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益生菌有能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阴霾的作用益生菌与人体健康微生物知识

抑郁症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疾病,估计全球有3.8%的人口受到影响。这是一个严重的医疗和社会问题,造成个人痛苦、生产力损失、医疗费用增加和高自杀风险。

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患者数量每年都在增加,然而,只有60-70%的患者对标准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有反应,这意味着难治性抑郁症可能高达临床抑郁症患者的1/3。因此,有必要继续寻找可能的病理机制,以找到新的、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最近,营养干预,包括使用益生菌来控制抑郁症,已经成为研究人员寻找治疗抑郁症新方法的新课题。

微生物-肠-脑轴与抑郁症

目前,人们认为抑郁症是由多种分子机制的复杂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减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异常应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下降、肠道促炎反应增加以及肠道菌群通过迷走神经与大脑相互作用。它们与肠脑轴和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复杂的联系,通常被称为微生物-肠-脑轴。微生物-肠-脑轴调节的通路会通过影响神经元、内分泌和免疫过程来影响神经行为结果。

微生物-肠-脑轴的改变与胃肠道问题、精神健康问题和神经系统疾病组成三位一体交联。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代谢物的产生,进而影响神经元活动、免疫和肠道炎症。

在抑郁症患者中,肠道菌群中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增加,而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粪球菌属(Coprococcus)丰度减少。大量研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例如,将抑郁症患者的粪便菌群移植到健康的啮齿动物体内,会导致它们出现抑郁样行为,因此,肠道菌群失调先于抑郁症的发病,并可能促进抑郁症的发生。

虽然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在精神疾病早期表现出来,并可能导致其发病,但持续的病理改变可能会进一步破坏肠道菌群环境,形成恶性循环。

1、肠道微生物代谢物与抑郁症

这些代谢物包括色氨酸、γ-氨基丁酸(GABA)、组胺、短链脂肪酸(SCFAs)、5-羟色胺、多巴胺和乙酰胆碱(ACh)。微生物代谢物的多方面作用对维持精神状态所必需的多种机制产生影响,包括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成熟、营养代谢的调节以及外源化合物转化的促进。此外,微生物代谢物在维护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增强黏膜层的弹性、阻止有害病原体和毒素渗入血液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是由于部分和不可消化的多糖(比如膳食纤维或抗性淀粉)发酵而在结肠近端大量存在的一种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可穿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使肠道菌群与宿主大脑相互作用。它们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显著影响情绪状态和认知。

短链脂肪酸调节全身功能的另一种机制是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各种细胞中核小体组蛋白中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

短链脂肪酸也可能被吸收到血液中,并作为某些代谢物(比如5-羟色胺和GABA)的底物,还可能参与糖异生和脂肪生成。

在大多数情况下,抑郁症小鼠和抑郁症患者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都有所下降。粪菌移植是重建肠道菌群和宿主功能的有效方法。多项研究表明,将应激小鼠的粪便细菌移植到无菌小鼠会导致受体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此外,补充短链脂肪酸可以改善慢性社会心理应激导致焦虑和抑郁样表型以及随之而来的行为改变。

短链脂肪酸也可能影响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是丁酸,它会导致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基因表达的改变。例如,有报道称丁酸钠可以改善肠上皮屏障损伤,减轻社交行为缺陷,并改善小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的稳态也受到短链脂肪酸的调节。缺乏短链脂肪酸受体FFAR2的小鼠会表现出与无菌环境下饲养的小鼠相似的小胶质细胞缺陷。因此,肠道细菌在控制小胶质细胞成熟和功能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犬尿氨酸途径代谢物和神经递质

肠脑轴参与两个关键过程:(1)色氨酸转化为神经递质5-羟色胺,对大脑和肠道功能发挥有益作用;(2)色氨酸代谢途径产生犬尿氨酸、色胺和吲哚,它们发挥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调节作用。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影响下,色氨酸转化为犬尿氨酸、喹啉酸和3-羟基犬尿氨酸,导致色氨酸和5-羟色胺耗竭,加重情绪性疾病和抑郁症的症状。

