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给重大历史转折点中的“她们”

目力所及,《1921》恐怕是历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描绘了跨越阶层最多、跨越年龄最大的女性群像的作品,尽管它也许原本重心并不在此。即便在世界优秀史诗电影中,这种对女性群像的展现分量和笔触之细腻也是罕见的。我们在《1921》中窥得,在“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之际,不同智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地位的女性们,是如何认识历史、参与历史、影响历史、凝视历史的。仅从这一点来讲,《1921》就能成为一部当前值得观看、今后值得留史的作品。

青年妇女:建党的卫士

王会悟不是中共“一大”代表,甚至当时也不是党员,是名副其实的“王会务”。但正是这种协助者的身份,提供了一个“她者”的视角。

历史上,王会悟被称为中共“一大”的“温柔卫士”。她本就是早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办女学、求进步。早在1918年时,年仅20岁的她就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通信,21岁就发表《中国妇女问题——圈套—解放》,与李达相识相爱也不过22岁的年纪。但影片没有把王会悟描写成脸谱化的“女神”。帮助选择会场、变更会场、守卫会场,安顿代表、掩护代表、转移代表的几场戏,将她柔美的江南女子特点和革命先锋的坚韧智慧较为立体地呈现出来。

她是矜持而感性的。王会悟第一次出场,是新婚之日身着白裙手持红花。镜头以李达的视角将走下楼梯的她带到观众眼前,楼梯窗户赋予的顶光和摄影机仰角将她塑造得高贵典雅。听闻伴侣倾诉民族命运的多舛和困顿,她在轻声和着《国际歌》旋律时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是有烟火气的。搬家时,她会记得拿一株不起眼的栀子花。买汤圆,要专门去乔家栅。1922年,她怀抱婴儿,成为母亲。

她是机智的。她与女朋友杨淑慧一起帮着订旅店,发现旅店不安全后果断离开。代表争论不休,她端上西瓜降火气。南湖续会时,她特意安排了麻将,让与会代表伪装成来湖上游玩的模样。

但她更是有勇有谋的。建议会议代表借宿博文女校,建议至南湖续会,设计危急时刻的逃生路线,安排与会代表逃走和分批转移,均是她。外国语学校被查抄,她像慈母一样护着学生。连续数日的中共“一大”,她全程放哨,或是在择菜,或是撑伞坐于船头。

当然,影片中的青年妇女形象不仅限于王会悟一人。陈公博的太太李励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周佛海的新婚妻子杨淑慧,是追求婚姻自由的大城市新女性。影片在给予她们与历史相称的描写之外,也通过这两对新婚夫妇在百货商店橱窗前邂逅的场景,用人物扮相和台词隐晦地展现了她们此后的命运。

进步学生:信仰的忠贞

与形象立体丰富的王会悟不同,影片用三场写意的段落,定格了杨开慧丰沛而高洁的爱情,从而将大时代进步女学生们对信仰的忠贞和革命的热忱具象化了:第一场戏是毛泽东即将离乡赴会,杨开慧前往江边送行,近景和特写镜头下,雨中的红衣和油纸伞将19岁少女常见的娇嗔和多情唯美化。第二场戏是毛泽东外滩夜跑后,闪回与杨开慧共度新年、在烟花中共同立志为理想奋斗终身的场景。第三场戏是1930年秋杨开慧在长沙牺牲的瞬间,用高速摄影来闪回1921年江边送行的场景。

杨开慧29岁的短暂生涯与我党波澜起伏的革命斗争历史紧紧相连,她被捕后拒绝退党并坚决不与毛泽东脱离关系,最终被害。《1921》没有着墨于她投身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等时代女性先锋的形象,而是以爱情之名,将伟大的革命伉俪还原为能够与普通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血肉之躯。

《1921》有限的画面里,也不忘扫过一群风华正茂的女学生:中国妇女运动先驱、27岁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刘清扬,在旅法青年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21岁的缪伯英和北京女学界联合会会长、23岁的陶玄,追随老师李大钊参与到争取教授薪酬的静坐运动中。在刘仁静对邓恩铭讲述五四运动的回忆里,大量女学生从校园走向街头参加爱国运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五四“四公子”敢为人先的身影尤为突出。

前辈女性:革命的同构

陈独秀的妻子、33岁的高君曼,博文女校校长、29岁的黄绍兰,28岁的宋庆龄,影片中出现的这几位知识女性,是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同构者。她们比片中的主要女性角色略为年长、阅历更丰富,社会地位更高,更有胆有识,折射出那个时代女性在参与改变历史方面的智慧。

