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中的男女性别差异研究,英语语言学论文
【摘要】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探讨了在语言中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并分析了性别差异形成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
性别差异是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征。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语言使用者出于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考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现象。语言和性别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语言对性别差异的反映。本文将通过语言这面镜子,透视一下英语在语音、词汇、句法等层面所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并深入分析其产生的根源。
一、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语音语调层面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女性与相同年龄、教育、社会阶层和地区的男性相比发音较标准、规范。女性对语音的正确与否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她们通常使用标准的有权威性的发音方式。而男性比女性更多地使用非标准的语音形式。在语调方面,一般来说,女性说话多用升调,语调变化多并富有表现力,而男性讲话时多用降调,语调变化少。语言学家通过对许多语言材料的分析后发现,女性常使用疑问句的语调,一方面是为了表现礼貌和温柔,另一方面表现出女性办事不果断、缺乏自信。
另外,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常使用逆序重音,即男性常把最高音调放在最重要单词上,而女性常把最低音调放在最重要的单词上。
(二)词汇层面的性别差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格林伯格首先提出了标记理论,这一理论提出了“标记”和“无标记”两个概念,深刻地揭示了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之所在。一般来说,大部分表示男性的名词都是无标记的,而表示女性的词都有标记。
如:prince,actor,waiter,host,heir等无标记,但如果把它们变成表示女性的名词就得加上相应的后缀-ess等,如prin-cess,actress,waitress,hostess,heiress。这种后缀说明了相反的意思。也就是说,男性名词是常用的、普通的,而女性名词是在男性名词基础上加后缀构成的。它证明了语言对男性的偏爱和对女性的轻视。-ess等阴性后缀有时甚至是降低身份的。
在governor和governess一组词中,governor一词可指一个国家,一个省的长官,而governess则只作“家庭女教师”解。“男主外”,其权利可大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女主内”其权利只限于一个家庭。英语词汇往往以男性为中心,表示职业的名词通常是无标记的男性名词,体现了“以男性为规范”的观念,而一旦女性从事这些职业,就被当成例外,需要加上标记。
如poet-poetess,author-authoress等等。即使是同一个词,用于男性和女性身上可以引起极为不同的联想,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意义。用于男性常常带有褒扬或赞美之意,而用于女性常常带有贬低或轻蔑的意思。例如professional一词,意为专业者,以某种职业为生的人。用在男性和女性身上可能会引起的联想却大相径庭。Heisaprofessional.让人联想起一个体面
的职业,如律师,医生等,而Sheisaprofessional.很多英语国家的人会理解为Sheisaprostitute.(她是一个妓女)。
Heiseasy.意思是“容易相处”,而Sheiseasy.则指的是“水性杨花”。同一个单词与男女不同性别的词汇搭配,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在与男性词汇搭配时常含有褒义,至少不带有贬义色彩,而与女性词汇搭配时,却往往带有贬义色彩。例如,callboy为戏院里招呼演员上场的人,callgirl是应召女郎,妓女;alooseman指言行不严谨的男人,aloosewoman意为生活放荡的女人。
(三)句法层面的性别差异
男女两性在句法结构选择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在句法上,女性最喜欢使用附加疑问句。说话人在陈述句后加上一个附加问句,通常希望听话人同意她们的观点。使用附加问句的原因之一是她们不能确定听者是否认可她们的观点,另一个原因是她们自己怀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认为自己的观点没有多少价值,是女性缺乏自信的表现。附加问句与升调的使用作用相同,既表示征询、语气的不确定,又减弱了她们意见的力量,同时也是礼貌的一种说法,缓和了语气的生硬无礼。
例如,ThesituationintheLebanonisawful,isn'tit还如,Theycaughttherobberlastweek,didn'tthey女性使用附加问句,一方面表示不确定,另一方面还有缓和语气、调节会话、表示困惑等功能。男性喜欢直接表明对事物的看法,因而常选用陈述句和祈使句,以表达命令和要求的口吻。
二、英语语言性别差异产生的根源
长久以来,社会语言学家一直在努力对男女语言行为差异的存在找到合理的解释,为此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念。总的来说,除了男女生理机制的差异外,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面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造成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劳动的性别社会分工。“男主外、女主内”格局的奠定导致外面的世界基本上是男性的天下,男性外出工作,大到统治国家,小到养家糊口,而女性的活动范围一般局限于家庭。男性代表着权力、地位、支配等,女性的社会作用仅仅是点缀和装饰。
人类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这种男女角色进行的再分配,使得妇女的主导地位随之失去,男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中都占着绝对的主宰地位,而女性的天地则缩小为家庭。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与人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当社会形成了男性占统治地位和女性占附属地位的局面时,语言就会有突出的反映。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根源于女性在社会中长期居于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对男性的依附。
(二)文化因素
英语语
(三)心理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青春发育期以前,女性在理解人际关系,形成工作任务感和工作责任感方面比男性成熟得早。过了青春发育期,男女性的心理特征差异更加明显,男性敢于铤而走险,喜欢争强好胜,说话干脆,办事果断,但对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往往表现出粗心,不拘细节;而女性感情丰富细腻,善解人意,待人友好,讲礼貌,但遇事往往犹豫不决,自信心不强,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依赖性比较强。男女性不同的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性别语言的产生与存在。
正如前面提到的,女性喜欢使用附加疑问句,与她们自信心不强,缺乏独立自主精神有关。又以男女语调差异为例,女性的情感相对容易外露,其情绪也自然更容易波动。因此,她们在说话的时候善用一些多变的语调;女性由于缺乏稳定感和果断性,因而话语中常常有把陈述句读作一般疑问句,回答疑问句时用升调等所谓“异常现象”。
总之,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与其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及心理因素都是紧密相连的,它在某种程度上透视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风貌和人们的心理需求。同时,从他们各自的语言特征可以看出其社会环境、地位和作用,而这些因素反过来又制约着语言的使用。正确地认识、理解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现象,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指导不同性别的学生学会使用适合自己性别角色的地道的英语来表达自
己的思想,与人进行得体的交流,同时增强学生的目的语的文化意识,以便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戴炜栋.言语性别差异分析综述.外国语,1983,(6).
[2]孙汝建.性别与语言.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