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合肥美丽的巢湖之畔,巍然屹立着一座造型独特、气势恢宏的雄伟建筑。巨大的馆身犹如两艘并驾齐驱的战舰,行驶在浩瀚的水面,99米高的胜利塔为它指引前行方向,寓意“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扬帆起航。它就是渡江战役纪念馆,1998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建设,2009年开工,2012年11月28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是国内规模最大、收藏史料最全的纪念渡江战役辉煌历史的专题场馆,以其特有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和红色资源吸引了近1000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等称号。
2022年11月28日,渡江战役纪念馆即将喜迎开馆十周年。十年来,渡江战役纪念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扎实做好红色文物征集保护和利用创新、红色史料研究阐释、红色精神展示传播工作,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教育效果,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红色成绩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
活化党史学习教育
锤炼“红馆”党建品牌
渡江战役纪念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红色精神传承方面独特的优势,创建“红馆”作为支部党建品牌,下设“红馆·党员宣讲队”“红馆·党员志愿者”“红馆·小主播”“红馆·微党课”等子品牌。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渡江馆后,为总书记现场讲解的讲解员石慧和其他“红馆”党员宣讲队成员以《牢记总书记嘱托传承好红色基因》《渡江精神的人民“内核”》《百万雄师千万人民》等为主题先后为机关、高校、部队、社区、企业等宣讲90余次,受众达12万人次。“渡江英雄马毛姐”红色宣讲志愿服务荣获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作为一线红色宣讲者,不仅要讲好渡江故事,更要让广大游客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白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讲好渡江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石慧表示。
作为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渡江战役纪念馆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的新思路、新方法,利用博物馆丰富的党建教育资源,精心开发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渡江战役——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等“微党课”、思政课。其中,以上海解放为背景撰写的党史故事《送给老百姓最好的见面礼》被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收录。《铁一般的纪律》《人民的渡江,人民的胜利》两个“微党课”荣获2019年市直机关工委评选的机关党建工作“微党课”三等奖。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党支部先后荣获合肥市直机关工委“过硬党支部”、中共合肥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包河区域化党建联盟“党建红地标”、合肥市直机关工委“十佳”党建品牌等称号。
用足用好红色资源
锻造“渡江红色”品牌
“我就是你要找的人哪!”“我盼到了活的何树森!”两位耄耋老人紧紧握着手,久久不分开。这是2018年清明节在渡江战役纪念馆上演的一场迟到了67年的见面。2015年渡江老兵朱宝松把自己在抗美援朝时期获得的慰问搪瓷缸和战友何树森“牺牲”前交付给他的朝鲜纸币捐给渡江战役纪念馆,并嘱咐纪念馆将这两件文物放在一起,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两名战友的灵魂连接在一起。此外,朱宝松还委托纪念馆寻找何树森的家人,完成战友遗愿。他们的感人故事不仅写进了讲解词,还被纪念馆录制成《烽火岁月战友情》在自媒体平台播放。在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努力下,2017年不但找到了何树森的家人,还找到了活着的何树森本人!跨越60余年,两位渡江老兵终得重逢。
在提高展示传播水平上,渡江战役纪念馆构建了以基本陈列为基础、临时展览为补充、巡回展览为延伸的展览体系。基本陈列“百万雄师过大江”荣获第十一届(201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优胜奖。“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史料展”“信仰的丰碑——红色安徽特工传奇”等专题展览先后走进四川、重庆、上海、贵州、广东等6个省市13个地区的博物馆,打破了馆际壁垒,有力提升了渡江馆红色品牌影响力。“渡江一日”“天翻地覆慨而慷”“信仰的丰碑”巡展相继走进学校、社区、部队、企业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传播革命者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广大观众送去精神食粮。
丰富红色宣教形式
擦亮特色社教品牌
李侠(爬到窗口):“事到如今对个人的安危,不必太重视;天快亮了,我等于看到了,不论生死,我心里都坦然。”
年仅4岁的儿子:“爸爸,抱抱我。”
李侠;“乖孩子,爸爸以后会抱抱你的。”
三人分离,妻子流泪!后出现枪声。
这是渡江战役纪念馆原创红色话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李白的妻子带着孩子在监狱对面阳台和李白最后一面的场景。2021年4月20日,以渡江馆展陈人物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为素材的原创红色话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渡江战役纪念馆首次公演,通过联通5G直播的方式让观众线上和现场同步观看到一场内容丰沛的红色主题视觉盛宴。首场演出观众达20万人次,打造了一场“有声有色”的红色党课。
现场是最好的学校,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更好地宣扬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和革命传统文化,渡江战役纪念馆不断创新教育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各类品牌教育活动和节日主题活动近400场,累计线下参与5万多人次,线上浏览超140万人次。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渡江馆逐渐打造出数个经典社会教育活动品牌。
以“互联网+”为导向
树立智慧数字品牌
拓展阵地服务深度
铸造场馆质量品牌
渡江战役纪念馆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加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为己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讲解服务高质量。紧抓讲解员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业务水平高的宣教队伍,曾获“青年文明号”称号。十年来讲解总量高达6万余场,其中免费讲解量已突破2万场。讲解员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各级讲解大赛,屡夺桂冠,频获殊荣。圆满完成全国最高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介会、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外派讲解任务,为纪念馆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是一支真正的“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红色娘子军。
参观环境高质量。以创建4A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为契机,大刀阔斧地实施全方位的综合建设整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让观众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享受到舒适的参观环境。加强对硬件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提高观众满意度。在软件上,开展各项服务标准化的细化与深化工作,积极组织一线人员比服务、比技能、比创新,完善内控制度,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树立了一个管理规范、文明有序、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渡江新形象。近年来,渡江馆统筹疫情防控和开放服务,提升便民服务能力,解决“预约难”“进馆难”等问题,在安徽省内率先实现预约码和安康码合一校验;开辟学生团体“研学通道”,实现线上预约、审核;开通特殊人群登记通道,专人提供登记和核验服务,极大方便了广大市民游客和学生团体参观。
安全生产高质量。渡江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开展职工安全培训、安全大检查,按计划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在充分保证馆内文物安全、游客安全,零安全事故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安全文化,举办“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在全市率先发起“合肥市公共场馆安全论坛”,成功发起并承办合肥市首届“渡江杯”文博单位消防技能大比武等,开创场馆安全合作新常态。2022年,在全省文博系统首家创新建成渡江馆一键报警可视化系统,报警视频直达公安平台,公安迅速出警,大大提升了渡江馆安全防范能力。通过近些年的开拓和实践,渡江战役纪念馆逐渐形成了“弘扬安全第一、履行社会责任、发扬大馆担当”的安全初心使命,也荣获诸多荣誉。率先获评“合肥市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二级安全标准化示范企业”,连续两年被评为“消防安全标兵单位”,连续6年荣获“安徽省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
笃行不怠向未来,砥砺奋进再出发。面对新时代的新考验,渡江战役纪念馆将立足新起点,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坚决扛起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政治责任,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持续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用好各类媒体、网络平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切实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潮”起来,让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红色江山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