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与知乎的媒体化宿命

在《B站会成为"两微一抖"后的新一极吗?》中,我做了一个设问:

“两微一抖”后的新一极会是知乎还是B站?

无论是从公共话题的参与能力,还是用户自发的传播意愿上来看,这两个社区的传播外延都在向平台外溢出。

作为热点事件的新兴媒体渠道,知乎、B站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公共传播平台,对于公共话题的跟进,显现出这两个产品正在逐渐走向媒体化。

本文将探讨一下,就媒体化内容而言,知乎与B站的发展差异,以及信息时代的公共媒体价值。

1.走向即时,信息产品的媒体化宿命?

“只要和新闻绝缘一会儿,心里的牵挂就在习惯性地积累。”

阿兰·德波顿形象地描述了当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即人们对即时信息的获取需要,固化为一种生活习惯,这在“信息”与“新闻”的边界愈加模糊的当下尤其突出。

社会信息化程度越高,对即时信息的需求就越大,这也影响了几乎所有的信息化产品。

知乎与B站都有社区化内容的一个共同特点,即内容沉淀与流量累积,知乎的陈年问答、B站老番,站内很多内容是不太受“时效性”限制的。

时效信息的社会性需求,是当前互联网流量的最大增量,由此产生的基本趋势是,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很容易为获取流量,而向即时信息“低头”。

无论是“知乎热榜”,还是B站如今经常性的时事热点专题,都在显现出这种趋势。

而即时性的突出,是媒体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点在微博、Twitter的“媒体化”转向中,都已有过验证。总的来讲,B站与知乎的媒体化过程依然是一种增长策略。

再看知乎、B站的媒体化趋势,呈现出了什么特征?又会走向何处?

以本次疫情传播为例:

从整体数据传播量上看,两者并没有太大差距,差异体现在传播细节中。

两份数据报告还显示:

知乎上线的“抗击肺炎”专题,7*24小时即时更新,浏览量达到近10亿次,国家卫健委、人民网、环球时报、新京报等超过3000家权威媒体及专业机构站在知乎发声与科普,2万篇专业科普内容被阅读了1.56亿次;

此前提到过,在走向“两微一抖”的过程中,知乎与B站提供了更多的内容品类,连接用户与媒体、机构的公共媒介属性也在显现。

整体而言,两者之间的差别依然是在内容形式与流量的匹配上:

知乎还是文字问答内容占据主导地位,显示优先级为“问题—优质解答—答主”,优质解答是最重要的;

此外,从知乎热榜起,知乎就开始呈现出一种“微博热搜”式的运营策略,继续加大平台的推荐引流功能,疫情传播中的策划、运营也比较突出;

而B站和官方媒体,特别是央视新闻的合作,B站承接了广电媒体的部分传播职能。

由此关联的一个较为显性的差异,是知乎与B站的传播主体差异:

因而,知乎问答或专题的总量看似不小,但流量相对比较分散,很难产生百万乃至千万的单一问答或回答。

B站虽然也是UGC主导的内容社区,但近些年流量的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了。

首先,视频形式还是内容生产的最高门槛,无法形成真正的“人人创作”;其次,B站的视频虽然也是“一键三连”的用户筛选机制,但对内容解释的话语权还在UP主。

虽然都说B站是个学习软件,但B站的内容总体而言还是泛娱乐化的,用户仅仅扮演了一个“吃瓜人"的角色,根据不同口味选择适合自己的“瓜”而已。

“瓜"究竟好不好吃,人各有异,这是兴趣导向。

一个能够反映两者之间这种传播主体差异的案例——

这是平台内主体性的差异导致的受众反馈差异。

从两个平台的头部账号情况,也能看出因此导致的流量聚集差异:

QuestMobile发布的《2019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9月,知乎平均月活4865万,同期,B站的月活超过1亿。

(知乎用户统计数据,2019.6)

从高知问答社区开始下沉的知乎,在众多“精英”的检视之下,有一种天然的对作答者的“祛魅”,优质回答高于优秀答主,这是知乎用户的肯定次序;

