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基本外科黄鹤光教授团队在造瘘口旁疝的治疗上再次创新,成功完成国内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左下腹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Sugarbaker法)。
患者病情的特点
患者,男性,71岁,入院诊断:1.乙状结肠造口旁疝;2.直肠癌术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黄鹤光教授团队讨论思考,应采取何种术式既能保留原有结肠造瘘口,减少组织创伤、避免术后感染,又能减少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操作短板,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快速恢复,让患者获益最大呢?
一、造口旁疝是腹外疝中最复杂、最难修补的一种切口疝
造口旁疝难修补的主要原因是造口排粪便,属污染口,腹壁缺损就在污染口旁边。疝修补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必须Ⅰ类切口下进行补片植入。开放手术修补造口旁疝常常于腹部正中做一30cm大切口,创伤大,手术切口距造口近,极易污染,易致切口感染,容易导致修补失败。腹腔镜Trocar孔可以远离造口,可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但腹腔镜术中所遇最大的难题在于造口旁疝与腹腔镜Trocar孔均处腹壁的同一平面上、腹腔镜器械直线式操作的局限,大大增加了腹腔镜手术的难度。
黄鹤光教授团队经过多方比较、仔细论证,保留传统开放式与腹腔镜术式的自身优势,创新利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此项手术,取得了更好的临床疗效与更少的术后并发症。是国内首次报道此项手术。
二、创新技术
优化的机器人手术入路,按腹腔镜进行造口旁疝修补的原理,利用机器人手术的操作灵活性,克服腹腔镜术中的操作局限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腹腔镜手术因腹腔镜器械直线式操作的局限性,极大增加了补片放置后缝合固定的难度,常常只能利用钉枪打多个螺旋钛钉将补片固定于腹壁上,但术后钛钉增加异物反应率,并有脱落腹腔或与腹内肠管形成粘连的风险,甚至造成肠梗阻。
黄鹤光教授团队改良原有腹腔镜手术Trocar孔入路,既大大减少创伤,又减少术后切口和补片感染。利用达芬奇机器人模拟人体手臂手腕多维度、大角度的活动操作,克服病变部位与腹腔镜各个戳卡孔均处腹壁的同一平面上所造成的操作困难,更加灵活、精确、机器人的灵活操作可理想的关闭疝环,有效的闭合疝环与固定补片。又可将补片于造瘘肠管四周进行多角度、多视野的精确缝合固定,避免钉枪的使用,减少术后并发症、避免造口旁疝的术后复发。减少不必要的副损伤。也降低使用耗材费用。