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新闻采编业务》章节试题:第四章

2018年自考《新闻采编业务》章节试题:第四章

(一)单选题

1.我国《宪法》第________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A.35B.38C.41D.47

2.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是()。

A.肖像权B.人格尊严权C.人身自由权D.荣誉权

3.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

A.地位身份B.良好表现C.学历D.经济收入

4.公民或法人应受社会与公众公正评价的权利,是()。

A.评价权B.荣誉权C.名誉权D.形象权

5.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

①生命健康权②自由权③名誉权④肖像权⑤姓名权⑥隐私权

A.①④⑤⑥B.①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②③⑤⑥

6.名誉权主要表现为。()

①名誉获得权②名誉利益支配权③名誉维护权④名誉收益权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A.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B.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C.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D.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8.张三和李四是大学同学,张三对李四不满,写了一份丑化李四的短文发布在其在某网站开设的微博上。李四发现后联系某网站要求删除该微博,某网站不予理会,致使李四遭受的损害扩大。关于扩大损害部分的责任承担,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张三承担全部责任B.某网站承担全部责任

C.张三和某网站承担连带责任D.张三和某网站承担按份责任

A.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B.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按份赔偿责任

C.乙医院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D.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和肖像权,但丙网站可免于承担赔偿责任

10.甲乙之间有矛盾,乙为发泄对甲的不满,将甲的头像PS为纹格青灰底色,导致甲看起来比较阴森恐怖,然后发布在网络上。乙的行为_______。()

A.是合法行为B.侵犯了甲的名誉权C.侵犯了甲的肖像权D.侵犯了甲照片的财产权

11.a地某报刊登了本报记者甲采写的对公民乙不利的报道。乙欲状告报社。乙户籍在b地、常住在c地,暂住在d地。乙可以在下列哪些地方起诉()

A.只能在aB.只能在a或bC.可以在a或b或cD.可以在a或b或c或d

12.某媒体刊发了本媒体记者张某采写的对某公民不利的报道。某公民欲状告该媒体。公民可以起诉()

A.只能是媒体B.可是媒体或记者张某C.只能是记者张某D.必须是媒体和记者张某

A.某演员已去世20年,并不具有名誉权,所以法院应该驳回起诉

B.就算起诉,也只有该演员的父母和妻子有起诉资格,其兄妹不具有起诉资格

C.就算起诉,也应该以隐私权起诉,不应该以名誉权起诉

D.法院应该受理此起诉

14.某女大学生为某摄影师充当模特,双方未对照片的发表和使用作出约定。后摄影师将大学生的裸体照片以人体艺术照的形式出版发行,致使大学生受到亲友指责。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摄影师发表照片侵犯了大学生的隐私权

B.摄影师发表照片已取得大学生的默示同意,不构成侵权

C.大学生是照片的合作作者,摄影师发表照片应向大学生支付报酬

D.摄影师是照片的著作权人,出版发行该照片是合法行使著作权的行为

A.网民在甲网站署名方式不合法

B.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在甲网站发表不算正式发表,在乙出版社出版发行才算正式发表

C.丙可以不经该网民同意使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D.丁网站未经该作者和甲网站同意而转载,构成侵权行为

A.可以公开报道不同的意见B.可以公开报道但需客观全面反映各方意见

C.不能公开报道,但可在内部提出或登内参反映D.不能报道

18.某报记者A想竞聘记者部主任,但他的“威望”不及同事B,为了竞聘成功,A捏造并在同事之间传播B有小三的“隐私”诋毁B。A的行为侵犯了B的________。()

A.选举权B.荣誉权C.隐私权D.名誉权

19.下列哪条不是新闻传播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

20.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是。()

A.对某官员的情妇进行“人肉搜索”B.在博客中公布朋友的病情

C.公安局为缉拿罪犯而公布犯罪分子的情况D.窥视某名人私生活并公开传播以资炫耀

21.下列哪项不属于隐私()

A.公民的私人信息、个人资料B.公民的私人活动

C.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及简历D.自然人的生命信息和遗传基因密码

22.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限定在_________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A.一定行业内、一定级别内B.一定地区内、一定级别内

