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科主治医师考前突破卷及答案十
1、患者,女,16岁,某次大坝坍塌事故中的幸存者。获救1周后,患者常从梦中惊醒,大呼救命,被询问时什么都不说。3个月以来,患者常失眠,过度警觉,容易受惊吓,做事不专心。并且拒绝收看任何与坍塌有关的报道,如被问及坍塌事故,患者表现十分麻木、淡然。对于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0.5分
A.抗抑郁治疗
B.抗焦虑治疗
C.抗精神病治疗
D.抗生素治疗
E.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对该障碍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适当的药物如抗抑郁剂、抗焦虑剂等,一般不主张应用抗精神病药。
2、下列哪项不是癔症分离障碍的临床表现0.5分
A.意识范围狭窄
B.选择性遗忘
C.常有明显的精神因素
D.情感暴发
E.无明显的自我意识障碍
答案解析:癔症分离障碍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生的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暴发、选择性遗忘以及自我身份识别障碍,这类患者自我意识障碍常很突出,有些症状具有发作性,发作过后,意识迅速恢复正常。
3、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紊乱以下列哪种最为多见0.5分
A.早醒
B.人睡困难
C.醒后不易再睡
D.易醒
E.睡眠过度
答案解析:睡眠紊乱是抑郁状态最常伴随的症状之一,也是不少患者的主诉,以入睡困难最常见,以早醒最具有特征性。与这些典型表现不同的是在不典型抑郁症患者中可以出现贪睡的情况。
4、有关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0.5分
A.病前个性一般无明显缺陷
B.有研究表明:在遗传学上介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性精神病之间
C.发病与应激诱因无关
D.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可以参考精神分裂症的素质模式
E.有研究表明:在遗传学上与单相重症抑郁无明显的遗传上的关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于本病的性质属性,国内外学者尚无一致看法。部分患者亲属中既可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又可有心境障碍患者,家族史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多因素病因学尤其是心理反应性诱因,也同样适合于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可以参考精神分裂症的素质模式。有研究表明:本病在遗传学上介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性精神病之间,而与单相重症抑郁无明显的遗传上的关系。
5、额叶肿瘤0.5分
A.情感淡漠,始动性差、动力缺乏、动作迟缓等阴性症状
B.常出现遗忘综合征,部分患者有痴呆表现
C.色觉失认、偏盲、视物变形、视物增多
D.幻嗅、幻味、似曾相识伴随有咀嚼撅嘴及吞咽动作
E.失用、失写、失算、手指失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额叶肿瘤常伴有人格改变,行为放纵和情绪欣快等。额前叶两侧受损表现为智能减退、情感淡漠、迟钝、行动迟缓和表情茫然等阴性症状。
6、23岁的女性患者,兴奋话多2周入院。体查发现患者甲状腺工度肿大,甲状腺功能检查示FT3和FT4升高,TSH降低。精神状况检查发现患者话多,兴奋,爱管闲事,易激惹,自述心情高兴。该患者首选的心境稳定剂是0.5分
A.碳酸锂
B.丙戊酸钠
C.卡马西平
D.苯妥英钠
E.氯氮平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该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其兴奋话多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该患者除了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外,也要给予心境稳定剂治疗患者的兴奋症状。尽管碳酸锂是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但因碳酸锂可以影响甲状腺功能,可以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者甲状腺肿大,因此碳酸锂不太适合此患者,而卡马西平对血液系统有影响,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也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致使白细胞减少,故卡马西平不适合该患者,而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均是抗癫痫药,但前者作为情绪稳定剂的证据不多或没有,目前临床上没有把它作为心境稳定剂使用,而后者已作为心境稳定剂广泛
7、有关心境恶劣障碍的描述,错误的是0.5分
