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2013年将取代尼日利亚首次成为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谷物价格保护导致米价高涨。
参考消息网8月22日报道中国有句谚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如今,中国各地的家庭主妇们不太可能面临缺少这种谷物的状况。英国媒体称,中国几乎创纪录的粮食生产水平为其提供了足够的国内大米供应。但该国2013年将取代尼日利亚首次成为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19日报道指出,中国历史上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除了恶劣天气导致歉收的若干年份,该国一直都是大米净出口国,不断向亚洲和非洲国家运送自己多余的粮食。据美国农业部统计,1998年,中国是世界第四大大米出口国,占全球市场的14%。
然而,过去三年里,中国却变成了大米的净进口国,从越南、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积极采购。中国2012年进口大米290万吨,而尼日利亚进口大米340万吨。预计2013年中国会从国外市场进口大米300万吨,超过尼日利亚240万吨大米的进口量。
报道称,上述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实行的谷物价格保护导致米价高涨,中国的工厂转而从国外购买廉价的大米。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农产品分析师马文峰(音)说:“由于企业购买国产大米的成本远高于进口大米,所以它们更愿意从国外进口。”
报道指出,为了鼓励农业生产,中国已向农民提供补贴,并为某些粮食产品制定了最低收购价格,旨在降低国内大米市场的不稳定性。然而,这意味着某些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与国际市场脱节。北京为国产长粒水稻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格为每吨420美元,但现货价格约为每吨600美元,比越南大米的基准价格高出50%左右。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大米进口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最近出现了镉污染恐慌情绪。他们说,民众对土壤污染的担忧给湖南和广东的粮食产品造成影响,这或许为该国从国外市场进口大米提供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