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千万别错怪了孩子,这些对于家长来说很简单的事情,背后都隐藏着大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多数是因为孩子存在视知觉功能失调导致。
视知觉能力
视知觉统合能力是指儿童通过视知觉的刺激在大脑整合其功能,使之具有视觉接受能力、视觉分辨能力、视觉记忆能力、视觉追踪能力、视觉联想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儿童形成视知觉形体的要素,除有正常的视觉生理功能,还涉及大脑的高级加工过程。
儿童视知觉的形成和发展是具有一定规律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视知觉发展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美国学者N.Barraga(白拉格)列出了各阶段儿童视知觉发展规律:
1-2个月:追视物体及光源,对色彩斑斓物感兴趣,盯住大人的脸,开始双眼协调运动。
2-3个月:注视地看,能区别面孔,黄色、橙色及红色。
3-4个月:眼睛运动更加自如,视力有所改进,能较顺利地追视物体。
4-5个月:视点由物体开始向身体各部分转移,企图抓或移向其喜爱的物体,开始用视觉探索环境,能认出熟悉面孔,视野发育亦趋完善。
5-6个月:够到或抓住物体,表明手眼协调开始。
6-7个月:视点能从物体转向物体,捡起失落的物体,眼球能自如移动。
7-8个月:熟练地观察物体并注视结果,观察运动物体并能快速追视。
9-10个月:视力很好,转眼自如,能搜寻物体甚至转向角落,模仿面部表情或玩看到的游戏。
11个月-1岁半:视觉敏捷,视功能充分发展,玩积木或组装物体。
1岁半-2岁:通过视觉观察将物体配对,指出书中的物体,模仿敲打与行为表演。
2岁-2岁半:远距离视觉发展,模仿其他运动,指出喜爱的颜色,视觉记忆力增强。
2岁半-3岁:分辨几何图形,画圆圈、椭圆、长方形、三角形、捣洞或对接。
3岁-4岁:依形状分类,深度知觉较好,画长线、十字及其他许多形状。
4岁-5岁:眼手协调能力增强,会做涂色、剪贴等手工。
5岁-6岁:观察图画内联系,会临摹简单字母。
6岁-7岁:临摹抽象图画,写字,阅读。
造成视知觉功能失调的原因
1、先天原因
2、被动吸烟
3、早期视觉经验剥夺
4、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5、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
当孩子出现了视知觉不足引起的错误时,有些家长马上就开始指责:“你能不能看仔细点啊?”“你真是个马虎精”等等。这些消极的评价对孩子的行为问题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6、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包括视知觉、听知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七大感觉通路,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相互配合,才能协调整体作用。前庭讯息处理不良的孩子,视觉便很难跟着移动的目标,也很难将双眼由一点移到另外的一点。眼肌和颈肌上的讯息反应处理也会发生问题,促使眼球的移动不平稳,常会以跳动方式去抓住新目标,造成孩子在阅读、玩球和划线上的困难。前庭随时在告诉我们头和身体的方向,我们的视觉讯息也才有意义。
前庭感觉不良,也会产生无法判断视觉空间的现象。空间感来自于身体和重力感的联系。缺乏重力感的孩子,很难有空间透视感,因此常无法判断距离和方向。写字时常把数字、字体或偏旁部首写反,甚至前后反读。
提高孩子视知觉能力,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感统训练。通过视觉追踪、视觉分辨、视觉记忆、视动统合、视觉联想等训练,提高孩子准确接收和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打通儿童的学习通道,全面、有效的提升孩子的视知觉统合能力。
若发现孩子有视知觉统合失调的表现或者孩子的视觉发展与上述有偏差,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可以带孩子到专业感统训练机构如全纳优童,进行一对一能力评估,了解孩子视知觉发展水平,及时进行专业性、针对性训练,早干预,早见效!
中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专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促进行业康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康复教育服务。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蜗牛爬得再慢,总有到达的时候;就像星星爬过几光年的距离,装饰了万里银河。——MUST疗法以及星希望创始人:杜佳楣
一个为特殊教育从业者、特殊儿童家长以及公众提供特殊教育资讯和前沿教育教学方法,并为特殊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提供沟通、交流的公益平台。
对自闭症(孤独症)、脑瘫、感统失调、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学习障碍、行为异常等儿童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