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前总编辑。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硕士毕业,历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师,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助理、学科副总编。
第一部分了解抑郁症
第二部分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我的故事
第四部分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五部分对于留学儿女的心理支持与救助
第六部分关于抑郁症治疗的建议
第七部分十个问与答
抑郁症面面观
给孩子父母的几点建议和忠告
大家晚上好,今天有幸给大家聊一聊《抑郁症面面观》,因为群里都是孩子在美国藤校读书的爸爸妈妈,那么,也就是对留美学生的家长,提出几点建议和忠告。
第一部分
了解抑郁症
·世界第四大疾病,2020年可能成为第二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全世界发病人口3.22亿,发病率4.4%
·中国发病人口估计为9000万
·近30年,我国抑郁症报告的发病人数增长10~20倍,且有低龄化趋势
目前我们国家在抑郁症这方面的治疗和预防,还没有达到比较好的水平,所以对这个病症的统计和发现、治疗,都还存在很多空白。这些数字,只作为一个参考,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这里列举一下抑郁症的症状,可能表现为以下9类症状
1.心情抑郁、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常有无缘无故的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反应变慢,或者情绪容易激动、亢奋,也容易被激怒;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自贬,或有内疚感(可能出现妄想),这也是导致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也难以决断;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增加或减轻(正常体重的5%);
9.性欲减退;
以上9项症状中存在3项并持续两周以上即可诊断为抑郁症。
关于抑郁症及其他心理疾病与生理病因
抑郁症是我们平常的一个泛称,和其他的心理疾病,有些混淆。医学上的心理疾病又细分为:
·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厌食症
抑郁症
指单纯性的抑郁症。
双向情感障碍
又叫躁郁症。有的时候会狂躁、有的时候会抑郁。
焦虑症
会有各种焦虑和莫名的担心。
恐惧症
比如说,有人广场恐惧,在开阔地带会不自在;
比如说,幽闭恐惧,就是在幽闭空间里,会感到紧张;
还比如说,社交方面的恐惧,对社交会觉得不适应。
强迫症
比如说,可能走路的时候,会强迫自己要踩一个路线;
比如说,强迫自己每天洗手无数次,还觉得自己的手上有细菌不干净。
还有像疑病症,就是总怀疑自己患了很严重的病,这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厌食症
也是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类。
那么心理疾病的生理病因,现在还在研究当中,有一些表现在基因、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性激素,都可能是导致抑郁症的一些生理原因。
同时,我们可能根据哪些生理原因断定是抑郁症,这些研究还没有结果,有待于医学研究的证明。
抑郁症的遗传、心理和社会因素
·家族病史:抑郁症患者的亲属患本病的概率比一般人群的概率高出10-30倍,而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的几率越高。
·先天特质:敏感,情绪化,内向,黏人,攻击性
·原生家庭与幼年经历: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抚养教育方式、哺乳、分离
·社会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学业压力,生活与事业压力,人际环境,情感冲突、文化隔阂,重大事件,都有可能引起抑郁症的发作。
第二部分
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
现在并无有效的生理检测方法,诊断主要靠患者和家属的主诉,以及医生对患者的观察。
·药物治疗:
西药,副作用,副反应,
中药,目前无特效药物,
但中药、针灸等可用于辅助治疗,特别对于躯体症状。
现在的抑郁症的治疗,药物治疗这方面是主要的;而且,应该说起作用的,主要是西药。
对于西药,一般会担心药物的副作用。
然而这种药品已经是好几代了。所以,在研制过程中,药学专家也会考虑副作用的。现在的药的副作用已经是比较小了。但是如果说一点副作用都没有,这个也不可能。
