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民营经济“半年报”:量质齐升,后劲十足青报网

青岛民营经济“半年报”:量质齐升,后劲十足

民营市场主体持续扩容,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17.7%,发挥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

一场特殊的局党组会,以政企面对面的新颖形式打造了解民企的窗口、联系民企的桥梁、服务民企的平台,折射的是更亲民更优质的营商环境。

在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雨露”中,青岛民营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活力,成功抵御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结出高质量发展的硕果。

市场主体持续扩容,民营外贸稳进提质

详细拆解“半年报”的各个详细数据,可以发现市场主体、民间投资、民营企业进出口等关键指标增长较快,凸显了民营经济在青岛经济大盘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作为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不断扩容的民营市场主体为经济发展积蓄了基本力量。上半年,青岛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14.2万户,占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的99.3%。其中,新登记民营企业5.4万户,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户数的98.1%,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较去年同期提升1个位次。截至6月末,青岛实有民营市场主体206.0万户,同比增长4.6%,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3%。其中,实有民营企业75.7万户,同比增长5.5%,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的95.6%。

从创业密度看,青岛每万人拥有民营市场主体1991户,位于西安(2283户/万人)、深圳(2251户/万人)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732户,位于深圳(1367户/万人)、广州(999户/万人)、厦门(786户/万人)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

民间投资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加速需求潜力释放的重要引擎。上半年,青岛民间投资增长3.9%,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4.1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59.9%,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为35.6%。截至6月末,青岛民间投资在建项目共3102个。从三次产业看,民间投资第二产业恢复较快,同比增长15%。三次产业占民间投资比重分别为1.6%、37.8%、60.6%,第三产业占比最高。

民营经济更是外贸稳增长的“主力军”,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全球供应链合作,进出口规模不断壮大。上半年,青岛民营企业进出口3085.7亿元,同比增长17.7%,高于全市进出口增速8.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14.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8.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71.7%,高于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19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出口1706亿元,同比增长7.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3.4%;民营企业进口1379.7亿元,同比增长33.7%,占全市进口总值的69.7%。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市场开拓更加多元,贸易结构更加优化。从贸易对象看,对东盟、美国、欧盟分别进出口711.4亿元、366.4亿元、33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4.8%、12.2%,三者合计占比达45.7%。同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318.4亿元,同比增长35.7%,占比42.7%;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187.8亿元,同比增长15.2%,占比38.5%。从贸易产品看,出口以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大宗商品占比超八成。

此外,民营经济继续发挥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主力军”作用持续凸显。上半年,青岛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14.8万人,同比增长0.3%,占全市城镇新吸纳就业的81.3%。

龙头企业蓬勃生长、中小企业梯次成长

除了关键经济指标企稳向好,青岛民营经济活力迸发的另一大表现在于优秀民营企业的不断涌现,形成了龙头企业蓬勃生长、优质中小企业梯次成长的良好态势。

在山东省工商联日前公示的2023年山东民营企业100强入围名单中,青岛共有16家企业入选,数量较上年增加1家,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排名最高的为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紧随其后,其余包括青岛世纪瑞丰集团有限公司、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敬业富山实业有限公司、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腾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瑞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京东昌益得贸易有限公司、荣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兴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康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嘉德瑞贸易有限公司。

与去年相比,腾宏国际贸易和嘉德瑞贸易是两张“新面孔”。两家民企都专注大宗商品领域——腾宏国际贸易成立于2020年,从事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金属材料销售等业务;嘉德瑞贸易是国内最大的PTA(精对苯二甲酸)贸易商之一,在聚酯产业链中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其他头部民企则凭借稳健表现连续多年上榜。赛轮集团不断加快全球化产能布局,深入研发与推广液体黄金轮胎,连续两年坐稳A股轮胎板块上市公司“业绩一哥”位置。利群集团坚持“全产业链+自营”为主的供应链整合型商业运营模式,抓住消费市场回暖机遇,业绩进一步提升……

除这些“参天大树”之外,也不乏闪耀在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

截至目前,青岛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达5972家,同比增长21.9%,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比重89.4%,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新公告52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新认定50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达165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6738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1家。117家企业新认定为2023年度省瞪羚企业。累计培育雏鹰企业486家、省瞪羚企业344家。独角兽企业达12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

