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的受众——受众的权利

定位: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信息流程的终端,是新闻信息的收受者,是新闻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又是信息、媒介及传播效果的最终检验者

受众是新闻传授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活跃的决定因素。受众对

新闻媒介最经常、最权威的评价就是对各种各样媒介活动的接触程度,即报纸的发行

量、电台的收听率和电视台的收视率

受传者的特征:1、受传者是无定向的、模糊的

2、受众获知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不可避免的对各个媒体进行比较分析

3、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的选择,新闻信息的传播接受不具有强制性

4、新闻传播的预期效果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受众对信息的心理反应和行动

5、在新闻信息的传授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反应,他们所表示的意见及其所

6、受众既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又是一定的社会群体的一员,其行为受

群体制约

7、受众在接收到信息以后,出于一定的心理需求和人际关系会向他人转述

特征新趋势: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是编辑”,既是受传者,优势传者;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既具有受者

的角色特征,又具有传者的角色特征

受众的特点(荣):1、广泛性

成员组合和地域范围的广泛性

2、混杂性

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的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角度

3、隐蔽性

受众对于媒介来说是一种笼统、隐蔽的存在

传播者对受众的角色期待

1、政治经济期待

传播者期待自己所选择的信息和所发表的意见能为受众所接受,自己的态度与价值观呢过为受众所认同,从而巩固与提高自己及所在媒介在社会上的威望,在这个基础上获得所期待的各种经济、政治的或者其他的功利收益

2、文化规范的角色期待

传播者期待通过自己有选择的信息传递,为受众接手之后能成为一种道德的、文化的规范力量,使受传者体会和感觉到社会认同的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规范,并去规范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3、组织期待或团体期待

传播者期待通过自己的传播活动,把受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受众成为自己指挥或指导下的团体的一员

受众的分类

1、按照媒介类别分类: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

2、按照接触的新闻媒介分类:稳定受众、不稳定受众

3、按照受众不同信息需求分类:一般受众、特殊受众

4、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现实受众、潜在受众

5、按照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核心受众、边缘受众

核心受众的确立:受众的区域定位、受众的职业和身份定位、受众的年龄定位、受众文化定位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1、受众决定着媒介内容的取舍

任何媒介的发布都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求出发,任何宣传同样必须从顾及受众所能接受的实际程度出发

2、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根据不同地域受众的心理定势和媒介接触习惯的实际出发;受众的文化底蕴决定着媒介的风格

3、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新闻媒介不断的追逐满足受众新的需求

4、受众的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利之源

受众获取新闻事实的途径:1、新闻机构——大众传播

2、别人告诉——群体传播和和亲身传播

3、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

新闻传播受众的接受

接受:是对一种事物和观念的容纳,又指接触信息传播后可能产生的反应

目的:获知、警戒、认同、做伴、报酬

影响受众对新闻传播接受的因素

1、明确的接受目的

明确的接受目的是受众接触与接收新闻信息的动力

2、传播环境:○1媒介自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新闻传播媒介的发达水平、经营管理方式

和新闻报道体制

○2媒介运作大环境—主要指社会经济发达水平、政治民主化程度和公民文化

素质状况

3、受众的认知能力:○1新闻作品的结构分析——及时正确的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

○2新闻文本的分析——了解新闻内涵

○3新闻根据的分析——5W

受众接受过程的选择的心理反应:

1、选择性接触:受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态度对新闻媒介、新闻信息的取舍

影响因素:○1功能因素——信息内容(短期、长期)

○2结构因素——信息形式(对比、强度等)

2、选择性理解:受众总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对所接触的信息作出独特的个人理

解,使其与原有的认知相互协调而非冲突

影响因素:文化背景、经验;性格;主观加入行为

3、选择性记忆:由于维持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需要,受众往往只是记住自己所赞同的内容,

而忘却不赞同的内容

受众接受的从众心理:

含义:受众在新闻信息接受中,由于实际上或心理上的压力,而采取同多数人意志信息取舍与信息理解

影响因素:知觉情景(清晰度);群体力度(人数、趋向性);人格特征(自信心)

