中有一张,鲁迅先生极其喜爱,将其镶进相框放在书桌上,甚至把她誉为“东方美神”。在购得照片后不久,鲁迅和周作人兄弟阋墙,那次去山本照相馆便成了二人决裂前的最后一次一道出门——考虑到鲁迅和周作人在此前兄弟感情极好,这幅倒坐观音像照片或许也寄托了他对兄弟的怀念、牵挂又怨恨的复杂情绪吧。

摩尼殿内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也堪称一绝,除内槽东、西扇面墙内壁的“十二圆觉菩萨”和“八大菩萨”为清代补绘外,其余皆为明代遗存。其中内槽东、西扇面墙外壁,分别绘“西方胜景”和“东方净琉璃世界”;四个抱厦绘“二十四尊天”。据介绍,这些壁画采用了沥粉贴金的处理方法,所以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在国内现存明代寺院壁画中属于上乘之作。

走出摩尼殿,穿过一座木制牌楼,就来到了隆兴寺的戒坛。这座戒坛是寺院用以举行受戒仪式的场所,现存建筑下部的石坛为明代遗存,上方的木结构建筑则是清康熙年间所建。

戒坛内供奉的是一尊铜铸双面佛像,系明弘治六年(1493)铸造,此种形制的造像在汉传佛教寺院中极为少见。双面佛像面南者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面北者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在药师佛像下莲座正中,阴刻铭文“大明弘治六年真定县滹沱河南古城村善女吕氏讳旺谨造”。

东北侧的慈氏阁,建筑外形与转轮藏阁非常相似,同为北宋所建的二层阁楼。阁内有一尊宋代立式木雕弥勒观音,慈氏是梵语弥勒的意译,所以这座建筑称为慈氏阁。这尊弥勒菩萨像高7.4米,采用一棵独木雕制而成,弥勒头戴天冠,身着菩萨装,手作说法印,身后装饰有火焰纹背光,以示佛光普照、法力无边。传说,修建这尊弥勒菩萨时,工匠遍寻不得合适的木材。恰逢一根巨大的五台山神木倒塌,顺滹沱河水而下到了真定,成就了这段佛缘。

转轮藏阁与慈氏阁之间有两座碑亭,东侧为康熙碑亭,亭内之碑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圣祖玄烨所书《御制隆兴寺碑》;西侧为乾隆碑亭,亭内之碑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高宗弘历所书《重修正定隆兴寺大佛寺记》。

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两座碑亭均加装了铁丝网,不能近观。

除了康、乾二座御碑外,隆兴寺内还有古碑五十余通。在隆兴寺的这些古碑中价值最高者,首推隋代的《龙藏寺碑》。这座隆兴寺“六最”之四的碑刻,全称《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是隋代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命为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造龙藏寺而立。此碑无撰书人姓名,宋代欧阳修认为撰者是碑末署名的张公礼。隋立国仅三十七年,书法遗存数量甚少,然而在书法史的地位却不可小觑。《龙藏寺碑》碑文为魏书,用笔沉挚有力,刚柔相济,结体严谨安雅,方整有致,上承南北朝之遗韵,下开初唐诸家之先河。《龙藏寺碑》也因此被历代书法家所推崇,有“楷书之祖”之称,被誉为“隋碑第一”。

现在的大悲阁建筑,以及两侧的御书楼和集庆阁,是上世纪末的1997至1999年依据宋代《营造法式》复建的。

大悲阁内矗立的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奉太祖赵匡胤敕令而造,高19.2米,立于2.25米的石质须弥座上,是国内现存最高的铜铸观音像,也是隆兴寺“六最”之五。在宋朝的时候,修铸如此高大的铜佛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说大佛是分成七段铸成的,第一节铸下部莲花座,第二节铸至膝盖,第三节铸至脐下,第四节铸至胸部,第五节铸至腋下,第六节铸至肩膊,第七节铸至头部。最后添铸四十二臂。

菩萨法相庄严,眼目低垂,观照世间。周身有四十二臂,各臂分持日月、净瓶、宝塔、金刚、宝剑等法器。但仅有前胸二臂为北宋原铸,其余两侧四十臂均已被毁,后世以木制手臂代替。

菩萨像下方的石质须弥座,为北宋原物。须弥座以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的技法,雕刻出力士、飞天、共命鸟、伎乐等形象,造形非常生动,是不可多得的宋代石雕艺术珍品。

大悲阁后方中轴线上的弥陀殿,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为临济宗第二十五代嗣祖、隆兴寺高僧梦堂和尚主持修建。

弥陀殿内正中供奉明代泥塑阿弥陀佛,后侧的柱子上,分塑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隆兴寺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佛殿是毗卢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原为正定八大寺之一的崇因寺的主殿,1959年因崇因寺破败,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迁建至兴隆寺内。檐下悬挂的“毗卢佛殿”匾额,为清乾隆皇帝御书。

毗卢殿内有一尊铜铸毗卢佛像,为隆兴寺“六最”之六。毗卢,为梵文“毗卢遮那”之略称,意思是“光明普照”。这尊佛像是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祝寿所御制的,为青铜铸造,由三层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圆鼓形莲座摞置而成,形似一座塔。

这尊铜像莲座的每一片莲瓣上均铸有一尊坐式小佛,加上大尊主佛,和主佛头冠上的小佛,通体共有佛像一千零七十二尊。其中一千代表大千世界由佛来统治,七十二就是万历皇帝母亲的寿辰。

寺院最后方的龙腾苑,是后来复建的一座园林。其中有一座“三世中丞”石坊,据《正定县志》记载,原立于阳和楼南侧,是真定府知府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御史许瓒、许金、许守谦,祖、父、子三人立的功德坊。这座牌坊一度不知所终,直到2001年重修正定南城门外护城河的石桥时,才被重新发现,之后被移至隆兴寺龙腾苑内。

龙腾苑中的广惠大师经幢,修建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以汉白玉雕制而成,是为纪念隆兴寺住持广惠大师而立。