从上市挂牌和融资情况看,青岛上半年新增1家境内民营上市公司,为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的豪江智能。5家民营新三板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可转债融资1.53亿元。洲际船务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港股船舶管理第一股”。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厚植发展“沃土”

民营经济呈现的生机活力,离不开对营商环境的深耕,离不开惠企政策服务的滋润。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公布,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并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多项措施。这一重磅文件给青岛民营企业家带来极大的振奋和鼓舞。

“民营企业不怕竞争,不怕残酷的市场,大浪淘沙,适者生存,我们最怕的是不公平的竞争。《意见》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维护公平市场方面的决心和策略,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扩大投资、顺势而为。”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克飞说。

“我们特别赞赏文件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和具体举措,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等等。这些都是符合民营经济发展规律和客观需求的科学决策,也是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姚巍表示。

在长达3个半小时的党组会上,政企交流推心置腹,既讲政策、谈感受,也说问题、提意见,涉及人才引进、市场开拓、本地配套、土地审批等诸多共性和个性问题。“政府在税收、劳动、质量、安全等企业合规管理方面可以提前介入,帮助企业排查隐患点、风险点,而不是依赖事后监督与处罚。”“建议在产业定位、产业链打造方面多宣讲、多布局、多引导、多引进、多协调,让产业发挥整体运作价值,让区域性强势产业链在国内外市场具备强大竞争力。”“多举办创业路演对接会,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多融资机会。”……

对于民营企业家的这些发展诉求和意见建议,市民营经济局各职能处室和分管局领导详细询问、一一回应,并在会后形成台账,推动落实解决。

好的营商环境如空气、阳光和水,对民营企业发展而言须臾不可缺少。今年以来,青岛聚焦融资、土地、人才等企业“急难愁盼”,出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三批政策清单,市级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6.2亿元,累计帮助民营中小企业清理账款32.6亿元,定期举办民营经济创意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组织产业链链主与中小企业卡位入链活动,开展“春雨行动”等金企对接活动……

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让民营企业坚定信心、轻装上阵,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周晓峰)

THE END
1.国家级大企业“发榜”国家级中小企业“揭榜”一、大企业“发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以下统称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组织动员本地区、本行业有一定龙头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参考《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拟请中小企业“揭榜”攻关的技术创新需求。 二、中小企业“揭...http://hqzcb.com/archive/policy_detail?id=3797
1.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11月15日在广州市开幕。记者从开幕式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形成3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当前,在各方共同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努力克服多重挑战,走出一条“专精特新”发展路子,高质量发展取得显...https://www.cnii.com.cn/qy/202411/t20241118_616588.html
2....产业园打造“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集群上下游企业共处一个生态圈...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总经理介绍:目前园区已集聚243家机器人上下游企业,随着更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中小企业,如材料供应商、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核心加工企业、传感器供应商等先后落地,“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的特色产业集群已初见雏形。 园区的发展理念契合了成长型初创企业的想法。最近,土生土长的“70后”顾村...https://www.shbsq.gov.cn/shbs/rdtj/20231113/375869.html
3.突破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提升泰州产业竞争力成立行业协会或联盟,推动大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如依托科技、商务、工信等部门,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共同成立泰州船舶产业研究院并实体化运作,推动船企与配套船企之间的合作,提升本地配套率。二是技术协同创新促融通。依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泰州分院等创新机构,推动扬子江药业等龙头企业带领中小企业共同开展研发工作,提升...http://sz.tznews.cn/tzrb/pc/col/202208/28/content_168382.html
4.专项行动推动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育专精特新——万亿级产业链生...在龙头带动下,形成专精特新、高新企业、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覆盖机械装备、材料制造、电子产品及元器件等行业,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数量居全省第二位,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7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创新型中小企业1036家、数量居全省首位(以上排名均不包括厦门)。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24-06/27/content_9059915.htm
5.李毅中解析龙头企业如何助力培育“专精特新”,联想等企业发挥领军...日前,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人民政协报》发表署名文章。这篇题为《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构建融通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文章指出,要加快构建国家引导、地方组织、市场培育、龙头带动、资本助力的多元化发展培育体系,走出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在此过程中...https://china.qianlong.com/2022/0607/72775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