其实,治其他病的药也不可能一点副作用都没有,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担心副作用有病也不服药。因为你如果不去服药,那可能引起的后果会更严重,所以既然有病的话该吃药还是要吃药。
中药在这方面目前没有特效药,但中药和针灸可以用于辅助治疗。特别是躯体症状的治疗。
·心理治疗:
国外许多藤校(心理咨询)
在国外如何寻求心理治疗。因为我们是藤校的父母、孩子都在藤校,美国大学都会有心理咨询。美国的留学生能够享受到一定次数的免费治疗。
国内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有,精神分析,正念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家庭治疗,叙事治疗,音乐治疗,沙盘治疗,森田疗法等等。
还有辅助治疗对于抑郁症以及其他的心理疾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即使是服药,或者是做心理治疗,也应当同时进行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方式:
运动,瑜伽,身心灵训练,宗教,艺术(音乐、绘画等),旅行,宠物,爱情。
运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比如说,长跑、健身。
瑜伽,这个运动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非常有好处,很多人都会感觉有效果。
另外还有像身心灵的训练,比如说像气功,一些能量的训练,还有一些情绪的训练,都属于身心灵训练。
宗教信仰,应该说是一种选择吧,如果你能够有信仰。像基督教佛教,对抑郁症的缓解甚至痊愈都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有一些病人就是通过信仰。解决了他的疾病。
艺术,像音乐、绘画都对抑郁症的疗愈有帮助。
旅行,因为很多人都喜欢旅行,肯定是对心理疾病的调整有帮助,有的人就是在旅行当中感觉心情愉快,症状就会减轻。
宠物,被证明对抑郁症非常有效,很多的患者会养宠物,特别是,养一些宠物犬。对疗愈非常有作用,我现在正在看的一本书叫《遇见星期二》,就是讲宠物如何帮助一个老兵疗愈的。
还有,就是爱情,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后,因为爱情是一个双刃剑,如果说遇到了非常美好的爱情,不单是抑郁症,即使是其他的疾病也可能有疗愈的作用,但是如果在爱情中受伤,比如说失恋,也有可能刺激你,引发心理疾病。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我的故事
很久以前,发现自己就有焦虑症,那个时候也没有心理学知识,也没有心理医生。没法看病,治疗,就一直靠自己调整,自己扛着,这样的一个过程,有好几十年。
应该说这些年,也没有影响到学习和工作,包括家庭生活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但是,就是去年2017年3月我父亲去世,这个事情对我的打击很大。
父亲去世是一个重大事件,触发了我焦虑症的严重发作。
什么感觉呢?
就是精神高度紧张,脑子里很多的事,知道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就会压迫自己,不断的会刺激到,没法控制。没法儿睡觉,用了很强的安眠药也不行,而且会早醒。白天会突然的紧张起来,紧张起来的时候,感觉做什么事情,好像都不能够正常的做,
当时的这种情况就我就觉得必须得去看病了,但是之前因为失眠比较严重曾经去看过安定医院的门诊。到安定医院看普通门诊的话,一般就是问问你症状给你开点药就走了,当时自己觉得我这种情况可能应当找专家,于是就去安定医院挂专家号,但是一看要预约到一个月以后。要等一个月后,这个月怎么办呢,我还是找其他的医院吧,于是我就在我们单位附近的一个中医院找了一个抑郁症方面的专家,看了他的门诊。这个大夫跟我沟通,问了我的病史,还有最近的一些触发因素,以及当时我的感受。
专家根据我的主诉和他的这种观察判断,给我开了几种药,包括控制情绪的,睡眠的,还有一些,比如在特别紧张的情况下来缓解的药,然后吃一个礼拜以后再来找医生。
他并不是每天都有门诊,一个星期大概也就是一两次吧,药主要是缓解焦虑,我吃了以后,副作用非常大,身体会有痉挛,或者说很不适,就不敢再吃了。
症状还是在,我只能靠这个安眠药来保证自己能够睡着。但是白天的这种紧张还是无法缓解。但这种情况下,就没法儿去找那个给我开药的大夫,因为她不是天天在那儿坐诊的,也没有什么联系方式,所以我切身的感受,在北京就医,对于抑郁焦虑的人,如果是比较急症的话,条件真的是很困难。
当时正好我家先生,在这个阶段必须要老家一趟,他是湖南湘潭人。这几天里,我就觉得好像无法在家里单独呆着,这种紧张的心理反应特别大。所以就跟他说,我跟他一块儿回去,因为我觉得也可以到外地散散心吗,这样我就回到了他的老家,湖南湘潭。
我婆家的人,小姑子小叔子,都是特别亲情浓厚的人,他们看我的脸色状态都不太好,就问我怎么回事,我就跟他们说了。我的小姑子特别热情,她说湘潭的精神专科医院有一个有名的大夫,是院长。在当地很有名气,很多人找她看病之后,效果很好。
第四部分