A.心境恶劣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轻度抑郁
B.轻度抑郁持续至少2年
C.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
D.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无精神病性症状,日常生活不受严重影响
E.无求治要求,躁狂发作少见
答案解析:心境恶劣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抑郁的严重程度和抑郁症状的数量达不到重性抑郁障碍的程度,至少持续两年,从不出现躁狂发作。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抑郁一般较轻,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无精神病性症状,日常生活不受严重影响。但由于长久不能治愈,患者常感到内心痛苦。
8、神经症的共同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0.5分
A.发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
B.起病通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C.通常将病态体验与客观现实相混淆
D.自知力基本完整
E.病程多迁延或呈发作性
答案解析: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其共同特征为: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起病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患者的自知力基本完整,通常不会把病态体验与客观现实相混淆,即患者的现实检验能力未受损害;社会功能相对完整;病程大多持续迁延,部分呈发作性。
9、顶叶肿瘤0.5分
答案解析:顶叶肿瘤受累表现为手指失认、失算、失写及左右分辨不能,又称为Gerstmann综合征。
A.有轻躁狂发作和中度抑郁发作
B.有躁狂发作和轻性抑郁发作
C.有躁狂发作和中度抑郁发作
D.只有轻躁狂发作,无轻性抑郁或中度抑郁发作
E.有轻躁狂发作和轻性抑郁发作
答案解析:该患者在抑郁周期出现的症状达不到中度或重度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只能算轻性抑郁,而在情感高涨周期出现的症状也达不到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但达到了轻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11、某男,工人。医生问:“你叫什么名字”答:“你上课,水流哗哗响,人民都兴高采烈,我的眼睛不好,可能是感染了,有两个问题不懂,我想参加运动会,但手指甲不好……”此症状是0.5分
A.思维不连贯
B.思维云集
C.思维贫乏
D.思维中断
E.思维破裂
答案解析:思维不连贯是在严重意识障碍情况下产生,表现为患者言语杂乱,语句片段或不成句,毫无主题可言,几乎难以理解,多见于感染中毒、颅脑外伤引起的意识障碍和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思维云集是指患者体验到大量不属于自己的思潮,不受患者意愿、强制性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出于患者意料之外,甚至是其所厌恶的,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具有“属他性”,是精神分裂症典型症状之一。思维中断表现为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情况下,思路突然中断或言语突然停顿,且有明显不自主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恩维破裂是患者在意识清晰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的破裂,
12、精神疾病中,自杀最多见于下列哪种疾病0.5分
A.神经衰弱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答案解析:一般说来,病态的自杀往往是精神障碍所致,在各种精神障碍中以抑郁症最为多见。因为抑郁症患者情绪极度低落,常感到前途黯淡,悲观,消极观念频生,就很容易产生自杀行为。加之催患抑郁症患者多伴有自责自罪及更为严重自罪妄想,这将进一步加重自杀行为的产生。
13、某一心理学派提出,被压抑的情绪和心理冲突可成为导致人体功能失调的致病诱因。并断言“范畴广泛的精神过程本身都是潜意识的,而那些有意识的精神过程,只不过是一些孤立的动作和整个精神生活的局部而已”;而且“性的本能冲动在神经和心理疾病成因中起着一种不平凡的巨大作用”。本学派创始人是0.5分
A.弗洛伊德
B.华生
C.马斯洛
D.贝克
E.艾利斯
答案解析:该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派的理论基础,该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14、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只要给患者提供适当的环境,他将有能力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因此,治疗不需患者回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症结,而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环境的现状,体验当时的感受。治疗的目的就是让患者进行自我探索,了解与自我相一致的、恰当的情感,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靠自己本身的力量来治疗自己存在的问题。这种心理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是0.5分
