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动作要领及原理和功效和教学视频

背后七颠百病消,是八段锦中的第八式,通过背后踮脚七次来达到百病消除的作用,该动作通过足跟的上下起落,整个脊柱得到震动,使精神为之一振的健身作用。

动作一:接上式。两脚跟提起;头上顶,动作略停;目视前方(图61)。

1、提踵时脊柱节节拉长,脚趾抓地,脚跟尽量抬起,两腿并拢,提肛收腹,头向上顶,略有停顿,保持平衡。百会穴上顶,沉肩坠肘,掌握好平衡,目视前方。

2、两脚跟下落,沉肩,放松肢体,轻震地面,同时沉肩舒臂,周身放松,目视前方。此时要全身放松,上下牙齿轻轻咬合,以避免身体某一部位震动过大而产生不适感,从而通过震动全身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3、最后,可以做一下整理活动,如搓手浴面和肢体放松动作。

易犯错误

1、提踵时耸肩,身体重心不稳。

2、下落颠足时速度快,用力过大。

纠正方法

1、提踵时五趾抓地,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项竖脊,百会上领

2、向下颠足时先缓缓下落一半,而后轻震地面。

本动作要点在于“背后颠”,即震动整个后背、双腿、足跟的经络。做该动作时,要特别注意起落之间的松紧配合。起的时候“紧”:两腿并拢,脚趾抓地,提肛收腹,两脚跟尽力提起,百会穴上顶,沉肩坠肘,掌握好平衡,目视前方。停顿约两秒钟左右。

落的时候“松”:两脚跟下落,放松肢体,轻震地面,同时沉肩舒臂,松腹舒腰坐胯,目视前方。此时要全身放松,上下牙齿轻轻咬合,以避免身体某一部位震动过大而产生不适感。

起落的时候,注意头顶百会穴好像有一根细线上悬,而身体则如沙袋般下沉,使上下形成对拉,将整个脊柱拉开,通过震动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呼吸:开始时可以自然呼吸,练至熟练后,可配合上抬足跟时吸气,放松下落时呼气,整个起落动作有节奏地进行。

收功:两手经体侧,上举于头顶上方,配合吸气;再经体前,徐徐下按至腹前,配合呼气。重复多次后,立正还原,气沉丹田,两手手心相合,扣于小腹,静养片刻。

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动作要领和体悟方法

体悟方法

1、头顶上提,逐节拨伸

本式动作上提时,须注意两腿并拢,脚趾抓地,并意想头顶被一线往上提起,将头、颈、胸背、腰腹、胯、大腿、小腿、脚跟逐节提拉,脚跟被尽量拉高。形成百会上领,收腹提肛,肩向下沉的上下对拉拨长态势。这样有利于身体的平衡稳定。同时这样的动作犹如治疗颈椎、腰椎的物理牵引治疗方法,对拨伸颈、胸、腰椎、下肢部,使各筋骨、肌肉正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说本式功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导引养生方法。

2、意动形随,顶天立地

在上提过程,首先是意想头顶向上提起,随即头部向上提升,并依次拉直颈椎,胸椎,腰椎,底椎,提起胯骨,大腿、小腿、脚后跟。在外显示出从头到脚的逐节提拉,而在内则注意运用意识引动,做到意动形随,意形神合一。最后意想头顶向上提升到蓝天上空与天气相连,意想两脚抓地踩到地下无限深处,与地气相连,想像自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达至天、人、地三才合一的练功态势,并略停。

3、咬牙颠脚,缓半轻震

本式动作脚后跟下落时,须先缓缓下移,待脚跟离地约到半之时,再自然下落(犹如树上熟透了的苹果自然掉下),震动脚跟;同时,松肩沉臂,全身放松,并注意在脚跟落地瞬间,上下牙齿轻轻咬合,两膝放松。这样才能达到震动合度,起到适度抖动身体和震动脏腑经络的作用,从而避免震脚时由下肢直接传递给大脑较强的震动,达到强身健体目的。

综上所述,全面认识背部结构和提升阳气的原理,以及把握颠脚的功法要领,对理解和学好背后七颠百病消具有重要意义。

两腿并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

呼气上顶手下按,落足呼气一周天。

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

全身放松做颠抖,自然呼吸态怡然。

为什么说背后七颠能百病消呢?

