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英语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民英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1.农民工子女择校的难点

受到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民工子女想要进入城里公办学校是非常困难的。他们不仅要申请一系列的程序,而且还要上缴很多的费用,这给家庭条件本身不太好的农民工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并且,农民工进城务工不是永久固定的,随时会搬迁至另一地方,因而流动性相对比较大,这就使得他们的子女也不能在同一学校长期学习。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从小在乡村生活,英语基础薄弱,性格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与城市孩子有一定的差别,这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学习成绩。

2.农民工子女学校的难题

在各个城市虽然有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办的学校,但这类学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学校的办学条件比较简陋,教学设施也不太不完善,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其次,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许多老师的专业知识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农村孩子英语学习起步晚,与城市孩子在英语基础上就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三,有些学校的收费相对较高,收费项目不明确,给广大农民工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3.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问题

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家庭条件较差,从小在偏远的地方长大,接受教育的条件有限,在英语学科上更是不能及时的跟上老师的思维。其次,农民工子女参加英语有关活动的机会少,性格比较内向,容易产生自卑胆怯心理,遇到困难不知所措,这也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一定的负担。

二.农民工子女英语教育差异的原因

1.户籍制度的影响

城乡户籍的差异,使得两地的孩子在英语教育方面受到不同的待遇。城市孩子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并且在城里还有更多的机会和外国友人交流。但是,大多数来自乡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和知识水平本身不高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所以,他们在英语教育的起跑线上就落后了。

2.农民工自身的原因

3.个别学校及老师对农民工子女态度的差异

城市和农村的孩子无论在知识水平上还是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市孩子胆大,更早接受好的教育,善于沟通。而大多数农村孩子害羞胆怯,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英语上课过程中也难免会跟不上进度。有部分学校会根据这些差异来进行分班分组等等。可能部分老师会更愿意抽城市孩子回答问题,任命他们为班委干部,这给农村孩子的心理上也造成一定的阴影。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英语教育的对策

1.改革户籍制度

城市和农村户籍的人无论在求学还是工作上都有一定的区别对待。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由于户口限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不仅不能优先考虑,还得多缴纳相应的费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也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将会给农村户籍的人增加很多的经济负担。

2.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对贫困地区的学校加大扶持力度。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作为城乡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要优化教育配置,对非常困难的农民工进行补助,以此来帮助他们的子女顺利完成学业。社会可以放宽农民工子女上学条件,降低门槛,对他们给予扶持和帮助,为城乡孩子的学习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学校和老师要客观看待每位学生

学校在选择学生方面要给予每位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这样才能使他们处于平等地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应该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他们英语基础差而产生偏见。分班分组以及任命班委时都应做到农村和城市孩子平均分配。对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农村孩子更要细心照顾,多关心多鼓励,消除他们的自卑胆怯心理,教会全班同学互帮互助,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总结:

教育问题始终是一个国家应该非常重视的话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求学各方面都存在不公平现象,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一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尽快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磊.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解决途径探析[J].天津教育,2005,(8)

[2]刘淑萍.赖以柱.蒋常香.农民工子女的心里健康问题探析[J].农业考古,2007,(8)

关键词: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材教学方式

一、研究背景

本研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1)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使用什么样的英语教材?(2)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们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二、研究内容

1.教材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环境,高凌飚(2003)认为,我们不能将教材局限于课本,也包括各类辅助材料。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与运用,教材已经变得十分多元化。简言之,教材已不再是最初提供适应大众学习、普通的传统教科书,而是包括各种辅助资料、多媒体教材、电子教科书等在内的用于教学的各种教学材料。

2.教学方式

表1教学方式

褚远辉、辉进宇(2008:35-37);胡晓丽(2011:94-95)

三、研究方法及对象

研究方法:查阅文献、制作问卷、问卷调查。

研究对象: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的两所农民工子弟学校,锦程学校和文兴学校。具体调查对象为锦程学校的3名英语教师及文兴学校的2名英语教师。

四、研究结果

1.第一个研究问题及研究结果

研究问题: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使用什么样的英语教材?

研究结果:见表2。

表2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材使用情况

注:表中符号“√”表示在使用,符号“×”表示没有使用。

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主要是国家级教科书。与其他公立学校一样,该类学校也在使用一些辅助教材。教师的教学内容只是紧紧围绕课本,极少根据授课内容及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上采取延伸或是补充。另外,由于该类学校尚未配备用于英语教学的多媒体教室,所以多媒体教材、电子教科书还未得到运用与推广,致使英语教学单一、乏味。

2.第二个研究问题及研究结果

研究问题: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们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研究结果:见表3。

表3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采用的英语教学方式

注:表中符号“√”表示采用,符号“×”表示未使用。

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学方式的共性是,教师都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信息的接收者。让人满意的是,教师们课前课后都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同时,教师们能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合作。另外,教师们往往会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备课。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教师并没有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没有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五、启示

[1]褚远辉,辉进宇.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J].2008(75):35-37.