A.神经症
B.适应不良
C.自杀行为
D.性心理障碍
E.人格障碍
答案解析:该种治疗理论方法为贝克认知疗法,其认为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为认知歪曲。其主要适应症为适应不良。
15、下列哪一项不是精神病学的分支学科0.5分
A.司法精神病学
B.老年精神病学
C.精神药理学
D.医学心理学
E.生物精神病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其分支学科有社会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生物精神病学、精神病理学、精神药理学、儿童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等。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不属于临床医学。
16、目前被我国学者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有哪些0.5分
A.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第五章(目前为ICD-10)
B.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目前为DSM-Ⅳ)
C.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目前为CCMD-3)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解析:目前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有:①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目前已出版到第10版,其中第五章是关于精神障碍的分类;②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目前为DSM-Ⅳ;③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目前为3版。
17、精神检查的目的不包括0.5分
A.获取必要的信息以便确立诊断
B.从完整的人的角度了解患者
C.了解患者所处的环境
D.形成良好的医患治疗关系
E.让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
答案解析:只有等患者恢复自知力后才能认识自已的病情,那是治疗的目的之一,而不是精神检查的目的。
18、某恐惧症患者采用了以下方法治疗其症状:①坚持放松训练;②根据病史和行为分析,设计恐怖事物等级表;③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患者不得有丝毫回避意向;④每一项训练成功后,治疗者应给予赞扬和鼓励。这类心理治疗方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0.5分
A.条件反射和学习理论
B.心理动力学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神经质理论
E.认知理论
答案解析:系统脱敏疗法是以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的。
19、属于行为治疗的是0.5分
A.满灌疗法
B.检查负性自动想法
C.自由联想
D.鼓励患者情感的自由表现
E.控制个人利益
答案解析:满灌疗法(floodingtherapy)也称暴露疗法,它与系统脱敏疗法正好相反。都属于行为治疗的一种。
20、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们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0.5分
A.潜意识矛盾冲突
B.意识矛盾冲突
C.认知矛盾冲突
D.本我矛盾冲突
E.性矛盾冲突
答案解析: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们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潜意识矛盾冲突。
21、患者,男,19岁,学生。某日去邮局领取汇款300元,柜台上放着3张100元,一目了然,患者接过后便放进衣袋。一出邮局,觉此举过于疏忽,唯恐刚才数错了,便将钱拿出反复再数。又一转念,是否衣袋里原来就有1张100元的钞票呢明知自己并没有弄错,但仍无法控制,为此苦思不解、焦虑不安、苦恼不甚。从此出现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要的事仍反复想,自觉痛苦紧张已有3年。检查未发现明显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的这种思维属于0.5分
A.强制性思维
B.强迫性穷思竭虑
C.强迫联想
D.强迫怀疑
E.强迫回忆
