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变消极的想法,理性积极地生活
一、知识链接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T,也译为理性情绪疗法,又称情绪ABC理论)是上一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因其中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也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的ABC理论。常见的不合理信念有以下几种:
1.绝对化要求
一个人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一事情必定要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该信念常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起。
2.过分概括化
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的表现。表现为对自己、对他人两方面的不合理评价。一方面是人们对它自身的不合理评价。例如一些人面对失败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他人不合理的评价,即别人稍有过错就认为他很坏。
3.糟糕至极
对一些挫折和困难做出强烈的反应,并产生严重不良的情绪反应。这是一种认为如果意见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
二、深度解读
1.考试题型:这部分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考查的形式主要是概念反选、案例反选题。概念反选题相对比较简单,重点是案例反选题,一般的问题形式为题干中描述了一个学生的想法,问“这种不合理的信念属于”。
2.区分方法:
绝对化要求指的是对事物要求过于绝对,认为事情“一定要”、“必须要”怎么样,通常来说这种要求是不可能永远实现。所以,如果事物没有按照要求发展,这个人就会陷入情绪困扰;
过分概括化的表现通常是对事物的不合理评价,比如因为一件事没做好就评价一个人什么事都做不好,这种过于片面的评价可能是对别人的,也可能是对自己的,进而可能进而导致对他人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的破罐子破摔;
糟糕至极指的是想法比较极端,经历的一次小挫折可能就被无限放大,认为这件事不可挽回,坏到极点,进而产生不良的情绪;
三、试题演练
1.【单选题】初三学生晓丽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想的高中,考不上好的高中,将来就更考不上重点大学,越想越焦虑,越想越无望。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晓丽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A.无端猜疑
B.片面强调
C.糟糕至极
D.主客观不统一
1.【答案】C。解析:糟糕至极是说个体认为一旦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将会带来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结果,导致个体陷入恶性情绪循环中。题干中的不合理信念是由于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所导致的一连串的“越想越焦虑,越想越无望”,这种属于糟糕至极。故选择C。
2.【单选题】尽管小明同学非常努力,但学习成绩依然不理想。他对此非常懊恼,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小明的这种不合理观念是()。
A.绝对化要求
B.过分概括
D.强迫观念
2.【答案】B。解析: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的表现,表现为对自身和他人的不合理评价。题干中,小明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就以偏概全、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属于的是对自己不合理的评价,否定自己。故选择B。
3.【多选题】关于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我一定要考100分属于绝对化要求
B.我对别人好,别人就一定要对我好,属于绝对化要求
C.一次考试失利就觉得这一生都没有希望了属于过分概括化
D.看到别人一个缺点就觉得他人一无是处属于糟糕至极
3.【答案】AB。解析:绝对化是指对一件事认定其必定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过分概括化指以偏概全;糟糕至极认为不好的事发生之后会非常可怕。AB选项,“我一定要考”和“别人一定要对我好”都是属于绝对化要求。C选项,“一次失利觉得一生没希望”是觉得事情非常可怕,糟糕至极。D选项,“看到一个缺点觉得一无是处”属于以偏概全,过分概括化。故本题选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