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老字号企业(品牌)形象展示

(品牌:下关沱茶注册商标:下关沱茶)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康藏茶厂,1950年后更名为云南下关茶厂,并逐步整合了当时大理地区创办于20世纪初的数十家大小茶叶商号。经过70多年的稳健发展,现已成为一家跨区域经营的现代股份制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坐落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大理下关,苍山洱海优良的生态环境,大理地区悠久精湛的制茶技艺,为下关沱茶的优良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以下关沱茶、饼茶、砖茶等各种紧压茶为主的云南普洱茶,也包括部分绿茶、特种茶、袋泡茶等产品,目前共计有200多个品种。

其中,创制于1902年的“松鹤”牌下关沱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品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先后三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三次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现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注册产品”),还获得“中国茶叶名牌”称号、国家农业部授予的“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下关沱茶集团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国家边销茶原料储备企业、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中华老字号企业;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的“松鹤(图)”商标,四次被评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宝焰牌”商标,三次被评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下关”牌商标,连续两次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并于2013年12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3年以来,云南下关沱茶集团先后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全国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QS认证),公司还实施了下关沱茶全国连锁专卖营销战略,下关沱茶连锁专卖店现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产品出口欧盟、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

2011年,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下关沱茶)成功申报为“第一批”云南老字号企业(品牌)。

如今,在大理市银桥镇的苍山脚下,一块占地面积304亩的下关沱茶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经启动,下关沱茶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品牌:瑞明注册商标:瑞明)

昆明精益眼镜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昆明百货集团精益眼镜有限公司”)成立于1956年。其经营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眼镜商在昆明设立的精益眼镜店。

1911年9月,曾经在英国人约翰·高德的“高德洋行”眼镜行工作过的中国人张士德等,筹资在上海南京路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眼镜公司——中国精益眼镜公司。它的开业,标志着中国眼镜行业发展的起点。

1937年前后,上海眼镜经销商看准了云南大量知识分子涌入,眼镜需求量剧增,而昆明尚无眼镜经营的商机,于是到昆创办了“精益”和“大明”两家专业眼镜店,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精益眼镜店。

1956年,由精益、大明、新光等几家专业眼镜店完成了眼镜行业的公私合营,昆明有了眼镜加工车间,负责三个所属门市定配镜加工生产,后期只剩精益专业眼镜门市部,并入钟表中心商店管理,精益眼镜店归属昆明市百货公司,成为昆明市百货公司眼镜厂,当时是昆明地区乃至云南省唯一一家国有专业眼镜企业,在昆明地区曾一枝独秀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2000年8月,“昆明精益眼镜”改制组建“昆明百货集团精益眼镜有限公司”,并建立了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

2004年11月,昆明百货集团精益眼镜有限公司全面完成了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原国有资产全部一次性退出,实行民有民营,变更为“昆明精益眼镜有限公司”。改制后,公司规范和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了内部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了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及识别系统,引进了目前较为先进的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

经过改制后10多年的创新发展,精益眼镜呈现出“老树新花”态势。至2016年,昆明精益眼镜的年销售额从改制前的500多万元增至2500多万元。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昆明精益眼镜先后获得“中华老字号”“云南老字号”“昆明市知名商标”等多项荣誉。

目前,中国眼镜零售市场已完成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正进入一个重新整合和重新洗牌的阶段。今后,昆明精益眼镜将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与服务水平,以过硬的技术和品质,更好地为社会及消费者服务,让昆明精益“老字号”的工匠精神得以代代传承,真正做到百年不倒,经久不衰。

(品牌:孔雀银饰注册商标:孔雀牌)

云南通海民族银饰制品有限公司始创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是云南最早专制民族首饰的店铺之一,距今已有百余年制作金银首饰工艺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设计、加工、批发、销售为一体的专业首饰品牌企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扶持银器生产,通海“双宝号”银铺和其他原有的几家银楼、商号于1956年联合组建通海银器社(即通海民族银饰制品有限公司的前身)。1979年,通海在原来银器社的基础上,成立通海县民族银饰制品厂,被列为云南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1981年,银饰制品厂正式注册“孔雀牌”商标,“孔雀珠宝”进入了真正的品牌市场化运作阶段。