色氨酸衍生的单胺类,比如色胺和5-羟色胺,通过激活5-羟色胺受体5-HT4R和5-HT3R来促进肠道蠕动。在肠道内,肠嗜铬细胞在色氨酸羟化酶1(TPH1)的帮助下合成5-羟色胺,而TPH1mRNA的表达由肠道菌群,特别是短链脂肪酸所促进。然后,5-羟色胺通过5-羟色胺选择性再摄取转运体被肠上皮吸收,从而影响肠神经系统的发育和信号传导。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在调节肠道5-羟色胺能系统中发挥作用,影响5-羟色胺选择性再摄取转运体以及5-HT1A、5-HT2B和5-HT7受体的活性和表达。

大多数5-羟色胺是在肠道中产生的,肠道中5-羟色胺的水平对大脑中5-羟色胺的水平没有直接影响,因为5-羟色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然而,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实际上可以影响大脑5-羟色胺能系统,因为与常规饲养的拥有正常肠道菌群的小鼠相比,雄性无菌小鼠海马中5-羟色胺及其主要代谢物5-羟基吲哚乙酸的水平显著增加。这些机制共同代表了肠道菌群及其与5-羟色胺能系统的相互作用所介导的潜在抗抑郁途径。

除5-羟色胺外,肠道细菌还可以影响多巴胺、乙酰胆碱和GABA等神经递质的产生和调节,影响它们在大脑中的可用性。特定的细菌物种,比如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通过左旋多巴的脱羧作用参与多巴胺的产生。拟杆菌可以通过谷氨酸脱羧酶系统直接产生GABA,作为对酸胁迫的保护反应。此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也能够产生GABA,增强大脑网络中的抑制途径。肠道产生的GABA可影响肠道神经系统的GABA能信号,影响肠动力。某些肠道细菌,比如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可产生乙酰胆碱前体并影响乙酰胆碱代谢。

2、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血脑屏障通透性

肠道菌群可以影响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潜在地影响包括神经活性因子在内的各种物质进入大脑。

压力、肠道菌群和血脑屏障破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研究表明,啮齿类动物的慢性社交挫败应激和习得性无助会通过降低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导致血脑屏障完整性受损,从而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大量浸润到中枢神经系统。产后定植产丁酸的丁酸梭菌或产乙酸和产丙酸的多形拟杆菌可以降低无菌条件导致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和紧密连接蛋白下调。此外,血-脑脊液屏障的完整性与肠道菌群之间也存在关联,无菌小鼠脑室内脉络丛上皮区域的紧密连接蛋白减少。

例如,迷走神经具有跨膜分子传感器,包括GPR41和GPR43等G蛋白偶联受体,可以被短链脂肪酸激活。5-羟色胺、GABA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产生,受到迷走感觉神经元中微生物代谢物与特定受体结合的影响。对微生物信号作出反应而产生的神经递质可以影响肠道神经系统和肠道内的神经信号。当肠道菌群产生代谢物或产生信号分子时,迷走神经的感觉纤维可以检测到这些信号并将其传递到大脑,传递肠道状态和有关微生物活动的信息。

3、微生物-肠-脑轴失调与抑郁症

应激会显著扰乱肠道稳态,改变肠道菌群组成。慢性应激会使人类肠道中栖粪杆菌属和梭菌属水平升高,同时使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细菌减少。

在慢性应激小鼠模型中,应激抵抗小鼠中发现了较高水平的双歧杆菌,而易感小鼠中双歧杆菌水平低于检出限。此外,口服双歧杆菌可以显著增加应激抵抗小鼠的数量,也就是说,双歧杆菌可以显著增加小鼠的抗压能力。因此,补充双歧杆菌可能可以预防人类因压力而引起的抑郁症的发生。

有趣的是,在经历急性或慢性压力的个体中,补充乳杆菌或双歧杆菌的特定菌株可以降低皮质醇水平,比如罗伊氏乳杆菌。同时,鼠李糖乳杆菌可导致焦虑样行为减少,树突状细胞激活减轻,IL-10+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一项临床前研究表明,口服双歧杆菌可以诱导抗压能力。按照每天每公斤体重10mg的剂量补充双歧杆菌,持续20天,可增强小鼠对慢性社交挫败应激的抵抗力,并减轻抑郁症状。另一方面,啮齿粪杆菌(Faecalibaculumrodentium)和微生物-肠-脑轴在应激易感性和抗压能力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啮齿粪杆菌导致的Ephx2基因敲除小鼠抑郁样行为和炎症,可以通过切除膈下迷走神经来预防。此外,产气荚膜梭菌可以通过破坏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来降低神经元的活力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4、肠道菌群和炎症

