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也称标准化面试,是相对于传统的经验型面试而言的。之所以叫结构化面试,就是评分标准结构化,评分考官一致化,考场形式结构化,题目结构化。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面试提纲上面的问题一一发问,并按照标准格式记下面试者的回答和对他的评价的一种面试方式。
二、考察能力
(一)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的大脑思维活动,具有这种思考能力的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更易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深入思考问题。综合分析是公务员所必需的能力,通过这项测评要素来考查考生能否对政府的政策有透彻的理解,能否对社会现象有深刻的分析,能否对工作中遇到的业务或人际上的困难有合理、客观的认识等等。
(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三)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良好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是人与人之间达成共识、实现合作和深入交流的基础和保障。工作环境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不同于生活中的日常交流,它要求考生具备能够针对不同听众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和风格,将自己的思想明白无误、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并能让听众接受、产生共鸣的能力。
(四)举止仪表
指考生的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以及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外在表现。
考生需注意:穿着打扮是否端庄得体;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一般礼节,是否有多余的动作;身体和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精神饱满、有朝气、有活力)。
举止仪表主要通过观察考生在面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着装礼仪进行考查。
(五)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考查考生在具有压力的情况下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并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
应变能力要求考生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思维的敏捷性和情绪的稳定性;二是对突发事件的整体驾驭能力;三是对工作事物分轻重缓急,把握重点,按照一定顺序处置的协调能力;四是迅速处理工作中突然出现的疑难、棘手问题的随机处置能力。
(六)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
(七)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
求职动机是指在一定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求职活动以达到求职目的的内部心理活动。个人的求职目的与拟任岗位所能提供的条件一致时,个体胜任该岗位工作并稳定地从事该工作的可能性较大。具体包括了解考生的现实性需要、兴趣、成就动机(认知需要、自我提高、自我实现、服务他人的需要、得到锻炼等)与岗位的匹配情况以及对组织文化的认同。
(八)自我情绪控制
在受到较强刺激或处于不利情景中时,能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并约束自己行为反应的能力(主要是根据面试当时应试者对一定问题的反应,预测应试者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具体在以下情境下考查:在较强刺激情境中,表情和语言自然;在受到有意挑衅甚至有意侮辱的场合,能保持冷静;为长远或更高目标,抑制自己当前的欲望。并吵
自我情绪控制能力主要是在面试过程中通过观察考生的行为进行考查。
(九)专业(创新)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完成岗位职责所需的技术性能力或具体的知识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在此基础上的拓展与创新,从答题内容上展示出思维及素养方面的创新意识。
考官根据考生在面试中对试题的回答情况来判断其能力素质,并依据测评表中的测评要素为考生打分。下面是结构化面试常采用的11种测评要素:
一、综合分析能力
主要考察考生对考官所提出的问题(一般是社会热点问题)能否抓住本质,全面地进行分析,有深度,有独到见解,且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条理清晰。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对问题的客观把握和对事物间矛盾关系的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十分重要。
参评因素:1、对事物能从宏观方面进行总体考虑;2、对事物能从微观方面对其各个组成成分予以考虑;3、能注意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组合。
二、言语表达能力
主要考察考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思想,清晰透彻地阐述出来,并与听众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参评因素:1、准确理解他人的意思;2、口齿清晰,语言流畅;3、内容有条理、富于逻辑性;4、用词准确、恰当、有分寸;5、有效沟通,具有一定说服力。
三、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主要考察考生对活动进行组织计划、安排日程、调配资源,并对冲突各方的利益进行协调的能力。
参评因素:1、能合理分析发展趋势,依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计划;2、理清相互依赖的冲突各方间的关系;3、根据现实需要和长远效果作出适当选择;4、综合利弊,及时作出决策;5、有效调配、安置人、才、物等有关资源。
四、应变能力
主要考察考生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迅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评因素:1、压力状况下冷静程度;2、思维反应敏捷,及时转换压力;3、心态积极情绪无明显波动;4、考虑问题周到。
五、自我情绪控制
主要考察考生在较强刺激情景中,表情和言语是否自然,在受到有意挑战甚至有意羞辱的场合能否保持冷静,在遇到上级批评指责、工作压力或是个人利益受到冲击时能否克制、容忍、理智地对待,不致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工作,工作是否有耐心、韧劲。
六、人际合作意识与技巧
主要考察考生有目的地建立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并在维持良性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有效拓展人际交往范围的能力。
参评因素:1、合作意识强(无英雄主义);2、乐于开展人际交往;3、有效开展人际关系;4、较强的权限、服从、纪律意识;5、人际间的适应(主要测查“宽容”、“谦和”的态度);6、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七、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
主要考察考生报考动机是否明确,个人的条件、意愿与所报考的职位型简正是否相一致,回答问题是否诚实、负责。
参评因素:1、现实性需要(解决住房、户口迁移、专业对口等)与岗位情况;2、兴趣与岗位情况;3、成就动机(认知需要、自我提高、自卜悔我实现,服务他人的需要,得到锻炼等)与岗位情况;4、对组织文化的认同。
八、举止仪表
主要考察考生的外貌、气质、衣着举止、精神状态等,看其穿着打扮是否得体,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一般礼节,是否有多余的动作。研究表明,仪态端庄、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的人,一般做事有规律、有原则,注意自我约束,责任心强。
九、信息获得能力
为了全面、准确了解事件、人物或者问题采取有效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十、服务意识与技巧
能够觉察他人的需要咐御,愿意并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来满足他人的需要。
十一、主动性
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或创造新的机会,做要求之外的事情。这些行为将提高工作绩效或者减少潜在问题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