1990年,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银饰制品厂进行彻底改制,组建了云南通海民族银饰制品有限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和经营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公司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积极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创新,并引入包括黄金、钻石、玉石等在内的系列珠宝产品,实现了品牌珠宝品类全方位业务覆盖与产业链完善的重大发展。

通海银饰“孔雀珠宝”历经多次改革和变迁,传统工艺一脉相传,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2006年,云南通海民族银饰制品有限公司(注册商标:“孔雀牌”)荣获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

2011年,云南通海民族银饰制品有限公司(品牌:孔雀银饰)成功申报为“第一批”云南老字号企业(品牌)。

作为云南省内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民族首饰企业和我国自主创立的知名品牌,通海银饰“孔雀珠宝”从最初的民间作坊到银器社,到今天的云南通海民族银饰制品有限公司,几代孔雀人坚韧不拔、携手共进,用汗水和毅力走出了一条“振兴品牌,创新发展”的奋斗之路,传承弘扬了“千锤百炼、万锤成片、精工生产、手工巧制”的精湛工艺,树立起一面百年民族品牌的鲜明旗帜。

“孔雀珠宝”产品,多次被评为“全国民族用品优质产品”“云南省优质产品”,部分产品被北京中央民族文化宫永久收藏。“孔雀”牌商标,先后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中国十大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百年品牌”“云南特色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

(品牌:老拨云堂注册商标:老拨云堂)

老拨云堂药业于1728年由沈育柏创建,是一个有近3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制药企业。老拨云堂药业以“拨云”系列产品享誉中国,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堂。

昆明老拨云堂药业有限公司以弘扬传统中药文明为宗旨,开发云南天然药用资源为己任,秉承老拨云堂近三百年的制药传统,立足于“良药民造”,致力于将“拨云”文化发扬光大。目前,公司拥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锭剂、散剂、滴眼剂、中药材前处理和眼膏剂8条生产线。主要品种有拨云锭、普乐安片、加替沙星滴眼液、田七花叶颗粒、南板蓝根颗粒和南板蓝根片等21个品种。

据《云南通志》《云南卫生志》载,“老拨云堂首开云南制药之先河”,创建于清朝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发祥于“秀甲南滇”,有“礼乐名邦”之称的文化古城云南通海。1900年,老拨云堂开始在昆明武成路开设药店。

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医药品牌,老拨云堂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医药,治病救人,与时俱进,其知名度已在近三百年的沉淀和发展中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为消费者所熟知。

1963年,老拨云堂药业注册了“老拨云堂”商标。1992年,“老拨云堂”荣获云南省第一批“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1999年至今,“老拨云堂”先后三次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拨云锭”,被中国民族医药学学会认定为全国首个彝族药品种。

2011年,昆明老拨云堂药业有限公司(品牌:老拨云堂)成功申报为“第一批”云南老字号企业(品牌)。同年,“老拨云堂”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4年,“拨云锭”传统技艺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为发挥企业产品优势,老拨云堂药业提出“重点发展眼用制剂”的产品战略,研发方向以彝药现代化和眼用制剂开发为主,计划重点开展拨云系列眼用制剂的二次开发,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拨云锭方解、拨云眼用微囊及眼用凝胶开发、拨云锭规模化生产以及滴眼液产品开发等。

(品牌:云昆牌注册商标:云昆牌)

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简称“昆中药”)肇启于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开工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华老字号”企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和云南十大历史品牌企业。

公司现有药品批准文号140个,独家产品21个,云南名牌产品7个;有18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项;有片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糖浆剂、搽剂、酒剂、煎膏剂、合剂以及中药饮片等现代化生产线,并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

六百多年来,昆中药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国药”品种,得到了医药专家和消费者的广泛好评,有“三病两痛之仙方,五劳七伤之妙药”的美誉。

昆中药作为我国中医药行业中的标杆型企业,代表了先进中药企业的发展水平,其六百多年的传承史,就是一部传统中医药的近现代发展史。

相传,明代初年,朱元璋派义子沐英入滇,中国传统医药随二三十万大军进入云南。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军军医朱双美在昆明开设“朱氏双美号”,昆中药最早的起源店“朱氏双美号”肇启于世。

