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梯,大民生。如今全国各地的老旧小区陆续步入改造进程,很多小区居民强烈呼吁加装电梯,但也有不少居民表示反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越发成为呼声很高、反对声同样也很高的矛盾问题。不少小区的电梯加装工程推进缓慢,有的甚至引发邻里矛盾。这一期基层圆桌会,我们一起来聊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那些事儿。
1
加装电梯,解决“悬空老人”大麻烦
根据留言,不少网友支持加装电梯,认为这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希望推广。
阿凯:家里老人年纪大了,爬一层楼都要歇一下,腰和膝盖疼得厉害,能不下楼就不下楼。后来楼里加装了电梯后,老人也可以下楼遛弯买菜了。加装电梯让老人上下楼不再困难,真是惠民之举。
山秋:现在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住在老旧小区的老年人今后肯定越来越多。就算现在用不到,将来大概率也会用到。老年人上下楼不容易,加装电梯可以缓解老年人出行难,既方便别人,也方便未来的自己。
涅槃:看到隔壁老旧小区加装了电梯,上下楼比以前省时省力多了,真的很羡慕。
念雪归尘: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上下楼梯存在一定困难,老楼加装电梯的需求日益增强。不管是从改善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角度,还是提高城市居住便捷性的角度看,加装电梯都有益处。
2
加装电梯风险多,低层住户存疑虑
虽然加装电梯的呼声强烈,可不少居民特别是低楼层居民反对加装电梯。
有人担心加装电梯造成生活不便,认为加装电梯会影响房屋质量,带来采光不佳、通风不畅、噪音袭扰、隐私暴露、公区受损等问题。
知柿:加了电梯,你都不知道一楼有多吵。每家每户都从一楼按电梯,一启动,轰隆隆的。小章:平时客厅见光度还挺好,但有了电梯之后,白天也得开灯。
桃汽:老旧小区墙体老化,装上电梯容易造成墙体损坏。本来只是房子老,装上电梯怕是要变成危房。夜凉如水:小区的电梯是装在楼体外的,占用了大量的室外空间,影响了户外的整齐、整洁与美观,减少了停车位。南山忆:家住一楼,自从加装电梯,下雨时雨水会顺着房檐流进家里,家里更潮了。
神经蛙:我家住一楼,采光本来就不好,如果楼上要装电梯,我们家百分之一千万不同意,除非把我家房子买走。
整理留言发现,关于房价下跌风险的补偿问题和加装电梯的费用分摊问题协商不一致,是低楼层居民反对加装电梯的重要因素。
阿白:小区一二楼本来是小区内房价最高的,装完电梯后,却变成了小区内房价最低的楼层。
momo:我家就在1楼。装了电梯,楼上的房子好卖了,我的房子是不是要掉价?如果我同意装电梯,别人家房子升值了,我家房子贬值了,我凭啥同意?
第八日的蝉:安装电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低楼层同意。在老旧小区买低楼层,图的就是方便。但是方便就意味着贵。一装电梯,低楼层的房子瞬间贬值。就算绕过低楼层,直接在三楼开门,也没用,因为不改变低楼层贬值的事实。所以要给低楼层一定的补贴。
火羽白:我家是一楼的。安装电梯的钱怎么算?以后电梯维修时,谁来拿钱?电梯电费怎么摊?物业费怎么算?给一楼的补偿怎么算?如果这几个问题解决了,我还是赞成加电梯的。
加装电梯后的居民楼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远东夜空:我家在一个1998年建的老小区5楼,虽然楼层高,但是我也不同意安装电梯,如果过几年有人不住这儿,房子空置了,那他还交不交维护费?我们单元只有12户,排除1楼的两户,剩下的10户中,有两三户空置,电梯的维护费收不上来。
阿白:如果加装电梯,以后涉及维修时,会用公共基金,里面也有一二楼业主的钱。将来一二楼的业主卖房了,新业主想用电梯怎么办,补交费用吗?补多少呢?