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塑造大脑内的炎症反应和状态,协调调节免疫反应的复杂相互作用,促进对共生微生物的耐受性,并有助于维持免疫稳态。一个多样化的肠道菌群对于强健的免疫功能和适当的免疫调节是必不可少的。

精神疾病也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关,并与抗炎或促炎功能有关。一项涉及1519名诊断为各种精神障碍(比如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厌食症、焦虑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微生物多样性存在一致的差异。具体来说,与健康对照相比,抑郁症患者的有益抗炎细菌(比如栖粪杆菌和粪球菌)水平降低,而促炎细菌(比如爱格士氏菌)水平增加。因此,抑郁症的特点是产生抗炎化合物的细菌减少,同时促炎微生物丰度增加。

全身性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肠道通透性增加,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肠漏。肠漏发生的机制主要是肠道菌群紊乱、肠屏障破坏和肠细胞损伤,导致全身性炎症,这对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至关重要。由于肠漏的发生,革兰氏阴性细菌脂多糖(LPS,又称为内毒素)易位到血液中引发免疫反应。LPS是多种效应细胞合成促炎分子的有力刺激物,包括免疫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比如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

此外,由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LPS代表了肠道菌群失调和神经炎症之间的分子联系。LPS诱导细胞产生的促炎分子包括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组胺、肝素、羧肽酶、类胰蛋白酶、硫酸软骨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趋化肽-1(MCP-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细胞因子(SC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三烯4(LTC4)、以及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

所有这些促炎分子,由于分子小,可以通过各种机制自由通过血脑屏障。更重要的是,促炎介质浓度的增加可能会影响犬尿氨酸途径必需酶的活性,比如吲哚胺-2,3-双加氧酶。

益生菌和健康饮食模式对抑郁症的影响

1、临床前动物模型研究

科学家通过使用肠道病原体感染小鼠和大鼠并研究其行为,已经确定了肠道菌群组成会影响动物的行为。肠道菌群组成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导致微生物产生LPS,从而激活炎症反应,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会向迷走神经发送信号,从而连接到HPA轴,影响行为。

研究还确定了不同益生菌菌株的积极作用。我国台湾的研究团队调查了植物乳杆菌PS128在早期生活应激小鼠和正常成年小鼠中的作用:旷场试验表明,植物乳杆菌PS128可以增加早期生活应激小鼠和正常成年小鼠的运动活动;在高架十字迷宫测试中,植物乳杆菌PS128有助于减少正常成年小鼠的焦虑行为,但早期生活应激小鼠没有;在强迫游泳试验和糖水偏好试验中,早期生活应激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减少,而正常成年小鼠没有。在基础和应激状态下,植物乳杆菌PS128也可以降低早期生活应激诱导的小鼠血清皮质酮升高,但对正常成年小鼠没有影响。此外,植物乳杆菌PS128降低了早期生活应激小鼠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增加了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植物乳杆菌PS128处理的早期生活应激小鼠和正常成年小鼠前额皮质多巴胺水平显著升高,而5-羟色胺水平仅在正常成年小鼠中升高。

我国江南大学进行的另一项研究证实了短双歧杆菌CCFM1025对抑郁症动物模型的有益作用。研究表明,短双歧杆菌CCFM1025有助于减少焦虑和抑郁行为。HPA轴反应性引起的炎症减轻,IL-6和TNF-α水平降低。此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上调。补充短双歧杆菌CCFM1025还恢复了肠道菌群的平衡,特别是在放线菌门比变形菌门的比例。

2、人类临床研究

成功的临床前动物模型研究结果也已转化为人类临床研究。研究最多的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的菌株包括乳杆菌、链球菌、双歧杆菌、埃希氏菌和肠球菌。膳食纤维(益生元)可以促进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比如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因此,不仅仅是活性微生物,其它支持益生菌生长的物质(益生元)以及它们的代谢物(后生元),它们通过与人类肠道菌群相互作用,也可以提供健康益处。

研究证实,富含活菌培养物的产品或补充剂,比如两歧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唾液乳杆菌或乳酸乳杆菌,在使用约3-4周后,对改善整体幸福感和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具有积极作用。

