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2020年,受益于有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中国对外贸易先抑后扬,同比增速逐季提高,1—11月出口额实现了2.5%的正增长。2021年,中国进出口增长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疫苗的应用有助于全球经济复苏,新出口订单指数有望得到提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将加快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不减,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可能给中国贸易增长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在回顾2020年中国进出口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对2021年进出口进行了预测与展望,并提出了3条政策建议。
2020年1—11月中国进出口形势回顾与分析
2020年1—11月,按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总额为41734.1亿美元,同比上升0.6%。其中,出口总额为23166.5亿美元,同比上升2.5%,较2019年同期增幅扩大2.7个百分点;进口总额为18567.5亿美元,同比下降1.6%,较2019年同期降幅缩小2.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4599.0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扩大861.7亿美元(图1)。
2020年1—11月份,按人民币计价,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90441.0亿元,同比上升1.8%。其中,出口总额为161291.0亿元,同比上升3.7%,较2019年同期增幅下降0.9个百分点;进口总额为129150.0亿元,同比下降0.5%,较2019年同期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32141.0亿元,较2019年同期扩大6346.0亿元。
(1)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先抑后扬,同比增速逐季提高。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出口总额大幅下滑。自2020年3月以来,中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大批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积压的出口订单集中释放。2020年3月,中国出口总额同比降幅收窄至-6.6%。随着中国的疫情防控转向常态化,而海外疫情持续发酵,海外生产停摆后造成需求被动向中国转移和集中,防疫物资类出口大幅上升。2020年4月,中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8.1%。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海外第一波疫情得到控制并进入常态化阶段,海外需求逐步回升,工业生产也相应重启,第三季度中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8%。
(2)出口的超预期增长与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替代有关。2020年4—11月,中国出口总额为18387.4亿美元,同比增长7.6%。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份额的提升主要是对日本和韩国的出口替代;对东盟出口份额提升主要是对日本的出口替代;对越南、韩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的替代效应不明显,更多是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链的转移重组有关。分商品来看,中国机电类产品、家具、杂项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在国际贸易中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有望在疫情后保持出口替代;而塑料及橡胶制品、化工品、光学及医疗等仪器、运输设备等产品或将是暂时性的出口替代。例如,受日本、欧盟在疫情期间汽车工业生产受阻的影响,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呈现暂时性的替代作用。
(3)受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等因素影响,加工贸易进出口占中国外贸比重逐年下降,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则持续增加。2020年1—11月,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496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一般贸易出口额为13713.1亿美元,同比上升4.6%;一般贸易进口额为11255.1亿美元,同比下降1.5%。同期,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910.7亿美元,同比下降5.7%。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为6291.5亿美元,同比下降6.1%;加工贸易进口额为3619.2亿美元,同比下降5.2%。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11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6.5%、-9.1%和-5.7%。同期,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5.7%、1.0%和1.8%,其增速均显著高于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2020年1—11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外贸比重已下降到23.8%,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上升到59.8%(图2)。
(4)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累计出口实现正增长,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2020年1—11月,中国服装和纺织品出口额分别为1235.7亿美元和1416.5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2%和29.6%;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3748.4亿美元和6942.2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和4.7%。
2021年中国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
2021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2020年下半年中国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上升;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出口或将延续增长趋势。根据2020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增速约5.2%;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约3.9%,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6.0%。最新经济数据表明,许多经济体在走出“大封锁”后,经济复苏的步伐快于预期。2020年11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日本制造业PMI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为57.5、49.0和53.8,均保持增长态势。虽然疫情持续反复,但全球需求继续恢复在方向上较为明确。同时,中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自2020年5月以来持续上升,于2020年11月达到51.5,这也预示着中国出口或将延续增长趋势。
进出口预测模型系统
进出口是一个复杂系统,不同经济环境下影响因素对进出口的预测效果和影响机理并不相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会呈现非线性、时变性、周期性等演化特征,且单一预测模型可能存在预测精度不稳定和过度拟合等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借鉴Wang等的TEI@I方法论,基于多种计量经济模型、人工智能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进出口的全新分解-集成预测模型体系(图3)。预测步骤如下:
(1)将中国进口额与出口额分别分为2个建模体系——总额预测体系和自下而上的预测体系。
(3)针对总额预测体系,构建多模型组合预测,包括时变模型平均、区间模型、基于RadialBasisFunction(RBF)分位数回归等。
(4)将不同模型/不同体系的预测值进行集成,综合专家意见与预测修正方法,得到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最终预测结果及预测区间。
进出口预测结果
由于中国进出口受国内外疫情发展、全球经济状况与国内经济增长态势等因素的影响,本报告分3种情景讨论了2021年中国进出口预测。
(1)基准情景下,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较2020年有所增长。该情景假设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在8.5%左右,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中美经贸摩擦维持现状,发达国家疫情在2022年第一季度末得到有效控制。在该情景下,预计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约为4.9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65%。其中,出口总额约为2.7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22%;进口总额约为2.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94%;贸易顺差约为5766亿美元。
(2)乐观情景下,2021年中国出口增速为9.17%,进口增速将达到8.21%。该情景假设2021年中国GDP增速不低于10%,世界经济复苏较为强劲,中美经贸摩擦有所缓和,发达国家疫情在2021年二季度末得到有效控制。在该情景下,预计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约为5.0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74%。其中,出口总额约为2.82万亿美元,进口总额约为2.23万亿美元,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增速较基准情景下分别上升2.95和3.2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约为5853亿美元。
(3)悲观情景下,2021年中国出口增速约为3.34%,进口增速约为1.72%。该情景假设2021年中国GDP增速在7%左右,世界经济增速继续下滑,中美经贸摩擦加剧,中国疫情有所反复,海外疫情维持现状。在该情景下,预计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约为4.76万亿美元,同比上升2.62%。其中,出口总额约为2.67万亿美元,进口总额约为2.10万亿美元,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增速较基准情景下分别下降2.88和3.2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约为5688亿美元。
政策建议
(作者:魏云捷,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张珣,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孙玉莹,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白云,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汪寿阳,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