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1296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本节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涵与外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介绍: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发展该产业的原因和意义。
“新能源”是指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或刚开始开发利用的除传统能源之外的其他能源形式,如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具有地域分布广、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安全有保障等特点。因此,新能源产业是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新能源汽车在日本又被称为“低公害汽车”,从名宇就可想而知,新能源汽车是一种环保、低碳、节能的汽车。新能源汽车通俗来讲是指除传统燃油汽车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汽车,主要使用的能源包括液化石油气(LFG)、电力、燃料电池等。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第一,有利于缓解能源危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新能源汽车的广泛普及和使用,可以减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能够起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第二,有利于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减轻环境中的大气污染,对环境污染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第三,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平台,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产能界定
产能是指生产能力,就是特定企业在一定的生产计划时期内,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参与生产的全部要素,能够生产产品的最大数量或者处理原材料的数量。通常研究产能时都会涉及到产能过剩这一概念。
第一,短期内产能不等同于产量。产能过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生产过剩、产品过剩或产量过剩。产能是新能源汽车劳动投入、资本投入、技术投入以及生产力等多种资源配置的结果。通常将产能过剩理解为长期内需求的绝对过剩,需要作出政策干预等必要的战略性调整,而生产过剩或产量过剩则是短期内的相对过剩,它是可以通过市场变化进行自发调节的。
第二,新能源汽车产能可以理解为在一定阶段内参与生产研发的各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现有生产力状况以及资金投入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所能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最大产量。从宏观供求角度来讲,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过剩就是供大于求,即有效需求不足。我国现有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测度的研究还较少,但是先前仅有的研究普遍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上还没有出现供给和需求的严重不平衡。本文重在测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以及把握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现有研究成果具有重要补充意义。
第三,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是-种非均衡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是短期存在,也可能是长期存在。适度的产能过剩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能有效促进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而过度的产能过剩则会产生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产品库存增加、资源出现闲置、市场竞争加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