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资源推送第二期四川大学图书馆

和川大er一起读诺奖——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推荐

瑞典文学院于2019年10月10日宣布,将2018年和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授予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当天在揭晓获奖者时说:托卡尔丘克“充满激情的叙事想象力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活形式”,汉德克用其“富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著作探索了人类经验的外围及特异性”。

今天,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的同学充当导读者,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们一起走进两位伟大作家的世界,叩响托卡尔丘克的最迷人的内壳——自由,在汉德克的质问中找寻人类心灵的归途。

【彼得汉德克】

“我在观察。我在理解。我在感受。我在回忆。我在质问。”——彼得汉德克这样说。

2019年10月10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彼得汉德克。

作品

1.《骂观众》

作者:(奥地利)彼得汉德克著;梁锡江,付天海,顾牧译ISBN:978-7-208-10846-2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35/3724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

简介:本书为剧本集,由三部剧作组成,包括《自我控诉》《骂观众》和《卡斯帕》。《自我控诉》只有两个自我控诉者,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角色。两个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上的人物从头到尾诉说着自己的冒犯行为,没有情景,没有对话,只有声音的交替变化。《骂观众》全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从头到尾演示着对传统戏剧的否定。《卡斯帕》对传统戏剧的颠覆性堪比《等待戈多》,它表现的是一个名叫卡斯帕的人如何学习说话。汉德克表达的是人学会了说话后,人如何为语言所折磨,人如何成了语言的奴隶,如何为语言所控制,而这"语言"又常常仅仅表达了传统的意识或统治者的意识而已,如今,正是这种语言已经驯化了人本身。

推荐语:

2.《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作者:(奥地利)彼得汉德克著;张世胜/谢莹莹/张晏/贾晨译ISBN:978-7-208-10844-8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45/3724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

简介:本书为小说集,由四篇小说组成,包括《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监事会的欢迎词》《推销员》和《一个农家保龄球道上有球瓶倒下时》。在标题故事《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中,主人公布洛赫是一个当年赫赫有名的守门员。一天早上,他莫名其妙地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以为自己被解雇了。他毫无目的地在维也纳游荡。他偶然犯下了一桩命案。他乘车来到边界上一个偏僻的地方隐匿起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了通缉令,最后驻足在一个守门员前,注视着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扑住点球。

推荐语:结尾布洛赫观看的那场足球赛是理解这篇小说的关键。布洛赫向旁人解释,通常没有观众会不看前锋和球而专门去看守门员,可守门员一直在随着球移动,哪怕球并没有踢过来。如果足球比喻存在的实质,那么守门员的隐喻在于,他们永远向着实质而动,却很少能触碰到它,就像大多数现代人一样。只有等射门,也就是生死关头到来,一个人才能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把握它,或者被它击败。“在当代以自我发现为主题的写作中,汉德克是最好的。”——《纽约时报书评》

3.《左撇子女人》

作者:(奥地利)彼得汉德克著;任卫东,王丽萍,丁君君译ISBN:978-7-208-11368-8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45/3724-1馆藏地:江安馆储备图书;江安馆社科图书

简介:彼得汉德克书中的人物具有一种漫游者的气质,这也让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他们自己也因此身陷困惑。读《左撇子女人》中的三部小说,这种感受无时不在,尽管人物的身份有所差别,而从本质上讲,他们似乎又是同一类人。他们看似平和,内心的风暴却强烈无比,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是虚构或是真实,总之,一个突然事件让原本平静的生活突然发生了断裂,他们也就沿着那个豁口走上另一段路途。——豆瓣读书《寂静的“风暴眼”》

推荐语:彼得汉德克书中的人物具有一种漫游者的气质,这也让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他们自己也因此身陷困惑。读《左撇子女人》中的三部小说,这种感受无时不在,尽管人物的身份有所差别,而从本质上讲,他们似乎又是同一类人。他们看似平和,内心的风暴却强烈无比,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是虚构或是真实,总之,一个突然事件让原本平静的生活突然发生了断裂,他们也就沿着那个豁口走上另一段路途。——豆瓣读书《寂静的“风暴眼”》

