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势必会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增大。对于退休职工而言,养老保险基金能够为其提供经济支持和制度保障,充分体现社会福利的共享,而稳定持续的社会养老保险又能促进在职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持续参与相应的社会劳动[1]。国际上养老保险主流为三支柱,我国基本框架已基本建立,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广覆盖,但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我国二支柱与三支柱发展落后,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问题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所在,因此养老保险基金领域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热点话题。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主要追求基金的安全性。这种投资方法虽然降低了养老保险金的投资风险,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配置产生了不利影响。
2.2.研究方法
3.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文献统计分析
3.1.年度发文量
Figure1.Annualnumberofpostsissued
3.2.核心作者与机构
Table1.Top10studyauthorsintermsofvolumeofpublications
Figure2.Knowledgegraphofauthorsandcollaboratingnetworks
Table2.Top10researchinstitutionsintermsofvolumeofpublications
3.3.关键词共线分析
Table3.Statisticsofhigh-frequencykeywords
Figure3.Knowledgegraphofhigh-frequencykeywordsinthefieldofpensionfundresearch
3.4.养老保险基金研究聚类分析
Table4.Researchclusterinformationinthefieldofpensionfunds
3.5.突现词分析
Figure4.Keywordclusteringknowledgegraphinthefieldofpensionfunds
Figure5.Emergenceofhotwordsinpensionfundfield
4.总结与建议
4.1.研究总结
4.2.研究展望
建议各研究作者和机构之间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例如研究养老保险基金的作者可以和研究其他领域基金的作者进行合作。开拓研究视野,之后的研究不能仅对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研究,也可以对国外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研究。借鉴国外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成功案例。并且促进研究方法的创新,纵观现有的文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创新型方法运用较少。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当今科技发展的便利,运用大数据分析法,比较研究等方法来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研究。提升研究层次。由于单一学科视野容易造成研究的片面化和碎片化,在未来研究中,必须坚决打破学科壁垒,坚持学科相融共建的原则,突破单一的养老保险基金研究领域,从各个学科视角协同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