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命周期也称为“商品生命周期”,是产品从准备进入市场开始到被淘汰退出市场为止的全部运动过程。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或商品在市场运动中的经济寿命,即在市场流通过程中,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以及影响市场的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商品由盛转衰的周期。
波特认为,“预测产业演变过程的鼻祖是我们熟知的产品生命周期”,“关于生命周期是只适用于个别产品还是适用于整个产业存在着争论。这里概括了认为适用于产业的观点”。产业发展要经过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些阶段是以产业销售额增长率曲线的拐点划分。产业的增长与衰退由于新产品的创新和推广过程呈“S”形。
当产业走过它的生命周期时,竞争的性质将会变化。波特总结了常见的关于产业在其生命周期中如何变化以及它如何影响战略的预测。
1.导入期。
产品的独特性和客户的高收人使得价格弹性较小,可以采用高价格、高毛利的政策,但是销量小使得净利润较低。
导入期的经营风险非常高。研制的产品能否成功,研制成功的产品能否被顾客接受,被顾客接受的产品能否达到经济生产规模,可以规模生产的产品能否取得相应的市场份额等,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通常,新产品只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成功则进入成长期,失败则无法收回前期投人的研发、设备投资和市场开拓等成本。
2.成长期。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争取最大市场份额,并坚持到成熟期的到来。如果以较小的市场份额进入成熟期,则在开拓市场方面的投资很难得到补偿。成长期的主要战略路径是市场营销,此时是改变价格形象和质量形象的好时机。
成长期的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主要是产品本身的不确定性在降低。但是,经营风险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原因是竞争激烈了,导致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这些风险主要与产品的市场份额以及该份额能否保持到成熟期有关。
3.成熟期。
成熟期开始的标志是竞争者之间出现挑衅性的价格竞争。成熟期虽然市场巨大,但是已经基本饱和。新的客户减少,主要靠老客户的重复购买支撑。产品逐步标准化,差异不明显,技术和质量改进缓慢。生产稳定,局部生产能力过剩。产品价格开始下降,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均下降,利润空间适中。
由于整个产业销售额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并且比较稳定,任何竞争者想要扩大市场份额,都会遇到对手的顽强抵抗,并引发价格竞争。既然扩大市场份额已经变得很困难,经营战略的重点就会转向在巩固市场份额的同时提高投资报酬率。成熟期的主要战略路径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4.衰退期。
衰退期产品的客户大多很精明,对性价比要求很高。各企业的产品差别小,因此价格差异也会缩小。为降低成本,产品质量可能会出现问题。产能严重过剩,只有大批量生产并有自己销售渠道的企业才具有竞争力。有些竞争者先于产品退出市场。产品的价格、毛利都很低。只有到后期,多数企业退出后,价格才有望上扬。
3.产品生命周期是可以延长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也受到一些批评。
(3)公司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和产品的重新定位,来影响增长曲线的形状。如果公司认定所给的生命周期一成不变,那么它就成为一种没有意义的自我臆想的预言。
(4)与生命周期每一阶段相联系的竞争属性随着产业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有些产业开始集中,后来仍然集中;而有些产业集中了一段后就不那么集中了。
基于上述种种合理的批评,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就不能仅仅停留在预测产业的演变,而应深人研究演变的过程本身,以了解是什么因素真正推进这种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