龙泉井亭亦称灵泉井亭,位于龙腾苑东北隅,建于明天顺七年(1463),亭内有八角井一口。相传,龙潜其中,求雨有应,所以这座八角井又被叫做龙泉。

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赴正定考察时,曾居住在隆兴寺的方丈院东厢房,如今方丈院已辟为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以史料介绍了梁思成与隆兴寺乃至正定古城的不解之缘。1933年4月,梁思成与助手莫宗江首次来到正定考察。据梁思成的描述,隆兴寺当时毁坏得很厉害,大觉六师殿已经彻底坍塌,摩尼殿没有了门窗,天王殿的一角塌斜,大悲阁的宋构已毁去了十分之九,但当他看到转轮藏阁里的转轮藏的时候又兴奋不已。接下来的一周,梁、莫二人对隆兴寺和正定城内的十八处古建筑做了测绘和摄影,其中详细测量者六处,略测者五处。但由于形势所逼,原定两星期工作只进行了六天,后来二人便匆匆回京了。到了当年11月,梁思成携林徽因与莫宗江再次来到正定考察,其后发表了著名的《正定调查纪略》——这一部不朽的著作,确立了正定在中国古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正定古城里,或许隆兴寺的名气更大,但最吸引人目光的却总是那四座高耸的古塔。而在这其中,又以广惠寺华塔的造形最为夺目。根据《正定县志》上记载,广惠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在寺院兴盛时期,自南向北依次有天王殿、前殿、华塔和地藏殿。但历经千百年变迁,如今的广惠寺已不复旧时容貌,仅有这座华塔被保存了下来。形制独特的华塔,高33.35米,上半部分装饰满了各种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因此也被称作“花塔”。如此景象让任何一个第一眼看到的人,都感到莫不惊讶。甚至连梁思成也感到十分惊奇,他于1933年考察完正定后,在《正定调查纪略》中写道:“若由形制上看来,这华塔也许是海内孤例。其平面及外表都是一样的奇特……”

华塔底层塔身平面呈八角形,四个方向又各附一座小塔,以回廊与主塔相连。第二层也是八角形,并辟有四门和假窗。第三层塔身突然收小,仅在下部正面开一门,其余三面为假门。

第三层以上就是造形最为精彩的圆锥形部分,其上有繁复精美的浮雕状壁雕,从下向上依次为:力士、兽首、狮、象、佛、菩萨,富丽堂皇如同一束巨大的花束。圆锥之上是有斗拱的八角形檐顶,再上是尖盖。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华塔竟然是允许攀登的,这让翔哥如获至宝——要知道,国内明代以前的绝大多数古塔,现在都已不再允许游客攀登了。

关于这座华塔的准确始建年代,梁思成认为:“塔号称唐建,金大定,明景泰,宏治,嘉靖,万历,清乾隆,屡次重修,其确定年代甚为可疑。”后世亦有不同的说法,此前最有影响力的说法是华塔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1961年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定的时候也使用了这一说法。但是在1994年在对广惠寺华塔的一次维修中,发现主塔二层回廊隐藏有几处题记,内容有“太平兴国四年六月八日龙卫佑第二军第一指挥第都节□□□□到此记□□”,“太平兴国四年六月十日侍卫步军□□圻官□□曹案王钛同到此拾记之”字样。所以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广惠寺塔本来是一座楼阁式塔,始建年代不晚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但后来塔身遭到毁坏,仅残留一、二层及塔心柱,现在看到的形似花束的上半部分,是金代在原塔塔心柱基础上所改建而成的。

走进钟楼内部,可以看到内部的梁架刚健有力,唐风浓郁。上层挂有铜钟一口,据《正定县志》描述,亦为唐代遗物。

与赑屃同时出土的还有若干块残碑及碑首,据正定县文物部门推断,碑身找到了约三分之一,碑首找到了约二分之一,其余残块可能压在附近住宅之下,暂时无法发掘。假如此碑保存齐全,推算总高度可达十五米左右,这无疑将是国内最大的一块石碑。残碑的文字有“明宗皇帝”、“□德军节度使”、“胜州刺史”字样,而碑文镌刻刀锋崭新规整,推断这座碑应该是刻立不久即被砸毁掩埋的。结合石碑体型之巨大,猜测造碑的是谋反被诛的五代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兵败身死,这块歌颂他功绩的石碑也被砸毁掩埋。据《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记载,后晋天福七年(942),安重荣不满后晋高祖石敬瑭“父事”契丹,起兵反叛,兵败被杀。由此看来,安重荣反的是契丹入侵,反的是石敬瑭卖国。难怪明末清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这样评价他:“事虽逆而名正者,安重荣也......”

隆兴寺以西一里的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宗时期,曾经是正定最重要的伽蓝之一。然而寺内建筑悉数被毁,如今只剩下一座凌霄塔。这座塔以前叫做慧光塔,因为塔身挺拔高耸,所以改叫“凌霄塔”。又因为其以木结构为主而俗称“木塔”,例如梁思成在《正定调查记略》中,就把这座塔记录为“天宁寺木塔”。

凌霄塔的高度为40.98米,塔平面呈八角形,为九级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塔,外部轮廓由下至上逐渐递收,给人一种稳定而柔和的感觉。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塔身的第一至三层为砖仿木结构,第四层为砖木混合结构,第五至九层为木结构。若深入第四层的塔心,还能发现当中保留了以九根圆柱组成的塔心柱结构,并有放射状的八根扒梁与外檐相连。塔心柱的作用是利于稳定塔身,在国内现存古塔中,仅有天宁寺凌霄塔尚存这一结构。可惜如今登塔已被禁止,普通游客恐再无机会亲眼看到这座塔心柱。

凌霄塔前的两尊石狮造形十分特别,既无汉唐石狮之神异勇猛,也无明清程式化的敦厚驯服,结合天宁寺繁盛之状分析,应为元代之物。

在正定的四座古塔中,高度仅有30.47米的临济寺澄灵塔或许并不是那么起眼,然而临济寺却是佛教临济宗的祖庭。临济寺始建于北朝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原位于正定城东南二里的临滹沱河岸,唐武宗时期移建于城内现址。

临济寺澄灵塔于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塔身高九层,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因塔檐装饰有青绿色的琉璃,所以也被称作“青塔”。1933年梁思成在考察正定时,对澄灵塔评价甚高:“这青塔在正定四塔中为最小一个,但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澄灵塔的装饰极为精致细腻,例如梁先生就尤为指出了一点——澄灵塔的奇数层与偶数层斗拱布置的细节存在区别。他在《正定调查纪略》中写道:“虽在至微的斗布置上,也是经过一番匠心的,只可惜这番苦心,七百年来有几人注意过。”

