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导方式,新闻信息的广泛性、复杂性和多元性,均加速了“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媒体的地位受到冲击,新闻媒体行业呈现传播群落化特征,事实核查虽然发挥着不可替代性,但单纯依赖其作用并无法改变大的格局,而是需要以新闻媒体主体出发,在新闻生产中谨慎查验事实与寻求真相,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变革,在全新的媒体形态下塑造新闻形象,为不同群体呈现真实的新闻信息,弥合新闻行业发展分歧,形成广泛发展共识。
一、后真相时代的主要特征
1.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倒置
传统新闻行业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其权威性与影响力急剧下降。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报告,2020年美国民众对于主流媒体的信任度仅为18%,使主流媒体所秉承的全面、准确、公平优势逐步丧失。而放眼全球其他国家,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与影响力也在显著下降,大部分国家的主流媒体信任度低于50%。事实上,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下降的同时,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却显著增加。根源在于,一方面社交媒体具有“注意力经济”特征,能够利用新媒体技术中的算法,持续推送适应受众偏好的信息,大幅增加用户黏性和流量;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媒体的筛选机制,提升用户在新闻传播中的互动性和选择性,强化了用户对特定社交媒体的信任。
2.新闻媒体客观性的破产
自早期的新闻媒体发展中,便强调遵循客观的世界观。而到二十世纪晚期,新闻媒体的客观性受到诸多质疑,舒德森在研究中认为:“事实已经不再是世界本身的呈现,而是对世界共识的表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革,以往所强调的世界共识也逐步被打破,社会对于客观性的信奉也随之瓦解,尤其在后真相时代背景下,真相与立场之间的已经失去基本的平衡。因此,如今诸多的新闻行为已经不再取决于客观事实,而是基于人们内心的情感和立场,使理性分析与数据判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被忽视。
二、后真相视角下新闻事实核查面临的挑战
1.传播主体多元化诱发的挑战
2.追求时效与信任异化并存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媒体行业面临着极大的生存挑战,在新闻信息生产的过程中,既需要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又要追求信息的曝光度,加之复杂信息对行业的干扰,使部分专业媒体面临两难的境地,并且受众面对海量的信息,无形之中增加了信息甄别的难度,难以对每一条信息都进行核实,因此给假新闻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对于公共媒体而言,其承担着政治宣传、公共利益、市场主体的三重角色,进一步加剧了新闻事实核查的难度,极易出现失衡的问题。另外,广大网民对于虚假信息更保持着刻板印象,导致其产生信任异化,这也使公共媒体的公信力被削弱。比如,一幅拍摄于山东某小区的雪景图,被不同的媒体平台转载报道,并逐步衍化出“大连版”“武汉版”,甚至在疫情期间,武汉红十字会面临的舆论风波,均是少数媒体罔顾事实的结果,使公共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这些信任异化所产生的后果,进一步使受众放弃了理性对话。
三、后真相视角下新闻事实
核查的发展策略
1.重塑新闻媒体的客观性
2.加强新闻媒介伦理的重构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数据成为媒介发展的新利器,借助大数据的科学算法,推动着新闻分发模式的进步,使新闻信息能够实现精准的服务。但在进步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算法本身只在于推动服务的创新,侧重于吸引更大的产品流量,而对媒介环境的净化功能较为有限。另外,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在技术上快速变革,使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化、个性化,便无法避免同质化新闻的分发问题,导致新闻价值在传播过程中逐步缺失。此外,自媒体环境之下,虽然新闻媒介也在大力契合媒体技术的发展,依赖于算法优势向用户推送新闻信息,以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但这也导致新闻信息传播的“公”与“私”之间的界限模糊,在重视个体需求的同时也使公共性有所迷失。因此,在媒介伦理的重构之中,应当与媒体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将算法中缺失的人文关怀重新回归,彰显新闻媒体的社会价值,以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导向,利用好传统新闻的人文优势,与技术算法间的刚性思维相融合,重构客观的媒介伦理,即利用媒体算法建立筛选数据库,剔除旧闻、低质新闻,不断提升新闻媒介的质量和水平,保证真实性、品质化的新闻服务。
3.建构新闻事实核查的机制
——本文摘自《新闻前哨》2022年第4期(下)
热文回顾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一年超30个过亿话题,
80后“老”编辑如何玩转新媒体
做有温度的时代记录者!基层融媒如何打造短视频品牌
学会“跑”在新闻前面: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报道的议程设置
去年34个热搜话题阅读量过亿!来看钱江晚报微博运营的三大“流量密码”
“元宇宙”,会将新闻业导向何处?
全网刷屏,阅读过亿!
《我们的天才儿子》引爆全网带来的思考
出圈传播,打造爆款!
媒体融合让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破局”式呈现
元宇宙,媒体融合的3.0时代:
虚实结合,万物互联,无边无际
别放过它!细节!陈丽媛总结夺得中国新闻奖、浙江新闻奖的最深感触!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我在天目新闻做科技报道
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网络传播现象与应对策略
我们常说的新闻稿的“节奏”,到底是什么?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我怎样在前方报道东京奥运会
《四名领诵员是如何被选上的?其中一名是嘉兴人》,这条二次传播稿缘何成为爆款
走出“流量陷阱”,浙报集团天目新闻客户端竖视频变现对策
数字化能力跃升,让新文化报道“翩若惊鸿”!
会议报道绝对是富矿,融媒体时代你更应当让它出圈出彩!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来看看!她打理的《小时人物》,怎样在人山人海里找到那个TA
我和党媒的情缘|荣获中国新闻奖的这位卫视女记者有个心得:思想向上,心沉基层!
一场评选活动为啥能摘得浙江新闻奖?除了坚持16年?
新媒体作品,如何冲击好新闻奖?专家总结:要抓住这五个关键词!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如今的报社时政记者,都需要配备怎样的武器库?
以《央视新闻》记者王冰冰为例,看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网红记者”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