至1956年,国家对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整个昆明中药业的84家“前店铺、后作坊”合并为“公私合营昆明市中药材加工厂”,昆中药从此走上整合发展、规范管理之路。整合后的昆中药实现大发展,成为“中央商业部”直管的“大型企业”。

1986年,公司改名为“昆明中药厂”,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止咳丸、舒肝颗粒、感冒消炎片、清肺化痰丸、参苓健脾胃颗粒、天麻祛风补片等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创汇。

2000年11月,公司正式更名为“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2003年,云南省国有医药企业实现大整合,昆中药加盟昆药集团,成为昆药集团旗下的核心中成药制造企业。

2011年,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品牌:云昆牌)成功申报为“第一批”云南老字号企业(品牌)。

当前,昆中药正紧密围绕“聚焦中成药,拓展大健康”的企业定位,积极实施营销战略创新,聚焦黄金战略、KA战略、昆中盟战略、昆仑战略“四大核心战略”,并全力搭建营销、生产、大健康、电商“四个核心平台”,竭力精耕细作医药市场。

(品牌:禄丰剪刀注册商标:禄丰)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从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句中即可得知,中国民间源远流长的剪纸艺术和剪刀在中国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悠久历史。

据《云南通志》记载,“铁锅、剪刀以禄丰制者为上”。清末民初,“禄丰剪刀”在云南名噪一时。彼时,“禄丰剪刀”名动全省甚至传到越南、缅甸等地。民国十二年(1923年)云南督军唐继尧在昆明举办云南物产赛宝会,“禄丰剪刀”名列第一。1965年,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剪刀大比武中,“禄丰剪刀”保持了“削铁如泥,剪铁不缺”的特点,刃口评比名列第一。

至1957年,公私合营的禄丰剪刀厂成立。2003年,因经营不善难以为继,经双方协商,由禄丰航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租赁经营禄丰剪刀厂剪刀生产线,使禄丰剪刀得以生存和保留。2006年,禄丰航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收购了禄丰剪刀厂,继续延续禄丰剪刀的生产。

严格地说,“禄丰剪刀”一开始并不是一个商标名称,而是产地概念。80年代末,禄丰航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才注册了“禄丰”商标。

公司收购合并后,特别注重“禄丰剪刀”这一传统名特产品的品牌管理,继续保持剪刀生产的传统工艺,保证剪刀的内在质量,特别是剪刀“刃口”的锋利性和耐用性,即“禄丰剪刀”的“刃口锋利、经久耐用”的特质。同时,做好产品售后服务工作,严格执行“三包”服务政策,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广大职工的品牌意识,认真保持和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改进产品的外包装,在保证传统产品特点的基础上,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广大顾客的审美观。

2007年,“禄丰剪刀”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2011年,禄丰航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品牌:禄丰剪刀)成功申报为“第一批”云南老字号企业(品牌)。

(品牌:吉庆祥注册商标:吉庆祥)

昆明吉庆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陈惠泉于1907年创办的吉庆祥糕饼铺,至今已有110年历史。现云南市场上知名的硬壳火腿月饼,以及演变而来的云腿月饼,即诞生于吉庆祥。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吉庆祥就已成为昆明糕饼业的首户。硬壳火腿月饼,是吉庆祥的创始人及第一代传承人陈惠泉创制出的滇式月饼新品种。硬壳火腿月饼的出现,充分反映了传统制作技艺在滇式糕饼发展过程中的传承和发扬。

多年来,吉庆祥在不影响传统技艺的前提下,对云腿月饼的工艺流程不断改进,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在云腿月饼传统技艺和传统风味最关键的生产环节,坚持采用和保留传统的制作技艺进行生产,从而保留了吉庆祥滇式云腿月饼的原创性。同时,在各级质量监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吉庆祥专门成立了质量管理机构、卫生管理机构和食品化验中心。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吉庆祥云腿月饼保留了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腻、甜而不拗的特色,成为与苏式月饼、广式月饼、潮式月饼及京式月饼等齐名的我国月饼七大流派之一,行销四川、贵州、重庆、北京、上海、陕西、新疆等地。

吉庆祥的云腿月饼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制作技艺赢得了许多赞誉。吉庆祥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是云南省著名商标、昆明市知名商标。