【临济寺澄灵塔】地址:石家庄市正定县燕赵南大街272号门票:无。

根据《正定县志》的说法,正定县文庙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造,但梁思成在实地考察过文庙大成殿后,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鉴定文庙的大成殿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五代建筑遗存。

当年梁思成来到文庙的时候,大成殿是正定女子乡村师范学校的食堂,在学校校长的准许下,他和助手莫宗江对建筑进行了测绘。文庙大成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顶部坡度平缓舒展。无意之中寻到宝贝,梁先生十分惊喜,但他也注意到了《正定县志》的说法。所以按他的推断,应该是洪武年间将一座前朝寺庙改建成了文庙,他写到:“《县志》称县文庙为明洪武间建,但是这大成殿则绝非洪武间物,难道是将就原有古寺改建,而将佛殿改为大成殿的。”但是近年也有学者质疑梁先生的判断是否准确,怀疑大成殿是明代建的“仿古建筑”,年代与《正定县志》相符。大成殿至始至终未发现有题记,梁思成当年所见的元碑或许可以可以提供一些佐证,但这块碑如今竟不知去向。

大成殿内供奉孔子、四配、十二哲塑像。四配即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子思、亚圣孟子;

十二哲则是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子张、子若、朱熹。除了宋代大儒朱熹,其他都是孔子的弟子。

孔子不是神,只是一个人,却被供进庙宇,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叩头敬拜,因为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影响真的太大了。

在正定古城的众多历史建筑中,位于燕赵南大街上的阳和楼最让人感到可惜。正定城里“九楼四塔八大寺”,阳和楼是除了四座城门楼和四座角楼之外唯一的一座楼,并曾被称为“九楼之首”。1933年,当梁思成第一次看见这座高大的建筑物时,他是这样描述的:“外貌七间大殿立在大砖台上,予人的印象,与天安门端门极相类似......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

中国历史上名楼众多,但或许没有哪一座楼对文化的影响能够超越正定的阳和楼。在元代,阳和楼一带是真定城中最繁华的地方,文人雅士喜欢登上阳和楼,把酒临风吟诗作赋,研讨作品交流心得。正是在阳和楼上的一次次碰撞中,元曲从生活化逐渐过渡到了文人化和专业化,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阳和楼就是元曲的摇篮。

据《正定县志》中记载,阳和楼在元至正十七年重修(1357年),所以梁思成推断,阳和楼应始建于金末元初。梁先生对阳和楼及楼前的关帝庙评价甚高,并对平面和斗拱进行了测绘。但非常令人痛心的是,阳和楼早就在历史的厄运中烟消云散了。阳和楼和关帝庙均于上世纪60年代被拆毁。对比之下,近年复建的阳和楼与关帝庙,似乎总让人觉得有些突兀而少了灵魂。

【阳和楼】地址:石家庄市正定县燕赵南大街270号。门票:全票10元。

正定为何被称为元曲之乡,与元曲究竟存在什么渊源?或许能在正定古城里的马家大院找到答案。这座建于清末民初的四合院式老宅,如今是河北正定元曲博物馆。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代表了不同时代的艺术高峰。其中的元曲,包括了元杂剧和散曲。像《窦娥冤》、《西厢记》这类就是元杂剧,马致远创作的那首《天净沙·秋思》则是散曲。元曲早期重要的创作和演出中心是在真定,即今天的正定。

在投靠了史天泽后,白朴的才华被激发,他创作的杂剧火爆了瓦子勾栏,也铸就了元曲巅峰,他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裴少俊墙头马上》成为了传世之作。在白朴和一批聚集在真定的杂剧作家的努力吟唱中,真定崛起为元初杂剧兴盛的中心之一。

元中统二年(1261),世祖命各路举荐人才,当时已成为中书左丞相的史天泽,向忽必烈推荐三十六岁的白朴。然而白朴却谢绝了举荐,明确表示不愿入仕,这或许是因为幼年丧国失母之痛,也或许是受了元好问终身不仕蒙古的影响。后来,白朴甚至告别了家人和正定,孑身南游,若干年后定居金陵。随着元末农民战争此起彼伏,元曲也随之衰落,最终被新的文学形式明清小说所取代。时至今日,不少人对唐诗宋词里的名篇佳句烂熟于心,但对元曲却始终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马家大院】地址:石家庄市正定县中山东路与燕赵南大街交叉口东北。门票:免费。

正定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大将慕容恪为攻打冉魏时所建的安乐垒,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到了唐宝应元年(762),滹沱河大洪水,河水灌入城中,其后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将旧的石城墙扩建成一座坚固的土城。正定城中至今还保存了一块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就记载了此事。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城墙扩建为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二尺,宽二丈的土城,并疏浚了护城河。隆庆五年(1571)又加固为砖墙。城墙设有四座城门,东为迎旭门,南为长乐门,西为镇远门,北为永安门,并均附有月城和瓮城。

坚固的正定城墙在冷兵器时代越数百年而不毁,但终究抵御不住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的炮火。加上20世纪中叶又遭到了人为损坏,大量的城墙砖被人们拉回家修房盖屋,正定城墙已无往日风采,除了城门外就基本只剩下了夯土墙。然而残存的古城墙依然是正定城的庇护者,1963年,滹沱河再次发生大洪水,但因为有了城墙的存在,大水没有灌城。

从2001年起,正定县政府对城墙开展了大规模维修。先是对南城门进行了包砖修复,后来又对曾经改作国防工事的东城门进行了复建,西城门和北城门则以遗址公园的形式保留了残存的断垣。

2010年,由爆竹烟火引发的一场火灾,烧毁了修复后的南城门木质阁楼。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城门是经过第二次补修的结果,但依然有几分当年“三镇雄关”的威严与雄奇。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正定,在经历了一次次劫难后,又重获新生。

登上南门城楼,整座古城一览无余,远近风光尽收眼底。即使是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今天,四座古塔依然是正定城亘古未变的天际线。

【正定城墙(南门)】地址:石家庄市正定县燕赵南大街。门票:无。

在正定古城里,就有一个把一道家常菜成了当地名吃的饭店——真定郝家排骨。根据店里的介绍,郝家祖上是清宫御膳房的主厨,如今已经是第五代传人,难怪有底气说这么一句“不到郝家吃排骨,不算到过正定府”。