答案解析:患者对自己数钞票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知自己并没有弄错,但仍控制不住怀疑,无法摆脱,此为强迫怀疑。
22、Kaplan应激理论应激反应第二期0.5分
A.“茫然”休克状态,某种程度的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分散
B.心理、躯体的或人际关系之间的障碍,趋向慢性化
C.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
D.明显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伴情绪障碍
E.无目的的凌乱动作和不受意识控制的情绪障碍
答案解析:第二期以明显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并伴有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或暴怒等表现。
23、男性,大学生,22岁。频发恶心呕吐,回避社交6个月就诊。精神科检查发现,患者因担心与人交往时会出现恶心、呕吐,从而心烦紧张,不敢与异性交往,不敢去公共场所。首选的治疗方法0.5分
A.β-受体阻滞剂
B.SSRI类药物
C.苯二氮卓类药物
D.行为疗法
E.精神分析疗法
答案解析:恐怖症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行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对恐怖症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基本原则包括两方面: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行为。但行为治疗疗效是否持久,结论不一。
24、抑郁症与心境恶劣障碍的主要区别在于0.5分
A.兴趣下降
B.睡眠障碍
C.记忆力差、精力不足
D.精神运动性抑制
E.悲观厌世
答案解析:抑郁症患者与心境恶劣均可出现兴趣下降,睡眠障碍,记忆力差,悲观厌世,但抑郁症患者可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少语少动,甚至出现木僵等,而心境恶劣患者一般不出现精神运动抑制的表现,因此抑郁症与心境恶劣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可有精神运动性抑制而后者无。
25、意识障碍较轻,常在与人争吵、情绪激动时突然发作哭喊等,其言语行为有尽情发泄内心愤懑的特点,事后可有部分遗忘。0.5分
A.分离性遗忘症
B.Ganser综合征
C.癔症性精神病
D.分离性身份障碍
E.情感暴发
答案解析:情感暴发常在与人争吵、情绪激动时突然发作,哭啼、叫喊,在地上打滚,捶胸顿足,撕衣毁物,扯头发或以头撞墙;意识障碍较轻,其言语行为有尽情发泄内心愤懑情绪的特点,在多人围观的场合发作尤为剧烈。一般历时数十分钟即可安静下来,事后可有部分遗忘。
26、关于Wernicke脑病说法不正确的是0.5分
A.大量补充维生素B1可使眼球的症状和记忆障碍很快消失
B.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不能外展和明显的意识障碍
C.一部分患者转为柯萨科夫综合征,成为不可逆的疾病
D.往往伴有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
E.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
答案解析:Wernicke脑病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不能外展和明显的意识障碍,伴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一部分患者转为柯萨科夫综合征,成为不可逆的疾病,大量补充维生素B1可使眼球的症状很快消失,但记忆障碍的恢复较为困难。
27、男性,28岁,公司职员。患者诉3个月前无故听见耳边有一男子的叫骂声,感觉自己被人追杀并被无线电波控制。患者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早醒,体重下降。请问精神科医生首先应该做的是0.5分
B.使用抗精神病药
C.使用抗抑郁剂
D.电抽搐(ECT)治疗
E.支持性心理治疗
28、有关情感障碍的遗传因素研究的描述,错误的是0.5分
A.双相障碍先证者一级亲属中的同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高8~18倍
B.抑郁症先证者一级亲属中的同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高2~3倍
C.如果双亲中有一位患有双相障碍,其子女发生情感障碍的几率为50%
D.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
E.寄养子研究提示遗传因素较环境因素的作用明显
答案解析:遗传学研究发现,在情感障碍的发病中遗传学因素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遗传因素对双相障碍的影响较抑郁症为强。如果双亲中有一位患有双相障碍,其子女发生情感障碍的几率约为25%,不是50%。
29、下列哪项不是分离性身份障碍的临床表现0.5分
A.对自己原来的身份不能识别
B.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明显不同的人格
D.以两种人格交替出现较常见