有研究人员在人和动物模型中研究了应激条件下干酪乳杆菌代田株对肠脑相互作用的影响。在临床研究部分,正在准备一项重要考试的健康医学生连续8周每天补充干酪乳杆菌代田株发酵乳或未发酵乳安慰剂。在实验期间,参与者被要求完成关于任何身体不适的每日和每周问卷。此外,在研究开始时、干预后6周、考试前一天和考试结束后立即收集唾液样本以测量皮质醇水平。作者观察到,在考试前一天,益生菌组的皮质醇水平从基线的变化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在躯体症状方面,补充干酪乳杆菌代田株的受试者流感样症状和腹部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这再次证明了益生菌的积极作用。

在另一项研究中,为了确定每天补充干酪乳杆菌代田株对运动员压力和焦虑的影响,20名男性运动员每天补充含有1×109CFU干酪乳杆菌代田株的益生菌,持续8周。在研究开始、第4周和第8周,使用焦虑量表和压力水平量表测量焦虑和感知压力。研究发现,每日补充益生菌可显著降低焦虑和感知压力水平。

另外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植物乳杆菌JYLP-326干预是缓解焦虑型大学生的焦虑、抑郁和失眠的有效策略。连续9周每天补充副干酪乳杆菌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便秘和抑郁症状。此外,益生菌组的IL-6水平也明显低于安慰剂组。

一项对40名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补充由嗜酸乳杆菌(2×109CFU/g)、干酪乳杆菌(2×109CFU/g)和两歧双歧杆菌(2×109CFU/g)组成益生菌胶囊和安慰剂,为期8周。与安慰剂组相比,补充益生菌的患者贝克抑郁量表评分显著降低。

在诊断为难治性重度抑郁症的患者的膳食中添加益生菌丁酸梭菌与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瑞士乳杆菌R0052和长双歧杆菌R0175以及植物乳杆菌299v,可以显著降低HPA轴对压力的反应,表现为唾液皮质醇水平降低。

此外,经常饮用含嗜酸乳杆菌LA5和乳双歧杆菌BB12菌株的益生菌酸奶,以及在饮食中添加含有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短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多菌株益生菌,6周后,70名石化工人的健康参数和抑郁、焦虑和压力量表评分显著改善。

另一方面,一项研究评估了补充24周灭活的格氏乳杆菌CP2305的结果,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它可以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组成,有助于减少焦虑感,并对长期处于压力下的成年人的睡眠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一项对13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证实,调节肠道群的策略,比如益生菌,可能成为治疗轻度至中度抑郁症的新方法。益生菌的抗抑郁作用明显优于益生元和共生菌。有趣的是,性别对治疗的反应很重要。女性占比较低的研究发现,抑郁症状评分下降幅度较大。

还有研究调查了合生元的作用,这是一种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结合。在本研究中,32名志愿者连续12周每天补充合生元,其中含有5.0×109CFU副干酪乳杆菌HII01和5.0×109CFU乳双歧杆菌以及5g低聚半乳糖和5克低聚果糖。结果表明,那些自认为没有压力的参与者,补充合生元显著降低了色氨酸水平,同时增加了TNF-α,5-羟基吲哚乙酸的水平以及短链脂肪酸的数量,包括乙酸和丙酸。重要的是,压力组和无压力组的应激激素皮质醇和LPS水平均有所降低,而抗炎介质IL-10和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显著升高,因此,合生元补充剂可能通过调节HPA轴来帮助减轻压力受试者的负面情绪,并且还能够减少体内的炎症。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影响在没有压力的人身上可能不那么明显。在这项研究中,没有压力的参与者补充合生元在改善情绪方面没有那么大的好处,但它仍然对益生菌代谢物的水平有积极影响,比如短链脂肪酸和色氨酸分解代谢。

益生元是不可消化的食物成分,它们会刺激肠道中有益细菌的生长或活动。一项对27名抑郁症患者进行的为期8周的益生元低聚半乳糖治疗,没有发现明显的抗抑郁效果。虽然单独补充益生元并不能显著减轻抑郁症状,但在益生菌中添加益生元菊粉对心理结果和炎症生物标志物具有积极影响。

膳食纤维在调节肠脑轴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是均衡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证实了膳食纤维摄入量与抑郁症风险之间的联系。一项对69000多名绝经后女性的观察性研究结果表明,高膳食纤维摄入量(每天约21克)可使3年后抑郁症状的风险降低14%。相比之下,膳食纤维摄入量相对较低的人(每天约14克)的风险仅降低了4%。有趣的是,增加可溶性纤维的摄入量,而不是不溶性膳食纤维,与男性和女性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降低有关。此外,从蔬菜(包括大豆制品)中增加膳食纤维与男女患抑郁症的风险较低有关。