卡旺卡卟卡: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只是开始,后续管理才最重要。室内电梯容易出故障,室外的电梯风吹雨淋,老旧得更快。
3
装不装电梯?费用怎么摊?居民盼协商
在部分网友看来,加装电梯是社区居民自主、自治事务,不宜过度上升为政府的法定责任。
a11:是否安装电梯是居民自己的事情,不要通过行政或者司法手段干预,也不应该援引司法判例强行推动,这样不仅不解决问题,也会造成居民之间矛盾升级,乃至让居民和社区站在对立面上。建议对加装电梯这件事只倡导,不强制。居民的选择是自由的,真要有需求,会主动选择换房的。
风铃:推动加装电梯工作是好事儿,但应该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同时不能把加装电梯工作变成对基层政府的考核指标。加装电梯属于居民自治事务,不能“一刀切”地用行政命令强行推进,而应该尊重居民的主观意愿。
对于费用摊派问题,网友们也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议。
你与我相似:可以考虑通过住户众筹的方式,对不使用电梯或者采光受影响的住户进行补偿。楼层越高,分摊的比例越大,楼层越低,分摊的比例越小。
七一七:建议安装电梯付费使用。虽然低楼层平时使用少,但万一家中有行动不便的人,哪怕就是一节台阶,真遇到麻烦也不得不用电梯。这就是付费使用的合理性所在,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按楼层高低收费,也避免了矛盾纠纷。
小小:我们单元协商出的结果就是给一楼补偿,同时其他楼层出资,不出资的楼层不用,没有强行摊派。
秋实:有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由政府出资,使用人员凭充值卡使用,按楼层和次数收费,每次出入电梯都要刷卡,想用电梯就多出钱,不想用就自己走楼梯。
居民准备乘坐加装的电梯出门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乐乐:我们小区搞的是扣费模式,所有人刷卡扣费,按层高收取不同的费用,前期安装、后期维护,都不用出钱。需要时坐电梯,不需要时走楼梯。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不是所有的补偿要求都应得到满足。加装电梯受益业主可采取适当方式给予一、二层业主适当补偿,但应有限度。
开心幸福每一天:不是所有低楼层业主都有理由要求获得加装电梯的补偿,而是应根据加装电梯对低楼层业主造成的实际影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楼道加装电梯后,没有明显影响原有一层住户的房屋通风、采光条件。这样的情况就不应要求获得补偿。
海雁:如果低楼层业主未从加装电梯中获取任何益处,却要承受加装电梯带来的对房屋采光、通风、噪音等不利影响,确实应该获得一定补偿。有的楼道存在架空层,低楼层业主本身也存在使用电梯的需求,能从加装电梯中受益,那么在加装电梯时没有让他们出资,就已经是对他们进行补偿了,不应该再次补偿。
4
群策群力解决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难题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民生所盼,做起来并非易事。
不少网友认为,加装电梯不能“脑袋一热就开动”,而是要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把前期准备工作做足做细。
欢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考验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更新完善政策,简化电梯安装程序,出台安装规范指引,明确加装电梯居民同意比例,让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有章可循。要创新安装模式,引入法人主体,替居民张罗电梯加装事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升加装效率。电梯安装好以后,按照“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投入使用。要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打造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策宣讲、案例介绍等形式加强电梯加装宣传。要协调各方利益,尽量采用透明材质加装电梯,避免给低楼层居民带来困扰。同时,对利益受损者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好心情:加装电梯需要电信、移动、有线电视、水务、燃气等多部门配合,迁移各种管线和管道,是个系统性工程。有的加梯方案会影响部分居民室内采光,还要不断优化。占用小区内部绿化的,需要迁移绿植。这些都要细化实施方案,做到有章可循。
新安装的室外电梯新华社记者张晓峰摄
5
加装电梯,这里有实招
在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中,一些地方通过靶向施策,不断凝聚“最大公约数”,“梯”升群众幸福感。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几位社区干部,看看他们有什么高招?
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北路社区施敏:居民利益诉求多元、意见难统一是电梯加装的最大难点,在加装电梯过程中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简单裁定。高层业主强烈要求加装,但低层居民因采光、噪音、通风及房屋贬值等原因拒不同意,他们的诉求也应被倾听、被理解、被尊重。面对不同诉求,社区积极协调,引导居民友好协商,几易方案,妥善解决了低层居民的诉求和困难,低层居民也充分理解高层老人对电梯的“刚需”。围绕加装电梯经费难题,社区多次协调召开街道、社区、原产权单位、居民代表、楼栋长等联席会议,探索形成“单位支持、业主自筹、政府补贴”的资金解决路径。加装电梯的过程中,因在中心城区施工,地下管网密集,施工涉及管理部门多,极易产生矛盾和安全问题。社区组建专班,精准高效对接,确保施工顺利开展。我认为,办理民生实事,不能仅靠社区唱“独角戏”,要兼顾群众多方利益诉求,多渠道、多措施聚集、整合社会资源,奏好“交响曲”。
一名居民走出电梯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武汉市江汉区西桥社区董守芝:我们成立自治委员会,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以单元为单位,让居民自己的事自己议。小区7个单元就有3种入户方式和电梯品牌,都是居民充分考虑本单元实际,选择什么品牌、什么尺寸,预算多少,怎么收费,均由各单元居民自己定,“丰俭由人”。
6
谈谈说
一部电梯就是一项民生工程。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民生所盼,也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小切口”,做起来并非易事。各部门要以人民为中心,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每加装一台电梯,都深入楼栋找“症结”,各方协同开“处方”。要在政府部门牵头下,带动社区、业主、物业、企业多方共谋共商,达到利益最大化,让加装电梯不再“上下为难”。
在推动电梯加装过程中,政府也应明确职责边界。在加装电梯项目初期,政府可主动发挥作用,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形成带动和示范。待时机成熟后,则应将“话语权”交由居民,由居民主动协调、申报、推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