E.在某一时刻只显示其中一种人格,意识不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
30、患者,女,29岁,教师。近1个月来,经常无明显原因出现突发心慌、心悸,呼吸困难,患者极度恐惧,大汗,每次持续约10余分钟后能渐渐自行缓解。为此担心病情随时会发作而提心吊胆。该患者最需要做的心理测评是0.5分
A.MMPI
B.生活事件量表
C.HAMD
D.HAMA
E.YBOCS
答案解析:解析:在心理测评选项中,MMPI用于测量人格的工具,HAMD用于测量抑郁的严重程度,YBOCS为强迫量表,HAMA为焦虑评估量表。
31、目前的研究认为:重大精神障碍的共同发病机制是0.5分
A.皮层下边缘系统的DA功能亢进
B.大脑皮层内DA功能低下
C.5-HT系统功能亢进
D.5-HT系统功能低下
E.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改变的神经发育异常
答案解析:神经发育异常学说逐渐成为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主要研究领域,科学家们认为神经发育异常可能是重大精神障碍的共同发病机制,表现为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改变,包括额叶、颞叶内侧及海马等脑区的灰质和白质减少和体积缩小,而不同脑区发育异常则分化为各种不同的精神疾病,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
32、认知过程是客观现实世界与情绪、行为反应的中介,当知觉由于某种原因得不到充分的信息,或由于感觉作出错误的评价与解释时,就会对思维的准确性或范围产生影响,使思维受到限制或歪曲,从而导致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因此,要想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就必须首先对原来的认识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的认知观念加以改变。属于这种心理治疗理论的基本观点是0.5分
A.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B.询者中心治疗
C.行为治疗
D.认知治疗
E.支持治疗
答案解析:认知治疗,是以纠正和改变患者适应不良性认知为重点的一类心理治疗的总称。它以改变不良认知为主要目标,继而也产生患者情感及行为的变化,以促进心理障碍的好转。
33、心理治疗的作用方式不包括0.5分
A.支持与安慰
B.学习与教育
C.暗示
D.压抑
E.分析与自我探索
答案解析:心理治疗的作用方式包括支持与安慰、学习与教育、暗示、分析与自我探讨。
34、住院式森田疗法的过程不包括0.5分
A.绝对卧床期
B.轻作业期
C.重作业期
D.社会实践期
E.随访观察期
答案解析:住院式森田疗法的过程包括:第一期为绝对卧床期,第二期为轻微工作期,第三期为普通工作期,第四期为生活训练期。
35、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是0.5分
A.累及部位多,症状出现的频繁,对患儿情绪、心理影响较大
C.预后良好,大多数患儿症状自行好转
D.大多数患者症状持续终生
E.病情严重,部分患儿会过早夭折
答案解析: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通常起病于儿童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其中以简单或复杂运动抽动最为常见,部位多涉及头、颈、上肢。发声抽动明显少于运动抽动,并以清嗓、吸鼻等相对多见。症状相对不变,可持续数年甚至终身。
36、功能性幻觉和反射性幻觉最主要区别是0.5分
A.伴随现实刺激出现的幻觉
B.由同一感官所感知
C.由不同的两个感官感知
D.二者均多见精神分裂症
E.分别由同一感官和不同感官感知
答案解析: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着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同时涉及该器官的幻觉。反射性幻觉是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知觉体验时,另一感官出现幻觉。二者最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由同一感官还是两个不同感官感知。
37、一位已患有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突然不再相认其丈夫,认为他已经不是原来的人,她说常常看到丈夫出现在医院(其夫并不在医院工作)。此症状最可能属于:0.5分
38、下列不属于遗忘表现的是0.5分
A.顺行性遗忘
B.逆行性遗忘
C.心因性遗忘
D.进行性遗忘
E.神经症性遗忘
39、通常与现实刺激同时出现、存在及消失的知觉障碍是0.5分
A.错觉
B.内脏性幻觉
C.功能性幻听
D.思维鸣响
E.运动性幻觉
答案解析:内脏幻觉(visceralhallucination)也称躯体幻觉(somatichallucination),其幻觉内容常是单调或固定的如内脏扭转、断裂、穿孔等。而功能性幻觉的内容一般情况是单调、固定的如风声、雨声、流水声等。内脏幻觉常与基本的躯体感觉以及后顶叶皮质(调节触觉的区域)的激活有关,而功能性幻听作为一种幻觉通常与颞中叶及颞上叶激活有关。内脏幻觉通常与疑病妄想和(或)虚无妄想结合在一起,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功能性幻听则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40、以下哪项不是正常思维的特征0.5分