例如,根据临床经验,许多内脏疾病,通过脊柱的调整治疗法就能治愈。临床中诊治的颈椎、胸椎、腰椎疾病中,有一半的病人伴有植物神经紊乱和相应的内脏疾病,当脊椎病治好后,这些相应的脏器疾病也就痊愈了。

我们再来分析“七颠”的动作方法,发现“七颠”的功法正是一方面通过百会上领,拨伸脊柱,拉长脊柱周围、大小腿、足底等部肌肉、韧带,一方面通过颠足放松,震动脊柱及下肢各关节内部结构,使全身肌肉、筋骨得到放松复位。这样能使脊柱和下肢周围软组织得到良性的按摩和锻炼,有肋于解除肌肉紧张,恢复脊柱内的生物力学平衡,达到治疗康复效果。

可以说,本势对提高人的阳气及畅通全身气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背后七颠能消百病的说法确实是有其原因和道理的。

传统医学角度

本动作是全套动作的结束,提踵颠足,内可以按摩五脏六腑,外可以舒缓筋骨。有谚语说:百练不如一走,百步走不如一抖。因为连续上下抖动可使肌肉、内脏、脊柱松动,五脏六腑皆悬挂于脊柱,而内脏的神经皆汇聚于脊柱,该动作的上下起落颠簸后背,实则通过后背脊柱的起落带动内脏进行运动,使五脏六腑得到振动而使之落实,五脏气机整合复位,全身气血调顺复原。

现代医学角度

该动作通过足跟的上下起落,使整个脊柱得到震动,锻炼得法,会感到头在震动,进而使大脑乃至脊髓整个中枢神经得到震动,使精神为之一振。

该动作起时提肛收腹,落时松腹坐胯,使腹部和胯部得到松紧起落的锻炼,对女性而言可以有效地治疗盆腔炎等妇科疾患,对男性而言,该动作使前列腺得到良好的振动,对于前列腺疾病患者不失为一个治疗、保健、预防的妙招。足跟提起后适力落下,认真体会震动传至小腹、脊柱、后脑,这种刺激对健康有益。

因此,人体适当的振动,对整个骨骼、肌肉和很多组织,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可以使抵抗力增强,疾病消除,所以叫做“背后七颠百病消”。

对应经脉

练习本动作主要牵动的主要经脉是督脉;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

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本经所主病候:脊柱强直、角弓反张、脊背疼痛、精神失常、小儿惊厥。邪犯督脉可表现为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苔白或黄,脉弦或数。

督脉虚衰可表现为头昏头重,眩晕,健忘,耳鸣耳聋,腰脊酸软,佝楼形俯,舌淡,脉细弱。

督脉阳虚可表现为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少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舌淡,脉虚弱。

本经主治病证: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证。

对应穴位

练习本动作主要牵动的穴位是:

1、长强: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对应动作:踮脚尖,震脚后跟动作。

2、腰俞: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3、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4、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5、悬枢: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6、脊中: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7、中枢: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8、筋缩: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9、至阳: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0、灵台: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1、神道: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2、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3、陶道: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4、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5、哑门: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二颈椎棘突下缘

16、风府: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对应脏腑

练习本动作对应的人体脏腑是三焦: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上焦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是主宣发,将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因而喻为“上焦如雾”。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故喻之为“中焦如沤”。“沤”即是饮食水谷腐熟时的泡沫浮游状态。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其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渎”指沟渠。

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三焦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三焦是报导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雹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故说:“三焦者,气之所终始也”,《难经·三十八难》说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三焦为水液运行之道路。《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1、本式动作通过双手上托,缓缓用力,可有效抻拉手臂、肩背,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同时,双臂反复地上举、下落,还可锻炼肘关节、肩关节和颈部,有效防治肩背病、颈椎病。此式除充分伸展肢体和调理三焦外,对腰背痛、背肌僵硬、颈椎病、眼疾、便秘、痔疮、腿部脉管炎、扁平足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式还是舒胸,消食通便,固精补肾,强壮筋骨,解除疲劳等极佳方法。用以预防治疗脉管炎时,要取高抬脚跟的做法,每次要反复练习。

