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在客观上就赋予了语言一种较强的调节功能。变异是语言动态的表现形式,没有变异也就没有语言的发展[3]。语言的变异通常是指某个语言项目,可以是音位、形位或者是其他语法规则在实际使用的话语中的状况。语言使用的背景、场合、对象及语言使用者本身的不同都会造成语言发生变异。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指男女不同性别之间语言使用的差别,是语言变异的一种变体,也是语言发展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差异可以表现在语音、语调、措词、句法,甚至男女谈话话题的差异等方面。
三、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的静态分析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工具,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人们可以从语言的使用上看出另一个人的职业、阶级、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及其成长的地域背景与生活环境等。自语言出现以来,对语言的使用,男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前有关英语中性别语言差异的研究主要从静态分析和动态研究这两个方面进行。静态分析指的是从性别语言自身及性别语言的语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动态研究则指的是对性别话语及其特征进行分析。
(一)语音语调方面的性别差异
女性在语音语调方面总的来说要比同年龄、受同等教育、有着相同社会阶层和地位的男性发音更标准、更规范一些。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男女谈话的观察和对一些非正式交谈的录音材料的分析表明,女性发音在很大程度上比男性发音标准,例如: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发出儿化音,在发后鼻音的时候,男性更容易发成前鼻音。在语音语调方面,女性的语调要比男性夸张,起伏波动较大,富有表现力。女性在交谈时通常喜欢使用升调来回答问题,而男性往往使用降调来坚定有力地回答问题。女性用语中频繁的使用升调一方面带有一种试探性的口气,说明女性在处理事情时缺乏果断性,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表示礼貌并展现女性的温柔。
(二)词汇层面的性别差异
由于长期的社会偏见,即使是用同一个词汇来描述男性和女性时,其暗含的意思也有一定的差异,描述女性的时候往往带有负面、贬义的意思,而描述男性多数时候都表褒义、中性或稍微带有一丝贬义。如英语中单词easy在指代不同性别时,其暗含的意思则完全不同:Jackiseasy(杰克和蔼可亲),Lucyiseasy(露西搔首弄姿)。Professional一词在用于描述女性时通常被理解为“prostitute(妓女)”,而用来描述男性时通常指的是诸如医生、研发人员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士。女性在词汇用语的选用上也比男性用语更为丰富。首先,在选用形容词的时候,女性一般喜欢用比较空洞并且夸张的词语,例如:女性喜欢用“terrible”、“awful”等感叹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其次,女性对色彩也较为敏感,她们对表示颜色的词汇掌握的更多,使用起来也更为讲究。例如:当她们想表达某种较淡的绿色时,她们会说“青绿色”或者“草绿色”而不是单纯的“绿色”。词汇层面的性别差异还表现在对诅咒语、禁忌语和俚语等词汇的使用上。通常情况下,男性用语中一般喜欢出现这三类词汇,而女性用语中一般都避免使用这些,女性更加倾向于选用文雅、委婉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和情感。
(三)句法结构层面的性别差异
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在句法结构层面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女性喜欢使用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结构,英语会话中女性很少使用不规则的双重否定句,而男性则使用得比较频繁[4]。JanetHolemes(1988)的研究发现女性喜欢使用疑问句,尤其是使用带有情感表达功能的附加疑问句,如:女性用“let’sopenthewindow,shallI”来征询对方的意见,而不是用生硬的祈使句,男性则更多地使用表命令语气的祈使句。另外,在女性语言中存在着大量限制性模糊语结构,如:Ithink,Isuppose或是含有不确定成分的单词sortof,kindof,perhaps等。
(四)话题层面的性别差异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自古以来男女感兴趣的领域也各不相同。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很少有话语权,即使有地位的女主人之间谈话的话题也不外乎:相夫教子、管理家事之类的话题,而男性们则更多谈论的是功名、仕途等话题。当今社会女性谈论的话题一般多是局限于个人感受、流行服装、美容化妆、电视剧的感受、孩子教育、家庭事务或日常生活琐事等,而男性往往谈论的话题是有关军事、汽车、体育项目、国家大事等。
四、性别语言差异产生的原因
五、结语
性别和语言之间的关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语言问题总是和社会问题紧密相连的,所有社会、文化、心理因素都制约着语言的使用。女性对语言的使用无论是在语音、语调、词汇还是在句法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和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同步的。千百年来,由于社会意识对女性角色的定位,以及女性心理的影响,女性言语的特点反映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弱势地位与从属角色。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意识进一步崛起,因此,女性在语言文化中所折射的地位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作者:李翠玲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CaseyMiller,KateSwift.WordsandWomen[M].USA:HarperCollinsPublishers,1991.
[2]RonaldWardhaugh.AnIntroductiontoSociolinguistics[M].Shanghai: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3]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4]薛亚丽.90后大学生语言态度的性别差异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0-94.
[5]陈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中的性别语言研究综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9):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