A.逻辑性
B.实践性
C.目的性
D.实际性
E.单一性
答案解析:理解思维的特征在与病态思维比较时有重要意义。思维逻辑性是指思维活动本身的活动规律,人类思维活动无论结构还是形式上都必须符合其固有逻辑规律,这样才能被理解、被接受,有助于交流、沟通。思维活动实践性反映其不仅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而且通过思维概括出来的认识还要接受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思想和主观东西是否正确或为病态表现唯一客观标准。人们思考问题是理所当然指向一定目标,这种对某个目标指向性也是正确思维必备条件之一。思维活动都围绕当前所需要去考虑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进行,因此一个正确的思想就应该具有实际效用和切实可行的
41、患者,女,30岁,已婚,教师。10个月前行诊断性刮宫,术后有阴道出血。当听到同事说有癌症的可能时,感到紧张、心慌、气促。之后反复出现紧张、烦躁、坐立不安、心悸、气急、怕疯、怕死。既往史、家族史、体查、实验室检查未发现特殊。病前性格多疑多虑、易急躁。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0.5分
A.强迫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疑病症
E.心因性精神障碍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患者表现有精神性焦虑症状,如紧张、烦躁、怕疯、怕死等;还有躯体性焦虑症状,如心慌、气促、坐立不安、气急等症状。且患者病前有明显的诱发因素,担心患癌症,病前有性格基础。而且患者虽然表现有躯体症状,但躯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所以考虑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焦虑症。
42、下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抗抑郁剂的治疗原则,错误的是0.5分
A.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应慎用抗抑郁剂
B.SSRI诱发躁狂的可能性较三环类抗抑郁药要小一些
C.选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更为合适
D.应在充分的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使用抗抑郁剂
E.抑郁症状缓解后逐渐停用抗抑郁剂
答案解析:因双相抑郁比单相抑郁的发病年龄更早,更多具有阳性家族史,发作更频繁。而不适宜的治疗可引起转躁或加快循环,故与单相抑郁的治疗不同。基本上所有的抗抑郁药物在双相障碍患者均可诱发躁狂。而反复诱发的躁狂发作有可能使循环加速,使治疗难度加大。所以双相抑郁使用抗抑郁药时须谨慎,必须合用心境稳定剂以减少转躁。初步资料显示SSRI诱发躁狂的可能性要小一些,较三环类更适合用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目前主张将SSRI类药物作为一线用药。在抑郁症状缓解后逐渐停用抗抑郁剂。
A.酒精依赖
B.焦虑症
D.抑郁症
E.神经性厌食
答案解析:酒依赖的诊断标准需符合下列症状的两项或以上:对饮酒强烈的意愿;主观上控制饮酒能力的下降;出现生理戒断症状;需饮酒来缓解戒断症状;个人饮酒方式控制能力下降,不受社会约束的饮酒;不顾饮酒带来对身体、社会功能以及心理上的不良后果而继续饮酒;饮酒导致其他兴趣减少;中断饮酒后出现戒断症状,使得依赖的特点反复出现。该患者长期大量饮酒,一旦停止就出现明显戒断症状,饮酒模式失去控制,有晨饮的现象,所以诊断酒精依赖。
44、患者,女,29岁,教师。近1个月来,经常无明显原因出现突发心慌、心悸,呼吸困难,患者极度恐惧,大汗,每次持续约10余分钟后能渐渐自行缓解。为此担心病情随时会发作而提心吊胆。该患者可选择适宜的心理治疗是0.5分
A.认知行为治疗
B.诱导治疗
C.冲击疗法
D.暗示治疗
E.厌恶疗法
答案解析:有关惊恐障碍治疗,认为药物治疗控制急性症状后,要结合认知行为治疗以帮助患者纠正对惊恐发作的产生、症状以及诱发情景的歪曲认知,从而帮助其恢复社会功能。
45、有严重自杀企图的抑郁症患者,为迅速控制其自杀冲动,应首选0.5分
A.电休克治疗
B.舍曲林
C.阿米替林
D.丙米嗪
E.碳酸锂
答案解析:电休克治疗能有效缓解有严重自杀企图的患者的自杀意念。
46、患者,女性,32岁,公务员。自诉近半年来可能由于工作太忙,加之一些家庭矛盾而逐渐出现失眠,以入睡困难为主,自觉工作能力不如以前。近3个月以来,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担心。担心孩子会出事,担心自己会得病,担心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因而时刻提心吊胆。近半月以来症状更加明显,几乎通宵不能入睡,坐立不安,心慌心悸,情绪不稳。既往有哮喘病史,余无特殊。体查发现双侧甲状腺轻度肿大,双上肢细微震颤。未发现精神病性症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要确诊患者疾病的性质,下列哪项最为重要0.5分
A.脑电图检查
B.脑CT或脑MRI检查
C.做MMPI,PANSS等量表检查
D.做心、肺功能检查
E.做甲状腺功能检查