Omega-3脂肪酸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存在于大脑结构中的那些,因为事实证明,大脑灰质在其结构中可以含有高达50%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33%是omega-3脂肪酸,主要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由于DHA和EPA在大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它们的缺乏与大脑功能紊乱以及神经递质(特别是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产生不足有关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DHA缺乏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传递受损有关,而这反过来又对抑郁症等情绪障碍的发生至关重要。补充omega-3脂肪酸可以帮助保存和恢复肠道菌群在经历病理条件(例如,抗生素治疗)后的正常功能。这与双歧杆菌的增加和肠杆菌的减少有关,这反过来也可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为了防止omega-3脂肪酸缺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定期将其作为饮食的一部分(例如,每周吃1-2次富含脂肪的鱼类)或适当补充,每天应提供至少250毫克的omega-3脂肪酸。事实证明,经常吃鱼的人不太容易患抑郁症。同样,补充鱼油形式的omega-3脂肪酸也有助于减轻抑郁症状。此外,根据老年抑郁量表的测量,每周定期吃约300克鱼(每周3次以上)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比从不吃鱼或很少吃鱼的老年人低66%。有趣的是,在那些吃油炸鱼的人身上观察到相反的效果,他们的抑郁症状增加的风险更高。

多酚是植物中天然存在的多种化合物,它们以抗氧化特性和潜在的健康益处而闻名,包括神经保护。研究人员在暴露于各种神经毒性应激源的大鼠神经原代培养细胞中,研究了绿原酸及其主要代谢物咖啡酸、阿魏酸和奎宁酸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表明,绿原酸和咖啡酸对硝普钠诱导的神经细胞硝化应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此外,咖啡酸和阿魏酸对谷氨酸引起的兴奋性毒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咖啡酸在广泛的应激源中显示出保护作用,包括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内源性凋亡、内质网应激和蛋白酶体抑制。

黄芩苷是一种主要从黄芩根中提取的类黄酮化合物,具有神经保护和增强认知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抗氧化应激、抗兴奋性毒性、抗凋亡和抗炎作用,以及促进神经发生和神经元保护因子的表达。黄芩苷作为一种支持缺血性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治疗的化合物表现出了抗焦虑和抗抑郁的潜力。

姜黄素是香料姜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姜黄素在影响神经递质水平、炎症途径、兴奋性毒性、神经可塑性、HPA轴紊乱、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硝化应激以及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等方面发挥作用,这些都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总结

微生物-肠-脑轴是连接肠道、肠道菌群和大脑的复杂通信网络,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各个方面。肠道菌群失调可以显著影响微生物-肠-脑轴,导致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改变。肠道菌群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出现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对大脑功能和神经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影响,它会影响精神疾病的发生,特别是抑郁和焦虑等疾病。

确保健康的饮食和保持最佳的肠道功能对维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益生菌对肠道屏障、免疫反应、皮质醇水平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具有积极作用,因而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表现出极大的潜力。特定益生菌菌株的使用似乎可以使免疫反应正常化,恢复健康的肠道菌群,从而逆转抑郁行为,然而这种积极可行的治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却被忽视。

将益生菌整合到日常饮食中或许将成为维持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已经成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有希望的药物,为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阴霾提供了新的方法,特别是在传统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长期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通常让我们感到心情郁闷,严重的话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或许补充一些益生菌就能轻松化解。以后,治疗抑郁症我们可能不需要复杂的药物,我们也可以免去对药物副作用的困扰,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保护好我们的肠道微生物。改变我们的饮食,养好我们的肠道微生物,或许就可以轻松的助我们身体健康和心情舒畅。

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DziedzicA,etal.ThePowerofPsychobioticsinDepression:AModernApproachthroughtheMicrobiota–Gut–BrainAxis:ALiteratureReview.Nutrients.2024;16(7):1054.