[2]高凌飚.教材分析评估的模型和层次[J].华南师大课程教材研究所,2003(3):1-5.

有件事情让这个“中国通”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说到中国的高考改革,制定教育政策的官员却总是言必称英国、美国最典型的,就是高考增加面试招生这个环节。

“中国有13亿人口,2000多所高校,美国、英国有多少人口他们有多少所高校他们的情况可以进行面试,中国可以吗”刘泽思问。

他最不能理解的是,制定政策的官员似乎忽视了一个大前提:中国的13亿人口中,有9亿是农民。

几年前,刘泽思曾经到宁夏西海固转了一圈。

一名叫小马的孩子尽管已经是高三的学生了,但是看起来只有十二三岁。在小马那张苍白的小脸上,充满着渴望的眼神。小马告诉刘泽思自己的学习计划:几点学英语,几点学数学,几点学……

刘泽思现在还记得小马告诉自己那个计划时,双眼中透出的那种决心:“我一定要学出来,上大学,光宗耀祖。让全家有一个好的未来。”

当地的农民告诉刘泽思,农村出来的孩子,什么人也不认识,也可能家里非常贫穷,父母可能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但是可以通过高考这个途径上全中国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最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高考是个非常适应中国国情的人才选拔方式。但是,如果让小马这样的孩子去参加面试,他能进得了学校的大门吗”刘泽思问。他替农村的孩子算了笔账:到当地去面试,要多大一笔钱啊!在西海固,连温饱都有问题,更别说让他们到大城市面试了!“这个政策简直是糊涂!这样一搞,农村的孩子根本上不了大学。这个机会就不是给贫困家庭的孩子准备的。”他说。

在刘泽思看来,现行的这套高考体制已经很让农民吃亏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从各个学科来说,无论是教材还是师资,农村都要远远落后于城市。英语是最典型的。对农民而言,英语是“鸟语”,而英语在高考总分中占的权重又很高,很多地方高考总分750分,英语就占了150分,这已经让农村考生亏了很多分,还不算不少地方把英语听力计入总成绩。

“我们吃的是农民的粮食,住的是农民盖的楼,为什么不能保证他们的公平”他问,“没有金融家,我们可以活下去。但是没有农民,谁能活得下去呢他们才是国家的根本。

“中国的高考需要改革,但是万万不能这样改革,不能动摇公平的基础。中国与国外不一样,必须有自己独到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改革不可以阻断底层向上流动的渠道。”刘泽思说。

通过这次下乡,我发现了很多潜存于农村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制约农村经济与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只有我们尽早的发现并提出这些问题,只有我们全社会的人共同行动起来,帮助广大农民们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农村的未来将会是充满希望的,我们的国家的明天会更加辉煌。在15天的支农支教活动中,我就谈谈对下面几个问题粗浅的认识吧。

支教方面:我在这次支教活动中主要带的是英语,具体来说张大湾和曹湾学生在英语方面的问题是相同的。

二,我在带英语课的同时,我每天还有初中班的习题辅导课,习题课我总共上了xx节,每节课上学生们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这些习题辅导课上,同学们都显的比较积极,最后的效果也是可以的。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在张大湾和曹湾的学生理科都比较强,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学生们的认识都很到位,敢于面对问题,接而挑战问题。

支农方面:

活动: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我们开展了“村民篮球赛”、专门针对妇女开展的“刺绣比赛”、“村民志愿者座谈会”、还有一些有关农村发展的讲座(“三农问题与农村合作社的介绍”、“xx大精神的学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妇女的合法权益与医疗健康”等)。

存在的问题:一,刚开始来的群众并不是很多,但通过我们的广播宣讲,最后还是来了不少村民,最后我们集体组织了我们的讲座活动,因为那几天村民们相对比较忙来的人也很零散,流动性很大,所以我们最后大多以座谈的形式进行。在这过程中村民反映的有些问题让我们都大为吃惊,就拿收成来说他们每年20多母小麦的收成才是一千斤过一点,那就相当于每亩地的收成只有一百斤,像其它农作物的收成也是非常低的。所以近年来很多人都外出打工,导致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孩子,这样的情况在这占到70%。这样,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大问题。