B站究竟还是个泛娱乐化的视频平台,流量的集聚效应只会更进一步。

2.社区媒体化的两种可能

知乎、B站,一个图文主导,一个视频主导,放在一起比较是基于的社区产品的特点——汇集共同兴趣与行为模式。

同为UGC社区,以问答为核心的知乎,“问”、“答”缺一不可;但以视频内容为核心的B站,真正的UGC内容还是UP主的投稿。

毕竟,弹幕是一种社区文化,而非创作。

前面提到,知乎更倾向于读者主体性,这种模式更适合“人际传播”。知乎用户提什么问题、答什么问题、浏览哪些问答,主要是基于用户的个人兴趣、认识边界、弱社交关系等。

基于“问题”的基础传播链条,使得知乎的单一内容很难出现“大众传播”,也就是“爆款”。

因而,平台方的内容运营就非常重要,上线知乎热榜,是知乎主动追求即时热点的流量,毕竟仅仅是“新鲜事”的特点就足以勾起读者的兴趣了。

另一边,B站的媒体化,其实仍在原有的内容框架之类,设置专题只是一种非常态的运营手段。

B站的媒体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如此次与央视新闻合作的疫情报道、与人民日报、环球时报联合出品的漫画作品。

可以预见,以后会有更多主流媒体会把B站作为宣发的重点平台。

B站的媒体化,并不是产品定位的变化,也不是一种固定、专门的通道,而是临时专题、乃至跨年晚会这种灵活性更强的设置,不会改变原有的UP主核心的内容生态。

此外,由于B站的流量效益逐渐显现,品牌方的注意力也在倾斜,比如钉钉在B站“鬼畜求饶”的一段视频,目前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两千万。

阿里、腾讯、小米等企业账号的官方鬼畜也越来越多,B站事实上成为了“Z世代”营销的主阵地。

需要注意的有两个问题,一是作为有限度“讨论空间”的可控性,这是风险管控问题;二是媒体化内容与原有“知识化”内容的平衡。

毕竟,媒体内容天然是碎片的、反结构的,这与“知识”相悖。

总的来说,媒体化对B站和知乎而言,既是内容的调整,也是商业化的一种铺垫。

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媒体

当代线上舆论场,并非是一个个孤岛,而是一种互相分离却又时时连接的整体。

“我们得到的太多信息乃是超出自身消化能力的数据或抽象事实。”(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人们从未像如今一样,时时刻刻直面着新闻、信息的冲击,对个体而言,信息过载带来的恐慌、焦虑、兴奋、嫉妒等种种情绪,并无太多益处。

B站UP主@林晨同学在1月24日发布的Volg《武汉封城后的24小时》,在B站播放量达到848万,微博播放量达到3659万,还被央视转载,使得武汉之外的更多人能够产生共情;

科普自媒体回形针PaperClip在2月2日发布了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专业、形象向大众科普了,这条视频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达到4758.8万,微博播放量1.1亿次,不少官方媒体纷纷转载。

“查阅新闻就像把一枚海贝贴在耳边,任由全人类的咆哮将自己淹没。借由那些更为沉重和骇人的事件,我们得以将自己从琐事中抽离,让更大的命题盖过我们只是聚焦于自身的忧虑和疑惑。”