THE END
1.同时患有重度抑郁症和重度焦虑症,可以评残吗?法律分析: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由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评定。交通事故伤残做伤残鉴定一般要治疗终结或...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241961.html
2.养宠物有助于缓解焦虑感小组每月聚会两次,学生们可以与治疗犬互动两个小时左右。他们可以抚摸、拥抱和饲喂小狗,也可以为它梳毛、绘画和拍照。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这些学生的焦虑感和孤独感减轻了60%。可见,有心理障碍的人养一只自己喜欢的宠物,有助缓解症状。https://m-mip.39.net/js/mipso_4517609.html
3.养宠物可以缓解抑郁焦虑据了解,“动物疗法”在治疗精神疾病如抑郁症、自闭症和自杀倾向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心理专家指出“每个动物在参与治疗时会有特殊治疗功效。如养猫可以治疗抑郁症,养鸟可以治疗神经官能症,养马可以调治焦虑症,养鱼可以治疗紧张型强迫综合症等。”而且宠物有着人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像在治疗儿童孤独症时,小狗可以起到关...https://www.meipian.cn/294v3ka
4.被主人抛弃后,这只狗狗选择了自杀…主人的抛弃让它患上了抑郁症 它关上了自己的心 选择拒绝活下去... 非常遗憾的是 即使工作人员和兽医强行喂食、输液、喂药 也都没能挽回这个可怜的小生命 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 更多铲屎官对毛孩子的关怀 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喂养层面 更重视到了到宠物的生活质量和心理问题 ...https://mip.xiaokeai.com/dog/feed/77809.html
1.降素养测试题(精选6篇)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又称正面情绪,主要表现为爱、愉悦、满足、自豪等,使人感到有信心、有希望、充满活力;消极情绪又称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忧愁、悲伤、痛苦、恐惧、紧张、焦虑等,过度的消极情绪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可能发展为抑郁症和焦虑症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zq4ar.html
2.讨论因为抑郁症养猫,养猫真的会让抑郁症患者更有活下去的希望...让她自己去挑一只猫,从小养,买粮买砂,喂粮铲屎,买罐头小衣服玩具,别怕她累,都让她自己来,等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是真想自杀,也会想到万一死了,猫就没人照顾了,大概率会阻止自杀 赞(99) 回应 残暴404小猫咪 2020-03-11 17:03:21 这里重度抑郁症+焦虑症。家里四只猫,养第一只的时候还没确诊,说实话...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67374755/
3.本人有中度抑郁症和焦虑症,请问符合病退条件吗?关于本人有中度抑郁症和焦虑症,请问符合病退条件吗?法律解答 条约合规顾问 帮助38015人· 响应1-3分钟内 咨询我 能否病退,不能仅仅从当事人的描述进行判断:躯体障碍是否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是要经过鉴定的。办理病退条件如下:1、当事人经当地市级以上劳动部门组织确定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https://mip.66law.cn/question/answer/3333839.html
4.2019护士资格考试《专业实务》模拟试题120练B.抑郁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E.癔症 89.患者女性,66岁。以慢性肾衰入院,入院第2日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医生诊断心跳骤停的指标是 A.呼吸停止 B.瞳孔散大 C.大动脉搏动消失 D.血压测不到 E.脉搏扪不清 90.患者,男性,36岁,2年前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3个月前左足持续疼痛夜不能寐,病人有吸烟史20年,医生...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8-9/15380365774323.html
5.多成网上数码医院治愈精神病抑郁症焦虑症的部分案例(患者实名论坛...俗话说“身病易治,心病难医”,据我所知,精神病、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情志方面的疾病,西医是无能为力的。但在会员用身份证实名注册分享的多成论坛(https://www.duosuccess.com/bbs/),可以发现很多在多成中医(https://www.duosuccess.com/)帮助下成功解决这方面困扰的患者,愿这些案例能对同病患者有...https://www.017207.com/1735.html
6.导致抑郁症的6大因素你知道吗?了解后帮助家人朋友降低抑郁风险了解后帮助家人、朋友降低抑郁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自杀人数占全球自杀人数的77%。 新冠疫情后,全球精神障碍疾病负担更加沉重,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病例分别增加了28%和26%,抑郁症患者激增5300万,增幅高达27.6%。https://www.ycsyy.com/html/856/2023-04-10/content-3885.html
7.小学生心理降小知识引起抑郁症的原因: 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家庭婚姻问题等 中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饮酒用药成瘾 抑郁症的治疗: 目前治疗抑郁症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战胜抑郁的最有效的方法。 四、焦虑症 焦虑症分为慢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症。 https://www.yjbys.com/xinli/jiankang/220952.html
8.有抑郁症的人能离婚吗导读: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有抑郁症的人能离婚吗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https://www.64365.com/zs/217756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