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WeirdSchool》(疯狂学校),是我近半年前就非常想开团的一套书。
它算是初级章节书,主人公是二年级小男生,所以从年龄上,大约适合小学生。它的故事情节适应范围比较广,我觉得1-6年级的孩子,一般都会喜欢。
我实在太感谢这套书了,因为就是它,让Michael钱儿的英文有了质的飞跃,从最初的简单绘本、分级读物、自然拼读、跳过了桥梁书阶段,直接一下子进入了章节书。简言之就是,帮助他从以图画为主的书,顺利过渡到文字为主的书,并且连听带读津津有味。
更重要的是,就是从这套书起,他不但开始能够相对自如地大段讲英文,还开始会使用一些俚语,并讲一些英文用词上的笑话,老师说,他在学校的作文里,也大段引用书中的文字。这种内化的东西,是读翻译成中文的故事永远无法得到的。
这套书共21本,从难度上讲,每本略有不同,蓝思指数(Lexile)介于550-770L之间,很多人都熟悉的《神奇书屋》蓝思指数(Lexile)是320L-760L,所以相比之下,《疯狂学校》指数上看似略难。
但实际上,读过就知道,这套书用词非常生活化,几乎没有什么生僻词,Lexile高的原因大概是有的地方有长句式,略显复杂。我观察了Michael读它的感觉,因为用词简单,所以长句子孩子读起来并不会有明显的理解困难。
因为这套书是从8岁孩子的视角写的,幽默中透着孩子的天真和老师们的用心良苦,再加上重复性的语句比较多,所以特别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读进去,就会一本接一本停不下来。
所以在我看来,这套书无论从趣味,还是从词汇难度,高频词出现的频率,以及学习的难度等等各方面来看,都是作为第一套初章书的最好选择。
这是他的画,上面一排是书里印刷的五个主要人物,下面一排是他脑袋里这五个人的样子。每个人的特点他都如数家珍,比如谁总是爱哭,谁是学霸无所不知但挺招人嫌,谁与他同名却多了一副眼镜。。。可见这故事得多入心。
这里有一段他读这套书的视频——
我还记得有一天他让我陪他读这本的时候,我刚读了两句,他就大段大段复述了起来,我问,你都背过了,干嘛还让我读啊?他说我还是愿意听妈妈讲的,但这书实在太熟了,没办法控制自己,哈哈。
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你才会明白为什么这套书如此大名鼎鼎,为什么它在全球有千万套的销量,为什么国际学校每年的订书季,书单里都不会少了它,为什么孩子读过听过会如痴如醉地喜欢。而喜欢,就直接导致了孩子根本不用督促,自己就走上自主阅读之路。
其实这套书我最初一度打算放弃,因为第一本钱儿读了几次都是翻几页就放下了,听音频也没什么太大兴趣,我以为这套书不适合他。但我查了下,原来这套书第一和第二本是整个21本中Lexile最高的2本,后面的就容易多了,就决定从后面开始给他试试。
此外,第四本的音频中有些比较夸张的笑声,极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所以我就调整了下策略,首先陪Michael一起读了第一本,让他了解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并对整个剧情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始给他直接听第四集音频,他一下子就爱上了。
所以建议刚接触章节书的爸爸妈妈如果担心的话,可以视孩子情况从Lexile较低的开始,在最初帮助孩子进行一些中文讲解都是没关系的。
如果你正在给孩子从桥梁书向章节书过渡,或是如果你给孩子读《神奇书屋》发现没法进展,我强烈推荐这套书给你,一定要给孩子试试!
钱儿目前最喜欢的是第21集,如果第4集对孩子吸引力不大,也可以在读过第一集之后直接试试第21集,每本之间剧情和难度没有太大前后联系。
这套书以学校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个出人意料,但又尽在情理之中的校园故事。
这是一个不止孩子们会无限向往的理想学校,就是身为家长,也恨不得能去那里待上些日子。在表面看似疯狂的种种举动背后,暗藏着家长和老师们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教育的本意就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指向幸福美好的能力,无论过程还是结果。
我只想给大家简单讲讲第一本书的故事。
开学时,他首先认识的是MissDaisy,他的班主任,一个同样“讨厌学校”,并且不会算术,甚至不会读书的“笨老师”。
原本怀有极大厌学情绪的A.J.没想到老师竟然会和自己一样讨厌学校,更料不到老师的文化水平连自己都不如。班里孩子要很费劲地跟老师讲清楚4X4到底等于几——
要教给她read(读)这个词的拼写方式是r-e-a-d,而不是r-e-e-d。
MissDaisy笨到天崩地裂,地动山摇,笨到连A.J.这种不学习的人都忍无可忍地要帮助她学习,这么笨的人,是怎么当上老师的呢?