二,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

三,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不够高,他们认为“人的命是天注定的”,所以他们甘于贫困,有些家长早早的让孩子退学,在家帮忙干农活。最小的孩子早上去放羊,稍大点的下地,干着和大人一样的农活,这种情况在这里是很普遍的。这就是很多学生早上老是迟到的原因(这是后来我才了解到的)。

调研方面:调研活动是我们每个队员轮流进行的,我总共走访了6家农户,对我感触最深的是走访的村民们都很热情,他们很配合我们的工作,这就使我们的工作方便了很多。我们最后总共完成问卷xx0多份,这次调研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从调研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方面,乡土农民兄弟都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去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

2、农民兄弟外出打工时,其工资待遇不好、生活水准低下,常常还出现被骗的情况。

3、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民兄弟的支持力度过低。如农民兄弟在遇天灾人祸或突发事件时,很难得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帮助。

4、当地村委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国家很多关于农村的政策没有进行很好的宣传。

5、国家一些好的政策如“两免一补”等在基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我的家乡近几年来,家乡的发展很快,中外合资企业是“遍地开花”,街上走几个老外,回头率可不比当年了。不过,老外买菜倒还算是新鲜,前几天我就碰到了一回。

那天,妈妈叫我到菜市场买些番茄。对于这样的活儿,我早就轻车熟路了。来到菜市场,我就直奔蔬菜摊儿。刚摘下的番茄看上去特别新鲜,我到一个摊位便称了两个番茄。

买完了,我刚想走,只听一声异样的嘀咕:“tomato!”咦,老外也在买菜?我可得瞧个究竟!

之间一位老外站在一位菜农的摊位前,菜农领会了老外的意思,连连说道:“OK!OK!”他俩开始一个称,一个挑,忙活起来。老外的个头少说也有1.80米,皮肤白里透红;相比之下,农民的个头很矮,皮肤是黝黑发亮的古铜色。反正,一看就是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只见农民称好了菜,竖起两个指头,嘴里还是一个劲地“OK”,看来他只会这个词儿。老外见状,很爽快地拿出一张20元的人民币递给农民。农民接过钱,正低头摸零钱想找给老外时,我也紧跟了上去。农民比划了半天,可老外还是莫名其妙,又耸肩又摇头。唉,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看着也着急,真想帮他俩解围,刚才还笑农民只会说一句英语,嘿,动真格时,自己还不是一样没戏?“two元,nottwenty元!”我大声说道。总算挤出三个英语单词来。这下,老外可明白了:“OK!OK!”农民也跟着说道:“OK!OK!”我也不由自主的说道:“OK!OK!”

老外高兴地接过农民找给他的钱。此时,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脸上洋溢着同样的笑容。

江苏宿迁沭阳县如东中学初一:缪小诺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教育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告诫我们,迈向21世纪,请带好两本护照,一本是知识护照,一本是道德护照。众所周知,我们不缺乏对知识的重视,科学知识已成为21世纪经济增长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然而在人类依靠知识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的道德护照又怎样了呢?物质生活的充实并不能代表精神世界的充实,经济的发展并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和道德的沦丧,在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精神领地却显得荒芜与萎缩。

我们的学校必须培养具有新时代人文精神的人。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人文精神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培养人文精神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人文是许多学科,甚至是所有学科都要体现的共性特点,人文教育是所有学科都要承担的共同责任。

一、营造人文氛围━━让学生体味“自由”和“宽容”

二、渗透人文思想━━让交际中充满“善”和“美”

任何学科都是真善美的统一,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过分追求学科的智育功能,更要将求真、求善、求美作为一种使命,为学生的人格培养奠定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发掘英语学科内在蕴涵的“善”与“美”,实现英语学科的德育和美育价值。

看了这则案例,我不禁要为这为老师暗自叫好,通过她的正确引导,学生们知道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本案例中这位老师很好地体现了把人文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的理念,教师对学生在语言交际中表现出的错误思想给予即时引导,将文化知识的传播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相结合,体现了高度的人文关怀,学生的知识和情感都得到了健康发展,获得了心灵的启迪。

三、拓展人文内涵━━让活动促进“成长”与“提升”

一种良好情感的活动,一个深刻认识的强化,乃至个性品质的最终形成,都需要个体多次、反复的实践体验才能更好地形成。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更能启迪他们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应该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教育设施和文化资源,通过各种活动载体,以获得最佳的育人效益。

