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人口总量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牛肉消费呈稳步增长态势。目前,我国人均消费与世界年人均牛肉消费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牛肉需求有较大的上升空间,2022年我国牛肉人均消费量约为6.99千克,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牛肉市场规模约为8644.9亿元,同比增长7.47%,2015年到2022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87%。
关键词:牛肉市场规模、牛肉发展背景
牛肉,一般是指肉牛经屠宰后,除去毛皮、头、肉可以理解为胴体。牛体在放血致死后,剥皮,四肢下部、骨及内脏后的可食用部分。在肉品工业中,牛去头、四肢下部和内脏,剩下的部分称为胴体。牛肉是全世界人都爱吃的食品,中国人消费的肉类食品之一,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我国牛肉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牛的养殖业、饲料加工业以及冷链物流行业等;下游行业主要包括牛肉制品行业以及餐饮行业。
我国肉牛主要为地方良种黄牛和杂交改良牛两大类。我国黄牛有69个品种,其中地方品种52个,培育品种5个,引入品种12个,是世界上牛品种最多的国家。其中,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被誉为我国五大良种黄牛。2022年我国牛存栏量约为1.02亿头,同比增长4.06%。
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等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静养的人在补充失血和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为寒冬补益佳品。中国的人均牛肉消费量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鲜美。2022年我国牛肉产量约为718万吨,需求量为986.97万吨,市场均价约为87.59元每千克。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人口总量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牛肉消费呈稳步增长态势。目前,我国人均消费与世界年人均牛肉消费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牛肉需求有较大的上升空间,2022年我国牛肉人均消费量约为6.99千克,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牛肉市场规模约为8644.9亿元,同比增长7.47%,2015年到2022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87%。
行业企业机构主要集中在较大型的企业、部分中小企业、普通家庭农户。个别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展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牛肉产业链。中小型养殖基地,部分中小型养殖基地涵盖了企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市场发展方面,由于中小养殖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技术水平应用场景较低,导致整体生产效率不高,面临一定市场风险,同时部分中小型企业选择了独立运营模式。
我国牛肉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导,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并增速下降,牛肉价格将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行业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寻求通过创新和优化来保持竞争力。
3、牛肉价格将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从长期来看,由于供需关系的改变和养殖成本的增加,牛肉价格将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这也意味着行业需要适应新的价格变化,并寻求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来保持盈利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种业振兴行动的顺利推进,我国成功选育出“华西牛”“广明2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不仅摆脱了对国外畜禽种源的依赖,更逐步走向国际舞台,打破国际品种的垄断局面。
近年来,乳制品已纳入百姓日常饮食中,乳品消费也在不断提升。然而,自2022年以来,受宏观经济波动、生产成本上升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乳制品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消费者对乳制品高品质多元化的需求对乳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产品创新和品质的追求。此外,行业内竞争愈发激烈,不仅国内巨头在加速布局,外资乳企、区域性乳企也在积极开拓市场,使得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趋于复杂化。
2023年我国鸡肉产品出口量为55.41万吨,自2020年以来连续3年增长,较2022年增加2.2万吨,环比涨幅4.13%。而日本则是中国主要禽肉出口地区,2023年出口日本17.23万吨。2024年上半年日本进口中国鸡肉产品84056吨,同比增长7%。福建圣农、山东凤祥等为其主要出口企业,后面我国出口企业或将更多走向海外市场。
随着特朗普的再次胜出,全球贸易领域,特别是大豆、玉米等饲料原料和猪肉等肉类贸易市场,正遭遇一系列新的挑战与变动。面对可能的风云再起,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肉类进口市场将会迎来哪些转折?我们的猪肉价格是否会因此波动?肉类供应链是否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1月5日,广东燕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揭阳市揭东区人民政府在揭阳签订燕塘乳业粤东日产600吨现代化乳制品加工厂建设项目投资协议。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农更行(ngx.179c.com)”。
农更行公众号
「农更行」专注于农业产业更新及数字化更迭演进,致力于打造成为农业领域最具商业价值的数字媒体及服务平台,核心团队由来自同行资本、壹果农产品、春藤网等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组成,以“信息平台+数字媒体+社会化服务”助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