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之前一直是我们的客户,可是不久前投奔到竞争对手那里了”
“他们只用了一次我们的产品,后来就再没复购过”
是我们产品的功能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还是质量出了问题?
但说了半天,都是通过产品层面的改进提升用户忠诚度。那我们是否能在其他维度上找到办法,提高用户忠诚度呢?
什么是触发?
触发其实就是指促使你做出某种举动的诱因——就像是发动机里的火花塞。
当你想做上门美甲的时候,你一秒内就想起了河狸家,此时,美甲这个需求就和河狸家之间建立了触发;
因此,触发就是促使你做出某件事的动因,让你一产生某个需求,就能立刻想起来用某种产品来满足这个需求。
那么,作为文案,需要怎样才能建立触发呢?
当然就是,像做产品一样,去做你的文案。
产品是因为满足某个需求而建立了触发,那么,文案,作为一种特殊产品(无实用价值),自然就是依靠满足消费者某种情感上的需求,从而建立触发。
同样,
当然,有人会问了,你建立文案和消费者情感之间的触发做什么呢?毕竟建立需求和产品之间的触发才能带动销售啊。
没错,需求和产品之间的触发能带动产品转化带动销售。但如果你的产品在触达消费者之前,在文案层面就能和他们产生联系,当然就更可能在购买的时候选择你而不是竞争对手。本质上,这里的文案完成了吸引消费者的任务——消费者会在某种情形下想起你。
而这种方式,在消费者和产品接触之前就产生了粘性,自然就获得了先发优势。
这些人虽然现在不是苹果的用户,但是他们成为用户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如果在先于产品,也就是文案的层面上就能让用户产生粘性,那么,往往就能比竞品更大概率地被消费者选择,从而建立优势。
如果说文案和情感之间建立的触发,完成了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任务,那么接下来就需要文案带动产品的销售了。
你的文案不仅要成为消费者满足某种情感需求的特殊产品,还要能解决产品的销售问题。
而想让消费者看了文案产生购买行动,产品文案至少要解决两类问题:
举个例子:
某大学食堂的文案:外卖可以吃一辈子,食堂只能吃这几年。
这就让那些经常点外卖,不去食堂吃饭的大学生们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合理:不珍惜仅能吃几年的食堂,却要点哪里都有的外卖。
从而加大他们以后去食堂吃饭的频率和可能性。
很多情况下,消费者有消费的动机,但就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行动的成本非常高,从而阻碍购买。
首先,要降低消费者购买的成本,先知道成本都包括哪些,成本不只是经济成本,还包括但不限于信任成本,形象成本,行动成本,决策成本。
(1)经济成本
消费者考虑购买某个产品,一定是在其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他们往往会放弃购买。
那么,如何提高其经济承受能力呢?
煎饼果子作为早餐,本来预算就是几块钱。但皇太极把煎饼果子归类为小吃,自然就能将零售价提高到20多元。
(2)信任成本
虽然产品符合消费者的要求,但消费者不信任品牌商说的,从而阻碍购买。
这时候解决办法可以是:
(3)形象成本
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只有功能,往往还具有象征意义,甚至有的产品,象征意义远大于功能。
比如奢侈品,高端手表。
因此,一个产品,如果不能在提高消费者形象上提供帮助,那么,至少不应该降低其形象。
比如,高性价比的小米手机,很多人其实很想买,但是就是不去买。
其实就是因为这些消费者害怕购买小米手机后,对自己的形象产生威胁,认为买性价比手机是没钱的象征。
那,怎么降低这种形象成本呢?
一般是提供给消费者其他购买理由。
比如小米早起的发烧友文化就是为了提供其他购买理由。
“我买小米手机不是因为我没钱,而是因为我是发烧友”
当然,小米如今已经进军高端机市场,也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4)行动成本
比如刚开始学键盘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去找,还没有手写快。导致很多人放弃。
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最后成功学会了打字呢?
其实也并不是他们有多么强大的意志力。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交作业,写论文,都需要印刷体,而不是手写。(相当于把使用动机从“我要学习打字”转变为“我需要打字完成工作”)
这给企业带来的启示是:
(5)决策成本
有些决定,决策门槛高,事关重大,就导致决策变得非常重要,例如,房子买哪个小区的、移民去哪个国家、大学选什么专业,等等。
降低后悔的成本(如不满意15天无理由退换货)
好,经过动机的唤起和消费成本的降低,消费者已经下单购买。
但这距离消费者黏住你的产品还有关键一步:设置不确定的奖赏。
为什么不确定的奖赏会让人如此着迷呢?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们将一群鸽子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放入装有操纵杆的笼子里。
对照组中,鸽子压动一下操纵杆就有食物掉下来。
实验组做了一些小改动,这个笼子里的鸽子,压动操纵杆后不是每次都得到食物,有时有,有时没有,食物的获得完全变成了随机事件。
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这群鸽子近乎疯狂,不停地压动操纵杆,次数远超对照组。
这是因为,奖励的不确定性会提升大脑中多巴胺的含量,促使我们对酬赏产生迫切的渴望。
这也是为什么老虎机能让这么多人上瘾,福袋能让人如此着迷。
所以,如果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上瘾,兴奋,不妨为其创造不确定的奖赏。
那么,说了这么多,我们该如何创造不确定的奖赏呢?
在营销上经常用的就是:打破预期。
什么是预期?
预期就是,人们接收到某种外界信号后,预想将要发生的行为。
看到光滑的门板,我们预想的行为是“推门”;看到门上有门把手,我们预想的行为是“拉门”。
所以,第一次购买三只松鼠的消费者在收到后就相当于打破了预期,这种变化的奖赏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然,关于具体的产品设计笔者懂得不多,我们这里说营销,就是通过提供不确定的奖赏,打破消费者的预期,从而让他们着迷,提高忠诚度。
当然,这是最主流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但除此之外,用营销的方法,经过几个连续的步骤,或许我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粘性,提高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