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人上瘾的生意,通常归因产品拥有令人易上瘾的物质或口味。例如,在产品中添加糖或咖啡因、茶碱,都可能让消费者上瘾。
有媒体曾盘点国内百亿元级饮料大单品。其中,九成含糖,六成含咖啡因。
但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十亿元级以上饮料大单品中,就会发现另外一个现象:糖和咖啡因不是独家秘方,几家品牌产品配料相似、销售规模却相差悬殊的并非没有。这一现象在咖啡茶饮、无糖茶赛道更加普遍。
换句话说,添加易上瘾物质,只是让人上瘾的开始。那些让更多人上瘾的瑞幸、霸王茶姬、东方树叶们,还有让人更“上头”的操作。
《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下称《上瘾》)提出的“上瘾模型”认为,要让用户上瘾,企业可以从4个方面下功夫:
其一,触发用户欲望。针对产品,企业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冥思苦想产品特色,而是要明白用户在需求层面存在哪些软肋或困扰。
其二,让用户行动起来,购买并使用产品。
其三,不断奖赏用户,刺激用户一直使用产品。其中奖赏用户的方法又可分为社交奖赏、猎物奖赏、自我奖赏。
其四,鼓励用户主动为产品投入有价值的东西,增加再次使用产品和上瘾的可能性。[1]
《上瘾》风靡硅谷,被视为互联网领域的“产品设计指南”,但该书作者指出,任何一个能接触消费者钱包的领域,都有可能运用到“上瘾模型”。而当用这套“上瘾模型”拆解国内那些令人上瘾的品牌,我们将有新发现。
1、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上瘾了
“想跪下来求自己别喝了,但是发现跪下来也能嘎嘎喝。”
小红书博主“想退休的煎蛋”晒出了自己的消费记录。视频中,陨石生椰拿铁、橙C美式、柚C美式的消费订单不断闪现。博主吐槽自己对瑞幸上瘾,“每天两眼一睁开就是瑞幸。”
社媒上,自证对瑞幸上瘾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没多惊艳,就是喝得我心里痒痒痒痒痒痒的,总想瑞(瑞,网友对瑞幸的昵称)它一口压压瘾。”“把我迷得神魂颠倒。”“每天稳定两杯。”
其中,产生“戒断反应”,通常会让消费者发现自己真的上瘾了。有网友表示,从不认为自己会上瘾,直到孕期出于谨慎心理不再喝咖啡,却“疯狂馋瑞幸那口苦味儿,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真的上瘾了。”
2、戒瘾,失败
另一边,一批对霸王茶姬上瘾的网友,正想方设法戒掉它。
还有网友表示自己戒瘾前一天一杯,戒瘾后一天三杯,现在已经彻底老实不戒了。
3、“小宗总坐好了,我们要送你上首富”
“上头、非买不可、不买内心不安”的上瘾表现,并不只是发生在消费者有明确的产品目标时,比如消费者确定自己对瑞幸的橙C美式上瘾,对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上瘾。
即便不确定产品是什么,消费者也可能想“买买买”。
今年2月末,野性消费再次涌来。这一次站上流量巅峰的是娃哈哈。消费者一边惊讶于“娃哈哈背着我们,出了多少新品”,一边立志“搬空娃哈哈”“集齐娃哈哈家族”,不足一周,娃哈哈全线产品都成了“紧俏货”。
线下,全国多个区域超市卖断货。有消费者在小红书发文感叹,一晚上跑了多个超市后,才在一家超市里抢到了最后一扎娃哈哈纯净水。
