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心理现象的构成祥见单独的那张PPT。
第1讲受众的注意
一、注意原理
(一)注意的功能
1、什么是注意
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功能
(1)指向:选择信息的功能
筛选器理论
对行为起到调节和监督的作用。
a、抗干扰,降低其影响度;
b、注意需不断转移。
(二)注意的种类
分类维度:目的、意志
1、无意注意:
没有自觉目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
有明确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维持的注意。
媒介接触中什么情况现下是无意注意,什么情况下是有意注意?
(三)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稳定性
2、注意的起伏
在注意中出现的周期性加强或减弱的变化。
注意起伏的速度在人与人之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有很大差异,一般每一次起伏周期平均约8——10秒。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
什么因素会影响到注意转移?
二、什么因素影响受众的注意?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1)新颖性和奇特性
新奇的东西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绝对新异性(经验中从未出现过)
相对新异性(已熟知的刺激物的不寻常结合)
(2)强度
这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
绝对强度
相对强度
(3)对比关系
(4)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
内容丰富的对象和活动的对象,在主体积极性相等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注意。
利用新闻信息自身的特性,如新异性、变化性、对比性、相对强度、呈现方式等引起受众注意。
以上这些因素都属于客观条件,而引起无意注意还需要考虑主观条件。
2、受众的内在因素
(1)需要与兴趣
a.凡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事物就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
b.兴趣包括专业兴趣和一般兴趣。
(2)情绪和精神状态
个体当时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无意注意。
a.情绪状态:心情愉快与不愉快
b.精神状态:精神饱满与过度疲劳
人在精神饱满时,最容易对新鲜事物发生注意,同时注意也容易集中和持久。
三、引起受众注意的方法
(一)表现形式引人注意
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1、制作标题、选择题材、报道角度、装帧版式、语体、编排的位置等方面。
2、运用幽默、悬念、艺术等手段
问句、设问容易引起注意。
除此之外,传播内容的软倾向处理也吸引受众注意。
总之,强调两点:
a.缺乏可读(视、听)性支持的媒介产品可能会失去“无意注意型”受众。
b.但过分追求受众的无意注意,会带来负面的社会效果。
1.名人报道。
2.影视名星。
3.赛事炒作。
4.各类花边新闻、趣闻奇闻有增无减
5.带有色情、暴力、犯罪内容的新闻。
(二)内容符合受众兴趣,满足受众需要
根据调查得知
2、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3、知识含量大、有保存价值
4、见解独到
5、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6、其他方面:比如独特的(独家新闻)、及时的(时效性强)、既有品位又好看的、可信的(公正客观、可信度高)
吸引受众有意注意的内容特点:
是重要的,而不是琐碎的
是精彩的,而不是乏味的
是有用的和可操作的,而不是空泛的,
是形式和风格不断创新的,而不是陈旧老套的,
是主动去找受众而不是受众费力地去找的
总结:
一个能引起并保持受众注意的传媒产品应该是:
在内容和形式上兼具好看、有用和重要三个基本要素。
一、记忆原理
(一)定义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环节
识记、保持、再现(再认与回忆)
认知加工理论的观点:
记忆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容量。
(三)记忆的种类
理解记忆与机械记忆
三情:情节记忆、情绪记忆、情境记忆
闪光灯效应
指对引人震撼的事件,容易使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在闪光灯效应影响之下所产生的深刻记忆,成为闪光灯记忆。闪光灯记忆所记者,多半是与个人有关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