【关键词】高职英语;真实性;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一天,在新闻中听到这样一则消息:在八达岭风景游览区做小买卖的农民能用流利的语言与外国游客交谈、做生意、还有的会说好几国外语。而上过外语课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不论老师多么努力地教,总有些学生学不好,甚至一提到外语就头疼。学外语留给他们的记忆只有上课出丑和考试不及格。而这种失败的经历使他们对外语更加产生抵触心理,乃至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接受正规教育的学生还不如自学的农民?这种带点讽刺意味的反差自有其道理。农民一开始就用英语做事,并且涉及到真正的交际,在交际中的着重点在于如何得体使用语言,交往双方都是平等的。而教室里的学生则是用英语做不真实的事,对他们的语言输入都是不真实的问题,语言的集中点在于语言的结构规则,且教师控制课堂交际,学生使用语言的机会也很少。对比之下,加强英语教学的真实性显得刻不容缓。

二、真实性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缺乏兴趣和动力

大家知道,缺乏兴趣和动力是因给予的语言输入不符合他们的胃口,或者因为某次上课出丑和考试不及格而使他们不再对英语有兴趣。学习者一旦缺乏学习兴趣,他就不会采取相应学习策略来学好英语,也不愿在使用语言中冒险、出洋相,更谈不上利用一切机会使用英语,也就达不到熟能生巧的要求。

2.很少能体会到成就感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语言,如不能让他们竖立那种“我能用英语做事”的成就感,这就会加固他们原有的观念―学好英语没什么用。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置身于“看客”的位置。相反,如经常让学生偿到学习英语的“甜头”,让学生明白今天能用英语介绍,明天又能用英语订房间了,那学生就会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3.在应用时缺乏的迁移的能力。

由于我们上课的集中点在于语言的结构规则而不是如何得体使用语言,学生不能把学到的应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去,缺乏迁移能力,就更容易挫败他们的自信心。

三、方法之我见

1.以项目任务取代逻辑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

2.加强教学材料的开发

我们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就业导向把课堂变成研讨会、产品展示、市场调查,以满足他们获取不同知识的心理需求。无论以哪种方式呈现,我们都不会忽略学生的快乐需求,如学生累了或情绪低落,我们就变换呈现方式,自始至终保持他们用英语做事的成就感。因而学生不会觉得学习外语是苦差使。笔者在教授Toastatawedding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置身于同学的婚礼现场,在主持人的要求下,给新娘和新郎致辞。这时他们读得是那样流畅,他们的表情是那样富有激情,其效果决不亚于真的婚礼祝酒辞。由此看来,我们高职的学生虽不太可能去英语国家生活和学习,但只要让他们用语言去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谈的都是自己当时的愿望、需要和兴趣,他们绝对不会对英语产生抵触心理。此外,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学,把一些课本没有的东西直观形象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弥补第二语言教学环境的不足。

3.加强外语教学和专业的有机结合

由于高职院的学生将属于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人才,我们外语教师有能力有义务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必备的外语知识,例如结合专业讲解应用文的写作与阅读、洽谈合同以及如何与外宾有效交流等。

总之,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中,要想让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得到真真切切的提高,只有教师充分利用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充分开发语料库,并通过一个个项目引导学生做真实的事,学生才有可能象八达岭的农民那样对英语产生学习的需求并让外语给学生的职业发展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英语词汇;文化内涵;学习方法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学习语言就要下工夫学习词汇。在词汇学习中,人们往往较重视词汇的读音、拼写和词义,而有时却会忽视词汇的内涵。不了解词汇的内涵在特定的场合下就会影响交际。例如,有位中国学生为表示对英国女老师的尊重,称年轻的女老师为“Madam”,而这位女老师听了却不高兴。因为“Madam”一词在英国人的语言中还有鸨母之意。可见英语学习必须重视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学习。如何加强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学习呢?

一、词汇学习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化学习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其所属的社会环境,那么语言的学习当然包括语言所在的文化学习,词汇学习就不能忽略词汇文化内涵的学习。

例如,peasant一词在我们头脑中代表的是辛勤的劳动阶级的形象,而peasant一词在英语中除了有雇农之意外,还指没受过教育的人,含有贬义。英国19世纪的农民叫peasant,如今的英国农民称之为farmer了。可见,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若是渗透了文化学习,必然有利于学习者对词汇深层次的理解。

二、要有意识地摆脱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干扰

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汉语的干扰,将汉语与英语等值,从而影响词汇的正确理解。

例如,美国人崇尚“individualism”。也许有中国人受汉语影响,认为“个人主义”就是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因此对此不理解。实际上,“individualism”一词是美国人价值观最基本的内容。它强调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得到和保持个性自由。因此他们才具有很强的个人奋斗意识。可见,若从汉语出发,就不能正确理解“individualism”一词,也不能理解美国人的价值观了。所以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要记住“英语是英语,汉语是汉语”,要有意识地摆脱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干扰。

