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严守人口总量上限违建不得供水电气热通讯服务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
明年1月18日召开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昨天上午召开,会议决定: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19年1月18日召开。
昨天上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九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修订草案)》。此次条例的修订,重点解决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本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规划建设重大事项须请示中央,将立法完善违法建设查处手段,提高违法成本,对违法建设不得提供水、电、气、热、通讯等市政公用服务。
规划建设重大事项
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条例(修订草案)》提出,本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建立健全保护实施机制,完善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各类城乡规划应当在上层次城乡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和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分区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乡、镇域规划;在乡、镇域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村庄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国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所在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修订草案新增了“建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的内容,明确首都规划建设实施的重大事项,应当依照规定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此外,此次的修订还加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规定城乡规划建设应当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建立健全保护实施机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完善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针对规划编制体系变化引入城市设计的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下引入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体系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明确,本市建立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的城市设计管理体系,城市设计编制层级包括市、区总体城市建设,街区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及专项城市设计。各层级城市设计经批准后纳入相应层级的城乡规划。本市应当建立常态化的城乡规划体检评估机制,参照体检评估结果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进行修正,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
依法处理违建
修订草案中增加了探索对违法建设适用公益诉讼的内容。明确,违法建设非法占用土地,破坏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依据民事诉讼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追究损害赔偿责任。
违建不得提供
水、电、气、热、通讯服务
修订草案中增加了对违法建设当事人实施信用惩戒的内容。明确提出,执法机关将违法建设当事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强制的情况共享到本市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有关部门根据本市关于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可以对其采取惩戒措施。
拟取消建设用地
规划许可证
三是减少了申请材料以及申请材料的不确定性要求。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不再要求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批准或者核准文件以及有关部门同意申请单位作为项目建设主体的批准文件,规划国土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实现上述信息的内部推送和交换。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再要求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同时对申请材料不再保留“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的兜底性条款。四是建立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机制,对申请竣工联合验收的建设项目,实现一次申请、集中验收、统一确认,出具联合验收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