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成诈骗重灾区41家运营商无一盈利
(原标题:问诊虚拟运营商)
山东大学生电信诈骗致死一案有了最新进展,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由于此案涉及到移动转售号码,
虚拟运营商(以下简称“虚商”)的安全问题再度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截至目前,共有42家企业拿到了虚商的试点批文。作为传统电信业务市场化的尝试,移动转售这个新兴的业务由于缺乏规范、监管缺失,不仅为诈骗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更是因为运营模式不成熟,为42家企业带来了盈利的烦恼。
问诊一:缘何成为诈骗重灾区
如今虚商所掌握的号段俨然成为电信诈骗的代名词,对企业造成了名誉上的伤害。在业内人士看来,虚商遭此大劫的根源在于企业本身对实名制监管不严,甚至为了增加用户刻意纵容。想要真正解决此类问题,既需要政府部门对虚商进行严格监管和严厉惩罚,更需要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增加自觉性。
低价诱惑
不过,犯罪嫌疑人的抓获并不意味着电信诈骗从此消失,徐某事件只是万千事件中的一个缩影。在这件事情之后,“170”、“171”背后的虚商无形中已经成为消费者忌惮的对象。
在运营商世界网总编辑康钊看来,犯罪分子选择虚商号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格低廉。“与基础运营商相比,虚商没有自己的骨干网络,知名度也差很多,所以发展用户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低价优势吸引消费者。”康钊如是说。
审核难落地
据了解,由于虚商在号码数量和放号城市受到严格限制,只有当放号城市的开户比例达到50%时,才会获得下一批码号资源。因此,部分虚商不惜通过非法渠道来跑量,这也是170号卡大量流入卡市、无须身份证就可以办理的主要原因。
“虚拟运营商线下门店特别少,大多通过线上购买通讯服务,需要通过快递员配送,然后拿着身份证实名注册,问题就出在这一环节。”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宽带智库秘书长邹学勇补充道。
曾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虚商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没有实体门店覆盖,虚商也就难以负荷线下实名制认证的高成本,实名认证设备最便宜也要1000元/台,做一个用户的实名认证大概需要一块钱,对用户规模不大的虚商来说是一比不小的支出。
虽然早在去年9月工信部就曾针对170号段垃圾短信息治理问题约谈了远特通信、贵州朗玛、北京国美、深圳爱施德等7家虚拟运营商负责人,但今年初,工信部对39家开展业务的虚拟运营商进行抽查时,仍发现16家企业存在不登记、虚假登记等违法违规行为。
监管不力
康钊认为,目前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监管办法,整个电信市场已经饱和,虚商想要增加用户数光凭正规渠道是很难达成的,而且不少普通消费者到现在都不知虚商为何物,所以实名制的真正达成是很难的。
邹学勇建议,下一步虚商的实名制落实要进一步加强,对非实名制的170、171用户要实行强制性停机或者关闭语音和短信措施,虚商将非实名制号码完全实名注册已刻不容缓,如果做不到实名就要锁定其通讯服务,不能让这些号段落到违法分子的手上。
在徐某事件发生后,工信部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虚商的监督管理力度,并将把实名制落实情况作为虚商申请扩大经营范围、增加码号资源、发放正式经营许可证的一票否决项。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需要更多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对于虚商的处罚方法要完备,比如高额罚款。”项立刚坦言。
问诊二:虚商缘何要赔本赚吆喝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苗建华日前指出,截至目前,虚拟运营商发展的用户数已达到3100多万,原来42家获得试点批文的企业当中有41家开展了业务,在这41家当中,用户数突破百万的企业已有7家,其中前3家的企业用户数在300万-600万之间。不过,日益增长的用户背后,是虚商难以盈利的窘境。批零倒挂的业务模式以及传统通信业务的需求饱和,让虚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虚商经营摸底:无一盈利
今年5月,获得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华翔联信24.09%股份转让信息出现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挂牌信息显示,清华控股方面拟以766.06万元挂牌价出清所持股权。业绩亏损或许是清华控股出手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控股及其子公司作为发起股东,还曾为华翔联信提供业务知识产权、产品技术等支持,早在去年底,清华控股就在寻求出清其持有的华翔联信股权。
此外,与三大运营商庞大的用户基数相比,虚拟运营商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三大运营商中,仅中国移动一家的移动用户数就已超过8亿。
亏损原因:批零倒挂与语音市场饱和
据了解,当初工信部颁发移动转售业务试点牌照,就是因为三大运营商已经垄断了整个国内的电信市场,扶持民营资本实质性进入基础电信领域是为了增添电信市场竞争活力。然而,试点牌照颁发两年后,多数虚商纠结在了批零倒挂的问题上,导致42家获得牌照的企业依旧亏损的局面。
