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程作品汇报展示□报告
□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平时作业□其他(可多选)
开课学院
传媒学院
开课
系(教研室)
播音与主持艺术
面向专业
开课学期
第4学期
课程负责人
李晓辰
审核人
先修课程
播音创作基础
后续课程
即兴口语表达
选用教材
无
参考书目
3.史蒂芬·E·卢卡斯著余振伟译《演讲的艺术(第8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周云著.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课程资源
课程简介
本课程面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二年级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含实训),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语言传播规律、提升语言表达力和传播力,掌握口语传播规律,能够适应不同媒介情境下的有声语言创作与表达。就课程内容而言,它既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实习就业是否可以满足媒体单位的工作要求。同时,也是为全真互联网时代下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增添可行性意见。
二、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了解语言交际的重要作用、基本原则、习得方法,理解言语交际必备的心理素质、思维素质、应变能力及倾听素养。
课程目标2
掌握有声语言、态势语言、社交语言、即兴演讲、论辩等贴近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与日常生活实践需要的言语基本技巧与方法,并形成良好的言语交际意识与习惯。
课程目标3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在掌握“观察身边语言事实与现象→分析事实与现象→自我实践→实践中理解提高→扩展延伸”系列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主动从互联网中搜素视频、案例等学习资源,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课堂内外有计划有目的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表达实践的习惯,并将实践日常化、经常化。
表2-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2:文化素质
2.具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储备,对文学、美学、艺术、历史、社会等人文社科领域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技术领域知识有所认知;熟悉各种文艺形式和文化现象,能够在专业工作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毕业要求3:核心能力
毕业要求4:创新创业能力
4.能以创新性思维对传媒行业进行思考,在短视频领域能够完成策划拍摄及出镜工作。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新媒体、网络平台等内容生产需求。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1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沟通的基本原理
1.口语传播史
重点:熟练掌握口语传播的历史。明确修辞的五大要素。
难点:如何针对口语传播的情境与应用进行区分。
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论完成知识学习;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2.倾听
3.非语言沟通
自我沟通
1.自我概念
2.小组作业:完成要求实践项目
重点:熟练掌握自我沟通的定义及法则。
难点:如何克服自我沟通的障碍,进行有效的自我沟通。
2.如何改进
3
人际沟通
1.情商
重点:熟练掌握人际沟通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难点:如何掌握人际沟通与关系发展的重要理论。
2.面子问题
3.表达不同意见
4
团体沟通
1.有效决策
重点:熟练掌握团体传播的定义内涵及重要概念与理论。
难点:如何使用团体沟通与互动技巧。
2.成员关系
3.领导力
4.团队管理
5
公众沟通
1.故事+价值
重点:熟练掌握组织传播的定义内涵及区分组织传播的主要情境。
难点:如何使用沟通技巧更好地进行组织传播。
2.公众演讲技巧
6
跨文化沟通
1.文化与沟通
重点:明确跨文化沟通的重要研究和理论。
难点:如何更好的进行跨文化沟通。
2.跨文化沟通能力
3.跨文化伦理与国际传播意识。
实验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2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项目名称
教学目标(观测点、重难点)
课程思政要素
学时数
项目类型
要求
每组人数
实验1:30s自我介绍
教师开发
1.选择适合自己的介绍方式(重点)
社会责任
四个自信
设计研究
必做
4或5人一组
实验指导
2.介绍语言准确、生动、符合听觉规律
3.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已达到传播的效果(难点)
4.自我介绍的内容怎样布局
实验2:脱口秀展演
1.如何表达可以达到“秀”的目的(重点)
2.在生活中不断发现可以“秀”的细节
3.“脱口秀”的语言应该怎样选择(难点)
4.“脱口秀”的过程应该如何设计和布局
实验3:即兴攻辩
1.如何做好赛前准备(重点)
2.怎样快速搜集整理资料
3.如何控制现场局面,保证己方观点的合理性(难点)
实验4:公众演讲
1.熟悉讲故事的流程(重点)
2.学会讲故事的语言表达
3.怎样讲故事可以生动有趣(难点)
4.故事的情景布局
实验5:模拟联合国大会
1.基础知识的积累(联合国整体的组织构、职能、权力、往届决议内容架)
2.具备查找、梳理资料、文献信息的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3.敢于进行交流提出观点有质疑意识。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表4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考核内容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考核占比
课程
目标1
是否了解语言交际的重要作用、基本原则、习得方法,能够掌握言语交际必备的心理素质、思维素质、应变能力及倾听素养。
模块1
10%
平时考核
实践考核
目标2
是否掌握有声语言、态势语言、社交语言等基本技巧与方法,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言语交际意识与习惯。
模块2-6
项目1-5
目标3
是否能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能够在课堂内外有计划有目的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表达实践的习惯,并将实践日常化、经常化。
模块1-6
30%
50%
期末考核
表4-2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目标
平时考核20%
实践考核30%
期末考核50%
20%
0%
10
80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评定
(1)平时考核(20%):围绕课程学习目标,能够准确体现课程思政理念。通过翻转课堂等手段完善目标教学内容,并且学生自主实践可以达到行业要求。
2.期末成绩评定
课终考核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口语传播规律,能够适应不同媒介情境进行有声语言创作与表达。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已掌握的口语传播规律面对不同媒介情境进行有声语言创作与表达。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30%)
(三)评分标准
表5评分标准(非试卷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优秀
(100>x≥90)
良好
(90>x≥80)
中等
(80>x≥70)
及格
(70>x≥60)
不及格
(x<60)
汇报超出规定30秒以内;策划文案较为详细;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外部技巧;受众反馈一般。
汇报超出规定30秒以内;策划文案质量一般;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外部技巧;受众反馈一般。
汇报超出规定30秒以上;策划文案简单;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外部技巧;受众反馈较差。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院(部)播音教学系(教研室)讨论制定,传媒学院(部)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