郝家无论是门面还是里头的装修都是古色古香,弄得挺有中式韵味。落座之后是扫码点餐,方便快捷。

郝家主打的排骨,分传世大排和传世小排——区别在于是脊骨还是肋骨,调味其实是一样的。我们点的是传世小排,非常入味,而且是炖到基本脱骨,肉质酥烂,份量也还可以。

除了主菜排骨,翔哥还推荐各位尝尝这道崩肝。崩肝是正定当地的一道特色小吃,哪怕是在河北也很难找到第二个城市有这东西。色泽酱红的崩肝,顾名思义是以肝为食材做的,热制凉吃,越嚼越香,很适合做下酒菜。据说,崩肝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据说还跟郭子仪在真定大破安史叛军有渊源——看来这一口,嚼得不止是崩肝,嚼的还是历史。

另一道正定特色当地菜是热切丸子,名字里带个“热”,却是一道凉菜,虽然叫“丸子”,却一点也不像丸子!这其实是种长条形的糕状的食物,主料是红薯粉和少量肉馅儿,因为吃的时候要趁热切片,所以叫热切丸子。说实话,如果是从南方过来的人,未必吃得惯这个,但毕竟是正定特产,所以还是建议尝尝。

清热灰灰菜,是一道凉拌菜。灰灰菜是一种生长在北方的野菜,翔哥是第一次见,百度了之后才知道是藜的幼苗或嫩茎叶。(所以藜又是什么呢?)不管怎样,吃起清爽可口就足够了。注意:因为放了辣椒,所以有一点点辣。

最后,翔哥强烈推荐这个小吊梨汤。用小暖壶装着上来的,甜甜的喝起来比较浓稠。翔哥来河北的这几天经常刮风,在这种天气下喝上一壶温润的小吊梨汤,太舒坦了。

【真定郝家排骨(大十字街店)】地址:石家庄市正定县中山西路与燕赵南大街交叉口西南角。人均消费:60元。

尽管在正定古城里的几乎任何一家餐馆里都能吃到烧麦,但依然抵挡不住这家南仓口王家传统烧麦馆的红火。每到饭点,就必定事门庭若市。北方的烧麦,最正统的应该是内蒙的烧麦,但燕赵大地的烧麦同样也值得一尝。作为正定烧麦的扛把子,到这儿来的人都会把这家百年老店作为必吃清单的一席,翔哥这次来正定也不例外。不过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其一是因为店里环境乱糟糟的,其二是服务。没有服务,全靠自助,尤其是上菜流程特别紊乱,所以体验感欠佳。

不过,撇开糟糕的服务不谈,他们家烧麦的出品还是过关的。烧麦的馅料有牛肉和羊肉两种,25元一屉十八个,形如石榴,现蒸现吃。二者比较,翔哥个人更钟意羊肉馅儿的。

拌肚丝,这道在北方常见的凉菜,是用牛肚切丝,混着香菜凉拌。外爽里嫩,除了稍有点儿咸外,味道还挺馋人的。

相比之下,翔哥觉得最好吃的是这道韭菜鸡蛋炒烧饼。跟不少外省人一样,翔哥也会疑惑烧饼怎么就跟韭菜鸡蛋炒在了一起呢?可是河北偏偏就有这道菜,真没想到“美食荒漠”的人也那么会玩。这风马牛不相及的食材搭在一起,竟然意外地好吃,口感特别有层次感。

拔丝苹果,在翔哥的印象中拔丝一般都是用的地瓜,这儿却用的是苹果。虽然糖丝不是太明显,但吃起来甜脆鲜嫩,别有一番风味。

【南仓口王家传统烧麦馆】地址:石家庄市正定县中山西路与燕赵南大街交叉口西南角。人均消费:40元。

在南方人还不知道“饸饹”二字该怎么读的时候,这种传统面食早已是晋、冀、鲁、豫、陕乃至周边省份的老乡们百吃不腻的熟悉味道。在正定,饸饹随处可见,虽然在郝家排骨和王家烧麦也能吃到饸饹,但既然这家百年李记主打的招牌就是饸饹,所以翔哥还是专程过来尝了尝。说是“专程”,其实也不远——他们家的位置跟郝家排骨、王家烧麦都在同一条街上。楼下只有一个不大的门面,进去后坐电梯上三楼,里头装修不算豪华,但也算宽敞明亮。店里除了招牌的饸饹,也有各种炒菜,还有烧麦,价格不贵很实惠。

饸饹,也叫合饹,还有的地方叫河漏、河捞、和乐、合罗面,其实都是一个意思。饸饹的做法是将荞麦面与高粱面或小米面和好,放在饸饹床子,坐在杠杆上把面挤轧成长条形。对饸饹来说,汤的味道也是关键的一环,这儿饸饹的汤头号称的是一斤牛骨熬一斤汤,尝了尝果然是味道浓郁,鲜美不油腻。

店里的烤牛骨是现烤的,用一个小篮子装着,虽然外表烤得酥脆,但里面的牛肉保持了软嫩,撒了孜然调料味道真不错。而且牛骨一斤才28元,好实惠。

炒合菜,是北方尤其是京津冀等地流行的一道小炒,原料有韭菜、鸡蛋、绿豆芽、胡萝卜等好几种食材。用大火热锅爆炒,香气扑鼻,用我们广东的说法就是“够镬气”。

【百年李记牛汤饸饹】地址:石家庄市正定县中山西路36号。人均消费:30元。

到了正定我才知道,河北人特别喜欢吃烧饼,尤其是早餐,简直无饼不欢。我们住的酒店附近有一家曹状元烧饼,早上起来,我们就循着芝麻香味来到这儿。他们家之所以叫“曹状元”,相传还是清康熙皇帝西巡经过真定府御赐的,可见烧饼的工艺已经传承了三百多年。时至今日,曹状元烧饼走的是连锁模式,在整个石家庄开了不少分店,但据说正定古城里的几家都是直营店。