所谓“批零倒挂”,就是指基础运营商给虚商和用户的价格不同,批发价比零售价还要高,但虚拟运营商不得不依靠批发基础运营商的卡号来经营,因为他们自己没有骨干网络。例如,基础运营商通过流量优惠套餐给用户的价格是1M流量6分钱,而给虚拟运营商的价格是按照单位流量1M的价格1毛钱来算的,虚拟运营商为了吸引用户购买自己的服务,可能1M流量只卖4分钱或者5分钱。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认为,这是导致颁发试点牌照两年来42家虚拟运营商还都处于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信世界网总编辑刘启诚表示,其实基础运营商对虚拟运营商开放的移动业务主要是语音和短信,而语音和短信市场现在又趋于饱和,已经不是多年前的增量市场,而是存量市场,同时也是一个被三大运营商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领域。
据了解,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催生了一系列新应用,冲击着传统的产业格局和商业模式,尤其是OTT类业务传统语音、短信、彩信等业务的分流和替代日益加强,互联网企业和终端商不断向基础电信领域渗透。在这种情况下,虚拟运营商开始将免费语音作为卖点,如阿里通信就曾经探索过“WiFi免费通话”。但这样的模式给虚拟运营商带去的是进一步的亏损。
另有意图:服务核心业务
易观国际手机分析师王珺认为,目前虚拟运营商赔本赚吆喝进行全产业链发展,主要是为了占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进行跑马圈地、野蛮生长,从而促进它的核心业务发展。以蜗牛数字为例,该公司以“游戏虚拟运营商”的定位开启业务,旗下虚商品牌蜗牛移动以互联网思维经营通信产品,发挥互联网企业的属性优势以及蜗牛数字的游戏熟悉深度创新发展。该公司提出“通信游戏化、游戏通信化”的理念,开发、生产、营销、服务通信,最早提出并落实了“零月租、无套餐、不清零”,通信资费捆绑游戏特权等创新资费模式。同时将通信业务与游戏业务结合,打造一个一体化生态圈,以通信为入口,转化更多游戏用户,再用游戏收入反哺通信,以丰富的特权吸引更多用户,从而实现通信游戏双重发展。
另在北京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看来,牌照在中国一直是稀缺资源,当时不排除一些民营企业为了囤积牌照,或者为了提升公司股价而利用虚商牌照进行炒作。因此,在正式牌照发放之前,为了占据先发优势,虚商们即便不赚钱也依然在坚持。
■独家内幕
用户增长数量与赔钱金额成正比
近日,一家发展规模较大的虚拟运营商董事长就虚商发展现状与痛点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的专访。在他看来,对虚商业务的经验总结是:用户规模发展挺快,赔钱赔得也很厉害。
在他看来,公司虚商业务无法盈利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批零倒挂的问题;其次,虚拟运营商码号资源稀缺也是导致虚商用户发展受阻、盈利受到影响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只要拿到移动转售业务牌照的企业不管是否发力经营移动转售业务,在前期,基础运营商企业都会根据虚拟运营商企业试点城市数量分配一定的码号资源,看似数千万的码号资源,其实分配到42家虚拟运营商企业之后,各家所拿到的码号资源其实并不多。当然,基础运营商并非全部一次性下发所有码号资源,而是根据城市数量按照每个城市1万码号资源的分配原则下发,虚拟运营商企业达到一定标准即可再次申请新码号资源。
这样一来,问题就产生了。发展用户数飞快的企业,码号资源严重不足,同时受制于本地网资源有限,直接造成了企业一头消费者需求量巨大,另一头却是不停地申请新码号资源,而发展用户数缓慢的虚拟运营商企业,甚至当前尚未放号的企业却占用着已经分配下去的码号资源,即便不发展一兵一卒,甚至有无移动转售团队,码号资源照样握在手中。
“如今看来,还不知道正式牌照何时下发,企业心里也没底。我们公司的资金使用规划到今年底,如果到时候还等不到正式牌照的下发,也没有切实有效的政策出台,我们就只能通过别的渠道挣钱了。”该负责人坦言。
42家虚商分类一览
渠道派天音通信、爱施德、话机世界、乐语通讯、迪信通、京东、国美、苏宁、万网志成
终端派中兴视通、小米科技、懂得通信
金融派民生电子、中期集团、平安通信、凤凰资产
电信增值派北纬通信、远特通信、朗玛信息、蜗牛移动、中邮世纪、二六三、青岛丰信通信
宽带派鹏博士
互联网派用友、世纪互联、合一信息、巴士在线、连连科技、银盛通信
问诊三:虚商究竟路在何方
一边是正式牌照迟迟不发放,一边则是投入越多亏损越严重的企业现状,虚拟运营商们正走在前途迷茫的道路上,下一步如何将现有移动转售业务与主业有机结合又如何从移动转售业务自身掘金,成为虚商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专家把脉
北京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
如果缺乏独特产品
难走出盈利困境
2013年工信部推出虚商,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市场自发产生的需求,而是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电信产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垄断的市场,政策下发后,一些民营企业以为可以破除壁垒进行掘金,然而现实比想象残酷得多。
通信世界网总编辑刘启诚:
应将更多的精力
投入到新业务的开发