THE END
1.传播主体概念传播主体是指那些在具体新闻媒体、网络媒体中从事新闻业务活动的传播者。传播主体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体组织等。个体传播主体就是以个体为主导性的新闻传播者。在新媒体时代,所有个体既https://m.edu.iask.sina.com.cn/jy/2yeHXLuYAwl.html
2.2021年全国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大纲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文艺表演团体及演员参加的营业性演出,应向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申请。申报主体为演出经纪机构或文艺表演团体。 考点4.申报材料 举办营业性演出应提交的材料包括:(1)营业性演出申请登记表;(2)《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副本(或《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备案证明》副本、《个体演员备案证明》)复印件;(3)演员名...http://www.woshizmt.cn/m/view.php?aid=2991
3.头条文章(六)全球传播 一般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主要是国家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各样的政府间国际机构。而在全球传播中,其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里既...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829689125404833
4.关于政治学综合考试的书后复习题和答案(吐血推荐)答: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5、 政治权力的类型有哪些? 在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主要表现五种形式: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合法性权力及人格型权力。 6、 政治权力的基础是什么? http://www.yuloo.com/zzy/news/2005-04-28/44480.html
1.中西新闻传播差异比较(精选四篇)中西方新闻媒体在报道灾难性事件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差异, 一是传播主体的“大我”和“小我”差异。二是传播方式的“正面”和“负面”差异。三是传播效果的“虚拟”和“现实”差异。但不管是哪方面的差异归根究底都跟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有关, 因为传统文化的差异对灾难性新闻报道造成影响, 导致在灾难性新闻传...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fikdoz.html
2.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主体差异性令人期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主体差异性令人期待,知识传播,短视频,主体差异性,疫情暴发以来,短视频已成为知识普惠的重要路径和窗口。在知识传播类别中,它与依托网络的其他方式相比,具备自身的鲜明特征——...https://wap.cnki.net/touch/web/Newspaper/Article/XWCB202112010042.html
3.背完这篇又全又新的「专题笔记」,随他怎么考「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包括国家、国际机构、超级国家机构、同盟或地区集团、跨国组织或运动、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以及个人。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日本学者生田正辉指出:“国际传播的首要特征,是它与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由政治所规定的跨国界传播。”...https://www.douban.com/note/855784833/
4.社交网络分析7:社交网络舆情分析社交网络舆情演化传播建模...功能:作为舆情传播的虚拟介质,包括新闻网站、社交网站、博客、论坛、应用软件等。 社交网络舆情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的特性 社交网络舆情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具有规律性、周期性和连续性。 在不同阶段,舆情的主体、本体、载体等呈现出不同特点。 生命周期理论是刻画社交网络舆情阶段特征和演化路径的有效理论基础。 https://blog.51cto.com/u_16651779/10457496
5.张爱军:后政治传播时代政治认同的特征趋势与建构困境以身份政治为表现形态的后政治在网络媒介技术逻辑加持下构建了政治认同的后政治传播环境。后政治传播时代政治认同具有多元化、流动性、离散性、碎片化、重叠性与失衡性等特征,其认同变化的基础逻辑在于认同主体意识的提升,认同主体身份意识提升、“他者”意义制造与权威意义消解三个维度在差异化、冲突化和表演化的行为逻辑...https://isg.zjnu.edu.cn/2021/0408/c13975a355382/page.htm
6.传媒观察认知传播学,从“认知”和“传播”入手传播者的形象以及传播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传播效果。对于传播者的研究不仅仅包括了以个人和机器为传播主体的信息分发,还包括了以企业、组织为传播主体的广告营销效果测量。 1.以个体为传播者:以“关系”为主要面向的信任机制探索 ...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2707208.html
7.高中政治知识点大全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地位、需要、认识角度、立场、阶级性等 3、人生价值观 (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奉献,即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索取,即人是价值的享受者) ...http://zongjie.yjbys.com/xuexi/558770.html
8.传播学十大核心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嬗变澎湃号·湃客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519102
9.组织传播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其传播主体是组织【简答题】简述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包括肉眼与镜下)。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病理学(医学高级)>第三章损伤的修复考试题目 【简答题】简述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主体。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工作分析考试题目 【多选题】企业文化传播的效应具体体现为()。 A. 权威效应 B. 从众效应 C. 晕轮效应 D. 投射...https://www.shuashuati.com/ti/9107014f9e174dd9b0e4c6b2701776fb.html?fm=bdbds213957e2e6fd2a51097b720cf68a4e64
10.全面了解风控策略体系消费金融风控联盟本文由正阳执笔,思茂校正,同时感谢正阳学院近300位策略师的协同,全文总计5.0w字(公众号文字数极限,所以多有删减),因内容较长,故前设大纲,方便索引;后有推文,方便扩散。主体可分五部分展开阅读: 1.策略先行之道 策略定义 策略特性 策略类型 决策路径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849659.html
11.报告认知范文12篇(全文)三、个人账号和媒体公众号是腐败信息发布和转发的主体 研究首先选择了转发次数在1000次以上的544条重点博文, 并根据其传播主体的差异, 依据博文数、转发数及评论数等若干个维度进行了分类汇总, 以探讨重点博文的传播效果状况。 从上表中的统计中可以看出, 认证个人、认证媒体和普通个人构成了微博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三大...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gpvsfbe.html
12.探店有氧:从杭州开到北京深圳,为新商业形态赋能有氧的三位负责人告诉数英,项目出街背后,有氧常常会做很多“看不到的事”,包括对品牌生意逻辑的挖掘、对内部资源的协同调动……在强调营销效果上,有氧和客户一样坚持。 1、一盘“番茄炒蛋”,掀起情感营销热潮 有氧为招商银行信用卡策划的《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整合营销,作为传播主体的商业推广视频在完成商业...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420917.html
13.以战略思维创新国际传播体系理论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精心策划议题,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话语实践的影响力,以效果评估促进方式方法的改进,实现我国对外传播话语的精准与高效。 多元话语主体差异化定位 对外话语体系是指我国在以国外受众为指向的沟通中使用的话语模式或话语风格。长期以来,我国对外传播的话语主体以媒体话语为主,商务和...https://www.workercn.cn/c/2024-03-19/81913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