消费者对娃哈哈的热情和情怀还延续到了宗馥莉身上。不少网友微博喊话:“小宗总坐好了,我们要送你上首富。”
咖啡茶饮与食品饮料行业不缺让人上瘾的生意。娃哈哈的爆火也恰恰印证了前文所提到的观点,在产品中添加易上瘾物质,只是企业让人上瘾的一环,更多企业正在《上瘾》一书所提出的四个方面下功夫。
善于制造多变的奖赏,才能更让人沉迷。疯狂联名、赠送惊喜的瑞幸与霸王茶姬,是其中典型案例。
1、瑞幸X《黑神话:悟空》:自我奖赏
“继联名茅台后,瑞幸又一封神操作。”
8月19日,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发布前一天,瑞幸率先发布了与《黑神话:悟空》的联名活动。活动上线当天,联名套餐秒售罄,下午瑞幸官方就发布了补货通知。由于活动过于火爆,有网友给出了上述评价。
联名方《黑神话:悟空》的出现,无疑是打动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原因。
但更深一层,打动消费者购买的原因,可溯源至联名所触发的“自我奖赏”机制。《上瘾》一书认为,个体对自我的奖赏,来自于内部动机,人们渴望从产品中体验到操控感、成就感、终结感,并会为此感到愉悦与满足。
“世间何处寻祥瑞,手有寸铁无所畏。有幸踏上取经路,不问灵山在何处。”从联名宣传片的藏字诗,以及联名产品“祥云美式”的命名中,不难发现瑞幸要把产品、品牌元素与游戏融合的这一设计。
对于可能身兼玩家身份的消费者而言,瑞幸为“天命人(游戏中玩家主要扮演的角色)”在现实世界塑造了更强的角色代入感,把购买联名产品转换成天命人游戏体验的一环。而游戏中特有的操控感,也在这一刻被传递到联名活动中。
“八十一难第一难,瑞幸罚站。”有消费者排队购买联名产品时,如此感慨。
此外,因对男性玩家有着极高的吸引力,瑞幸与《黑神话:悟空》的联名,又被网友戏称为“亿万少男的梦”。获取联名产品,玩家得以实现的还将是梦想成真的成就感与终结感。
2、霸王茶姬X郑钦文:社交奖赏
在瑞幸销售热度飙升的同时,霸王茶姬也正在“让消费者上头”的路上狂奔。
在奖赏机制方面,不同于瑞幸联名《黑神话:悟空》主要触发的“自我奖赏”,霸王茶姬合作郑钦文触发的是“社交奖赏”。
《上瘾》对社交奖赏的解释是,个体渴望获得社交联结感,让自己觉得被接纳、被认同、受重视、受喜爱。并且这种需求将塑造我们的价值观,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
在霸王茶姬发布的一篇以郑钦文为案例《CHAGEE,GIRLSTOGETHER》推文下,一位读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亲手打破了自己的铁饭碗,正面临着对未来的未知,与自身的能力短板。
“虽然已经35岁了,但是我觉得有什么好怕的呢,人生不就是突破一个个限定的自己吗?希望我可以一直像不被看好的小山楂一样,活出不一样的精彩。”她写道。
从社交奖赏的角度看,该读者这段社交经历获得奖赏有品牌产品,也有霸王茶姬如同认可郑钦文一样,认可读者的选择。
对于霸王茶姬而言,将自身作为一种社交奖赏,完成的不仅仅是产品植入,还有品牌的标签化,即某种程度上,品牌拥有了女性力量的标签,代表了对女性不断突破自我精神的认可。这种认可将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选择。
查看霸王茶姬过往与《GQ》、Keep等的联名活动以及各类营销活动,不难发现,将产品或品牌作为社交奖赏是其惯例。但其引导的社交话题却并不固定,诸如时尚、运动、健康生活方式……而这种不确定性就像一种无形的力量,不断推动消费者一次次向品牌寻求新的认同。
1、东方树叶如何刺激消费者买买买?