2、三焦经脉支脉从膻中穴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出走耳前,交颊,至目外眦。本经有病,经气不利,故耳聋,耳后疼痛,咽喉肿痛,目外眦痛,面颊肿痛。三焦之经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经脉有病,则肩、臂、肘外侧疼痛,小指、次指不用。三焦主持诸气,疏通水道,输布水液,三焦气机不畅,则腹胀,气化不利冰液泛滥则水肿;膀胱气化失司则遗尿,小便量减少、排尿困难或小便完全闭塞不通。

3、虚症:免疫力下降、易疲劳、上肢无力、腹部堵胀、体毛变浓、呼吸困难、胃寒等。

实症:肩膀经常酸痛、颈侧酸痛无力、淋巴经常发炎、偏头痛、发热、耳鸣、小便异常等。

脚十趾抓地的作用

例如: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隐白穴开始上行,入腹属于脾,络于胃。脾居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水液代谢的枢纽。若脾虚失运,则水液难于传输排泄,导致水湿内停,产生多种病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而“背后七颠百病消”的两脚大趾抓地,通过刺激大趾末端的井穴、隐白穴等,可激活脾阳之气,使其气旺盛,增强水液运化的功能。长期坚持锻炼此势,可调节相应脏腑的气血功能,发挥其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

刺激督脉阴阳平衡

“背后七颠百病消”的颠足震动,其力由脚跟经下肢各关节向上传递,至人体脊柱的各椎体以及大脑。在传递中可震动脊柱和大脑,刺激督脉,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从传统中医理论分析,其力的传递和震动都在督脉上,对督脉的刺激是必然的。督脉又络于两肾,故震动也刺激了两肾。所以,该动作可通过震动督脉,改善人体各脏腑的气血运行,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体质。

拔跟提气

做“拔跟提气”这一动作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吸气的时候要轻提谷道,也就是收缩肛门,呼气时松开。这个小小的细节可以提升阳气、气归丹田、温煦五脏而益寿延年,并能防治脱肛、痔疮、阳痿、早泄、遗尿、尿频等疾病。

拔跟提气虽然只是一个小动作,幅度不大,做起来很简单,但它能使身体的气灌注到四肢百骸、筋骨肌肉。拔跟提气对虚症很有效,例如,贫血、低血压、神经衰弱、近视等,显效很迅速。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它对气虚血亏等症的效果作用甚大,所以像高血压、心血管系统有问题的人就不要练得太多。

血液循环

“背后七颠百病消”通过提脚跟,使下肢肌肉绷紧,血就被迫向上走,放松的时候血又回到下面来了。它是通过一种被动的,像挤压一样的下肢运动,来促使全身的血液循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身体的潜能、配固精元。

此式通过肢体导引,吸气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呼气下落,同时放松全身,并将“浊气”自头向涌泉引之,排出体外。“浊气”是指所有紧张、污浊病气。古人谓之“排浊留清”或“去浊留清”。由於脚跟有节律地弹性运动,从而使椎骨之间及各个关节韧带得以锻炼,对各段椎骨的疾病和扁平足有防治作用。同时有利於脊髓液的循环和脊髓神经功能的增强,进而加强全身神经的调节作用。

可以治疗腰痛

由于风寒湿邪客入膀胱经,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刺激膀胱经可以开通经气,通则不痛,自然可以治疗腰痛,还可以治疗颈椎病、后头痛等等。

因为颈椎、后头等部位也是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自然都会有效果的。

大家如果练过八段锦的,都知道最后一招叫“背后七颠百病消”。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刺激脚跟可以保健预防疾病,还可以治病,可以让全身所有的病都消失。

可以抗抑郁

抑郁是三阴经病,是因为阳气不能上达以润养脑髓,导致脑部的气血循行不畅,浊阴蒙闭了清窍所致。颠脚跟即可让更多的气血上达头面,边颠脚跟边深呼吸,即是快速补脑的窍门。

配合针刺治疗,可以使阳气上充脑髓,阳气宣通则浊阴自降,这是快速让抑郁的病人恢复阳气的好办法。

况且,同时还可以刺激到膀胱经以及足三阴经,包括肾经、脾经、肝经,足三阴阳气一足,自然可以宣通阳气于上。

可以治疗小便不畅

小便不畅,按西医来说,这是前列腺病,多见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从中医角度来说,是由于膀胱气化不利所造成的,脚跟外侧即是膀胱经所循行之处,如果坚持用脚外侧走走路,就可以健运膀胱,使小便通畅起来。

