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思维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有些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率地去完成任务,但有些影响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导致我们的判断出现问题,从而失败或遭遇更大的挫折。
错觉思维(illusorythinking)就是一种坏的影响,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无数的麻烦。以下是六种错觉思维。希望你可以引以为戒,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1.事后聪明偏见:
是指人们往往倾向于利用事件发生之后的结果去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程。“事后诸葛亮”就是指这一现象。人们往往会忽视事后理解的天然优势,而进一步贬低事前决策的复杂性与难度。事后聪明偏见是普遍存在的,是人性的一部分,这一错觉思维使人们倾向于高估自身的能力,而低估他人的能力。
2.过度敏感效应:
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倾向于高估和夸大刚刚发生的事件的影响因素,而低估影响整体系统的其他因素的作用,从而作出错误判断,并对此作出过度的行为反应。敏感能使人们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加快对此的反应速度,但也会加大反应的幅度,使反应过分。
3.信念固着现象:
是指人们一旦对某项事物建立了某种信念,尤其是为它建立了一个理论支持体系,那么就很难打破人们的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证据与信息出现时他们也往往视而不见。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越是极力想证明自己的理论与解释是正确的,就越是对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封闭。
4.过度自信倾向:
是指人们在对过去知识进行判断中存在智力自负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对目前知识的评价和未来行为的预测。尽管我们知道自己过去出过错,但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仍然相当乐观。造成过度自信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往往倾向于在他们完全正确的时刻回忆自己的错误判断,从而认为这只是偶然发生的事件,与他们的能力缺陷无关。
5.从众与群体极化:
是指人们受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与信念。从众可以引发极化效应,即群体成员的相互影响可以强化群体成员最初的观点与信念。群体极化效应产生的原因有两条,一是群体成员倾向于与其他成员保持行为与信念的一致,以获取群体对他的认可及团体归属感;二是群体成员在对需要决策的事件拿不准的时候,模仿与顺从他人的行为与信念往往是安全的。
6.信息洞穴与事实真相:
人们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时常有意识或下意识地发布、制造、夸大、歪曲信息。由于信息发布者“裁剪”信息内容,不少人被虚假或片面的信息所操纵,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