4.《无欲的悲歌》

作者:(奥地利)彼得汉德克著;顾牧,聂军译ISBN:978-7-208-11369-5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45/3724-2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江安馆储备图书

简介:本书由两部小说组成,包括《无欲的悲歌》和《大黄蜂》。《无欲的悲歌》是以一位51岁家庭妇女自杀的报纸报道开始的。叙述者"我"立刻要义不容辞地撰写自己母亲那"简单而明了的"故事。在对这个女人命运的回忆中,她那受制于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生存轨迹自然而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母亲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小农环境里,接受的是无欲望、秩序和忍受的道德教育,她最终依然无法逃脱社会角色和语言模式对自我生存的毁灭,于是自杀成为她无可选择的必然归宿。作者以其巧妙的叙事结构和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表现了母亲生与死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一种启人深思的愿望,一种值得向往的生存,一种无声质问社会暴力的叙述之声。

5.《去往第九王国》

作者:(奥地利)彼得汉德克著;韩瑞祥译ISBN:978-7-208-11514-9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45/3724-3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江安馆储备图书

简介:刚结束中学的学业,20岁的奥地利青年菲利普柯巴尔放弃了和同学一起去希腊的毕业旅行,决定前往斯洛文尼亚寻找他失踪二十多年的哥哥。他随身带着哥哥留下的农学院笔记本和斯洛文尼亚语-德语词典,凭借这两样东西,柯巴尔发现了语言在叙述、转换现实中的魔力。穿越斯洛文尼亚之旅,实际上也是柯巴尔追寻祖先踪迹,发现民族和传统,寻找自我的历程。

推荐:

6.《形同陌路的时刻》

作者:(奥)彼得汉德克著;付天海,刘学慧译ISBN:978-7-208-13229-0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35/3724X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江安馆储备图书

简介:本书包含汉德克三个剧本《不理性的人终将消亡》《形同陌路的时刻》《筹划生命的永恒》。《形同陌路的时刻》中,各种人物轮番登台亮相,他们在这个中心相互碰面,相互妨碍,共同组成群体,然后又使之解体。在作者充满寓意和讽喻的笔下,这个包罗万象、千奇百怪、最终变得昏暗的世界舞台或许就是汉德克所感受的现实世界的微缩。《不理性的人终将消亡》描绘的是一幅被资本和财富扭曲了心灵的众生相。《筹划生命的永恒》被作者称为“国王剧”。故事发生在“从上一次战争至今以及未来”的时代里,地点是一片四面楚歌、持续遭受战争威胁的飞地。是一部人物关系复杂、结构多层交织和结局呈开放性的剧作。

推荐:彼得汉德克审视世界的目光,始终带着诗性和哲学性的惊讶,而惊讶导致艺术表达的陌生化。再也没有比默剧《形同陌路的时刻》更能汪洋恣肆地表达剧作家感到的惊讶了。这是一部由形体和舞台写就的无字长诗,取消了传统默剧对生活情境和事件的形体模仿。街头常见的各色人等,与《圣经》、神话和经典文学中的主人公在舞台上并存,衍生出连绵不绝的意义波纹。——豆瓣读书《彼得汉德克:专写无情之物》

7.《痛苦的中国人》

作者:(奥地利)彼得汉德克著;刘学慧,张帆译ISBN:978-7-208-14082-0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45/3724T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

简介:《痛苦的中国人》是奥地利作家汉德克的一部小说,本书除收录这篇小说外,还收录了其三篇游记:《梦想者告别第九王国》《多瑙河、萨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纳河冬日之行或给予塞尔维亚的正义》和《冬日旅行之夏日补遗》。该小说描写一位古典语言学家、考古学者辞去学校教职,离家索居的故事。作者对人物细节和心理描写异常具象、深刻,极具渲染力。小说以“门槛”这一意象贯穿始终,作者的内心不断漂浮于“门槛”内外而造成其行为和思想的纠结和矛盾交织。