23.某位不太知名的年轻女演员A主动约请某电视台记者B,称某知名大牌导演C频频性骚扰她,并以让她出演女主角为诱饵与她多次发生过性关系。女演员没有提供相应证据,但称会在法庭上出具有力证据。记者B没有联系上导演C,便将演员A的谈话在电视上如实播出。后导演C起诉,法院查实,演员A的说法没有有力证据支持,构成对导演C的侵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员A单独承担侵权责任

B.演员A和记者B平均承担侵权责任

C.演员A承担大部分侵权责任,记者B承担小部分侵权责任,电视台不承担侵权责任

D.演员A和记者B、电视台都要承担侵权责任

A.B公司有权起诉记者A

B.索赔数千万简直是勒索,法院不应该受理此案

C.记者A的行为是职务行为,所以应该起诉报社,而不应该只起诉记者A

D.记者A的行为是职务行为,应该起诉报社和记者A

A.人民日报社B.中央电视台C.中央人民广播电台D.新华通讯社

27.如媒体不使用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随意播报气象预报,按《气象法》规定,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最高______元的罚款。()

A.2万B.3万C.5万D.10万

28.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在我国设立出版单位应当具有_____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和固定的工作场所。()

A.10万B.30万C.50万D.100万

29.广播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电视剧审查机构,负责电视剧审查工作。审查机构应在收到送审材料_________天内提出修改、删剪意见或审查结论。

A.15B.30C.45D.60

A.15%B.20%C.25%D.30%

31.擅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或者超出核定的服务项目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处_______的罚款。()

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B.2万元以上4万元以下

C.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A.在其随后出版的最近一期报刊的头版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B.在其随后出版的最近一期报刊的同等版位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C.在不迟于随后出版的三期报刊内的头版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D.在不迟于随后出版的三期报刊内的同等版位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A.2015年2月9日B.2015年3月9日C.2017年2月9日D.2017年3月9日

A.2B.3C.4D.5

35.申领新闻记者证的人员须具备的基本的学历条件是:_______。()

A.大学专科以上学历B.文科类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C.大学本科以上学历D.文科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A.记者站B.通联站C.办事处D.工作站

37.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站长须具有_______。()

A.中级以上职称并有3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

B.中级以上职称并有5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

C.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3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

D.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5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

38.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除报刊集团或拥有多家子报子刊的报刊出版单位以该集团或报刊出版单位名义设立的记者站外,单家报刊设立的记者站的驻站记者人数最多不超过_______人。()

A.3B.5C.8D.10

39.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如申请设立记者站,报刊出版单位及其已设立的记者站须在近_______内未出现过违反新闻出版法规、规章的问题。()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

A.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必须在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的带领和指导下

B.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必须在办公行政人员的介绍和带领下并持媒体的介绍信

C.可以单独从事新闻采访,但必须持该媒体为当次采访专门开具的介绍信

D.可以单独从事新闻采访,但必须持该媒体出具的该实习记者的身份证明

41.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致使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新闻出版署或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_______以下的罚款。()

A.5000元B.10000元C.30000元D.50000元

A.3B.5C.7D.10

(二)多选题

1.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说明_______。()

A.我国法律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B.人格尊严权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

C.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可辱D.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新闻管制B.通讯、邮政、通信管制

C.对重要新闻机构及其重要设施加强警卫D.限制新闻记者人身自由

3.关于我国宪法对领土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

B.领土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

C.《宪法》在国土所有领域的适用上无任何差异

D.《宪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国土全部领域,是由主权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的

4.某医院在优生优育图片展中,未经性病患者甲同意展出其病历照片,并在说明中用推断性语言表述该患者所患疾病系性生活不检点所致,呼吁公众性生活要检点。虽然患者眼部被遮掩,也未署名,但有些观众仍能辨认出患者甲。此案例中,医院侵害了患者甲的_______。()

A.生命权B.肖像权C.名誉权D.隐私权

5.某报社因侵犯某明星名誉权被法院判令对该明星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此后,该报社既不上诉,又不履行该生效判决。该明星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此,法院可以采取哪些强制执行措施()

