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青年时尚街区——西单之困境与出路
几座过街天桥将西单大街的东西两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空间。西侧从北至南是大悦城和君太百货,东侧从北至南是巴黎老佛爷百货、西单商场、华威大厦、中友百货,以及西单图书大厦。
这幅空间的地图也是资本的地图:大悦城的出资方是中粮集团,一个大型国企的跨界经营;西单商场也是上市国企;老佛爷是法资;还有华威大厦,里面汇聚了众多的来自沿海批发市场的小商品,亦即民营小型资本。
这样复杂的资本格局和商业氛围,不可避免地面对种种经济和文化上的困境,需要探索和解决。
(1)青年时尚街区面临本土品牌萎缩的困境。作为一个年龄群体,青年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有其特点。热爱追赶时尚、追赶潮流是特点之一。在西单大悦城,人气最旺的是H&M、ZARA和优衣库这几个国际品牌服装店,还有苹果体验店,总是人头攒动、生意兴旺。本土品牌则店面规模小,顾客少。青年对洋品牌的青睐,表明我国服装企业和电子企业在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还有不小的差距。
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但是,在大悦城这个购物空间里,外来的品牌占据明显优势,这是一种文化上的侵蚀。
(2)青年时尚街区面临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本土中小型服装企业受到网络购物和国际大品牌的双重夹击,内不敌网络购物,外不敌国际大品牌。网络服装经销商,如凡客诚品,走的是低价路线,T恤仅二、三十元一件。国际大品牌,如日本优衣库,布料好,性价比高。
因此留给本土中小型服装企业的空间就相当有限了,只能是走差异竞争的路线。比如本土服装品牌红都,走的是定制路线,在西单商场内设有专柜。西单商场里还有不少这样的本土中小服装企业的专柜,因为适应北京本地人的体型和喜好,所以也很受欢迎。
西单仍旧不只是面向青少年的。虽然大悦城主要面向年轻顾客,但西单商场的顾客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西单所在的西城区居民密集,西单是附近市民购物的场所;同时,西单也是部分来北京的外地游客购物的场所。虽然,打造一个青年时尚街区是必要的,但是也可以包容多元的顾客需求。
这样看来,本土中小企业还是能找到出路的。除了其自身的探索之外,政府和社会也可以给予支持。中小企业容易遇到融资难和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可以在融资上提供帮助或提供创业启动基金。
(3)青年时尚街区面临文化的困境。青年时尚街区,不仅是商品流通的空间,还是一个交往的空间。空间是文化的隐喻。目前西单的文化设施比较匮乏,既没有博物馆,也没有美术馆。西单音乐厅在长安街以南,到西单核心商业区还有一段距离。西单图书大厦的购物方式与时装店冲突,提着一袋子书逛商场试衣很不方便。西单文化广场和大悦城电影院是西单主要的休闲娱乐设施。
北京的798和宋庄,是成熟的先锋艺术基地。798有当代艺术的展览,以及白盒子艺术馆这样的衍生(复制)艺术品交易场所。宋庄也有很多画廊。但是这两个地方都距离城区较远,所以离大众远,离青少年更远。
商场可以与艺术结合起来。位于大望路的新光天地商场,将五层的一部分开辟成新光文苑,经常有高雅艺术的展览。西单缺乏的正是这样的文化空间,目前无论是高雅艺术,还是先锋艺术,都还乏善可陈。
如何破解上述困境?
出路之一是政府扶持。时装是青年时尚街区的主要流通商品。时装产业是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应当扶持时装设计和生产企业,尤其是设计师和手工艺人。比如北京服装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有许多才华横溢的青年学生,他们的设计可以转化为商品,在青年时尚街区流通起来。再比如手工刺绣,在国际上很受重视,也应该受到扶持。
出路之二是市场调节。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有时,政府的扶持不见得有效,还是需要市场的力量来积极地自行调节。
前门大街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改造个案。这里在传统上是商业繁荣之地,市井风貌吸引了大量外国和外地游客,但是在历史的变迁中显得陈旧和脏乱了。2008年前门大街整修后重新营业,变得更年轻、更时尚。一开始,以北京第一家H&M吸引了不少年轻顾客,之后ZARA等也带来了有购买力的人流,然而仅仅两年之后,前门大街变得不协调,失去了最初的气场。原因在于这里毕竟是传统的旅游胜地,老字号多,外地游客多,人流拥挤,本地青少年消费人群因而对前门大街望而却步。如今,前门大街几乎又变回了老样子。
上述两个北京的商业区域,在吸引年轻人方面不甚成功。总结起来,第一,外地游客和年轻本地顾客的需求有时是矛盾的,最好把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区域;第二,一味追求高端,可能与时尚潮流冲突,并且年轻顾客的消费能力有限,高端的商品可能超出了他们的消费能力;第三,青年时尚街区不需要很多老字号。
总之,商业街区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调整市场策略,应对不断变化的青年消费者需求。
出路之三是创业教育。韩国首尔市区的明洞是年轻人的购物乐园。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明洞除了大型商场,路边还有许多精致的有创意的小店,出售服饰和工艺品,价格中等,款式和做工都不错。笔者也曾在台湾大学附近看到类似的小店。这样的小型店铺,其实很适合年轻人创业,也可以展示发挥创意人的才华。不过目前的西单以大型商场为主,缺少精致的街边小店。来到西单的顾客,主要的目标就是那几个大商场、大品牌,店铺业态的单一影响了商业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繁荣。
如果小型店铺开店成本不高,是很适合年轻人创业的。台北西门町被称为年轻人创业的好地方,就是因为西门町房租较低,因此比较容易成为刚起步的年轻人创业的基地(辛卫、程月:《台北西门町:年轻人创业天堂》,《福建日报》2003年8月20日)。
如果时装设计或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多开设一些店铺,一定会为城市增添许多创意的光彩。目前,有些内地大学生已经在学校接受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能力,甚至学校要求他们一边上学,一边开店(吴丽玮:《义乌创业教育:高考失败者的拯救试验》,《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第39期)。
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要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部近两年的工作重点,正在推广到更多的大学当中。
出路之四是增加文化设施。西单不应只是商品流通地,还应该是文化生产、展示、流通的空间。出路就是增加文化设施,提升文化内涵。在西单这个空间和场域里,不仅应该有资本的身影,还应该有文化的灵魂。博物馆和美术馆是文化公共服务事业,虽然未必赚钱,但是对于提升青年的文化艺术修养大有裨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空间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根红:《博物馆与城市文化的空间生产》,《东南文化》2010年第6期)。国家博物馆位于长安街,是北京的一座大型博物馆。如果西单能有一个中小型博物馆,可以改善这里艺术空气的稀薄。西单还可以引入当代艺术展览馆,拉近青年与先锋艺术的距离。西单也可以引入白盒子艺术馆这样的衍生(复制)艺术品流通空间,降低艺术品消费的门槛。总之,西单的文化公共服务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一样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