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建立在垂直权力关系之上的社会逐渐向以个体选择为基础的横向社会转变。体现在新闻传播领域,公众获得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和话语权,他们从大众媒体时代的“受众”不断转化为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消费者”或公民记者。只要愿意,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记录并即时传播亲身见证甚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新闻。
一、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所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受众提供语音、视频等数据服务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获取一定经济利益的传播形式。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加丰富,可以将文字、图像和音频三者融合在一起。新媒体在传播过程方面更加多元,既能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能通过读取、存储方式非线性传播。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更加细化,能够根据受众的喜好筛选相应的内容。在信息的交流中,新媒体能够为传者和受者提供更加对等的媒介平台。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界线。
(一)个性化
新媒体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信息交流需要,打破了以往媒体难以实现的、超越时空阻隔的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信息的传播细分到更加具体的受众,甚至是个人定制。在以往大众传媒时代,由于信息是单向传播的,受众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使受众的信息行为发生改变,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浏览和接收信息,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新媒体为受众的个性化表达提供了平台。
(二)互动性
(三)多元性
新媒体促进了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依赖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不同形式的表现过程也不尽相同。相较与传统媒体,新媒体可以将文字、音频、画面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可以随时无限扩展。新媒体艺术形态也呈现出多元化,比如数字艺术、虚拟艺术、互动艺术、计算机视觉艺术等。
(四)即时性
通过研究对比可以发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在于,传播方式的改变,传播主客体的改变以及传播速度的改变,使得新媒体发生了质的变化。
二、新媒体时代真相成为稀缺品的原因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生产发生了变化,新闻变得随手可得
在以前,新闻是由新闻工作者决定的。新闻工作者是经过专业认定的从事新闻传播的人,是唯一的信息发布者。在今天,由于网络的发展,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新闻的发布者。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积极主动的去查找信息和制造信息,从而参与新闻的生产,称之为“一种主动出击的体验”。
通过相机、手机等简单的拍摄工具,普通人可随时随地拍摄记录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事件,再通过网络将新闻上传至各类网站,轻而易举的实现了新闻的生产过程。普通大众成为了自己的记者和编辑。这种简单便捷又极具体验感的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满足了普通大众对无法直接触及的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实现了自我表达。然而,由于普通人不具有专业的新闻知识,以及新闻素养,发布的信息质量以及真实性上难免出现问题。这就暴露出新媒体传播零门槛的缺点。
(二)真实性,无论在什么时代下,都是我们对于新闻的一贯追求
(三)媒体从业者良莠不齐
(四)把关人角色的转变
传统媒体时代,每一家媒体组织都有着严格的新闻审查流程,媒体组织正是依靠信息的准确和公正的判断来获取公信力。通过对新闻的价值以及社会产生的影响等因素判断新闻是否可以发表。一般主编具有更高层次的专业水平,要求从政治、社会、法律等层面对新闻进行更深层次的评估,并决定是否可以公开发表。传统时代的把关人在今天转变成每一个网民自己。把关人的缺失,使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变得随意混乱,大量带有主观色彩的新闻内容,以及虚假内容充斥着新闻市场。
(五)新媒体发展形式的多元使得其表现方式也丰富多样
一条新闻,可同时出现文字、图像和音频,必要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对其进行扩展补充,从而使内容更加鲜活生动。新媒体具有“易检索性”的特点,通过检索快速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微博,可以说是现在能够比较快速获取最新热点新闻的新媒体,最多140字的内容加上最多9张图片的格式构成一则新闻,小篇幅呈现出的及其精炼的文字叙述,很大程度上会引起歧义,甚至是误导受众,对于图片与内容的真假很难正确的分辨。另外,媒体的转发功能,能够让信息迅速的在各种媒体网站得到扩散,提高了虚假信息的影响力。
(六)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诞生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时代,我们会比以往获得更多信息,同时也更容易困惑;我们会更容易看见真相,同时真相也更难获得。对于真假信息的辨别,更多的责任落到了每一个大众消费者的肩上。我们正成为自己的编辑、自己的把关人和自己的新闻聚合器。尽管很多时候,媒介更容易偏向远离真相的方向,真相也越来越难寻,但是越来越多的网民已经认识到追求公平正义,探索事实真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