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家要知道在北京来讲,你如果就是心理疾病,像我那种状况自己还能去医院还能说清楚,神志还比较清楚的话,是不可能收你住院的。但是住院对于这种抑郁和焦虑比较严重的发作来讲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在湘潭,就可以很顺利地住院,他们那里床位也很多,住院费也很低,即使医保不能报销,我们也是完全可以承担的。所以呢,我当时就接受了。
为什么要住院呢,因为他给你开了药以后,他要观察,看你用了这个药以后是不是有很强烈的副反应,这个效果怎么样,能够判断是不是有效。还有用药量,用药量是要逐步加上去的。开始的量会很少,看你的反应,然后再给你加。如果说加到一定的程度,他觉得可以了,就确定用量了。如果你用药后副反应很大,医生会给你调其他的药。如果说你不住院的话,很难对这个病情进行这么紧密的观察。
因为有了湘潭的有效的治疗基础,回到北京以后我就按照这个湘潭医生给的这个药方,在北京用。现在已经非常的不错了。恢复的比较好。虽然还需要服药,但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没有任何的影响了。大家可以通过我这个病例,对抑郁症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就是说,如果得到有效的治疗的话,这个病也没有那么可怕,不必过于担心。
第五部分
对于留学儿女的心理支持与救助
大家一定要了解的是:
-心理问题有易发期:,比如留学初期,比如特定阶段(找工作期,博士就读期)。
-父母与子女保持良好沟通,极其重要,父母至少一方与孩子的无障碍沟通。
-不要用自己的经验、感受去代替孩子的感受
-特别发现问题时,请停止励志教育,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放弃
-保持冷静,注意倾听,给予孩子需要的言语和肢体关怀
希望留学生家长提几个建议,关于我们对于留学儿女的心理支持与救助。
根据我的观察和我自己亲身体会,我们在国外的孩子,心理问题的易发期有几个阶段。一个是留学初期这个阶段,就是一个适应,因为刚出去,语言也不是很过关,文化的隔阂也比较大,朋友圈儿也基本上没有,所以这个阶段是比较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的。还有就是特定的阶段,比如说找工作期,还有就是博士就读期。
前一段,媒体报道:美国西海岸的大学里,一位在那儿读了七年生物的留学博士,毕业遥遥无期,绝望之际,她自杀了。
这个例子可能让大家都觉得很悲伤,但是在博士就读期,这样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真的可能导致恶果,因为他们压力确实比较大,像这个女博士,她就是跟导师的关系有些问题。
所以我们家长要很注意孩子,在这些特定阶段的心理状况,要保持跟孩子良好的沟通。根据我自己的体会父母至少一方与孩子要有无障碍沟通。孩子有什么事,他就会找你,这样是最好的。
还有我们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去代替孩子的感受,我们这个年龄的家长可能通常会觉得,我们小时候的生活条件没有那么好,父母的关爱也不像现在这么无微不至,觉得我们吃的那苦孩子没吃过。孩子如果跟我们说,压力大或者不舒服,我们可能就会觉得他比较作,觉得孩子可能吃苦太少吧,因此他那个感觉就是太小题大做了,我们自己根本就不会把这点儿事儿当回事儿。
我觉得,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去代替孩子的感受是有问题的,因为孩子不是我们。孩子的成长环境和他的经历以及他所受的教育,跟我们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呢,确实要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而不要以我们的感受去代替他。我们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他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其实是很不对的。孩子有一些心理压力,或者说他觉得比较痛苦,比较伤感,他跟我们表达的时候,我们不应当再进行励志教育。
我观察了很多案例后,感觉咱们中国的家长往往会一直对孩子进行这种励志教育。因为我们都吃过很多苦,所以我们觉得人生就是要吃苦的,所以我们不觉得这个压力算什么。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就会跟他说你坚持一下就行了吗,你以前那么多关都闯过来了,这一关,就不能闯过去吗,所以呢,我们会继续对她进行励志教育。
比如她要想放弃的话,可能家里都会觉得哎呀,你没必要放弃啊,你这么多年都读过来了,这一关过去就过去了,咱们就可以找工作了。对她的那种绝望,或者说想放弃的感觉,没有一种感同身受,或者说是一种接受的态度。
我们父母在孩子有心理问题甚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一定不要再进行励志教育。应当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的放弃。有的家长会说谁知道这孩子他说要放弃是压力太大呀,还是他就是有惰性,不想进取了,这个我们没法判断啊。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倾向于接受他不堪重负,不要再想他是不是有惰性,我觉得像我们的孩子都在本科进入藤校了,他一直是很拼的,他不拼是不可能的。
