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繁华的分宜县城,沿着铁路旁的蜿蜒小路往前走,眼前出现的两排低矮砖瓦房,在一处陈旧的砖房内,家徒四壁,屋里唯一的家电是一台老旧的彩电……仿佛把人带回到上世纪80年代。30多年来,79岁的唐才英老人就住在这里,在把自己的5名孩子养大后,她又先后抚养了6名弃婴。由于常年操劳和奔波,使她那干瘦的身躯几乎佝偻成90度,深深的皱纹像刀刻一样遍布在她那慈祥的脸上,在提起孩子们的时候,她的眼睛里闪耀着幸福的光芒。
1992年,唐才英遇到了第二个孩子珍珍:“也是3月的早晨,我在医院门口看到她,光着身子、头上的胎盘都没拿掉,是一个只有2斤左右的早产儿。我听她的哭声很宏亮,估摸着应该能救活,就把她抱到医院拨给我住的一间小房子里,把她和热水袋一起放到被子里,终于,体温慢慢地回升,孩子保住了。我寻思着这孩子本来身体不好,如果把她送到福利院,那里一个保育员同时要照顾好几个孩子,我怕孩子出问题,就把她留下来了。”由于当时唐才英的大外孙女都已经9岁,再收养一个孩子当女儿已经不合适。唐才英便让自己的二女儿办理了收养珍珍的手续。在珍珍离家到外地上学之前,她一直和外婆唐才英生活在一起。从卫校毕业后,珍珍成为了一名护士,在一家乡镇医院上班。说起这个收养的外孙女、实际上却情同母女的孩子,唐才英说:“珍珍蛮好,性格很温柔,做事蛮细心,和我很亲,和她妈妈感情也很好,放假了经常回来看我们。”
唐才英的工作要求她每天要早起,因此她经常能发现被人遗弃在医院附近的婴儿。每次她都要把孩子抱回家养得结实健康之后,或者送去福利院,或者被好心人领养。遇到体质弱一点、别人不敢领养的孩子,她就一直留在家里悉心照顾。30多年来,她先后捡到过20多名弃婴,最多时家里同时有6个吃奶的婴儿,实在照顾不过来,她就花钱请家附近的老人过来帮忙照看。唐才英笑言:“我这辈子没存到钱,钱都给孩子们买奶粉吃掉了。”与之前顺利收养的两个孩子相比,1993年收养的琳琳,1997年收养的丹丹、双胞胎兄弟小港和小回,都让唐才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丈夫和儿女们极力反对,特别是5个亲生儿女,看到母亲年纪这么大,照看捡来的孩子很费心,他们都觉得很心疼。反对无果后,他们就四处托人打听,希望有人能领养这些孩子,减轻母亲的负担。2011年,经民政部门同意,丹丹和小回分别被一个教师家庭和一个医生家庭领养,琳琳和小港继续留在唐才英身边。丹丹和小回离开唐才英家后,还经常回来看望她,和其他兄弟姐妹关系也非常亲密。
其实,琳琳和小港也被其他人领养过,可其中的经过却让唐才英伤透了心。2000年底,琳琳被一户人家领养3个月后,对方找到唐才英,说琳琳在家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干,他们想把孩子退回来,而且要唐才英付1000元作为这3个月的生活费;小港的经历也和琳琳差不多,他曾经两次被人领养后又送回来,其中一次他在对方家待了4个月,唐才英花了2000元才把他领回来;看着受尽委屈的孩子,唐才英心疼得不得了:“他们领走一次,孩子就得改一次姓,要改口叫别人爸爸妈妈,已经够让孩子委屈了。他们还要从我这里讹钱,把孩子送回来,孩子得受多大伤害呀。我虽然不能让他们锦衣玉食,但至少能让他们吃口饱饭,这两个孩子以后谁来领我都不给了。”关键时刻,家人的支持给了唐才英继续前行的力量:“我老伴虽然说不同意我领养这么多孩子,和我闹经济独立。可是接琳琳回来的那次,付给对方的1000块钱就是老伴出的。平时他带着琳琳去超市,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我自己生的几个孩子和他们的爸爸一样,虽然对我的行为不赞同,但是对这些孩子却从来没给过脸色,孙子辈和这些孩子都打成了一片。”
随着唐才英年龄增长,清洁工的工作慢慢无法胜任了。从1998年起,她只能以微薄的退休金维持自己和孩子们的生活,并靠开荒种菜和养猪贴补家用。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唐才英却从不吝啬,竭尽所能地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小港爱好美术,从他上小学开始,唐才英就出钱供他每周上一节校外美术辅导课;后来发现他数学跟不上,又出钱供他上数学补习班。老师们听说唐才英的事迹后都非常感动,主动减免了小港一半学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唐才英的悉心栽培下,琳琳和小港成长得非常快。今年19岁的琳琳已经长成身高172cm的大姑娘了,在学校表现也非常出色,小学曾担任劳动委员,初中、高中期间一直担任班长;小港的画作还在2008年中国—澳大利亚“和平杯”书画国际联展青少年儿童艺术作品评奖活动中荣获铜奖。
眼看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唐才英又开始为他们的前程谋划起来:自己已经年逾古稀,这些年也没存下什么积蓄,得给孩子们准备上大学的学费啊。年纪大了干不动别的活,养猪也没有了场地,她就每天抽空出门拾废品换钱。孝顺的琳琳和小港发现外婆的行为后,每次都硬拉着不让唐才英出门。可是只要孩子们一眼看不见,她就推着装废品的破童车出门,甚至有时候趁着琳琳和小港晚上睡着了再出门拾废品。下雨时,浑身湿淋淋,头上戴着塑料袋在外面捡;遇到炎热天气时,她在垃圾堆旁擦着汗,把童车装满后回家放下再出去。邻居们经常在半夜听到那辆童车吱吱呀呀来回路过的声音。别人问她晚上出来拾废品累不累,她说自己习惯了一天只睡两个小时,况且晚上拾废品比白天方便,一来晚上拾废品的人少自己收获更大,二来晚上车少更安全,经常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来自社会上的关心也让唐才英感动不已,从2001年起,分宜县公安消防大队每名官兵每个月从自己的工资和津贴中自愿捐出20元作为助学基金,为琳琳和佳港缴纳学费。十多年来,大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的资助从未间断。逢年过节,官兵们更要把孩子们接到营地,和他们聚餐联欢,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温暖。
爱心是点亮黑暗的一道光。那些弃婴很幸运地遇到了唐才英,这样一位不计付出、全心全意为孩子的“好妈妈”。她不管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外人的质疑,在本该享受安逸生活的年纪里,继续为孩子们操持一切,尽心尽力、不离不弃。在这些年中,唐才英老人用羸弱的身躯托起了一个个重生的生命,用实实在在的付出,诠释着人间最伟大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