三、提高自身对外国文化的理解

四、培养自己的语感,发展英语思维

学习英语,最好的境界就是无需用母语作为中介语进行理解翻译,即培养语感发展英语思维。例如,“情况不同了”,我国学生会说:Thesituationhaschanged.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却说:Itisanewplayingfield.这是因为英美人士多热衷体育运动。你一说情况变了,他就想,比赛场地变了。因此我们在记词汇时,不能死记汉语解释,而要用英语去理解英语,通过广泛的阅读观察英美人士是如何使用词汇的。

总之,英汉词汇之间的文化内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加强了这些方面的学习,把握了词汇的文化内涵,就一定能学好英语词汇。

[1]范家财.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交通出版社,1992.

[2]贾德江.“英语词汇的内涵及其翻译”[J].外语与外语研究教学,2000(02).

由于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原因,世界各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又从各个层面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因此,语言教学如果脱离了文化教学,就失去了其意义。只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背景知识和其文化的讲解,才可以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更快的提高。而且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有利于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从而激发学习者与西方人的交流热情,形成正确得体的交际,从更高层面上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途径与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化整为零地积极穿插文化方面知识,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可以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进而达到逐步完善学生英语知识构建的目的,最终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地得心应手。

教材是教学三大要素之一。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引申文化知识。例如,在讲到《旅游英语》打招呼时,讲解名字的知识是很必要的。在西方国家,人们的宗教观念根深蒂固,名字都要赋予宗教意义。如John(约翰),宗教含义是上帝是仁慈的;Elizabeth(伊丽莎白),宗教含义是奉献上帝的祭品;Peter(彼得),宗教含义是耶酥十二门徒之一。接触到peasant,“农民”一词时,如果用它去称呼一个英美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他会不高兴。因为“农民”在汉语中是中性词,而peasant在英语中常表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是贬义词。而真正的农民在西方称为farmer。再比如,学习向客人推荐商品时,颜色有很多种含义。例如,white通常表示幸运的、吉利的意思,whiteday指的就是吉日;yellow则表示“胆怯的、靠不住的”意思;blue常用来表示“沮丧的”意思;red则是指“暴力的、流血的”“aredbattle”指的是“血战”。

2.节日

日常教学中,春季一般有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等节日;秋季有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在课堂上以节日为主题,讲解英语国家节日、宗教、风俗、禁忌等。如讲到选择出行日期,就要向学生讲一下习俗。例如,英语国家忌讳数字13,其实英语国家也很忌讳星期五,因为耶稣在这一天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此,很多基督徒都不会在周五开始旅行,害怕从一开始就被注定是厄运。在北美和欧洲,有相当一部分人每逢13号且当天又是星期五的时候,从不乘飞机、办聚会。学生了解到这些知识,就会中西兼顾,避免旅游工作中的失误,取得良好业绩。

3.习语

习语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英语习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学习一定数量的习语,就容易拉近与西方人的距离。例如,“That''ssomething.”“太好了,太棒了”;“It''sadeal.”“一言为定”。电影里经常听到“it''sadeal,thatisagooddeal.”或是两个人打算达成某个协议或是做成某个生意会说:“deal?Deal!”还有一些谚语,有助于学生与外国游客相处。“Topassunderaladderbringsbadluck.”“从梯子下面走过会带来厄运。”“Lightingthreecigarettesfromonematchbringsbadlucktothethirdperson.”“一根火柴点燃三支香烟会给第三个人带来厄运。”“Tobreakamirrorbringssevenyears''badluck.”“打碎镜子会带来7年厄运。”西方人尤其忌讳用黑猫,认为黑猫是不祥之物:“Don’letthecatoutofthedog”。而下面谚语可见西方人喜欢兔子、蟋蟀,尤其喜欢狗。

Carryingarabbit''sfootbringsgoodluck.提起兔脚可交好运。

Acricketinthehouseisgoodluck.屋里有蟋蟀会带来好运。

如果打碎了镜子,站在了梯子底下,又遇见了黑猫,会被认为厄运即将降临。

4.流行语

三、结论

通常情况下,本族人对外国人的语音和句法错误是很宽容的,但违反文化习俗的错误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符合文化规范的表达法比符合语言规范的表达法更为重要。在高职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将英语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进行,在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教育,寓文化教学于平常的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感官接触的方法体验外国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提高学习语言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

\[1\]ClaireKramschLanguageandCulture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母语负迁移文化素质培养