好处:尽快的是受众的态度定型,传播活动顺利进行,达到沟通信息、统一舆论的目的

缺陷:抑制了受众对于信息接受与理解的创造精神,伤害了少数受众探讨真理的积极性

方法:传播者既要利用受众的从众心理,扫清新闻传播的障碍,整合社会舆论;又要尽量避免和减少有探索精神的受众伤害,坚持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注意社会舆论的平衡

新闻传播的心理机制

1、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求知心理、求新心理、求同心理

求异心理、求趣心理、求美心理

2、传授双方的心理调和:通过对传授双方的心理定势进行协调,使之处于相对和谐与平衡

的心理状况

方法:了解研究受众,针对他们的需要、心理状况进行协调;

运用心理机制,巧妙地进行协调

新闻传播受众的权利

受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在法律意义上,受众又是公民,在法定范围内享有作为公民应当的一切权利

1、知情权

内涵:知情权不是媒介的特权,它是人民权利,受众作为公民,理所当然享有知情权,特别是通过媒介了解公共信息的权利,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的专门从事社会信息

整合和传播的公共部门,其行使知情权的权利和义务得以更加明确化和加强

2、表达权(表达自由)

定义: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

内涵:○1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

○2(媒介接近权)包括针对媒介批评自己的意见提出反驳的权利;参与媒介上的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意见的权利

○3公民的表达权是在一定的法律限制范围之内的

○4媒介表达自由与受众表达自由之间的矛盾——媒介资源的相对有限

3、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内涵:○1受众借助媒介行使舆论监督权

○2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我媒介带有一定的“公共性”是其力量的源泉,所以其建议权、监督权是受

众作为公民应该享有的自然权利)

4、名誉权:受众对自己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名誉)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

的权利

5、隐私权:受众拥有对个人的身体或日常生活不愿公开的情况的权利

6、付酬阅听的消费者权利、机关媒体受众的成员权利、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权利

受众对信息的反馈

反馈的对象:传播者——大众传播机构的传播者、亲身传播和群体传播的传播者

反馈的内容:(受众对新闻机构的评价标准)

1、新闻机构对他们的新闻需要的满足程度

2、新闻报道事物真实性程度

3、对事实的判断、解释的正确性程度,即宣传观点正确与否

反馈的客观性:反馈是客观存在的,不易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传播者可以控制的,反