2011年,昆明吉庆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品牌:吉庆祥)成功申报为“第一批”云南老字号企业(品牌)。

吉庆祥滇式云腿月饼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于2012年5月被五华区人民政府列入五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于2012年8月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列入昆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13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遗的成功,不仅仅是对吉庆祥云腿月饼传统制作技艺的肯定,也是对滇式月饼品质的认可。

2017年1月,百年老字号“吉庆祥”和新锐品牌“潘祥记”牵手前行,云南两大糕点企业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资源整合。同年4月,中华老字号“吉庆祥”在昆明螺峰街重装开业,老品牌焕发出新活力。

THE END
1.55个中华老字号被摘牌,“稻香村”“冠生园”同名品牌受牵连食品公司...近日,商务部网站发布《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将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者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品牌,要求6个月内予以整改;继续保留1000个经营规范、发展良好的品牌。 https://dy.163.com/article/IJOI9VHF051994QM.html
1.中华老字号认定,最全的中华老字号名单大全百年餐饮特产……你认识...2020中华老字号品牌排行榜>> 中华老字号地区分布 中华老字号多数聚集在沿海及内陆经济较发达地区。上海、北京、江苏位列前三,数量上较大程度领先于第二梯队地区。 上海老字号 数量和行业品类丰富,涉及服饰鞋帽、日用文体、食品餐饮等多个行业。 北京老字号 广泛分布在食药酒茶、日用文体百货等多个行业,其中...https://www.maigoo.com/news/473586.html
2.中华老字号品牌排行榜前十名想知道2023年中华老字号有哪些好的牌子?由荟优品牌网HUIBEST依托云计算、结合大数据分析评选发布中华老字号品牌排行榜与中华老字号品牌信息一览。包括“老字号糕点” “老字号零食” “老字号纺织品” “老字号工艺” “老字号首饰”等具有相当实力的品牌,是您品质生活的首https://www.huibest.com/fenlei7.html
3.第53号:关于挖掘传承好招远餐饮“老字号”提案的答复鼓励企业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商标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商标运用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引导、鼓励企业利用商标、专利注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侵犯“老字号”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老字号”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从格式合同、食品安全、公平竞争等多方面入手,扩大商标专用权保护范围,有效维护企业...https://www.zhaoyuan.gov.cn/art/2020/8/24/art_28662_2809895.html
4.苏州长发拿下“长发”商标字号商标合一“如虎添翼”苏州民生历经几十年加速前行,津津长发创下苏州食品行业老字号最多、发展最快、销售量最大的业绩,遍布苏城的50多家长发西饼网点,成为市民常逛常新的“老朋友”,而长发月饼作为苏州月饼“第一品牌”,仅肉月饼年销售就达到1400万只。 “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启动‘长发’商标建设工程。”潘旻介绍,在注册时发现已被外地一家企...http://www.subaonet.com/2023/szms/0901/776758.shtml
5.蛋糕店十大品牌排行榜复茂 福建复茂食品有限公司 得票数:1711 福建复茂食品有限公司,行业知名品牌,全国食品行业领先企业,中国民营企业优秀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福建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华老字号,是一家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食品公司 6 白记荟萃斋 开封市顺河区白记荟萃斋食品有限公司 得票数:1694 开封市顺河区白记荟...https://mip.chinapp.com/paihang/dangaodian
6.商业故事丨稻香村十年“商标之争”背后:老字号振兴之痛苏州稻香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根富表示,苏州稻香村和北京稻香村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不该以这种方式解决争端,以前两家关系不错,北京稻香村还曾到苏州稻香村拜访取经,代理过苏州稻香村产品,双方都有来往交流。但现在双方商标之争,对品牌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要妥善解决老字号商标争议,还需要格局与心胸。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611/19/c186567.html
7.中华老字号品牌有哪些牌子中华百年老店有哪些十大品牌网CNPP重磅推出2024中华老字号品牌排行榜,中华老字号品牌排行榜前十名有贵州茅台、同仁堂、五粮液、海天、云南白药、青岛啤酒、洋河、老凤祥、东阿阿胶、片仔癀。十大中华老字号品牌由品牌数据部门通过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旨在告诉消费者中华老字号有哪些https://www.cnpp.cn/china/list_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