答案解析:患者有甲状腺肿大的体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以出现焦虑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焦虑症均可以出现题干所述的双上肢细微震颤和窦性心动过速。所以首先需做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排除甲亢。如果上述检查结果属正常范围,可考虑患者为焦虑症。
47、患者男,17岁,学生。少语少动半月,病前有感冒史,体温达39℃,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4天后恢复正常,之后患者渐出现少语少动,进食少,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和头颅MRI检查正常,无大小便失禁。精神状况检查:患者静卧于床,百问不答,皱眉头。据家属反映,患者病前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曾说自己脑子不好使。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0.5分
A.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B.反应性精神病
C.抑郁发作
D.双相情感障碍
E.分裂样精神病
答案解析:此患者病前有感冒史,出现了亚木僵的表现,因此需要先排除器质性疾病如脑炎。题干的信息指出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脑电图和头颅MRI检查正常,也无大小便失禁等情况,精神状况检查时发现皱眉头,因此可以推测患者的意识没有明显障碍,而且患者曾经说过自己脑子不好使,当时可能已经出现了抑郁情绪、思维迟缓和记忆力下降,所以患者觉得脑子不好使,只是当时家属和患者没有察觉而没有带患者就医,而感冒只是病程中的一个巧合而已。病史中没有提到患者有过躁狂发作或者混合性发作等,因此不考虑双相障碍的诊断,同时该患者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
48、典型抑郁发作1天之内情绪波动的规律是0.5分
A.晨重晚轻
B.晨轻晚重
C.中午起逐渐加重
D.半夜最重
E.中午最重,以后减轻
答案解析:内源性抑郁症(典型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发作时1天之内的情绪波动规律呈晨重夜(暮)轻,即情绪在晨间加重,抑郁患者清晨一睁眼就担心这一天如何度过,有度日如年之感,在下午和晚间则有所减轻。有些心因性抑郁患者的症状则可能在下午或晚间加重,与之恰恰相反。
49、患者,男,19岁,学生。某日去邮局领取汇款300元,柜台上放着3张100元,一目了然,患者接过后便放进衣袋。一出邮局,觉此举过于疏忽,唯恐刚才数错了,便将钱拿出反复再数。又一转念,是否衣袋里原来就有1张100元的钞票呢明知自己并没有弄错,但仍无法控制,为此苦思不解、焦虑不安、苦恼不甚。从此出现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要的事仍反复想,自觉痛苦紧张已有3年。检查未发现明显精神病性症状。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是0.5分
A.氯米帕明+心理治疗
B.丙米嗪+心理治疗
C.氯氮平+心理治疗
D.利培酮+心理治疗
E.阿普唑仑+心理治疗
答案解析: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对大多强迫症可产生较好疗效。氯米帕明与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均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的一线药物。
50、枕叶肿瘤0.5分
51、以δ节律为主的成年人脑电图,应列为0.5分
A.正常脑电图
B.轻度异常脑电图
C.中度异常脑电图
D.重度异常脑电图
E.可以正常也可能是异常脑电图
答案解析:δ节律为0.5~3次/秒的脑电波,正常成人仅散见于头前部,如脑电以δ节律为主则为重度异常脑电图。正常人的脑电波的基本节律是α波,频率为8~13Hz,平均为10Hz,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明显,睁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时,该波即刻消失。
52、关于妄想的定义,正确的是0.5分
A.是与事实不相符的信念
B.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C.是一种坚信不疑的信念
D.是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的信念
E.通常与患者文化水平、社会背景相称
答案解析:妄想是思维内容障碍的主要症状。其特点是一种病态的信念,既不符合事实,又坚信不疑,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也无法说服,和患者本身文化水平不相符合,在以上特点中,最根本特点是属于病态的信念。因为其他特点可以出现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中,如偏见、超价观念等,而妄想只有在精神疾病中才能见到,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
