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传播特点分析:每个人都是媒介中心

一、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在传播学领域中,学者们将传播形态分为个人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四种形式。在这其中,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直接、也是内涵最丰富的两种传播现象。

大众传播在《韦氏大辞典》中是这样定义的:“由组织化的传播机构和组织化的专业人员创作传播内容,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向一群广大但不确定数量的人群,密集地、大量地传递信息的行为,就称之为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种点对面的单向的传播活动,即由传播者主导的面向广大的受众的有组织、大规模的定向活动。大众传媒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同时又是信息和舆论的控制者,信息具有明显的传播者的主观态度与价值观念,谁掌握了媒介谁就可以控制信息和舆论,大众传播是媒介议程设置的最佳体现。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更为主动,是整个传播过程的出发点和主体。大众传播的特征是建立在迎合、靠拢或争取更广大的受众这一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诱导和操纵受众,左右社会舆论和时尚的方向,大众传播是社会情绪和意志的体现,决定了整个社会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大众传播的受众数量多、地域分布广,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一次性传播大量信息,然而面对庞大数量的受众,传播者的目标并不明确,目的也不直接,传播的主动权掌控在传播者手中,受众完全被动地接受信息,选择的自由十分有限,受众无法进行信息反馈与交流互动。传播效果难以评估,成本也会相对较高。

二、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式

就媒体的发展历史而言,纸质(印刷)媒体、电子(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都有着它们不同的传播模式和优势,手机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使媒体传播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传播形态的界限日趋模糊,具备通话、随时联网、完全个人、有多媒体功能、唯一全天候伴随的手机,将个人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形式整合起来,使得传播者的范畴无限扩大,人际传播的概念得以延伸。

大众传播的信息经由“把关人”——即纸媒、电台、电视台等传播机构,过滤给大众,其传播模型如同一个沙漏(如下图1)。手机媒体发布和传递信息,不需要通过“特定把关人”。大众在海量信息中反向寻找信息。沙漏被打破,手机使社会上人人都成为媒体。

对公式中的每一个W,都有一个特别的分析:(图3)

这五大类型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和层面。但是现在看来,五W模式显得相对简单,对传播的效果有了过高评估,只显示了“枪弹论”的单向传播,没有揭示出传受双方的互动平等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五W模式仍然是传播学领域研究的基础和最基本的综合性研究方法。

依据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与手机媒体的互动性、参与性等特点,笔者尝试绘制出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型(如图4所示),并对其略加分析。

手机传播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传播者的层层把关,也就是在人人都是媒体的前提下,传播信息不断揉合进传播者的主观意念,使得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越来越广泛。而信息的主题也是开放性的,不是按照一个提前约定的规则和内在逻辑发展下去,而是由一些基本话题辐射开去,由某些话题生发出另外许多话题,针对性、指向性更强,传播效果更强大。手机信息的传播过程即从一点出发呈螺旋状盘旋上升生发至另外的一个焦点。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手机媒体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决定了信息在每一个网络节点(即人人都是媒体),都可以全面发送,进行信息的交互和即时反馈,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深度和广度。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型打破了传统大众传播主体化的权威性、推翻了“把关人”的权威主体地位,实现了传受双方的对等性。多个主体的出现,呈现出传受主体的多元交互性及权利的分解与集中的特征。因此可以这样说,手机媒体的传播形态是一种高度整合的社会性传播。

三、结语

波兹曼曾有过论断,高科技的媒介手段和信息爆炸所带来的结果是“技术垄断”。手机媒体这样高互动、开放性的现代传播手段使得当代社会的讯息出现了传播的偏向,以往被人们熟知的现代主体被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置换成了一个多重的、撒播的和去中心化的主体,媒介社会的传播方式随之发生变化,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一个媒介中心。