如果他到这个程度,他不想再那么累了,或者不想再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了,我觉得呢,可能会有两种可能,一种确实是非常的疲惫,确实已经不堪重负了,因为藤校的竞争,大家也知道非常激烈,还有一种情况,有可能是他处于一种迷茫,可能他在想这么多年下来这么拼这么努力,但是是不是他内心自我的一种追求,孩子在这个阶段,他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他可能会思考,我现在的这样的一种状况,是不是真正是我想要的。
还有家长遇到孩子有心理问题时,一定要保持冷静,注意倾听,给予孩子需要的言语和肢体关怀。因为我们容易在听到孩子有这种问题的时候比较惶恐,但是,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冷静,让孩子感觉到你的一种镇定啊,传递给他一种正面的一种信息。
第六部分
关于抑郁症治疗的建议
关于抑郁症的治疗,给大家一些建议
·客观看待抑郁症,避免过度紧张,压力过大。
·尽力克服病耻感,尽可能向亲朋好友披露病情,争取各方面支持。
·保持充分的耐心,了解扣郁症的个体复杂性和医疗的局限性,做好长期治疗以及应对复发的心理准备。
·注意通过有效的渠道搜集治疗信息。避免病急乱投医。
还有一点,就是尽力克服病耻感,因为抑郁症的患者,常常就是病耻感很重,都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抑郁症患者如果要说出自己的病情,感觉就像同性恋出柜那么难。但是我觉得这样对病情不太好,因为如果你不说的话,人家想帮助你也没法帮助。
这种病在国内现在治疗的资源都很紧缺,大众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也比较少。所以,能够提供帮助的渠道并没有很多,然后我们再特别保密,对疾病的治疗,其实是不利的。所以应该尽可能地向亲朋好友披露病情,争取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还有就是要保持充分的耐心,了解抑郁症的个体复杂性和医疗的局限性,做好长期治疗以及应对复发的心理准备。
还有就是要注意通过有效的渠道来搜集治疗信息,避免病急乱投医。
有些家长就问,你知道有什么大夫特别好的给我推荐一下儿?还有人问说上海有什么医院治这个病比较好,你可以告诉我一下吗?这孩子说,这些问题她也回答不了。
我看到以后就觉得可能家长有点病急乱投医。自己有问题,不好意思说出来,然后看到这个孩子有这个病,就都去问她。
第七部分
十个问与答
1.抑郁症有家族遗传性吗?
是有的。家族遗传性跟抑郁症的发病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2.怎样区分心情不好和抑郁呢?
另外还有就是程度,就是心情不好的程度跟抑郁是不一样的。抑郁的那个程度要比心情不好要重许多。
还有呢,就是原因,心情不好一般来说都是会有具体的诱因的。比如说在家里跟老公吵架了,或者说,在单位里头被领导训了,或者说是跟谁起矛盾了,甚至说是经济上现在有点困难了,这都有可能引起心情不好。但是抑郁呢,它可能没有这样的具体诱因也可以发生。这个是不同点。
3.和孩子沟通冷场尴尬怎么化解?
我有两个方式可以供大家参考,第一就是转移话题。那就是我说说别的吧,或者找件什么别的事儿干。第二,就是幽默和自嘲。幽默是化解尴尬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吧,我这个人就不太会幽默的,所以我有时候会用自嘲。自己总要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吧。
4.抑郁和焦虑以及短暂的情绪低落,怎么区分?
这个跟第二个问题有点近似,可以参照第二个问题的回答。
我还是说有无具体的诱因很重要,就是焦虑和抑郁,他有时候它没有具体的诱因或者是他那个原因,一般正常人看你觉得是不成其为原因的。比如说,很多年以前的一个事儿,她想起来觉得抑郁或者很焦虑,大家正常认为已经过去这么久了,那就应当完全过去的事情,但是他会成为一种抑郁和焦虑的原因。
还有给大家提供一个抑郁和焦虑的区分。
抑郁症,就是往往他会纠结于过去,就是把以前的事情想的,哎呀,这个我做的都不好,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我现在改也来不及了,我现在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焦虑呢,往往会纠结于未来,就是说有各种危机感,各种对未来的担心。
焦虑症有它的好处,大家经常问我,你怎么会这么早就把孩子送出国,就会去考虑上美高,那个时候还根本没有人想到。
因为我有这个焦虑症吗,所以我这个危机感比较强,我就会考虑很多年以后的事情,这个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玩笑,确实是焦虑症的人会危机感比较强。所以呢,也可能就因此而会成功一些事情。
5.优良的情商需要个体有效的控制情绪,然而允许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自然表达。是否更有利于防止抑郁呢,对不同个体而言情绪控制该如何因人而异呢?