53、医生请患者读当天的报,标题是“朝着光明的道路前进”,患者边读边说明:“朝即是朝廷的朝,革命不是改朝换代,我们家门是坐北朝南,朝字上下有两个十字,中间有个日字,子曰学而时习之,朝字左半有日字,右半有月字,两字合起来念明,光明黑暗,开灯关灯,电灯管儿的灯。”此表现最可能见于0.5分
A.精神分裂症
B.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C.吸食摇头丸所致精神障碍
D.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
E.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答案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思维奔逸的典型表现。患者表现为语量、语速增快,存在词汇的表面毗连(音联)以及某些句子意义上相近(意联)。
54、Tourette综合征表现为0.5分
A.通常局限于头颈、上肢,少数可出现发声抽动
B.多涉及头颈,上、下肢及躯干抽动相对少见
C.抽动形式从简单到复杂,最后出现秽语
D.抽动由外周到中心
E.由发声抽动发展为运动抽动
答案解析:Tourette综合征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一般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抽动,以面部肌肉的抽动最多,少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简单的发声抽动。随病程进展,抽动的部位增多,逐渐累及到肩部、颈部、四肢和躯干等部位,表现形式也由简单抽动发展到复杂抽动,由单一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发展成两者兼有,发生频度不断增加。约30%出现秽语症或猥亵行为。多数患者每天都有抽动发生,少数呈间断性,但发作间歇期不超过两个月。病程持续迁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很大。
55、阿尔茨海默病神经递质变化0.5分
C.脑部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
D.5-HT降低
E.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功能降低
答案解析:阿尔茨海默病脑部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
56、鼓励患者在实践中去“验证”自己的负性认知,改变原有的想法、态度及思维方式,最终消除不良情绪0.5分
A.贝克认知治疗
B.认知治疗
C.人本主义治疗
D.行为治疗
E.精神分析治疗
答案解析:贝克强调,认知治疗对心理障碍的治疗重点应在于减轻或消除那些功能失调的活动(activityofdysfunction),并帮助求助者建立适应性的功能;鼓励求助者对导致障碍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以及情感,动机等内部因素进行自我监察。
57、一位22岁的男性患者,当医生问及办公室有几个窗户(实际有两个),答“三个”,问及多大年龄,答“48岁”问及“2加2是几”答“5”。此症状最可能属于:0.5分
B.抑郁性假性痴呆
C.童样痴呆
58、CCMD-3是采用了哪一种分类0.5分
A.症状分类
B.病因分类
C.解剖分类
D.兼用症状分类和病因病理分类
E.病理分类
答案解析:CCMD-3是兼用症状分类和病因病理分类。即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病因明确、病理清楚的精神障碍主要采用病因病理分类,如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可卡因所致精神障碍等。对占精神障碍绝大多数的“功能性精神障碍”则采用症状学分类,如焦虑性障碍、疑病症等。
59、以自我论和潜能论为主要理论基础,这属于0.5分
A.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B.支持治疗
D.森田治疗
答案解析: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为人性本善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论。
60、关于内感性不适叙述不正确的是0.5分
A.体感异常
B.定位不明确并常变化
C.临床诊断意义较大
D.躯体内部产生的异样感觉
E.多见子躯体化障碍
答案解析:备选答案均描述的是内感性不适的特点,属于考生掌握的基本概念。内感性不适指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或难以忍受的感觉,都是体感异常,且难以表达,特点是不能够明确指出体内不适的部位,这些不适常引起患者不安,可构成疑病观念的基础,多见于躯体化障碍,精神分裂症也较常见,其本身临床诊断意义不大,而患者对它的判断和态度往往更具有诊断价值。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责编:admin
官方公众号
官方小程序
来学宝典
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
浦东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818号众城大厦15D
静安公司:上海市静安区天目西路547号联通国际大厦C幢9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