《上瘾》认为,消费者的上瘾行为从来不会凭空产生,品牌要主动发出召唤、暗示用户行动,也就是触发消费欲望。
东方树叶如何触发消费欲望?从被调侃为“最佳理财产品”东方树叶龙井新茶的打造上可略窥一二。
今年4月,龙井新茶发售当天,首批5万箱产品被抢购一空。4天后,第二批5万箱产品上架1小时就售罄。在闲鱼上,龙井新茶目前售价达到25元/瓶,高于原价8元/瓶。
无糖茶尚未声名鹊起的2022年,东方树叶主动打破沉寂,首次推出限定款龙井新茶。
彼时,龙井茶在消费者心中显然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在龙井茶中,明前龙井尤其出名。而由于稀缺,明前茶向来有“贵如金”的说法,一斤特级明前龙井价格动则上千元。
农夫山泉公众号发布的首篇龙井新茶推文中,详细叙述了产品所用茶叶全部是明前采摘的特级龙井,强调要用3万枚芽头才能制成1斤特级龙井茶。
不止如此,在东方树叶看来,龙井新茶还代表了“瓶装茶的至高水准至诚心意”,是一瓶献给春天的茶,能“帮你珍藏2022年的春天”。
产品珍贵程度跃然纸上,但定价为8元/瓶。
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糖茶并不稀缺,但8元1瓶的“贵如金”“至高水准”“春天”可遇而不可求。
能在短期内让大量消费者为产品买单,复盘东方树叶触发消费欲望的过程,可发现以下几点:
一是东方树叶在无糖茶市场尚未形成足够的声量与认知时,就主动通过新品与消费者沟通。
二是东方树叶善于借势,用认知度和认可度双高的明前龙井,帮助品牌创造消费需求,省去市场教育成本。
四是塑造价值与价格间的反差感与限量销售,刺激消费欲望。
从本质上来讲,东方树叶主动沟通的态度,与善于借势、发挥自身优势的能力,是其能够把握先机、触发消费欲望的关键。而这种态度不会突然消失,能力也可以被东方树叶复用。例如东方树叶称茉莉花茶是“可以闻得到春天的茶”,喝桂花乌龙可以畅想和朋友“共婵娟”。
即便是龙井新茶每年也都能讲出新故事,已从最初“珍藏2022年的春天”更新到今年“珍藏2024年的春天”。而消费者也从2022年抢空5000箱龙井新茶,发展到今年抢空10万箱龙井新茶。
2、东鹏特饮如何为司机群体定制“上瘾流程”?
“东鹏特饮外面那层透明盖子有什么用?”是社媒上广为流传的问题。
认同人数颇多的一个答案是“给司机弹烟灰”。
东鹏特饮无形间把品牌和司机形成了一种“固定搭配”。那么,东鹏特饮是如何成为司机的默认选择的?
在产品打造方面,东鹏特饮与同类产品形成对比。当司机下车进入门店,所能看到的是,相比同为能量饮料,售价达到5元/250ml的红牛、5元/380ml的乐虎,4元/500ml的东鹏特饮显然做到了每100ml价格更低。如果查看产品的功效成分及含量,还能发现在相同的提神效果下,东鹏特饮又做到了价格更低。
也就是说,东鹏特饮把司机购买产品的难度降到了极低的水平。购买难度不高,那么,购买东鹏特饮也更容易成为消费者的日常行为习惯。
反映在销售表现上,2023年东鹏特饮营收达到百亿元,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连续三年(2021年—2023年)销售量第一。
显然,在让消费者上瘾的道路上,能做到随时随地触发消费欲望固然重要,比同行更能降低消费难度同样重要。
《上瘾》所提出的“上瘾模型”,并非每个方面全部都由企业完成。在投入方面,当消费者愿意主动投入,同样也会刺激自己上瘾。
《上瘾》认为,消费者对事物的投入越多,就越有可能认为它有价值,也越有可能和自己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最后,消费者会改变自己的喜好以避免发生认知失调。
这一幕已经在娃哈哈上演。
娃哈哈成立于1987年,伴随了80、90后的成长。也就是说,娃哈哈本身承载了80、90后童年时期的一部分记忆。成年后的消费者,总是难以避免地怀念儿时,80、90后同样对娃哈哈投入了童年情怀。
不仅有消费者发文表示娃哈哈纯净水可以作为实验室用水,证明产品纯净度;还有消费者提醒品牌进行产品包装设计升级;部分消费者甚至走访线下商超,催促门店上架娃哈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瘾品”。
2023年,卖出19亿杯的瑞幸,营收超越星巴克中国达到249亿元,并成为中国市场第一个破万店的咖啡连锁品牌。中国咖啡市场“一哥”正式易主。
同年,无糖茶在市场规模上超越碳酸饮料,东方树叶、果子熟了等一批无糖茶赛道中的品牌,获得消费者青睐。其中,以尼尔森数据估算,2023年东方树叶已成为百亿元大单品。
2024年5月,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宣布品牌2023年GMV达到108亿元,并提出2024年品牌销售额将超越星巴克中国,突破200亿元。
2024年第二季度,可口可乐公司在华销量下降,星巴克中国在经历了门店下沉、产品线延伸、体验创新后,依然无法阻止收入下降。
[1]尼尔·埃亚尔、瑞安·胡佛,《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