我觉得如果说是情商比较高的人,主要是不应当在不适当的时候表达情绪,这个人如果情商高,对于适当和不适当,他是区分的非常好的。
但是,情商高跟这个表达情绪不应当是有矛盾的,不应该是对立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你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一定要有效的释放。释放压力调整情绪,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基础。至于调整情绪怎么调,怎么释放负面情绪,方法因人而异,那就是我们有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必要,心理学会告诉我们很多调整情绪释放压力的方法。
那么对于不同个体而言情绪控制,应当如何因人而异呢,我的理解,对于容易冲动的人,调整情绪就需要学会平静、淡定,向这样的方面去调节。
那么对于容易抑郁的人呢,就应当学会表达情绪。我自己是容易抑郁的人,所以,我一直注意情绪的表达。我以前就是一个很压抑自己的人。后来我逐渐调整自己,我觉得在表达情绪这方面还是有挺多进步了。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这个事情个体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没法儿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从抑郁症来说,能够坚持学习和工作是最好的,因为抑郁症患者呢,不能完全没有事情干。这个抑郁症的人都知道,如果完全没有事情干,反而对他的恢复是不利的。有时候学习和工作就是一种疗愈。但是,如果是压力太大的话,就要做适当的调整,主要根据患者自己的感受。如果他觉得压力大的话,就要调整,降低紧张程度,或者说在节奏上放慢。
7.如果你家人患抑郁症,怎么帮助他?
我之前已经讲过一些了,我想在这儿归结为几个关键词,爱心,耐心和科学态度。
仅仅根据这个不能完全判断他就是抑郁症,抑郁症的症状我前头讲了有九种可能的表现。九种之中如果有三种的话,可能就能判断。但是这里他没有说有什么别的症状,单纯凭这个还不能判断,可以判断他有抑郁情绪吧。
9.对于留学生而言身处异域文化中容易孤独,学习压力大,自我要求高,常有崩溃之感,请问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呢?
我前面讲到的抑郁症的辅助疗法,可以参考。就是要寻找有效的放松和疗愈方式。比如说在国外,孩子是不是可以参加一些活动,通过运动、交际、社团活动来调整情绪。还有,如果有合适的恋爱对象,那么可以谈恋爱。另外可以寻求宗教信仰。
如果说这些方式并没有很起作用,那一定要求助于心理医生,不能完全靠自己扛。这个是一定要注意的。
10.当孩子遇到巨大压力时,在压力源一时无法解除的情况下。怎样调适情绪?鞭长莫及的父母哪些帮助有效?
第九个问题的一些答案,对于这个问题也同样可以参考。同时,如果说有一个压力源的话,还是应当尽量的去解除这个压力源。因为这个压力源如果说不解除的话,对于孩子情绪的调节是很麻烦的,当然,在一时不能解除的情况下,就像我刚才回答第九个问题那样寻找调节自己情绪的方式,都可以去试一下。
【留美学子】结语
当今世界
孩子们所承受的
压力以及自我价值与认同
已与父辈截然不同。
正如郭力老师所述,
请不要再用父母这一代人
曾经的经历与认知
来评判自己儿女的成长挫折。
当儿女发出"求救"的呼唤
请不要仅靠的励志故事
去影响儿女。
我们父母要
多倾听
多学习。
我们可以给儿女,
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接受我们的儿女,
拥抱我们的儿女,
允许我的儿女,
放弃父母强压的梦想
放弃他们熬不过去的“高点”。
让儿女们在做真实自己的时候,
找回自我,
找回希望,
找回他们生命的意义!
谨此推荐郭力老师最新力作
《柔性的专断》是一本务实的家庭教育图书。作者是一位有情怀、有格局的智慧妈妈,在她的引导下,接受传统教育的女儿本科被耶鲁和普林斯顿两所名校同时录取,研究生就读于哈佛大学。
作者用温柔而理性的笔触,记录了女儿一路成长的点滴,字里行间流露着她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及对中国教育现状与问题的体察和反思。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有无限的可能性,重要的是父母能否认识和发现这种可能性,用温柔的爱和理智的心,为孩子创造一个始终良性的、被激发的环境,保留并巩固孩子的独特性,避免孩子由原创活成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