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因次贷危机
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
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
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
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潜在市场需
求,成为各大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
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
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不一而足。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
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
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
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
以支撑我们的企业与国外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
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
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
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
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
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
改变的。但反应在汽车消费上依然是一个精英消费,主流是追求成功大气。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
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华民族历史上面临外族
入侵,总是要到最后关头才能爆发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力量。所以中国汽车工业也需要有
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1)、资源优势,中国的金属锂、稀土元素等矿产储量丰富,这些都是新能源汽车电池
的重要成分;
(2)、技术转化成本低,我们常规技术汽车产业从技术上和规模上都比不上国外,如果
我们破釜沉舟,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舍弃的成本比国外低、相对代价更小;
(3)市场规模优势,从生产来看,我们的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这是国外所羡
慕的,从消费来看,我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还很低,汽车消费市场还远未饱和,可挖的潜力
还很大。只要我们的技术能跟进,在世界第二的GDP支撑下,汽车实现跨越式发展,很有
可能。
中国汽车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隐患。
(1)、大家都知道的,核心技术缺失;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3)、品牌附加值低,国民对本土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低;
(4)、产业集中度不高,汽车厂家繁多,彼此恶性竞争,不具规模经济的优势;
(5)、新能源汽车前行阻力,技术上、资金上、战略认识和重视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问
题。
总之,我们的现状就是大而不强,不精。
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应注意如下几点:
(1)、生产结构上,大中小排量的汽车生产的比例要协调,随着油价的上涨和全球气候
变化的制约,中小排量的汽车越来越受到家庭的欢迎和政策的鼓励,应大力发展,而发展大
排量的汽车,则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谨慎发展;
(2)、配套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如车桥、玻璃、橡胶、五金等,优化生产工艺
和组装流程,提高社会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笼统的老话,注重技术的引进、吸收,以及技术的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