MissDaisy说,如果不是要给孩子们上课,她才不想来学校呢,她讨厌学校,她就喜欢躺在沙发上,边吃“Bonbons”边看看电视。“Bonbons”,是一种美味的巧克力甜点,一口一个塞进嘴里,连纸巾都不用拿,无比美味,MissDaisy一次能吃一盒。
这段描述,别说是孩子了,连我都无比羡慕,尤其是阴雨天气,窝在沙发里,抱着甜点看电视,这是多么有诱惑力的人生。
钱儿一直心心念念要吃一次Bonbons,可我不知道哪里能够买到,但我也好想尝尝,哈哈。
后来光临教室的是光头校长PrincipalKlutz。
坊间有传闻说,校长在地下室有个专门关坏孩子的地牢,A.J.于是向校长求证。他们甚至还围上前去轮流摸校长光溜溜的脑袋。校长完全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形象,而是一个随意插科打诨开玩笑的朋友。
不爱学校的当然不止A.J.一个人,于是一伙小“反动分子”凑在一起,商讨“人生大计”。一个父亲在并购公司的孩子提议大家集资把学校买下来变成一个电子游戏厅,孩子们于是纷纷附和,掏空了口袋也没凑到几个钱。
老师非常配合地帮孩子们约见了校长,校长说学校很贵不能卖给他们,但如果全校齐心协力读满100万页书的话,就可以把学校租给他们一天,来用作电子游戏厅。
接下来全校疯狂陷入阅读状态,直到大家齐心协力读满100万页书,学校变成了游戏厅的欢乐海洋。
特别书中的一些孩子视角的小乐子,比如A.J.管屁股叫butts,老师说,每个人只有一个屁股,所以应该叫butt啊,但A.J.辩解说,可是屁股分两瓣啊,哈哈哈~~每次讲到这里,钱儿都笑得前仰后合。
比如A.J.的好朋友告诉他人体重越重越聪明,因为大脑也重了啊!
再比如孩子们认为MissDaisy这么笨,可能老师的身份只是一种伪装,她的真实身份是个珠宝盗窃者,银行抢劫者或者干脆就是个绑架者,绑架了真正的老师,等等。
我从来不知道孩子的视角是这样的,那么多看似合理,其实无厘头的天马行空想法,每天从孩子们的小脑袋里面蹦出来,虽让人哭笑不得,但也实在是可爱。
这套书是美国小学一到三年级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国内小学或初中学生阅读。书中词汇量并不很大,但孩子们可以学到书中出现的很多日常用语,以及语法时态的用法。
书非常适合配上赠送的原汁原味的音频来读,孩子就像跟书中的美国小学生交上了朋友,外出在家都要求随时播放故事。对英语的兴趣大增,总体感觉:
是一套小学生看了爱不释手的书。他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深处,这里面的学校才是他们最喜欢的。
也是一套让老师们脑洞大开的书!疯狂的背后是他们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教学方法。
学校疯狂的老师,带给我们最疯狂的教育方式,从侧面展示给我们教育的真谛。
下面我咱们来看看值得团的原因:
男主人公A.J.是一个小学生,整个系列就是以他的视角展开,描写了一二年级发生的趣事。A.J.永远都以“Ihateschool”开头,点燃孩子内心的共鸣点,最后却又充满正能量,使孩子认同学习的价值,而学校的情况,也真是太离奇了!
校长是个典型的“差生”形象,老师居然还要学生来教知识。。。整个学校无比疯狂~~却竟然无比符合孩子们心中的向往,让孩子们一看倾心,不能自拔!
这个学校实在是太奇怪了,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学校”的认识,它一点都不严肃、不古板、甚至是有点疯狂,奇怪的人和怪异的事儿比比皆是。
作者丹·古特曼(DanGutman)小时候也是个不爱读书的人,所以他能很精准抓住A.J.的心理,写出小学生都疯狂爱的书来。看他是怎么介绍自己的作品的——
小朋友在展示新书的海报。
这套书的作者自己小时候并不喜欢阅读,可以说故事中的主人公AJ就是他儿时的化身。他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知道孩子们喜欢什么,爱看什么。所以他在自己作品中尽量做到笔调风趣,平易近人,即使是不爱读书的孩子们也会被他的故事吸引住。
故事中对白很多,人物描写亲切真实,孩子们读起来很容易把故事中的人物跟身边的同学联想在一起,特别容易体会文中的幽默。另外,每本里部分句子的重复性很强,便于小朋友理解。对话中穿插了不少习惯用语和俚语,口语中很常用。
无论是裸听还是看书听读,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形式。有了足够的输入,孩子自然就会慢慢输出,这个积累过程,靠单纯背单词,永远也无法达到。
这套书的音频是一个亮点,朗读者声音丰富、抑扬顿挫与节奏都掌握得很好,而且情绪营造恰当,听起来非常真实有趣。孩子一旦对剧情有一定了解,就会超迷音频里的故事。
这种长度的书,我是没办法在公号里提供讲解了,所以我会尽量找一些原版音频精彩的作品,推荐给大家。这里有一段音频,大家可以听听感受下:
此外,书的内页是这样的。初级章节书的大致特点是:1,以一个一个chapter分章节,排版不同于绘本和分级读物,而更接近咱们成年人阅读的书籍了。2,插图量减少。3,色彩上由彩色向黑白过渡。4,难度上也有阶梯划分,从字体的大小,稀疏,页数的多少等方面递增。5,词汇由简单常用词汇慢慢增加词汇的难度。
咱们这次团购的版本是美国HarperCollins出版的21册盒装,原版进口,每本书的封面和外包装盒都有ISBN号和价格。环保纸印刷,黑白内页,字体字间距都比较大,书拿在手里比较轻,随身携带方便,阅读体验也不错。
出版社:HarperCollins
印刷地:美国
装帧:平装盒装
纸质:环保再生纸(轻型,泛黄,内页黑白印刷,保护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