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漫山遍野”,大企业龙头企业“顶天立地” 广州高新区涵养“双创”生态

科技日报记者叶青?通讯员张成?范敏玲

不久前,在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舟生物)凭借“科研到临床基因递送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平台”项目,荣获该大赛全国总决赛成长组一等奖。

云舟生物是广州高新区本土培育的优质生物医药企业。近年来,广州高新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出台“专精特新10条”“生物医药10条”等一系列扶持力度全国领先的惠企创新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创业。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示了2022年区域双创示范基地督查激励推荐名单,广州高新区科学城园区等20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入选。广州高新区科学城园区成为广东省内唯一入选的区域。

“软硬兼施”优化环境

“早上的事情上午就办,上午的事情下午办完。这让我深深感受到这里就是干事创业的热土。”2020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杰率团队考察广州高新区,被当地浓厚的产业氛围及明晰的科技发展战略所吸引,最终将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黄埔材料院)落户在此。

从零开始,黄埔材料院在广州高新区发展壮大。目前,广州高新区科学城园区内已聚集了44个像黄埔材料院这样的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与此同时,广州实验室、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等相继落户,引进了以徐涛、孟安明等院士为代表的骨干科学家62人,聚集和孵化的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估值超过10亿元。

广州高新区还进一步推动与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共同设立“STS计划—黄埔专项”,募集技术需求25项,最高立项补助800万元。广州高新区推动28家大院大所面向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双创”添加科技“燃料”。

广州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发力点”,构建了以大院强所为牵引、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创业深度融合。广州高新区科学城园区此次在全国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中脱颖而出,依靠的正是科技“硬实力”为“双创”提供的源源动力。

构建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生态

通过科技促进创新,支持创业扩大就业。广州高新区“双创”不仅在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方面成效卓著,更让中小企业站上“C位”,成为“双创”的主力军。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2022年,广州高新区升级“港澳青创10条”2.0版,共扶持港澳创新创业项目900万元,集聚港澳创业人士50余人,吸引港澳企业近200家落户。

“双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广州高新区通过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推动“双创”更加繁荣。在建立覆盖全链条投资生态圈的同时,突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聚集风投机构719家,管理资金规模约1800亿元。其中,黄埔人才引导基金通过政府引导撬动社会资本92亿元,支持包括该区56家“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尤为突出的是,广州高新区通过“龙头引领+企业抱团+平台赋能”,为上下游配套产业企业和关联产业企业提供集技术融通、信息融通、数据融通、运营融通等于一体的融通服务,不仅促使产业链企业融通创新生态体系初具雏形,更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创业就业机会,2022年为广州高新区新增城镇就业4.1万人。

在完善的科创体系和政策支持下,广州高新区内企业取得快速发展。云舟生物的“载体家”平台,开启了定制化基因载体商品化时代;基因药物CRO、CDMO项目遍布北美、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4月,云舟生物在广州高新区启动了45000平方米基因递送研发生产基地的建设。

在日前广州高新区举办的生物医药产才对接沙龙上,云舟生物与不少博士人才达成了求职意向。“我们这个行业非常需要高层次人才加入。”云舟生物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蓝田表示,希望通过企业与人才面对面对接的平台,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毕业后进入企业,使科研成果快速落地,走向市场、服务社会。

为企业和人才打造“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广州高新区能源源不断涌现出创新创业企业,得益于该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产业发展优良生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产业政策引导,打造“企业和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2021年3月成立的企业家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正是该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双创”繁荣的一大创新举措。该中心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提供人才招聘、党建互联、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企业上市等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服务。

如今,服务中心已在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中国科协广州科技园、华南新材料创新园等40余家孵化器建设了区企业家服务中心工作站,举办逾百场创新创业活动,为企业解决具体发展难题,累计受惠科技工作者近万人。

近几年,广州高新区连续推出“金镶玉政策体系”系列扶持措施,在全国首推区县级“专精特新10条”,引导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出台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发展政策,给予充分自主管理权,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出台“高新技术产业10条”,激励自主创新;推行“国有配套资源开放+研究院所顶尖技术产业化”模式,形成成果产业化生态体制良性循环。

在源头活水的浇灌下,广州高新区创新创业企业茁壮成长,不仅有“漫山遍野”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贡献了该区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和新产品,更成长出“顶天立地”的大企业、龙头企业,培育上市企业数量达75家,数量居全国开发区第一。

THE END
1.国家级大企业“发榜”国家级中小企业“揭榜”一、大企业“发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以下统称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组织动员本地区、本行业有一定龙头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参考《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拟请中小企业“揭榜”攻关的技术创新需求。 二、中小企业“揭...http://hqzcb.com/archive/policy_detail?id=3797
1.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11月15日在广州市开幕。记者从开幕式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形成3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当前,在各方共同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努力克服多重挑战,走出一条“专精特新”发展路子,高质量发展取得显...https://www.cnii.com.cn/qy/202411/t20241118_616588.html
2....产业园打造“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集群上下游企业共处一个生态圈...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总经理介绍:目前园区已集聚243家机器人上下游企业,随着更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中小企业,如材料供应商、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核心加工企业、传感器供应商等先后落地,“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的特色产业集群已初见雏形。 园区的发展理念契合了成长型初创企业的想法。最近,土生土长的“70后”顾村...https://www.shbsq.gov.cn/shbs/rdtj/20231113/375869.html
3.突破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提升泰州产业竞争力成立行业协会或联盟,推动大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如依托科技、商务、工信等部门,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共同成立泰州船舶产业研究院并实体化运作,推动船企与配套船企之间的合作,提升本地配套率。二是技术协同创新促融通。依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泰州分院等创新机构,推动扬子江药业等龙头企业带领中小企业共同开展研发工作,提升...http://sz.tznews.cn/tzrb/pc/col/202208/28/content_168382.html
4.专项行动推动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育专精特新——万亿级产业链生...在龙头带动下,形成专精特新、高新企业、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覆盖机械装备、材料制造、电子产品及元器件等行业,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数量居全省第二位,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7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创新型中小企业1036家、数量居全省首位(以上排名均不包括厦门)。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24-06/27/content_9059915.htm
5.李毅中解析龙头企业如何助力培育“专精特新”,联想等企业发挥领军...日前,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人民政协报》发表署名文章。这篇题为《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构建融通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文章指出,要加快构建国家引导、地方组织、市场培育、龙头带动、资本助力的多元化发展培育体系,走出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在此过程中...https://china.qianlong.com/2022/0607/72775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