店里的烧饼品种相当多,有荤有素,有甜有咸,直接让翔哥犯了选择困难症。

最后还是店员给我们推荐了几样:芝麻酥饼、状元黄金饼、牛肉饼、甜馅饼、金牌掉渣饼,算是甜咸荤素都尝过了。刚出锅的烧饼特别香,一个烧饼没几口就进肚,根本停不下来。

吃饼的同时,配上一碗八宝粥或冰糖雪梨粥,着实是令人回味的一顿早餐。

正定城里还有一家光头李缸炉烧饼,某点评网的地址有误,正确的位置在是王家烧麦馆往西边走十来米。店里不设堂食只能外带,翔哥见当地人一买就是二三十个带走,于是也买了几个尝尝。

所谓缸炉烧饼,就是贴在火炉烧缸里烤熟的烧饼,主要流行在河北地区,其中又以唐山和石家庄周边地区的缸炉烧饼最为代表。光头李的缸炉烧饼有方的和圆的,方的里头有很多层,比较有嚼劲;圆的中空,吃起来更酥脆。

【光头李缸炉烧饼】地址:石家庄市正定县中山西路6号。人均消费:5元。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河北,这块处于中原农业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过渡带的土地,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太多的英雄豪强登上了这座舞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谱写了一曲曲壮怀激烈、跌宕起伏,而又发人深省的不朽篇章。时过境迁,今天的我们只能凭借博物馆里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国宝,去想象那是怎样一个金戈铁马的世界。

《石器时代的河北》展现的是河北石器时代的历史,分“旧石器时代的泥河湾”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两部分。其中“旧石器时代的泥河湾”围绕着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遗址展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则是从河北上百处新石器遗址中选取了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南庄头文化遗址、北福地文化遗址和磁山文化遗址加以展示。新石器时代,陶面具,北福地遗址出土。河北易县的北福地遗址,是河北最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自1985年至2004年间,共出土了陶面具残片一百四十五块,复原了有十二件。这些史前面具用阳刻、印刻、镂空、浮雕等技法勾勒出人面、猪面、猴面和虎面,额头和两侧有穿孔,可能是被用于祭祀活动中。

《河北商代文明》展示的是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商王朝统治时期的河北。商早、中期在豫北、冀南一带数次迁都,至今河北省已发现商代遗址一百余处。在商代中晚期,中国的青铜器进入了鼎盛时期,河北地区的商代先民熟练掌握了青铜冶制技艺,制作出品类繁多、用途不同的青铜器。商代,夔纹蝉纹铜鼎,磁县下七垣出土。

商代,四面人头形陶器盖,藁城台西出土。在石家庄藁城市的台西、庄合、故城和内族四个村庄之间,分布着三个高大的土丘,上世纪70年代在此进行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商代中期的居住遗存和墓葬,这件陶器盖是其中之一。

战国,陶钁鼎,易县燕下都九女台16号墓出土。

战国,“郾王职”铜戈,易县武阳台村23号作坊遗址出土。

战国,波曲纹四耳铜鑑,怀来县北辛堡出土。

战国,彩绘兽形陶盉,河北邢台县东董村出土。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陈列,分为两个展厅“古国风貌”和“王室宝藏”,展示的是战国时期仅次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的中山国遗址出土的文物。由于中山国为游牧民族所建,历史短暂,史载缺略,遗迹湮没于地下,两千多年来鲜为人知,所以也被称作“神秘王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附近勘探了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发掘了五座中山王族墓和百余座平民墓,共出土文物两万余件,许多文物工艺精湛,造型华丽,是战国时期艺术作品中的珍宝。战国,中山王厝铁足大铜鼎,平山县三汲村中山王厝墓出土,河北博物院十大珍宝之一。中山王厝,是中山成公之子,中山国第五任君主。这件铜鼎是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出土时鼎内残存结晶状肉羹,底部有火烧烟迹。外壁刻有铭文七十七行四百六十九字,是目前所见铭文最长的一件战国铜器。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师伐燕、扩大疆土的功绩,告诫后代吸取历史教训,警惕周边诸国的进攻。

战国,中山王厝刻铭铜方壶,中山王厝墓出土。这件铜壶的四角各有一只矫龙,四壁刻有铭文四百五十字,是一篇优秀的战国书法作品。据铭文记载:中山王厝十四年,中山伐燕获胜后用燕国的青铜器熔铸此壶。其中特别提到了“皇祖文武,桓祖成考”等中山国君的名号,填补了史籍中关于中山国君世系记录的缺漏。

战国,圆形猎帐中心铜柱帽,中山王厝墓出土。

战国,错金银兆域图铜版,中山王厝墓出土。这件铜版为中山王厝陵区的建筑规划图,图中标示出各个建筑的长度和间距,换算后得知图版的比例为1:500。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有比例的铜版建筑图,也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建筑平面规划图。

战国,铜孔雀饰,灵寿县岗北村战国中期墓出土。此孔雀形器为一对,车饰件。

战国,凤首提梁铜盉,平山县中山成公墓出土。中山成公,为战国时期中山国第四任君主,其子中山王厝即位后,追谥为成王。

战国,错银镶金铜牺尊,中山成公墓出土。尊的整体造型为一只憨厚可爱的小兽形象,兽口为流口,双眼镶嵌绿松石,颈部带项圈。兽背上有活钮盖,盖钮做成一只曲颈的天鹅,正回首叼啄背上的羽毛。

战国,鹰柱铜盆,中山王厝墓出土。铜盆是用来盛水的器皿,中心的乌龟背上有一圆柱,柱顶站立着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雄鹰脚下的圆柱外部套着一个筒形圆銎,使得雄鹰的身体可以随意转动方向。

战国,错银双翼铜神兽,中山王厝墓出土。出土两对四件,形制相同,为镇席之器或陈设品。

战国,银首人俑铜灯,中山成公墓出土。灯由人俑、蛇、灯杆、灯盘和方座组成。铜俑是一耍蛇男子,头为银制,眼睛用墨宝石镶嵌,他右手握住一蛇,蛇首上挺,用吻部托住长长的灯柱;左手握一蛇的尾部,蛇吻部顶着一只灯盘。在底部灯盘内还有一蛇蟠踞,以头顶住男子左手所握之蛇,保证了全灯的重心稳定。

战国,犀足蟠螭纹铜筒形器,中山王厝墓出土。

《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示的是定市满城县陵山满城汉墓的出土文物。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国第一代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1968年发掘,随葬品奢侈豪华,堪称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出土文物种类之丰富,制作之精美,在已发掘的汉墓中是罕见的,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西汉,刘胜棺上的镂雕龙凤纹银铺首,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刘胜墓为一棺一椁,木制,施朱漆,出土时棺椁已朽毁,仅存金属饰件。