可以醒脑

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

缓解紧张的方法很多,比如搓手、吹口哨、散步、深呼吸等等,还可以按摩头部的穴位,如风池、百会、太阳等穴位,都有效果。

补助肾气

肾气虚弱、肾阳不足之人,往往有怕冷畏寒、足跟冷痛、下肢浮肿等症状,颠脚跟就可以补助肾气,以促进肾气的通阳气化作用,且效果明显。

脚跟与人体的肾经关系密切,而颠脚跟实际上是刺激了肾经穴位。

因为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沿足跟部上行,最终属肾络膀胱。

如果在寒冷的冬天里,经常颠颠脚跟,就是扶阳大法。

可以预防和治疗中风

中医认为,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证候,脑溢血就是“阴盛格阳”导致的阳气上冲的症状。

阳气上冲,聚于脑部,中枢神经就会受到比平日多几倍的刺激。

刺激脚根不但可以刺激脑部气血运行,更重要的是可以引浮阳下行,从膀胱经、肾经而下归于足底,这是一种潜阳的方法。

此外,如果有中风先兆,出现面红、头晕、手足发麻、血压升高明显,这时要及时地预防中风,而跺脚跟即是一个极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跺脚跟可以潜阳,引火下行,大凡阳气上浮、虚火上炎的疾病都能有效。

比如高血压、头晕、美尼尔氏综合症、三叉神经痛等等,如果是由于虚火上浮而引起的,都会有明显的效果。

适用人群

练习本动作主要适用于免疫力低下、颈椎病、胸椎小关节紊乱、肩周炎、高血压、耳鸣耳聋、偏头痛、便秘、中风后遗症等人群。

本式一起一落为一遍,共做七遍。

(1)呼吸方法:接上动,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并步(吸);并步直立两拳变掌收于体侧(呼);两脚跟提起,头上顶(吸)。两脚跟下落震动地面(呼)。

(2)说明:每一次提踵与下震,需要一次呼吸循环。

第二种呼吸方法

动作一:两脚后跟相并,两脚尖外开呈九十度。阴掌心向上,双手交叠在少腹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大拇指轻轻抵住),两手与肚脐形成一个三角。

动作二:吸气两手上提到膻中穴。

动作三:呼气翻转掌心尽力向上托,使两臂充分伸展,不可紧张,仿佛伸懒腰状。同时缓缓抬头上观,要有擎天柱地的神态。

动作四:保持向上托的姿态,同时闭气片刻,大概10个数左右。

动作五:吸气翻转掌心朝下,在身前正落至膻中穴,掌心向下。

动作六:呼气,掌心向下按,恢复于体侧。

第三种呼吸方法

动作一:两脚相并,脚尖外撇各45度,松静站立。

动作二:吸气,两臂上提耸肩,脚跟提起。

动作三:呼气,两臂下落,脚跟也随之下落。

动作四:全身放松,不必过分注意呼吸。

意念配合呼吸方法

1、练完攒拳怒目增气力后,随即回到站桩姿势,方法见前,不赘。

2、双掌掌心向下,在腹部前并拢。指尖相对,相距约一、二寸。然后双掌慢慢抬升到心窝前。

3、足跟离地,力在足前掌,尤其在五趾尖。然后两足后踵尽力向外侧撇开。同时双掌缓缓下压,到丹田之前停止。吸气。

4、意念一则放在背后命门,二则放在吸气上。身体上升时,相像因吸气,全身充满了气,体重减轻了,自然向上浮升而起。头顶百会像有绳子拉向上,甚至有直飞上天空的感觉。

5、身体尽量上升到不能再升时,停顿,再做一呼一吸。

6、身体下降,双手上升回到心窝前,呼气,意念放在后踵。下降时,后踵要有些少力量和地面相接触。同时想你自己身体好像一张纸,轻盈地下降,或者相像自己似“平沙落雁”,同时呼气。