影片用四个片段来刻画高君曼的性格侧面:第一场是担任王会悟李达的证婚人(热情助人),第二场是帮助王会悟搬家(重情重义),第三场是告知李达有日本特务前来打听其行踪一事(警惕性高),第四场是特务夜闯会场后帮助会议代表藏身(不畏危险)。

我们也很难想象黄绍兰对校舍借宿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因为舍工老杨日夜照顾与会代表,并帮助代表转移。“博文女校”这个名称背后,本就是那个时代女性渴望教育平权的种种艰辛而不懈的探索。

中年女性:包容的母性

影片中,毛泽东身边的两位女性给予他母亲的温暖。

青年毛泽东在上海打工的洗衣场老板娘陶阿姨,是典型的大城市小资产阶级。农村青年独闯繁华都市期间,她始终关心的是毛泽东的成家问题,代行了临时家长的角色。第一场戏,她告知毛泽东陈独秀来沪约见事宜;第二场戏,毛泽东带着其他代表前来洗衣,为出席会议作准备,她将客人遗忘经年的旧西服给毛泽东穿上以示隆重。短短两场戏将她作为市民阶层的热情、善意、细心和市井生活气息勾勒出来。

毛泽东湖南农村的母亲文素勤,是典型的农民阶级。当青年毛泽东愤懑地跑过法租界时,摄影机先是用高速摄影跟拍毛泽东的跑,营造出时空转换的过渡,再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将他的童年回忆和现实相交叠。回忆里,是昼间日影稀疏的竹林里,母亲支持他反叛父亲作为封建权威的因循守旧;现实中,是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他逐渐明晰了解决当下民族困境和未来中国前进方向的路径,脚步越发矫健。

这两位女性长辈分属不同的阶级,从不同的角度支持和呵护了先驱者的成长。她们与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大罢工运动中的女工人们一道,体现了我党成立之初就获得更广大人民支持、团结更广大阶层的宗旨。

幼年女性:希冀的精灵

《1921》对女性的描写,是虚实相间的。“实”是前述那些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虚”则通过虚构了一个住在李达家对面的小姑娘来展现。这位在总如精灵一般出现的小姑娘,总共有四次出场。

前三场戏,导演以李达的视角,通过中景、相对固定的镜头来交代李达在风波甫定的午后、前途迷茫的深夜和充满希望的早晨,都处于被小姑娘凝视的关系中,那眼神纯真、好奇又似乎饱含鼓励。第一次,是外国语学校被查封、李达夫妇迁入新居,夫妇二人站在二楼的窗前,初识对面的小姑娘。第二次,是李达和马林会晤夜归,独自在露台困顿求索家国命运时,转身看到她,用手语告诉她赶快睡觉。第三次,是李达彻夜工作后,清晨跣足爬上房顶观日出,正好看到趴在窗前仰视自己的她。

小姑娘第四次出场已是片尾。镜头切到2021年,一群小学生参观“一大”会址,她的身影出现在人群中,正离开小朋友们独自找寻着什么。导演以近景切换到特写来追随小姑娘看到国旗迎风招展时的清澈纯真眼神,达成了她与不在场的李达之间的百年跨时空对话。

这个小精灵,与开篇时黑白纪录片的全景镜头划过的那个插着草标卖身的小女孩,两者的命运以场面调度和镜头语言形成了强烈对比。此外,小姑娘这个角色安排,不难让人联想到与《辛德勒名单》约略有些异曲同工。不同的是,《辛德勒名单》的小姑娘象征着悲绝的、人性的至暗,而《1921》的小姑娘则是百年独立自强梦想实现的见证者。影片内部的人物之间,影片与影史杰作之间,由此形成了有意味的对话关系。

青年男性:平权的在场

《1921》用有限的篇幅将女性塑造得层次丰富而立体鲜活,也并未将男性放置于平权的失语中。不如说,王会悟、李达和毛泽东身上,凝结了主创对男女平权的厚重态度:

毛泽东到李达家做客那场戏,三个人讨论男女平等的内容,甚至超过了毛李二人讨论《共产党》杂志湖南传播的分量。李达和毛泽东要喝酒庆祝“新公司开张”,王会悟说自己也要喝,李达与毛泽东共同表示:“男女平等!”