西汉,刘胜金缕玉衣,刘胜墓出土,河北博物院十大珍宝之一。这是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长1.88米。按人体结构比例制作,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全套玉衣由各种形状的玉片组成,玉片四角有孔,用金丝加以编缀,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与玉衣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套完整的葬玉。

西汉,窦绾金缕玉衣,满城县窦绾墓出土。窦绾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窦绾金缕玉衣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700克。

西汉,长信宫灯,窦绾墓出土,河北博物院十大珍宝之一,也是三件上过《国家宝藏》的文物之一。灯高48厘米,铜质,形状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六个部分组成。执灯宫女神态安然,左手执灯,右臂上扬,袖口自然下垂,烟灰通过右臂吸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灯盘、灯罩可随意转动开合调节照射方向。灯上刻有“长信尚浴”、“阳信家”等铭文九处共六十五字。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刘胜墓出土,河北博物院十大珍宝之一。通体错金,底座透雕出三条腾空出水的蛟龙,炉身铸成山峦重叠的模样,山中神兽出没,虎豹奔走,猎人持弩巡礼其间,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西汉,铜朱雀衔环杯,刘胜墓出土。

西汉,铜说唱俑,刘胜墓出土。一对两件,风格基本相同。两者均为汉代倡优人形象,正在进行说唱表演,张嘴嬉笑,表情滑稽。

西汉,鎏金银蟠龙纹铜壶,刘胜墓出土。

西汉,铜祖,窦绾墓出土。用于祭祀。

《曲阳石雕》陈列,按时代展示了从汉代到元代的曲阳石雕精品。曲阳是中国著名的石雕艺术之乡,从满城汉墓出土的石俑到元明清三代的宫殿主要建材,再到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代表的当代建筑,曲阳石雕无处不在,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活力延续了两千余年而长盛不衰。西汉,白石侍俑,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北齐,释迦牟尼说法像,临漳县邺城遗址出土。北齐时期,佛教发展盛极一时,仅国都邺城就有大寺四千余所,僧尼八万余人。邺城曾出土大量精美佛教造像,工艺精湛,这件释迦说法像就是其中的一件。

北齐,镂雕弥勒七尊佛,临漳县邺城遗址出土。

唐,天王立像,曲阳县文物保管所藏。

唐,胁侍菩萨立像,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菩萨身材修长,颈佩项圈,披帛至左胸挽结,身着长裙,裙上挂满缨络,跣足立于仰莲台上。服饰华美,身躯丰圆,体态婀娜,雍容又华贵,潇洒而飘逸。

五代,彩绘散乐图浮雕,曲阳西燕川村王处直墓出土,河北博物院十大珍宝之一,也是三件上过《国家宝藏》的文物之一。画面由十五人组成,表现了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右边第一人着男装,可能是乐队指挥;十二名演奏者皆为女子,身着窄袖襦衫,长裙曳地,分前后两排,所持乐器有箜篌、筝、琵琶、拍板、座鼓、笙、方响、筚篥、横笛等;乐队指挥下方有孝子二人。

五代,彩绘奉侍浮雕,曲阳西燕川村王处直墓出土。奉侍图由十四人组成,侍女手持壶,托盏、障扇、方盒、拂尘等生活用具,衣裙飘逸,充满动感。

唐代,石狮,隆尧县文物保管所藏。这件石狮原位于隆尧县城南唐高祖李渊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前。

元,螭首,张北县元中都遗址出土。

《北朝壁画》陈列,展示的是在河北南部发现了一批北朝皇室墓葬的壁画原件、陶俑、壁画摹本。这些胡汉交融,上承大汉遗风,下开盛唐先声,用线自由飞动,挥洒自如的壁画,展现了北朝绘画艺术的巨大成就。东魏,茹茹公主壁画墓。茹茹公主是北方少数民族柔然最高首领阿那瑰的孙女,东魏大丞相高欢的儿媳。茹茹公主墓位于磁县大冢营村北,1978年发掘,出土陶俑、金币、瓷罐等一千余件,壁画约一百五十平方米。

北齐,高孝绪墓壁画(摹本)。高孝绪是北齐皇族,其墓位于磁县刘庄村西。墓道壁画保存较好,绘依仗人员二十余人。

北齐,高洋墓墓道西壁壁画——依仗人物,磁县湾漳村高洋墓出土,河北博物院十大珍宝之一。文宣帝高洋,为北齐开国皇帝,死后葬于武宁陵。墓道呈斜坡状,在墓道两侧和底部地面都彩绘图案,面积约三百二十平方米。东西两壁绘制一百零六个真人大小的仪仗人物和四十一个祥禽瑞兽。内容丰富,技艺高超,代表了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北齐,高洋墓墓道东壁壁画——神兽,磁县湾漳村高洋墓出土。这块壁画宽2.15米,高1.74米,位于仪仗队列第三十一至三十三人物的上方,兽头兽身,有羽翼,颈下长髦分左右向后飞扬,呈奋力向前腾跃状。

北齐,陶俑,高洋墓出土。

《名窑名瓷》陈列,分为北朝瓷器、邢窑瓷器、定窑瓷器、磁州窑瓷器、井陉窑瓷器、元瓷遗珍、明清官窑精品等七个部分,展示了河北古代瓷器的辉煌成就,彰显出河北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地位。北齐,青釉仰覆莲花尊,景县封子绘和祖氏墓出土。全器上下用七层莲瓣作装饰,反映了北朝佛教盛行的社会习俗。此器器身高大,造型端庄,胎体细密,釉色匀称,装饰华丽,是北方青瓷的极品。

金代,磁州窑白釉黑彩牡丹芦雁图梅瓶,献县出土。造型修长秀丽,画面生机盎然,充满田园意趣,是磁州窑的精品之作。

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出土,河北博物院十大珍宝之一。1964年在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元代窑藏出土了十一件瓷器,其中青花瓷器六件,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大批元代青花瓷器。这件盖罐采用彩绘、挖地、模印、贴塑等多种装饰技法,工艺难度大,传世数量少,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罕见的艺术珍品。