THE END
1.孕产期降教育最新章节马良坤著其特征如下:①孕产期健康传播目的明确:孕产期健康传播的特定目的是通过健康传播将孕产期相关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面向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孕产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孕产妇孕产期间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育质量和孕产妇及婴幼儿健康水准。②孕产期健康传播对传播者有突出的素质...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862441/18.html
2.聊聊人际传播这个考点如何做笔记的专题进阶版 人际传播的概念和动机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也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直观、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其主要特征在于符号互动,核心在于经由符号而结成的一种关系。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5354099_977768036.html
1.传播特点介绍(口碑传播的特点)大家好,小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传播特点介绍以下问题,口碑传播的特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传播的特点:无形性、动态性、多样性、互动性、社会性、目的性、传承性...https://www.indoasiabiz.com/caijing/202411/310245889.html
2.人际传播的5个特点人际传播的5个特点 人际传播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了解和掌握人际传播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际传播的作用,获取好的传播效果。 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因此,人际传播简便易行,不受机构、媒介、时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在健康教育的传播活动中,人际传播是广泛应用的基本传播形式。特别是在媒介使用还不...https://stu.fjbu.edu.cn/info/1032/2601.htm
3.秋天,天津看书画展本文从四个部分对民国时期二王帖学研究进行论述。第一章,对二王帖学概念及二王帖学在历代传承与发展的介绍。第二章,主要阐述民国时期二王帖学复兴的原因、总体风格特征和历史意义。第三章,为本文的重要章节,重点论述了沈尹默、白蕉等人对二王帖学的继承与创新,从书法创作、书学理念和书法教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着重...https://www.lw50.cn/article/dc6d651c27e59143f1191688.html
4.网络与跨文化传播问题初探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各国学者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其研究的角度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营销传播等多方面,也提出了“区分文化价值观的四个维度”、“语境”等重要概念。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研究网络中存在的跨文化传播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当然,目前直接针对网络进行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分析,似乎还不多见...https://www.fwsir.com/wenshi/html/wenshi_20070729134806_39057.html
5.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主要特征:语言的有声性;语言中语义和声音结合的偶然性;语言机构的层次性 2非语言符号 人际传播的重要媒介是指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借助于直接打动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它包括认得表情手势神态打扮环境等。 非语言符号的种类大体有:体态符号;语言符号的伴生符;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 ...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30000008_1410588.html
6.《传播——人的本能》1.2 传播的定义和特征 1·对传播各种各样的解释 1)共享说:传播就是共享信息的过程 亚历山大·戈德《传播的定义》:“传播就是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独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宣韦伯:“传播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局限:过于简单,人们分享的是信息含义而不是符号,同时需要指出的是...https://www.douban.com/note/611747537/
7.网络人际传播的形态和特征探析网络人际传播的形态和特征探析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1】这是郭庆光教授传播学教程里对人际传播下的定义。人际传播是两个独立主体的交流活动,被认为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直接、最丰富的传播形式,满足着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但由于时代的差异...https://m.renrendoc.com/paper/133402881.html
8.简析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四个特点网络虚假信息之所以快速传播,这与网络传播的模式分不开。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 https://www.knowlesys.cn/ab/key/xujiaxinxi_chuanbotedian.html
9.心神之交言意之妙—从成语意象看华夏人际传播观念特征成语中体现出的传播观念对于当今社会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的主客二元对立的矛盾具有启示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文本分析与文献研究的方法,深入文本的细节进行分析研究,试图探寻文本背后体现出的有关于传播关系的思想内容。以成语为材料、以关系传播理论为视角,以神秘主义的认识方法来对比西方主流传播理论趋向。根据文章的内容与框架的...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357-1017159288.nh.html
10.郑州大学传播学复习8篇(全文)理论:⑴组织是机器⑵组织是家庭(人际关系学派) 批判学派:萌芽于本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兴盛,80年代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之一。起源于欧洲,欧洲至今仍是基地。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批判学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者群体,其内部又分为各种流派。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ahnsgjv.html
11.江苏自考27786《公共关系学》教材大纲江苏自学考试教材大纲3.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持者和策划者,是传播过程的信息源; 4.公共关系的形式与规模受组织内部结构的限制。 二、公众 公众是与公共关系主体即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称。公众共同面临一个有关组织的待解决问题。 1.公众的特征 ...https://www.js-zk.com/jszxksjcdg/25594.html
12.个人的礼仪集锦15篇四、公众距离 这种距离人际沟通大大减小,很难进行直接交谈。处于360~750厘米之间,这是产生势力圈意识的最大距离。如教室中的教师与学生,小型演讲会的演讲人与听众的距离。所以在讲课和演讲时用手势、动作、表情以及使用图表、字幕、幻灯等,辅助教具都是为了“拉近距离”,以加强人际传播的效果。处于750厘米以上距离位置...https://www.jy135.com/zhichang/1539188.html
13.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通用13篇)虽然随着现代交通工具与信息手段的发展,地域的局限性得到了一定的消除,现代文化区域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呈弱化趋势,但是受装饰艺术表达性和直接性的影响,文化差异性仍是装饰艺术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四是装饰艺术具有主观选择性。装饰艺术是由一些符号元素构成的,这些符号元素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它们的选择由设计师自己决定...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yishuxuebiyelunwen/239254.html
14.企业品牌传播问题(精选十篇)整合营销传播主要包括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形式,大众传播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药店和医院、互联网等,人际传播包括药店店员介绍、医生处方、学术推广、公关促销活动、患者口碑、手机短信等。总之,只要是能够传递企业品牌信息的各种传播手段都可以称为整合传播的形式,整合营销传播是品牌建设的有力工具。品牌是被...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efjz27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