THE END
1.高效的动态热身你可以试试这些动作。动态拉伸要领:每个动作要做到自身体态最大幅度 。只有最大幅度才能使肌肉关节充分伸展和收缩 动作必须在均匀呼吸下完成,鼻吸嘴呼 身体动作要由慢到快 由轻到重,以每个动作12次为准 运动前好处有:骨与骨之间滑液曾多防止运动中肌肉拉伤关节扭伤。 拉伸肌肉和关节唤醒肌肉加快血液流通提高肌肉延展性。 https://www.meipian.cn/2dqyo03n
2.并脚跳短绳动作要领(篇).doc并脚跳短绳动作要领(12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并脚跳短绳动作要领的资料1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并脚跳短绳动作要领篇一 《连续并脚跳短绳》课时教学计划 导语 同学们好,在教同学们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哪些同学会跳绳啊!哇….这么多同学都会跳啊,那我看看同学们都是怎么...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618/173306718.shtm
1.立定跳远训练范文6篇(全文)首先谈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要领,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体育运动来讲,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则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首要条件。 一、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 完整的立定跳远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1. 预摆: 两脚左右开立且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epa4pco.html
2.单脚提踵掌握这几种方法,再也不担心崴脚了动作要领:采取坐姿,双腿交叉平伸,双脚缠弹性绷带,以双脚为支点,做内翻动作。当向内转到最大角度时,保持10秒,然后慢慢放松,休息2-3秒。重复以上动作,1组10次,每次3组。 3)锻炼胫骨前-后屈曲 胫骨前肌虽然不是发力的肌肉,也没有直接的负荷在上面,但是很多人跑步后这里都有明显的酸痛感,因为胫骨前肌是保持踝关...https://www.baiyuzhengxin.com/shiliao/131174.html
3.6个小动作可以帮助你养肾护肾4.提踵颠足 动作要领:提踵时五趾抓地,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项竖脊,百会上领;向下颠足时身体放松,轻轻咬牙,先缓缓下落一半,而后轻震地面。 提踵可以牵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经肾经,轻震地面还可以按摩五脏六腑。 5.用脚后跟走 动作要领:迈开大步,脚后跟先着地,不要弯曲膝盖。腿往前迈时,脚尖伸直如同踢球...https://www.99.com.cn/wenzhang/729527.html
4.科学锻炼,增加踝关节稳定性,防止习惯性崴脚1)锻炼小腿三头肌——提踵 小腿三头肌是步行及跳跃获得向前或向上动力的最主要肌肉。可由坐位提踵开始锻炼,进阶到立位提踵。 动作要领:坐位或者站位,脚尖着地,尽量向上抬起脚跟。抬到最高点时坚持10秒,慢慢放平,休息2-3秒。重复以上动作,10次1组,每次做3组。 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topic/194327/
5.八段锦动作口诀及要领(精选8篇)摘要:散打运动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柳州市的散打运动员现状、散打竞技的技术现状以及竞技比赛的使用率及成功率数据分析,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以及现场记录,对散打技术进行分类,从打法、踢法和摔法进行浅析,并对散打运动的六大动作要领速度快、判断准、力度狠、动作稳、预兆隐和运行长进行分析,最后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9ric7m1.html
6.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要领中宁县第九小学人人通空间纠正方法:注意强调提踵,含胸但不过于弯腰,头保持在膝和地面垂线内。 二、学习起动 1.动作要领: (1)上体向移动方向前倾,移动重心同时异侧脚前脚掌用力蹬地。 (2)起动后的前3—4步要短促,蹬地要有力。 2.及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起动时两腿直立,影响蹬地和迈步。 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2237073
7.跑步技巧和动作要领动力伸拉——撑壁提踵。面向墙壁约1米左右站立,两臂前伸与肩同宽,手撑壁。提踵,再放下,感觉小腿和跟腱紧张。 7、脚跟与脚趾 跑步动作要领——如果步幅过大,小腿前伸过远,会以脚跟着地,产生制动刹车反作用力,对骨和关节损伤很大。正确的落地时用脚的中部着地,并让冲击力迅速分散到全脚掌。 https://www.oh100.com/peixun/jianshen/102738.html?r=0.5829053847026442111
8.乒乓球横拍动作技术要领横板正手快带弧圈球直线的动作要领同样是:左脚稍前,站位近台,手臂弯曲内旋,拍面前倾,球拍高于来球,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中上部,不同的是手臂球拍迎球向横板反手快带弧圈球。 横板反面反手快带弧圈球斜线的动作要领与直板相似,站位近台,引拍至左腹前,手腕微曲,拍面前倾,在来球的上升期,向右前方带击球体的中上部...https://www.jy135.com/yundong/4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