一、中学英语中常见的口语及书面语文化差异的分析

(一)书面语表达及口语交际文化方面的差异

1.在中国文化中,dog常被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如走狗、狗仗人势等。在西方文化中dog却象征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成员,如:acleverdog(聪明的人),atopdog(身居高位的人),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Everydoghashisday.(每个人在一生中皆有得意之日。)等等。

2.问候语。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说:“你到哪儿去?”“你出去?”这只是打个招呼而已。在英语国家这样打招呼,人们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noneofyourbusiness!”英美人见面时常用的是“Hi!”或“Hello!”来招呼对方,然后谈论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或兴趣爱好方面的话题。

(二)生活习性文化方面的差异

1.私事与关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事,就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土一样。对他人私事的干扰,就好比对一个国家的侵犯。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避免去问以下这些问题:“Howoldareyou?Areyoumarriedorsingle?What’syourreligion?”等等。这些“关心”式的问题对中国人并没什么不妥,但是对英美国家人士来说,这些是属“个人私事”问题,他们不愿别人过问。

2.称赞与谦虚。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常常是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当受到别人称赞和夸奖时,总是客气地说“我不行。”“我还差得很远。”之类的话。而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会欣然接受对方的鼓励和称赞,并用“Thankyou.”来回答。

(三)社会交往文化方面的差异

2.社交礼节。以please(“请”)为例。在某些场所我们不宜用please,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美国人不说please,一般说:“Afteryou.”但是初学英语的学生常用Yougofirst,这也是不恰当的。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喝酒,或者请人抽烟时,一般用“Helpyourself”,也不用“Please”。

二、《新目标英语》教学中英汉文化融合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文化氛围,做好对比分析。

通过对汉英两种不同文化中交际规则及言语行为习惯的语用对比分析,有意识地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与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结合必修二中的bodylanguage这一单元对“介绍、问候”等语言功能项目,我告诉学生如何跟英语国家人士互致问候,向学生介绍英美等西方国家人士见面的礼节:多数讲英语的人初次见面时要说I’mpleased/gladtomeetyou.分手时,他们会说It’snicemeetingyou.或Nicetomeetyou.

(二)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语的理解。例如:thecat’spaw(猫爪子)。有一则寓言说,猴子怂恿猫从火中取栗,约定分而食之。猫每取出一颗,猴子即剥开吃掉,结果猴子受惠,而猫被火灼伤爪子,受人利用而一无所得。英语中常用“猫爪子”来比喻“被人利用而自己并无所得的人”。再如学习peasant(农民)一词,如果你用它去称呼一个英美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他会不高兴。因为“农民”在汉语中是中性词,而peasant在英语中往往是贬义词,常表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真正的农民在西方称为farmer。

(三)进行拓展练习,重视考试评价。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考评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大多数是通过两个人的对话形式进行。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英汉口头言语方面的文化差异。这里仅举高三复习优化探究上许多学生问到的一题加以说明:

――Lucy,letmehelpyoufixyourcomputer.

――______.Icanmanageitmyself.

A.That’sOkB.No,thanksC.PerhapsnotD.Notatall

这个题目,不少同学选择了C。中国人含蓄,当中国人要拒绝别人主动提供的帮助时,一般是不好意思直接说:“不用!”否则好像显得太鲁莽太没礼貌。我们一般会先说:“不好意思麻烦你。”“还是不用了吧。”或者“别麻烦了。”等等。英美人坦荡直率,喜欢开门见山。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若不想要别人的帮助,一般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因此,本题应该选B。我们应该了解和习惯不同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际。

采用对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进行考查评估这种策略,可以进一步推动对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培养。在处理历年高考题及学生用学习报纸的习题分析发现,几乎每份试题中都出现了一定的以英汉文化差异知识为内容的考题,这进一步说明了培养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重要性。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的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消除文化障碍,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加强文化教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英语教学兴趣听说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没有比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了。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很活跃,但随着学习知识越来越多,到了八年级英语难度逐渐增大,学英语的积极性有所降低,课堂上不开口,也不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出现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甚至有些学生把学英语当做苦差事。面对这种情况,为学生创造轻松活泼、乐于开口的课堂气氛,就成为必要。所以我试着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二、让学生自我表现

因为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产生一种要表达的欲望。所以每一节课上课时,我们都开展5分钟的英语口头练习,只有当他们用英语谈论校园生活或用英语表达他们的思想时,才能真正感到学习英语有用。比如每天让学生做值日报告,谈天气、日期、星期、教室的卫生情况等。学校中学生试穿校服,就让他们谈论对校服的看法,如合不合身、颜色、款式、价格等。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缺少语言环境和场所,所以这5分钟的英语口头练习,让他们有一个说英语的机会,这样他们可以充分“自我表现”,课堂气氛也活跃。