A.采取公告、登报等方式,将判决的主要内容公布于众,费用由该报社负担

B.对该报社社长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并拘留

C.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由报社支付迟延履行金

A.博主B侵犯了A的名誉权

7.甲女委托乙公司为其拍摄一套艺术照。不久,甲女发现丙网站有其多张裸体照片,受到众人嘲讽和指责。经查,乙公司未经甲女同意将其照片上传到公司网站做宣传,丁男下载后将甲女头部移植至他人裸体照片,上传到丙网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乙公司侵犯了甲女的肖像权B.丁男侵犯了乙公司的著作权

C.丁男侵犯了甲女的名誉权D.甲女有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8.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包括。()

A.买一些伟人的肖像挂在家中B.某照相馆未经本人同意,把顾客相片挂在橱窗招徕生意

C.发泄对某人的不满,丑化其肖像D.某电视新闻中出现某市民在商场购物的画面

9.下列情形中,属于合理使用肖像权的是。()

A.新闻报道中使用领导人的肖像

B.公安机关为缉拿犯罪分子在报刊上使用犯罪分子的肖像

C.为宣传义务植树活动使用植树者的肖像

D.寻人启事上使用失踪者的肖像

A.荣誉权B.肖像权C.隐私权D.名誉权

11.著作人身权包括:()

A.发表权B.署名权C.修改权D.改编权

12.甲影视公司将其摄制的电影《你幸福吗》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乙网站,乙网站采取技术措施防范未经许可免费播放或下载该影片。丙网站成功开发出规避乙网站技术防范的软件,供网民在丙网站免费下载使用,大学生丁利用该软件免费下载了《你幸福吗》供个人观看。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丙网站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

B.大学生丁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

C.甲公司已经丧失著作权人主体资格

D.乙网站可不经甲公司同意以自己名义起诉侵权行为人

13.我国《著作权法》不适用于下列哪些情况()

A.法院判决书

B.《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官方中文译文

C.《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国民的未发表且未经我国有关部门审批的境外影视作品

D.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燃仪式的创意

14.居住在A国的我国公民甲创作一部英文小说,乙经许可将该小说翻译成中文小说,丙经许可将该翻译的中文小说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并向丁杂志社投稿。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甲的小说必须在我国或A国发表才能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B.乙翻译的小说和丙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均属于演绎作品

C.丙只需征得乙的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

D.丁杂志社如要使用丙的作品还应当分别征得甲、乙的同意,但只需向丙支付报酬

15.对正版的合法音像制品,下列哪些未经权利人许可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

A.甲航空公司购买后在飞机上播放供乘客欣赏B.乙公司购买后进行出租

C.丙学生购买后用于个人欣赏D.丁学生购买后将其上传到网络上

16.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法定刑最高可处死刑的是哪些罪行()

A.间谍罪B.叛逃罪C.颠覆国家政权罪D.投敌叛变罪

17.隐性采访应当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公共利益原则B.别无他法原则C.场合的公共性原则D.减少道德损失原则

A.都侵害了B、C的肖像权和名誉权

B.都侵害了B、C的肖像权,但没有侵犯B、C的名誉权

C.报社及A在报上刊发照片的行为没侵权,因为是合法的新闻报道

D.A在博客中发B、C的照片侵犯了其肖像权,但没有侵犯其名誉权

A.A俱乐部以查看记者证为借口,实际上是阻止记者的顺利采访,是变相“封杀”记者

B.记者B侵犯了俱乐部和A的名誉权

D.记者应主动出示记者证,俱乐部A的行为并不违法

20.关于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犯罪,可以由哪些主体构成()

A.网站建立者B.网站直接管理者C.电信业务经营者D.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21.某大学女生A、B去某百货商场购物,商场保安怀疑她们偷了化妆品,便对她们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A、B反对。但保安仍然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两个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法院经审理,判决该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向两名女生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商场保安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

A.人身自由权B.荣誉权C.隐私权D.名誉权

22.下列哪种情形,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支付报酬就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

A.为个人学习研究而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C.将已经发表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

D.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23.甲电视台模仿某境外电视节目创作并录制了一档新娱乐节目,尚未播放。某地区的数字电视频道乙贿赂甲电视台工作人员贺某复制了该节目,将该节目抢先在数字电视频道播放。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乙侵犯了甲的播放权B.乙侵犯了甲的复制权

C.贺某应当与乙承担连带责任D.贺某应承担补充责任

24.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新闻传播侵犯姓名权()