8.《讨论疲倦》

作者:(奥地利)彼得汉德克著;陈民,贾晨,王雯鹤译ISBN:978-7-208-14081-3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45/3724S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

推荐语:探讨的主题和写作方式都比较边缘化,既有不落俗套的思想性,也有浓厚的自然情怀,像是一个孤独者不断地在流浪中追寻着什么;但是另一方面,彼得汉德克笔下的这种“孤独”,带着些放浪形骸的桀骜不驯之感,倒也是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豆瓣读书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波兰语:OlgaNawojaTokarczuk,1962年1月29日-),是波兰家喻户晓的女作家,被评价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波兰文坛出现的一颗璀璨新星”。

“谁只要见过世界的边界一次,他就会锥心地感受到自己遭受的禁锢。”——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2019年,获得2018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因瑞典学院丑闻而延后一年颁发)

1.《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作者:(波)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易丽君,袁汉镕译ISBN:978-7-220-10372-8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13.45/5227

简介:《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这是一部多种文体交杂、多条故事线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

THE END
1.霍夫兰主要贡献是什么?拉斯韦尔主要贡献是什么? 参考答案:理论特点:1.对政治传播进行研究;2.对整个人类传播进行研究;贡献:1.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2.倡导“内容分...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 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 参考答案:哈罗德.拉斯韦尔;库尔特.卢因;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卡尔.霍夫兰;韦尔伯.施拉姆 点击...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2108995.html
2.传播学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课件,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一是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传播学理论,霍夫兰霍夫兰(Carl Hovland 192l1961),12,信源的可信性,传播者决定着信息的内容,但从宣传或说服的角度而言,即便是同一内容的信息,如果...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51945417.html
3.反思传播学的诞生曾服务于纳粹的军事家鲁登道夫,对于一战中总体战模式的设计具有突出贡献。他对于宣传有独到的认识,他认为宣传应该导引政策,并通过宣传“塑造公众舆论”。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舆论管理,拉斯韦尔在战后做了深入的分析。在战时宣传的认识基础上,他发展出了传播研究的5W模式,这一模式后来界定了整个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与...http://xinwen.cass.cn/cbyj/cbll/201009/t20100929_1968194.shtml
1.2024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知识点:霍夫兰三、学科贡献 一个是把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领域,大大开拓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另一个是他对信源的可信性、传播技巧、受众属性等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大量实验考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为修正早期的“子弹论”强大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霍夫兰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将实验方法引入到传播学,为传播学的...https://www.gaodun.com/kaoyan/1475813.html
2.教育传播学Studies 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30. 2.“影响”说 美国传播学者霍夫兰,贾尼斯和凯利对传播的定义为:传播是指“某个人(传播者)传 要保持系统的正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C.Hovland,I. Janis & 息系统进行改进H.Kelly,1953),奥斯古德等人认为:“...https://blog.csdn.net/m0_58479589/article/details/139148518
3.概述传播学奠基人的主要贡献此外,将面对面的访谈和分组试验、定量分析的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也是拉扎斯菲尔德对传 播学方法论体系做出的一大贡献。 阅读人民的选择不仅可以对传播学早年的学科发展有 清晰的了解,也能从中学到不少有效的研究方法。贡献表现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在彼得森、瑟斯说服传播 顿等学者的基础上,...https://m.renrendoc.com/paper/192289803.html
4.你必须知道的知识点——霍夫兰说服理论三、卡尔·霍夫兰的说服研究对传播学的贡献 霍夫兰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的重视,他是将实验心理学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的第一人。霍夫兰的研究既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又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他在研究中提出的一些概念(如可信度、对宣传的免疫力、恐惧诉求、睡眠效果等等)都是引导后来...https://m.douban.com/note/799670994
5.《传播学教程》阅读笔记09: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全书完)卢因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概念,把关理论成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霍夫兰的说服效果实验,一是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未否认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https://www.jianshu.com/p/aacded25b7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