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相互促进的,比如有的学生对英语语法厌烦,但唱英语歌却很投入;有的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但却对英语朗诵感兴趣。根据这种情况,我们有组织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英语书法小展、英语朗诵、唱英文歌等。遇到秋天农民收获季节时,就组织学生下地劳动,然后让他们谈季节、谈收成、谈农民劳动的艰辛。有的学生说:Summeristhehottestseasonoftheyear.有的学生说:ThefarmersgetinriceinSummer.ItlastsfrommaytoJuly.其他学生也不甘落后,一个接着一个说:Therainisenough...我就是这样尽量找机会把课堂教学搬进真实的生活中,为他们提供情景操练的机会,满足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动地多听、多说英语。

三、多听外国人的语言

每节课都让学生听课文里的英语录音,根据授课内容设置2―5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然后请学生根据内容回答问题。还要求学生做听力测试,比如单词或句子,遇到短文时,先让学生当堂作测试内容,课后要求学生把听力短文整理出来,这样课后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听力,对他们来说,仅仅听授课老师的语音还是不够的,多听标准语音,学生英语可以说得标准,语音语调也可以得到训练。

四、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

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用英语授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比如在课堂上用英语提问题,让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练习题和试卷的讲评或各种题型都尽量用英语讲课,引导同学们用英语思维。比如在教过去进行时这个语法时,先不着急介绍这个语法,而是自己先写上一句在黑板上:WhatwasMissWangdoing?自己回答:Iwaswriting.接着请一些同学来演关门、关窗、站、读等一连串动作后,再让另一些学生概述刚才同学所表演的内容:Hewasclosingthedoor.Theywerestanding.这样使学生自然形成过去进行时的语感,再赋予这个时态的定义、结构、句型等。

1.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1师资现状

(1)英语师资匮乏。在我市很多的农村学校里,年龄大的教师以及不是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占很大比重。其中,有一部分英语教师在教英语之前,甚至是政治、体育教师。还有一部分水平较高的英语教师,在农村培养出自己的能力之后就选择向城镇学校发展,追求更好的待遇。正因为如此,导致了农村英语教师的匮乏,严重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2)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以我市农村中学为例,由于有一部分英语教师年龄大且不是科班出身,因而其课改的意识不强,力度不大,导致教学观念和手法落后,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2学生现状

(1)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在我市农村小学,由于大部分学校不重视英语教学。所以,英语在小学阶段一直处于副科的地位,甚至有部分学校不开设英语。正因如此,导致进入中学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2)知识面窄。由于农村地区相对比较偏僻,交通相对落后,因而导致学生与外界交流较少,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少或没有条件使用互联网等现代化的设备,导致其视野不够宽阔,知识面相对狭窄。(3)厌学情绪较强。在我市农村小学,由于英语一直被看作是“副课”,所以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英语缺乏兴趣,加之小学英语基础较差,进入初中之后,随着所学内容逐渐增多,难度逐渐加大,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就对英语产生了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1.3教学环境现状

(1)学校的学习氛围不浓。在农村学校里,大多数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都不高,他们只是为了读完初中而读书。其次就是昂贵的学杂费,很多的农村家庭都承担不起这样的教育支出。这样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就不够厚。(2)社会重视度不够。在农村,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要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很多人就不愿意对教育进行投资。学生受家长的影响,基本就抱着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心态完成他们的中学学业。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怎么能把英语学好呢?

2.解决策略

2.1加强英语的师资培养和在职培训

面对农村英语教师的师资状况,对高校的英语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高校必须进一步深化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为农村中学输送合格的英语教师,这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此,高校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学的联系,把研究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教材教法列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进一步的调整,以适应当前农村地区的教学需要。与此同时,还要借《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年-2020年)》的东风,开展在岗教师的在职培训,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2.2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优化教学环境

2.3深化教材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行教材知识体系虽然形式新颖,但与农村中学的教学现状不太适应。为此,希望教材编写的专家和机构,能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调整和改革现有教材,以调动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2.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营造“重教兴学”的社会氛围

国家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经济状况,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减轻农民负担。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问题,教育才能得以发展,反之,教育的发展又能促进经济的进步。这种良性的循环必能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同时,社会要重视教育,崇尚知识的力量,不宣扬读书无用论,要在农村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

