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与课程建设的需要
(三)有效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新文科建设
二、《整合营销传播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一)课程思政的改革思路
《整合营销传播实务》以“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自信”为教学出发点,以中国本土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播中国文化、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与专业认同为教学目标,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各章节知识内容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内容设计
(三)教学引导方法与举措
(四)示范案例
三、专业课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改革效果
(一)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二)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就是将思政教育元素、职业理念、文化自信等融入到知识传播中,其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在成年之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可以丰富理论知识内容,还创新了实践教学的方式,提升了专业教学的授课效果。
作者:孟茹顾杨丽单位: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化教学理念
(一)差异化教学充分发掘主体个性
(二)人性化教学打造优质教学文化
三、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一)多元化信息丰富教学信息源
(二)网状化沟通实现双向教学信息流
(三)延展化教育空间对接学习与生活
作者:杨暖暖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进行全面部署[1],提出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等着力点。新文科建设给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契机、注入新的活力。[2]在数字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浪潮中,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踏上新文科建设的征程,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在人才培养上强化人文素养、贯穿融媒视野、聚焦数字传播,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进,大力推行“课赛一体化”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学科竞赛中收获丰硕成果。可以说,“课赛一体化”是新时代文科专业教学改革中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赛融合,真题真做
(二)团队创作,全程指导
(三)过程评价,教学检验
由于学生在参赛中的进步是渐进性的,对于采取“课赛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教师应将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和参赛过程。在参赛指导中,教师对创意提案、作品比稿的点评,可以促使学生不断优化学习和创作方法,提高参赛作品的创作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凡是有价值的阶段性成果都应获得评价的肯定,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比如学生在遇到创意瓶颈或制作困难时表现出的坚持不懈、刻苦钻研。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参赛过程和参赛作品进行自评、互评,促进团队间的经验交流。另外,参赛作品是否获奖,不能完全代表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的收获,不适合作为评价的依据,但可以作为检验“课赛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方式,作为优化“课赛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根据。
(四)成果转化,经验共享
(一)“课赛一体化”对人才培养的渐进式成效
(二)“课赛一体化”对专业建设的阶梯式成效
突破“课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发展瓶颈
(一)更新陈旧办学理念,推动学科建设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教改动力
(三)畅通产教融合渠道,开拓实训模式
《新文科建设宣言》号召,要“聚焦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促进学界业界优势互补”[7]。目前“课赛一体化”仍以专业教师为指导主体,未能完全发挥学科竞赛促成校企协作的桥梁作用。高校应加强与业界的交流和合作,打通产教融合的渠道,采取“内引外培”的方法[8],开拓竞赛实践指导的新模式。首先,通过学科竞赛搭建教师与行业对话的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到业界观摩和实践的机会,将前沿资讯和实战经验融入“课赛一体化”教学。其次,与企业共同搭建实训平台,组建由专业教师和行业精英联手的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实现校内外优势资源的共享,促进竞赛实践成果的产出和应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企业可直接挖掘优秀人才,进行定向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1]程曼丽.浅谈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J].现代视听,2020(11):92.
[2]强月新,孔钰钦.新文科视野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J].中国编辑,2020(10):58-64.
[3]段纳.新文科背景下校地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青年记者,2020(32):106-107.
[5][7]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新文科建设宣言[C].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