A.媒体为增加报道的权威性,谎称独家专访了某知名专家

B.电视节目在新闻报道中错误标注了被采访对象的姓名

C.媒体不允许为其投稿的作者使用笔名

D.记者在报道中无端批评某公民改变姓名的行为

25.关于新闻泄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闻泄密是指在新闻传播中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B.新闻报道泄露企业商业机密属于新闻泄密的一种

C.新闻泄密的行为主体只能是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

D.媒体记者私下向间谍出售新闻采访中窥探到的国家秘密,也属于新闻泄密

A.保密审查实行送审制度,即新闻出版单位和提供信息的单位,对拟公开出版、报道的信息有可能涉及国家秘密的,都应当送交有关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

B.对涉及国家秘密但确需公开报道、出版的信息,新闻出版单位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建议解密或采取删节、改编、隐去等保密措施,并经有关主管部门审定

C.新闻出版单位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或其他活动,应当经主办单位批准

D.新闻泄密事件发生后,由有关责任单位负责及时调查,责任暂时不清的,由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决定自行调查或者指定有关单位调查

A.未成年人和妇女B.残疾人C.老年人D.种族和民族人群

28.甲明知自己身患梅毒,于2001年10月4日挟持女青年孙某逼迫其拍裸照并将其强奸,后甲将孙某的裸照于社会上公开散发。2001年12月,孙某被检查出也患有梅毒。甲侵犯孙某的哪些权利()

A.荣誉权B.健康权C.性自由权D.隐私权

A.具体描绘性行为的图书B.介绍人体性生理、性医学知识的图书

C.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影片D.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人体艺术摄影作品

A.“效果最佳”的用语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C.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D.艺术性夸张的内容

31.下列关于姓名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某公民的父亲姓张,母亲姓李,他的姓氏只能姓张或姓李,但具体如何选择,该公民有自主权,其父母不得干涉

B.公民在户口登记时,可以使用非正式姓名,但需要在其后标注正式姓名

C.公民在自己的物品、作品上标示自己的姓名,是作为权利主体的标志

D.公民要改变自己的姓或名,需征得自己父母的同意

32.下列关于荣誉权的说法,正确的有。()

A.荣誉权既是一种既得权,也是一种期待权

B.记者在批评报道中,以贬损性的言辞报道被批评对象获得的荣誉,是新闻传播侵犯荣誉权的行为

C.为吸引公众注意,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抬高夸大被采访对象的荣誉,属于新闻失实,但不属于新闻传播侵害荣誉权

D.荣誉权所产生的利益,只有精神利益,没有物质利益

33.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颁布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经批准,各类新闻单位均不得擅自使用境外媒体、境外网站的新闻信息产品

B.未经核实,新闻单位所办新闻网站不得擅自发布新闻线人、特约作者、民间组织、商业机构等提供的信息

C.新闻单位设立官方微博,须向其主管单位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

D.无新闻记者证的人员不得以新闻单位网站名义采访或发稿

34.下列哪些人员不具备申领新闻记者证的基本资格条件()

A.某新闻学本科毕业生经某报正式聘用从事记者工作10个月

B.某新闻学硕士毕业生曾任某报记者部副主任,目前专任人事处处长(不再从事采编工作)

C.某新闻学硕士毕业生目前任某地方政府党办主任被某报聘用为特约通讯员

D.某编辑出版学博士毕业生目前担任某大学校报主编

35.下列哪些人员不具备申领新闻记者证的基本资格条件()

A.某新闻学硕士毕业生2年前因从事有偿新闻活动被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吊销新闻记者证

B.某新闻学硕士毕业生1年前因为酒驾被判处拘役半年

C.某教育学博士毕业生目前担任某教学辅导类报纸主编

D.某中专毕业生目前任某都市报社会新闻部首席记者

A.经所在单位批准设立职务微博

B.将自己采访的本新闻单位因故没有刊播的新闻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C.未经同意,将所在新闻机构已经刊播的其他记者的采访报道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D.未经同意,将所在新闻机构尚未刊播的其他记者的采访报道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三)判断题

1.我国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媒体、传播者、收受者或公民和法人四个方面。()

3.侵犯商业秘密罪一般是指具有主观故意的行为。新闻媒介遇到此类诉讼时,没有主观故意可以成为抗辩理由。()

4.侮辱罪和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具有共同性,都是公民人格权。()