庄里上了某点评必吃榜的有十一家店,但有意思的是,其中大部分都不是河北地方菜。

都说河北没存在感,驴可不这么想,因为没有一只驴能活着逃出河北。对不少外省人来说,驴肉火烧或许是唯一说得出来的河北美食。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按当地的做法,是先将驴肉炖熟,夹在刚刚出炉的饼皮里,这样做出来的驴肉火烧外焦里嫩,肉香绵长。作为石家庄唯一上了某点评网的驴肉火烧专门店,翔哥必然不会错过庄里大名鼎鼎的高建民驴肉火烧。这家当年据说只有一辆小推车的驴肉火烧,二十年来靠大家口耳相传,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在庄里已经开了好几家分店。

驴肉火烧分保定漕河派和沧州河间派,二者最直观的区别在于饼皮的形状,前者是圆的,后者是长条形的——高建民的火烧是长条形的,所以属于河间派。其次,保定的驴肉为卤制,河间的驴肉为酱制,所以前者需要把驴肉伴着卤汁趁热夹进火烧里,后者则是通过刚出炉的火烧的热气,把夹在其中的酱驴肉温热,风味略有不同。

店里的火烧有不同品种的馅儿,根据驴肉的不同部位,价格也有高有底。除了经典的驴肉火烧,板肠和焖子火烧也值得一尝。其中板肠比较筋道,而且相对肥瘦肉更入味一点;焖子则是用老汤和淀粉制作的类似皮冻一样的东西,比较软糯。别看驴肉火烧外型没啥特别,没想到吃起来香而不腻,着实让翔哥感到些许惊艳。而且驴肉的份量很足,吃起来很有满足感。

如果觉得光吃驴肉火烧不过瘾,还可以点炒菜。这道葱爆驴肉的肉质很嫩,大块的驴肉吃起来那叫一个带劲,感觉就像在吃牛柳,肉食爱好者千万不要错过。

再来一碗驴杂汤,里头的料不少,喝上一口暖暖和和,舒爽通透。

【高建民驴肉火烧(谈北路店)】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谈北路6号。人均消费:50元。

在石家庄,除了高建民,还有这家小放牛也是一家口碑不错的冀菜馆。小放牛的店名得名于一首叫《小放牛》的河北民歌,他们家在庄里有好几家分店,我们去的这家位置在石家庄市中心的北国商城。冀菜分三个流派:以保定为代表的冀中南派、以承德为代表的宫廷塞外派、以唐山为代表的京东沿海派。小放牛早年起家于保定,显然是冀中南这一派,不过也融合了一些其他流派(甚至是粤菜?)的做法,搞了些创新冀菜。

店里的招牌是神仙鸡,分大份和小份,我们人少就点了一个小份的。所谓“神仙”果然不是浪得虚名,皮烤得非常脆,里面的肉却保持了嫩滑,夹起一块鸡肉咬下去还能感觉到汁水,确实非常棒。

这道白洋淀鲜虾藕饼也不错,一般的藕饼夹的是肉,这里的藕饼里头却是大大的虾仁,而且个头非常饱满,每一口都能吃到虾肉的真实感。

脆香茄子,是炸过之后浇上酸甜芡汁,味道有点甜,菜如其名又脆又香,可以一尝。

砂煲养生时蔬,做法有点类似广东的啫啫煲,里头有好几种青菜和菌类,可以解腻,很合我们口味。

【小放牛(中山路北国商城店)】地址: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东路与建设南大街交叉口北国商城西扩8楼。人均消费:60元。

国宴油条就在翔哥住的酒店马路对面,名字很吸引人——“国宴”听起来有种特别厉害的感觉。别看门面简陋,连个坐的地方都要走到后边的院子里,可是这家店每天早上的生意却特别地火。

店里的油条全是现炸,新鲜出炉冒着热气的油条看着都觉得特别香,住旁边小区的大爷大娘大多是一买一整袋儿拎回家做早餐。

他们家的油条表面金灿灿,咬上一口确实感觉很好,表面酥脆,软硬恰到好处。当然,配上豆浆或者豆腐脑才算满足。还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加点韭菜花酱和辣椒。

【国宴油条】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谈北路与谈中街交叉口东北角。人均消费:5元。