如果将电信业比做人体系统的话,那三大基础运营商就是人体的动脉系统,而虚拟运营商则相当于毛细血管。虚拟运营商通过租赁基础运营商的网络,购买增值业务和功能业务,为客户提供服务,如此,虚拟运营商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业务的开发、运营、推广、销售等领域,为用户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而基础运营商可以保持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状态,将精力集中在最擅长的核心网络的建设和维护上来。
虚商不存在颠覆,虚商可以去创新。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虚拟运营商可以帮基础运营商开疆拓土,激活通讯市场,将通信的蛋糕做大,并更具市场竞争力。虚拟运营商要做的是专注于企业级市场和细分市场,结合自己的业务,推出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各式各样的用户需求,至于盈利模式,在起步之初一般是推出优惠甚至免费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用户,然后通过其他额外服务盈利,就如同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上的玩法一样。
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
尽快拓展用户规模
探索差异化产品和盈利模式
虚拟运营商对于通信产业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打破通信套餐的垄断,而在于通过更多的内容创新和服务,倒逼传统运营商转型。
但是目前仍处于试点期的虚拟运营商的能力还没有完全释放,“批零倒挂”仍然是未解的痼疾,在码号数量和放号城市方面虚拟运营商仍受到限制,而且目前三大运营商对虚拟运营商也未完全开放能力,致使现有情况下虚拟运营商很难在基础运营商提供的产品上进行二次加工和业务再造。
对虚拟运营商来说,目前最为关键的依然是尽快拓展用户规模,探索差异化产品和盈利模式。随着铁塔公司的建立以及网运分离的提出,未来虚拟运营商创新空间将加大。届时,民营企业完全可凭借机制灵活、市场反应迅速的特点打造差异化的通信产品。预测虚拟运营商这两年将迎来高速发展期,3-5年后,预计将占领8%-10%左右的移动市场份额,用户数将达到8000万。
企业观
需要进行个性化创新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创新。在4G时代,移动网络覆盖越来越广,网速越来越快,流量使用场景也越来越多,OTT业务、手机游戏、网络直播……所有这些业务都需要通过流量承载,而虚商可以通过创新进行产业融合,瞄准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经营。
应当探索差异化运营
虚拟运营商应当在细分市场寻找差异化运营,单纯的号卡销售无益企业长远发展,部分虚拟运营商为了追求市场占有率,急于放号,导致前期实名制落实情况不理想,这是虚拟运营商自身问题。此外,由于“170”、“171”号段问题频出,虚拟运营商整体品牌形象亟待提升,目前整体大环境不甚理想,42家企业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严格规范企业合规发展非常重要。
尽管移动转售大环境不理想,但是虚拟运营商在未来一定能找到出路。42家企业来自不同行业,在产业互联网与行业应用方面,虚拟运营商的机会很大,尤其是即将到来的5G时代,物联网大时代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巨大机遇,如果可以合理利用自身业务开展创新,走差异化运营路线,虚拟运营商的机会将会明朗。
应精耕细分领域寻突破
目前,虚商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转变思路,虚商在这两年的试点期间暴露了很多问题,包括同质化竞争、社会渠道化占比过重、信息管控实名制等,整个虚商行业都是处于学习期和成长期。那么,以未来市场规模来讲,中国整体市场规模应该在2.5亿左右,现在还只是起步阶段,整体市场规模还是很大。
目前中国共有42家虚商,都在做渠道和社会化发展,但可能到最后只有3、4家可以真真正正靠业务留存下来,真正能够依靠的还是不同的细分领域,结合虚商不同的产品打造差异化的产品,这样42家虚商各有特点,都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从国际上来看,北美人口与通信号码的比例,整体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50%,中国的比例还在110%左右,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这还要靠虚拟运营商企业不停地做创新。
出路依靠资源和技术
其次,在技术方面,虚拟运营商没有资格去建设自己的通信网络,只能一切依托于三大运营商的号码资源,受制于人,这不仅造成了虚商在价格上的劣势,虚商名号也很难真正打出去。在这方面,希望政府部门能给予资格标准,尤其是价格,应该实行强制定价。
编辑:谢孟欢
关键词:盈利模式;诈骗;单位流量
2016-03-2209:38:00
“规模制胜”的恶性竞争,已成互联网行业的梦魇。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可谓一半冰山,一半火焰。其实,无论是资金端的烧钱推广,还是资产端的获取难题,都是源于缺乏清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2015-11-1909:20:00
美团和点评的“合体”并未解决合并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盈利模式问题,有消费场景而无支付工具,在服务电商的大生态中,想象空间仍然有限。从美团与大众点评既往的模式来看,美团的用户形成的是“找便宜”的习惯,大众点评的用户形成的是“查评价”的习惯,而这都不是服务电商的“消费决策和支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