5.著作权中的广播权,就是指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的权利。()

6.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合理使用作品分为“引用”和“参考”。“引用”必须注明作品的名称、作者姓名、作品出处,“参考”则不必注明。()

8.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9.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10.新闻媒体不得报道未经政府卫生部门发布或未经批准的疫情信息。()

11.审批制是我国报刊管理的基本制度。()

13.如果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上传或者放置在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内的信息构成侵权,技术服务提供者将与内容服务提供者一道构成共同侵权,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

14.2013年1月1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个人信息保护得到强化,这增大了媒体从司法机关获得案件信息的难度。()

15.减少新闻媒介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与威胁,是公民隐私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

16.荣誉是社会组织给予的一种正式评价,主要是积极评价,但也可能是消极评价。()

17.不以营利为目的,以侮辱或恶意丑化的形式使用他人肖像的,不认定为侵害公民肖像权,但可以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18.作者的署名权是作者自己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因此仅为作者所享有,不得转让。()

19.著作权人是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发表其作品,这不是侵犯发表权的行为。()

20.我国法律对侵犯著作权行为规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制度,但涉及新闻作品的,仅有民事责任。()

21.气象信息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发布气象信息不需要获得气象部门的同意,但需要如实发布,且发布气象信息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气象部门。()

22.媒体同情或赞颂罪犯也是渲染暴力的一种行为。()

23.我国大陆地区的地图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可以出版发行地图,但出版发行地图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地图编制部门。()

2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规定,新闻采编人员不得引用和报道未通过权威渠道核实的网络信息、传言或猜测性信息。()

25.我国管理指导全国互联网信息行业工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答案:

【单选】1-5:ABBCC6-10:AACCB11-15:DBDAC16-20:CDDAC21-25:CCDAD26-30:DCBBC

31-35:ABDBA36-42:ABBCABC

【多选】1-5:ACDABCABDCDABCD6-10:ABDABCDBCABCDCD

11-15:ABCADABDACDABD16-20:ADABCDCDBDABCD

21-25:ADABDBCABDAC26-30:BCDABCDBCDACABC

31-36:ABDABABDABCDABCDBCD

【判断】1-5:√√√√×6-10:×√√√√11-15:√×√√√16-20:×√××√

THE END
1.传播主体概念传播主体是指那些在具体新闻媒体、网络媒体中从事新闻业务活动的传播者。传播主体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体组织等。个体传播主体就是以个体为主导性的新闻传播者。在新媒体时代,所有个体既https://m.edu.iask.sina.com.cn/jy/2yeHXLuYAwl.html
2.2021年全国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大纲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文艺表演团体及演员参加的营业性演出,应向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申请。申报主体为演出经纪机构或文艺表演团体。 考点4.申报材料 举办营业性演出应提交的材料包括:(1)营业性演出申请登记表;(2)《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副本(或《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备案证明》副本、《个体演员备案证明》)复印件;(3)演员名...http://www.woshizmt.cn/m/view.php?aid=2991
3.头条文章(六)全球传播 一般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主要是国家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各样的政府间国际机构。而在全球传播中,其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里既...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829689125404833
4.关于政治学综合考试的书后复习题和答案(吐血推荐)答: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5、 政治权力的类型有哪些? 在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主要表现五种形式: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合法性权力及人格型权力。 6、 政治权力的基础是什么? http://www.yuloo.com/zzy/news/2005-04-28/44480.html
1.中西新闻传播差异比较(精选四篇)中西方新闻媒体在报道灾难性事件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差异, 一是传播主体的“大我”和“小我”差异。二是传播方式的“正面”和“负面”差异。三是传播效果的“虚拟”和“现实”差异。但不管是哪方面的差异归根究底都跟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有关, 因为传统文化的差异对灾难性新闻报道造成影响, 导致在灾难性新闻传...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fikdoz.html
2.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主体差异性令人期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主体差异性令人期待,知识传播,短视频,主体差异性,疫情暴发以来,短视频已成为知识普惠的重要路径和窗口。在知识传播类别中,它与依托网络的其他方式相比,具备自身的鲜明特征——...https://wap.cnki.net/touch/web/Newspaper/Article/XWCB202112010042.html
3.背完这篇又全又新的「专题笔记」,随他怎么考「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包括国家、国际机构、超级国家机构、同盟或地区集团、跨国组织或运动、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以及个人。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日本学者生田正辉指出:“国际传播的首要特征,是它与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由政治所规定的跨国界传播。”...https://www.douban.com/note/855784833/
4.社交网络分析7:社交网络舆情分析社交网络舆情演化传播建模...功能:作为舆情传播的虚拟介质,包括新闻网站、社交网站、博客、论坛、应用软件等。 社交网络舆情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的特性 社交网络舆情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具有规律性、周期性和连续性。 在不同阶段,舆情的主体、本体、载体等呈现出不同特点。 生命周期理论是刻画社交网络舆情阶段特征和演化路径的有效理论基础。 https://blog.51cto.com/u_16651779/10457496
5.张爱军:后政治传播时代政治认同的特征趋势与建构困境以身份政治为表现形态的后政治在网络媒介技术逻辑加持下构建了政治认同的后政治传播环境。后政治传播时代政治认同具有多元化、流动性、离散性、碎片化、重叠性与失衡性等特征,其认同变化的基础逻辑在于认同主体意识的提升,认同主体身份意识提升、“他者”意义制造与权威意义消解三个维度在差异化、冲突化和表演化的行为逻辑...https://isg.zjnu.edu.cn/2021/0408/c13975a355382/page.htm
6.传媒观察认知传播学,从“认知”和“传播”入手传播者的形象以及传播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传播效果。对于传播者的研究不仅仅包括了以个人和机器为传播主体的信息分发,还包括了以企业、组织为传播主体的广告营销效果测量。 1.以个体为传播者:以“关系”为主要面向的信任机制探索 ...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2707208.html
7.高中政治知识点大全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地位、需要、认识角度、立场、阶级性等 3、人生价值观 (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奉献,即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索取,即人是价值的享受者) ...http://zongjie.yjbys.com/xuexi/558770.html
8.传播学十大核心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嬗变澎湃号·湃客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519102
9.组织传播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其传播主体是组织【简答题】简述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包括肉眼与镜下)。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病理学(医学高级)>第三章损伤的修复考试题目 【简答题】简述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主体。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工作分析考试题目 【多选题】企业文化传播的效应具体体现为()。 A. 权威效应 B. 从众效应 C. 晕轮效应 D. 投射...https://www.shuashuati.com/ti/9107014f9e174dd9b0e4c6b2701776fb.html?fm=bdbds213957e2e6fd2a51097b720cf68a4e64
10.全面了解风控策略体系消费金融风控联盟本文由正阳执笔,思茂校正,同时感谢正阳学院近300位策略师的协同,全文总计5.0w字(公众号文字数极限,所以多有删减),因内容较长,故前设大纲,方便索引;后有推文,方便扩散。主体可分五部分展开阅读: 1.策略先行之道 策略定义 策略特性 策略类型 决策路径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849659.html
11.报告认知范文12篇(全文)三、个人账号和媒体公众号是腐败信息发布和转发的主体 研究首先选择了转发次数在1000次以上的544条重点博文, 并根据其传播主体的差异, 依据博文数、转发数及评论数等若干个维度进行了分类汇总, 以探讨重点博文的传播效果状况。 从上表中的统计中可以看出, 认证个人、认证媒体和普通个人构成了微博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三大...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gpvsfbe.html
12.探店有氧:从杭州开到北京深圳,为新商业形态赋能有氧的三位负责人告诉数英,项目出街背后,有氧常常会做很多“看不到的事”,包括对品牌生意逻辑的挖掘、对内部资源的协同调动……在强调营销效果上,有氧和客户一样坚持。 1、一盘“番茄炒蛋”,掀起情感营销热潮 有氧为招商银行信用卡策划的《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整合营销,作为传播主体的商业推广视频在完成商业...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420917.html
13.以战略思维创新国际传播体系理论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精心策划议题,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话语实践的影响力,以效果评估促进方式方法的改进,实现我国对外传播话语的精准与高效。 多元话语主体差异化定位 对外话语体系是指我国在以国外受众为指向的沟通中使用的话语模式或话语风格。长期以来,我国对外传播的话语主体以媒体话语为主,商务和...https://www.workercn.cn/c/2024-03-19/81913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