APP下单更优惠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THE END
1.曲阳的石雕文化许多地方用到石材和需要石雕艺术,因此,曲阳这个久副盛名的雕刻之乡,选出一批技艺精湛的石雕工匠,赴京参与了天安门城楼、颐和园等多处古建的修复和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展览馆、工人体育场、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民族饭店等十大建筑的建造...http://www.quyangshidiao.net/xinwendongtai/197.html
2.石雕铜雕不锈钢雕塑玻璃钢雕塑水果蔬菜雕塑仿真花篮,悬空流...河北欧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石雕|铜雕|不锈钢雕塑|玻璃钢雕塑|水果蔬菜雕塑|仿真花篮,悬空流水壶如需购买石雕|铜雕|不锈钢雕塑|玻璃钢雕塑|水果蔬菜雕塑|仿真花篮,悬空流水壶,请联系河北欧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我们竭诚为大家服务,真诚期待您的来电与咨询!86-1513-31https://www.bmlink.com/nmgsjds/
3.世纪雕塑设计三维街景距离石家庄北站1小时路程,距离石家庄正定机场38公里。酒店周边商场、超市、餐饮、娱乐场所众多,是广大商旅休闲人士理想下榻之所。 汉庭酒店(曲阳店) Hanting Hotel Baoding Quyang County 汉庭保定曲阳县酒店,位于中国石雕之乡-曲阳县南环路大型综合体凯嘉国际广场内,紧邻曲阳县雕刻广场,从曲阳县高速口开车至酒店仅需15...https://ditu.city8.com/baoding/bianminfuwu/0449160_vhrxnx?streetview
4.河北鑫顺石材石雕艺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法人名称:河北鑫顺石材石雕艺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简称:场 主要经营产品:未提供 经营范围:石材、建材、陶瓷制品、日用百货、石材机械配件、针纺织品、服装、五金交电、水暖器材及配件的批发、零售;石材产品展览、展示;自有房屋租赁;货物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https://www.11467.com/qiye/37442698.htm
5.石材雕刻铜铸造雕塑不锈钢雕塑紫铜浮雕生产厂家环球雕塑公司;欢迎您来旅游,顺便来我厂考察,我厂距北京180公里,离石家庄国际机场20公里,离河北省石家庄高铁火车站市中心60公里,我故乡有名胜古迹,正定千年大佛寺,红楼梦,荣国俯,西游记宫,人祖发源地伏羲故里,伏羲庙,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革命红色旅游根据地,党中央革命教育基地,西柏坡. 环球雕塑期待您的竭诚合作。 ...http://www.huanqiudiaosu.cn/
6.中国古代雕塑,ancientChinesesculpture英语短句,例句大全大型石雕 中国迄今发现的大型石雕,可以上溯到西汉前期,如河北石家庄小安舍保存的一对男女跽坐石人,高160~174厘米,从造型风格与所处地望判断,系汉文帝初年(前179)修治赵佗先人冢时所雕造,今存陕西长安常家庄与斗门镇的汉昆明池石刻牵牛、织女像,雕造于汉武帝元狩三年 (前120);今存陕西兴平道常村附近的汉汉...https://www.xjishu.com/en/072/y410147.html
7.青田县刘爱忠石雕经营部简介:青田县刘爱忠石雕经营部成立于2014-12-04,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经营者为刘爱忠,目前处于存续状态,以从事批发和零售业为主,人员规模少于50人。 2019-09-30 企业地址变更: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山口镇板石小区31幢3号”变更为“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山口镇板石小区24幢10号” ...https://www.qichacha.com/firm_6a7afd93497d5cf02ac9f1ce69778e31.html
8.石家庄正定博物馆游玩攻略正定博物馆门票多少钱/价格表正定博物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一层,地下两层,分设9个展厅(部分开放),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任正定博物馆名誉馆长。 《境生像外》自北魏至明清,有众多佛教艺术珍品遗留于世。正定馆藏的石刻造像集中在北朝时期,均为汉白玉质地,根据雕琢技法和时代风格,应出自毗邻正定的石雕之乡曲阳。 “河清元年建忠寺比丘尼...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148/5701635.html
1.曲阳石雕,曲阳雕塑,大型石雕厂,河北曲阳不锈钢雕塑,不锈钢雕塑...曲阳雕塑厂-恒丰雕塑公司是【河北省一级雕塑企业】,厂家提供:曲阳雕塑图片及曲阳石雕价格,雕塑工艺品种类繁多,石雕狮子,石雕大象,汉白玉石雕,不锈钢雕塑雕刻技术娴熟,价格优惠,欢迎咨询报价。恒丰雕塑(苏经理:15932126888)致力于不锈钢校园雕塑,不锈钢广场雕塑,不锈钢园林http://qydiaosu188.com/
2.三才雕塑[家具]石家庄正定三才家具市场地址在哪 石家庄正定三才家具市场地址如下: 地址:河西区大沽南路与解放南路交汇处185号 该地点交通便利,途径公交线路: 529路,...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古代许多事物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的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https://www.to8to.com/ask/search/254008
3.鬼屋设计鬼屋生产鬼屋制作企业任务: 我企业创建以来致力于,公园,广场,游乐场的室内外景观,雕塑,浮雕的制作,各种室内游乐宫,鬼屋等游乐景点建设。 游乐设备的形象包装,酒店,宾馆,浴池,茶楼,影楼等场所室内外的景观,雕塑,浮雕的制作。室内外各种会展布展。 家居饰品的开发。 企业概况: 凯罗雕塑地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文化古城,石家庄正定。西...https://jinyudiaosu.cn.china.cn/
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丨山西师村遗址:仰韶文化石雕蚕蛹经实验室测试鉴定,师村遗址仰韶早期遗存中,发现了一定比例的桑科花粉,很可能与先民们养蚕缫丝有关。师村遗址石雕蚕蛹意味着,距今约6000年以前,黄河中游的先民们崇尚桑蚕,很可能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为我们探索后世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品丝绸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3370309084308234194&track_id=17B4DEDE-9601-46E7-AE61-75E10EE4B181_669971402334
5.十一到石家庄玩,正定的隆兴寺是必去的景点十一到石家庄玩,正定的隆兴寺是必去的景点。开车到正定,远远就被赶到了停车场,好在不收费,离隆兴寺也不太远。门票50,游客众多。隆兴寺没有山门,只有一面琉璃照壁,过3座单孔桥,就是天王殿。殿中供奉的铜铸尼勒佛像为明代所制,两边为四大护法天王像https://www.dianping.com/review/376114526
6.实景图解第四届河北省旅发大会开幕,这些美景别错过!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井陉县于家乡,以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居所为基础,以石建村落文化为特色,在原有旧村址基础上改造提升,推动石雕与艺术深度融合。 项目看点:一场井陉拉花的表演;一个井陉古村落摄影展。 十四、井陉矿区段家楼综合整治提升项目 ...https://news.sina.cn/2019-10-14/detail-iicezuev1997089.d.html
7.正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多元文明融合的正定被马可波罗誉为“贵城”。 三,明初,河北地区因燕王朱棣一场“靖难之役”惨遭战火,十室九空,也因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而重获新生。朱棣统治明王朝22年,官方组织的向河北移民活动就有15次之多,著名的洪洞大槐树移民就发生在明太祖洪武、明成祖永乐年间。随着河北地区再次成为...http://www.meiwen.com.cn/subject/bwogcttx.html
8.正定古城正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 秋时期鲜虞国定都新市(今新 城铺),后属晋;战国时期, 中山国在此设置新市,后属赵; 自晋代至清末一直是府、州、 路、郡治所;清雍正元年 (1723年)避帝讳改真定府、 真定县为正定府、正定县。正 定人杰地灵,秦汉时期南越王 赵佗、三国蜀将赵子龙、元曲 大家白朴、宋初大将高怀...https://m.renrendoc.com/paper/129724781.html
9.正定访古正定这一座名字就是从唐玄宗时期沿用至今。开元寺的钟楼,据说一半是为唐代遗留,所以被称为半座唐构。钟楼为两层楼阁式建筑,钟楼挂的铜钟也是唐代遗物。在开元寺细细的逛了一下,附近庭院中还有石雕的赑屃,另外有残碑,都是五代时候的遗物,体积非常巨大,难以想象全碑该有多壮观。https://www.douban.com/note/85743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