THE END
1.传播主体概念传播主体是指那些在具体新闻媒体、网络媒体中从事新闻业务活动的传播者。传播主体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体组织等。个体传播主体就是以个体为主导性的新闻传播者。在新媒体时代,所有个体既https://m.edu.iask.sina.com.cn/jy/2yeHXLuYAwl.html
2.2021年全国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大纲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文艺表演团体及演员参加的营业性演出,应向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申请。申报主体为演出经纪机构或文艺表演团体。 考点4.申报材料 举办营业性演出应提交的材料包括:(1)营业性演出申请登记表;(2)《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副本(或《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备案证明》副本、《个体演员备案证明》)复印件;(3)演员名...http://www.woshizmt.cn/m/view.php?aid=2991
3.头条文章(六)全球传播 一般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主要是国家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各样的政府间国际机构。而在全球传播中,其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里既...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829689125404833
4.关于政治学综合考试的书后复习题和答案(吐血推荐)答: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5、 政治权力的类型有哪些? 在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主要表现五种形式: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合法性权力及人格型权力。 6、 政治权力的基础是什么? http://www.yuloo.com/zzy/news/2005-04-28/44480.html
1.中西新闻传播差异比较(精选四篇)中西方新闻媒体在报道灾难性事件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差异, 一是传播主体的“大我”和“小我”差异。二是传播方式的“正面”和“负面”差异。三是传播效果的“虚拟”和“现实”差异。但不管是哪方面的差异归根究底都跟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有关, 因为传统文化的差异对灾难性新闻报道造成影响, 导致在灾难性新闻传...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fikdoz.html
2.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主体差异性令人期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主体差异性令人期待,知识传播,短视频,主体差异性,疫情暴发以来,短视频已成为知识普惠的重要路径和窗口。在知识传播类别中,它与依托网络的其他方式相比,具备自身的鲜明特征——...https://wap.cnki.net/touch/web/Newspaper/Article/XWCB202112010042.html
3.背完这篇又全又新的「专题笔记」,随他怎么考「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包括国家、国际机构、超级国家机构、同盟或地区集团、跨国组织或运动、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以及个人。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日本学者生田正辉指出:“国际传播的首要特征,是它与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由政治所规定的跨国界传播。”...https://www.douban.com/note/855784833/
4.社交网络分析7:社交网络舆情分析社交网络舆情演化传播建模...功能:作为舆情传播的虚拟介质,包括新闻网站、社交网站、博客、论坛、应用软件等。 社交网络舆情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的特性 社交网络舆情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具有规律性、周期性和连续性。 在不同阶段,舆情的主体、本体、载体等呈现出不同特点。 生命周期理论是刻画社交网络舆情阶段特征和演化路径的有效理论基础。 https://blog.51cto.com/u_16651779/10457496
5.张爱军:后政治传播时代政治认同的特征趋势与建构困境以身份政治为表现形态的后政治在网络媒介技术逻辑加持下构建了政治认同的后政治传播环境。后政治传播时代政治认同具有多元化、流动性、离散性、碎片化、重叠性与失衡性等特征,其认同变化的基础逻辑在于认同主体意识的提升,认同主体身份意识提升、“他者”意义制造与权威意义消解三个维度在差异化、冲突化和表演化的行为逻辑...https://isg.zjnu.edu.cn/2021/0408/c13975a355382/page.htm
6.传媒观察认知传播学,从“认知”和“传播”入手传播者的形象以及传播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传播效果。对于传播者的研究不仅仅包括了以个人和机器为传播主体的信息分发,还包括了以企业、组织为传播主体的广告营销效果测量。 1.以个体为传播者:以“关系”为主要面向的信任机制探索 ...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2707208.html
7.高中政治知识点大全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地位、需要、认识角度、立场、阶级性等 3、人生价值观 (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奉献,即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索取,即人是价值的享受者) ...http://zongjie.yjbys.com/xuexi/558770.html
8.传播学十大核心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嬗变澎湃号·湃客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519102
9.组织传播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其传播主体是组织【简答题】简述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包括肉眼与镜下)。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病理学(医学高级)>第三章损伤的修复考试题目 【简答题】简述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主体。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工作分析考试题目 【多选题】企业文化传播的效应具体体现为()。 A. 权威效应 B. 从众效应 C. 晕轮效应 D. 投射...https://www.shuashuati.com/ti/9107014f9e174dd9b0e4c6b2701776fb.html?fm=bdbds213957e2e6fd2a51097b720cf68a4e64
10.全面了解风控策略体系消费金融风控联盟本文由正阳执笔,思茂校正,同时感谢正阳学院近300位策略师的协同,全文总计5.0w字(公众号文字数极限,所以多有删减),因内容较长,故前设大纲,方便索引;后有推文,方便扩散。主体可分五部分展开阅读: 1.策略先行之道 策略定义 策略特性 策略类型 决策路径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849659.html
11.报告认知范文12篇(全文)三、个人账号和媒体公众号是腐败信息发布和转发的主体 研究首先选择了转发次数在1000次以上的544条重点博文, 并根据其传播主体的差异, 依据博文数、转发数及评论数等若干个维度进行了分类汇总, 以探讨重点博文的传播效果状况。 从上表中的统计中可以看出, 认证个人、认证媒体和普通个人构成了微博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三大...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gpvsfbe.html
12.探店有氧:从杭州开到北京深圳,为新商业形态赋能有氧的三位负责人告诉数英,项目出街背后,有氧常常会做很多“看不到的事”,包括对品牌生意逻辑的挖掘、对内部资源的协同调动……在强调营销效果上,有氧和客户一样坚持。 1、一盘“番茄炒蛋”,掀起情感营销热潮 有氧为招商银行信用卡策划的《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整合营销,作为传播主体的商业推广视频在完成商业...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420917.html
13.以战略思维创新国际传播体系理论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精心策划议题,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话语实践的影响力,以效果评估促进方式方法的改进,实现我国对外传播话语的精准与高效。 多元话语主体差异化定位 对外话语体系是指我国在以国外受众为指向的沟通中使用的话语模式或话语风格。长期以来,我国对外传播的话语主体以媒体话语为主,商务和...https://www.workercn.cn/c/2024-03-19/81913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