THE END
1.话题阅读12校园生活(解析版)备战中考英语阅读理解.docx话题阅读12 校园生活(解析版)-备战中考英语阅读理解.docx,备战2022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专题12 校园生活(解析版) ¤ ¤话题01 一种新的英语听说考试形式介绍 ¤话题02 学生作弊的原因分析 ¤话题03 面对霸凌孩子们应该怎么做 ¤话题04 一小学校长张鹏飞带领学生跳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901/7165200165004160.shtm
2.拳之路,快乐无穷!今后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利用好教材,利用好思维导图,有意识增加有关文化意识的课外阅读量,指导学生进行文化理解;设置情景,实践教材内容,体验文化。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英语这种文化,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爱上英语,观看英语杂志,英语电影,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真正成为英语学科的代言人! https://www.meipian.cn/ywasuo5
3.我是一名中学生.我很喜欢我的学校生活和我的家庭.但我有时也有...1加1阅读好卷系列答案 专项复习训练系列答案 初中语文教与学阅读系列答案 阅读快车系列答案 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周秘计划系列答案 英语阅读理解150篇系列答案 奔腾英语系列答案 标准阅读系列答案 53English系列答案 考纲强化阅读系列答案 科目:初中英语来源:不详题型:写作题 ...http://www.1010jiajiao.com/czyy/shiti_id_428ea652e154b47b91415149b1836dd7
1.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阅读理解也是中考英语题的必考题目之一,本题型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几年来,中考英语题中的阅读理解材料新,题材丰富,考查学生综合推断能力,根据语篇猜单词意思的能力的力度加大,也考查学生关注细节的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一起来看一下吧! https://www.yjbys.com/edu/reading/119690.html
2.我的学校生活词汇的积累要讲究方法,使用频率较低的词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对于常使用的词汇或者短语要做到理解、记忆和扎实掌握。比如:as soon as ;be proud of;different from;from now on;take one’s time;deal with 等。 篇4:英语作文:我的学校生活 Myname is Zhang Xin and I study in No.1 Middle School....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3kg7p0t.html
3.一年级家长会讲话稿(通用20篇)欢迎大家到学校来交流指导。我总认为家长到孩子就读的学校来是必要的,看看孩子成长的环境,同老师交流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事业的成功,应该包括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说,在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中,抽出一些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实在是一件最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所以,我不再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来...http://mip.yuwenmi.com/fayangao/4042786.html
4.我新学校的生活英语作文(精选18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新学校的生活英语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新学校的生活英语作文 1 Titlhttps://www.wenshubang.com/yingyuzuowen/4626265.html
5.卢婷英语趣配音课程纲要教师课题为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浓厚学习兴趣,扩大词汇量积累,让学生对能够在文化教学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训练语言,强化语言,能够运用和展示自己的英语能力力,同时学习异域的社会生活、文化、风俗等,本课程针对每单元不同主题进行了知识拓展。 (二)不同学段(年级)课程内容与要求 ...https://mdsy.szftedu.cn/jsfz/jskt/202209/t20220918_141590.html
6.以“有意义的学校生活”为主题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训练在学校生活中,总有一些令人感动或让人难以忘怀的瞬间。因此,该主题的高中英语课外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灵活运用丰富的阅读策略来梳理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领域: 外国语言文字;中等教育; 关键词: 阅读训练; 格式: PDF原版;EPUB自适应版(需下载客户端)...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YUHK202313022.html
7.近三年成人高考英语作文范文成人高考《英语》作文范文1 假设你是李华,写信给在中国的英国朋友John,讲述你在英国的生活: 1.住在英国人家里,与房东家同龄男孩成了好朋友; 2.你们谈论学校生活和课外活动情况,你的口语有 了很大进步; 3.夏令营生活丰富多彩,参观博物馆、与当地学生进行球赛、举行晚会等。 https://www.eol.cn/ceici/e2-chengkao-240171.shtml
8.《苏斯博士奖双语阅读生活幽默表达英语绘本套装12册7图书 > 童书 > 少儿英语 > DOLPHINMEDIA > 苏斯博士奖双语阅读生活幽默表达英语绘本 套装12册7-10岁中小学校英语独立阅读课外阅读推荐 自营 海豚传媒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https://item.jd.com/12544946.html
9.重庆市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中职文化素质考试说明(英语)考生能读懂以下话题范围内常见题材的阅读材料,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1.个人与家庭(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family) 个人信息、亲友、友谊、家庭活动 2.学校生活(School life) 校园设施、校园活动、老师与学生、课程 3.日常生活(Daily life) https://www.educity.cn/danzhao/8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