三人的默契,应是基于长久以来对女性地位、女性价值、女性权利的共识之上。中国革命成功之后,男女平等被写入宪法,中国妇女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这,是《1921》意犹未尽的题中之义。

妇女的自由独立与中国的自由独立密不可分。女性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重要,不必赘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对女性的描写并不鲜见,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也有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作品,来表现参与“四史”的女性个人史,远有《赵一曼》,近有《秀美人生》等。《1921》虽仍有某些让人意犹未尽之处,但是它让我们看到了在建党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选择中,一群女性在争取男女平等、争取民族独立、探索中国道路方面的努力。

THE END
1.各省女性平均容貌事件:新闻话语中被凝视的女性男人是女人的一面镜子,女性透过男性凝视认识自己的形象,并将男性凝视内化,由内在的男性视角来审视自我,并使自己现实的身体就范于男性理想的标准。在这种自我凝视下,女性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提升自己的客体地位。 3、女权运动下的觉醒——反向凝视 随着女性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平权运动,在凝视理论传播下很多...http://media-ethic.ccnu.edu.cn/info/1189/2830.htm
2....剖腹产,过程顺利,近三天来拒奶,呕吐,时有两眼凝视。查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参考解析: 17天新生儿,因胎位不正而剖腹产,过程顺利,近三天来拒奶,呕吐,时有两眼凝视。查体:T35.5℃,面色青灰,哭声低微,前囟隆起紧张,颈稍抵抗,心肺(-),腹部饱满,肝肋下2cm可及,脾肋下1.5cm可及,质软,脐部稍红肿,有少量脓性分泌物。血常规:WBC28×10 AI解析 重新生成最新...https://www.shuashuati.com/ti/362eaa027e26456584fc752b7131105c.html?fm=bd2882d170cf47068f3d2c3bb6b8f07ba3
1.论女性题材电影中平等凝视关系的实现——以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论女性题材电影中平等凝视关系的实现——以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为例,凝视,平权,镜头语言,作为一部成功的女性题材电影,就是要在讲述女性故事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女性的视角展现她们的生活,使观众...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ZJTD202329049.html
2.被凝视的女性日记平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这样很少被代表的弱势、少数群体,在主流里显现出来,被众人看见。 因为“男人看女人、女人看自己被看的样子, 这不仅决定了大多数男人和女人的关系, 也决定了女人和自己的关系”。 文/ 媚外 Freshly brewed out of shop with ...https://3g.douban.com/note/617944019/
3.一周文化讲座让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吧翻书党澎湃新闻那么,“冲突”是政治共同体不可疗愈的顽症吗?现代民主社会又将向何处去?6月17日下午,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段德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京市“青年英才”谢惠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师资博士后张旭,做客SKP-S,重访脱序时代的马基雅维利和他的新政治科学。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493910
4.西方近代思想解放(精选十篇)必先求男女之平权;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与女子以参政权不可。”〔11〕1911年11月,由留日女学生同盟会员林宗素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的“女子参政同志会”,是中国最早的妇女参政团体,其宗旨是“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12〕并开办了参政研究所和上海女子政法讲习所,以培养妇女...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dck1c4r.html
5....世纪美国女性卷烟消费话语与女性主义浪潮的互文关系随着女性吸烟与女性主义浪潮互文关系的加深,1970年至1979年间,女性吸烟者占总吸烟的比例从45%上升到48%,女性对卷烟市场的贡献率从41%上升到48%。(Mejia & Ling, 2010)表面上看,女性吸烟似乎是平权运动的胜利果实。实际上,面对卷烟行业强大的资本攻势,女性全无反抗之力。20世纪50年代,女性杂志上有关卷烟的广告并...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5107.html
6.女性凝视范文7篇(全文)男性凝视已经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在片中通过一系列冲突大胆直接地表现出来,女性作为“第二性”没有发言空间,处于被看者的地位被进行消费与规约,她们真实的个性与内心追求已经被消解。 二、女性对社会的凝视 凝视像一面镜子,在无法保证性别平权的事实下,女性依然通过观察以及评价身处的这个世界来进行她们对男权社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rgeu8u0.html
7.“人设崩塌”的丁真,和失去了欲望空间的女性界面新闻·JMedia当下的平权现实是非常糟糕的,我们要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和艰难,不少女性将自己保护起来,躲避爱欲的侵扰,厌烦和疏远主流男性,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对流行文化的反抗,来书写新世代女性的标准和底线。 越来越多的耽改剧证明了女性对流行文化的影响。 面对身陷舆论中心的丁真,我们可以给他释放一些想象的空间,而不是纯粹化、清...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572548.html
8.看完这九支短片,我发现小众电影也没那么难懂女性平权的议题往往会引起争议,不过这次团队还是给出了一个挺直接的版本。 其实从片名就可以窥见一二。“凝视”往往是指男性凝视(male gaze),一种在艺术作品中从男性异性恋的角度描绘女性和世界的行为,为了取悦男性观众,将女性呈现为一些较为扁平,以性愉悦为主导的形象。同样的,作为电影评委,视角往往也具有批判和审...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326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